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0”芦山地震的构造破裂与发震断层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渝生 王运生 +1 位作者 裴向军 罗永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249,共8页
通过对"4.20"芦山地震构造破裂及变形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触发M=7.0级强烈地震的构造因素是NE向大川-双石断裂的逆断兼右旋走滑错动,断层面最大逆断-右旋滑动量达到1.51m。震中位置应在地震断裂通过的双石-太平区段而非震害... 通过对"4.20"芦山地震构造破裂及变形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触发M=7.0级强烈地震的构造因素是NE向大川-双石断裂的逆断兼右旋走滑错动,断层面最大逆断-右旋滑动量达到1.51m。震中位置应在地震断裂通过的双石-太平区段而非震害严重的龙门乡。造成龙门乡震害异常的主要因素是该盆地较厚的第四系强烈的场地效应及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此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调整、地壳岩体应力-形变过程进入累进性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地壳破裂扩展方向具有向龙门山中央断裂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构造破裂 地震断层
下载PDF
脆-韧性变形时空转换区段的岩石构造破裂、流体流动和矿质聚集机制综述 被引量:8
2
作者 韦昌山 翟裕生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在概述脆-韧性变形时空转换的过程、成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结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变形转换过程中岩石构造破裂的形成机理、水动力学条件,以及构造破裂与流体流动、矿质聚集间关系,总结了与变形转换有关的两类成因不同的剪切带型... 在概述脆-韧性变形时空转换的过程、成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结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变形转换过程中岩石构造破裂的形成机理、水动力学条件,以及构造破裂与流体流动、矿质聚集间关系,总结了与变形转换有关的两类成因不同的剪切带型金矿床的产出特征和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变形转换 岩石构造 构造破裂 矿质聚集
下载PDF
小金地震的构造破裂特征及破裂条件讨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新民 《四川地震》 1992年第4期24-32,共9页
1989年、1991年四川西北高原上的小金县两河口地区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0级、6.6级和5.0级的三次地震,其后,只有数量很少的余震。在6.6级地震的震中区内发育了一组与北30°西方向的地震断层,地震等烈度线长轴呈近于直交的北50—60... 1989年、1991年四川西北高原上的小金县两河口地区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0级、6.6级和5.0级的三次地震,其后,只有数量很少的余震。在6.6级地震的震中区内发育了一组与北30°西方向的地震断层,地震等烈度线长轴呈近于直交的北50—60°东张扭性地裂缝带。在对震区地震地质,宏观破坏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判译了该区航、卫图象后发现,1)该震区的最新构造格架是由北30°西和北50°—60°东的两组相互交叉的断层或线性构造构成的网格状基本构造格局。2)但控制该区地震孕育,迁移和发生的却只是经历过多次构造作用的北30°西方向断层带;3)北50°—60°东向的地裂缝只是追踪同方向的晚期断层或线性构造生成的地裂缝带。因此今后对震区及附近作地震预报,烈度区划及防震、抗震等工作时,应注意的重点仍然是北北西方向的断层带及断层带延伸的端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构造破裂特征 构造破裂条件
下载PDF
徐淮地区新构造控水作用及地下水富集带分布特征
4
作者 唐泽华 《大众科技》 2013年第8期38-39,共2页
徐淮地区的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断裂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近南北向背斜向斜构造和逆冲推覆断裂构成。寒武、奥陶系厚层灰岩中岩溶裂隙水为区域内主要储导水岩系,由推覆构造内一系列的南北向背斜、向斜构成集储水构造。受推覆构造格架制约及岩... 徐淮地区的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断裂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近南北向背斜向斜构造和逆冲推覆断裂构成。寒武、奥陶系厚层灰岩中岩溶裂隙水为区域内主要储导水岩系,由推覆构造内一系列的南北向背斜、向斜构成集储水构造。受推覆构造格架制约及岩系隔水岩层的阻隔,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地下水富集带。通过查找区内新构造破裂构造带,查明了区内地下水分布规律,确定了区域地下水富集带。确定了其展布空间的方向性,原位破裂性,几乎直立性,延展远,具有间隔性,等距性特征,查找出徐淮地区地下水储集富水带,为该地区地下水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破裂构造 地下水储集构造 延展远 切割深 方向性强 间隔性 等距性
下载PDF
冀西北后沟地区钾交代的泵压致裂与自组织扩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兴旺 蔡新平 +2 位作者 张宝林 梁光河 王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739-742,共4页
钾交代是地壳中一种重要交代作用,和许多矿床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文中以河北后沟地区钾交代为例,分析了后沟地区钾交代前后岩石、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认为微破裂的形成与外交代所引起的体积膨胀面产生的泵压有关。
关键词 钾交代 破裂构造 自组织扩展 河北后沟地区
下载PDF
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碧 朱利东 +7 位作者 杨文光 付顺 张擎 陶刚 李超 李杜文 田光龙 解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2-69,共8页
震积岩是灾变性事件岩的典型代表,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的总称。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地层中首次发现震积岩,该地层自下而上为底部砾石层、中部暗色(含炭)泥质层、上部褐黄色土壤层,整体属河流冲积物... 震积岩是灾变性事件岩的典型代表,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的总称。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地层中首次发现震积岩,该地层自下而上为底部砾石层、中部暗色(含炭)泥质层、上部褐黄色土壤层,整体属河流冲积物。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区发育一组走向SE120°的正断层,断层两盘的底部砾石层顶界面有明显的错断。构成地垒构造;在IT6511、IT6610层位中的断层带中见明显阶梯状断裂,其以张性正断层为主,断距约为10-90cm。在靠近阶梯状断裂的IT6512、IT6613-6614层位中发现一系列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包括砂土液化(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微断裂、地裂缝、震塌岩等。分析认为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是由同期地壳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金沙遗址区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遗址 震积岩 震积作用 软沉积物变形 破裂构造
下载PDF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永 梁广林 +5 位作者 吴倩怡 吴琪 张征峰 吴慧平 屈迅 徐兴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97-3006,共10页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体 构造破裂充填脉 斑岩铜矿 体积分数 形成机制 东准噶尔
下载PDF
有关1976年唐山地震发震断层的讨论 被引量:23
8
作者 江娃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2-318,共7页
对《地震地质》刊登的两篇文章中有关唐山断裂是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断裂及唐山市东侧付庄-西河断裂是唐山地震的发震断裂的观点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如果唐山地震断层是西倾的逆冲走滑活动,需要考虑唐山逆冲断裂的活动方式与唐山市西... 对《地震地质》刊登的两篇文章中有关唐山断裂是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断裂及唐山市东侧付庄-西河断裂是唐山地震的发震断裂的观点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如果唐山地震断层是西倾的逆冲走滑活动,需要考虑唐山逆冲断裂的活动方式与唐山市西侧第四纪凹陷之间的关系;如果付庄-西河断裂是唐山地震震源构造的地表破裂,需要解释该西倾的倾滑断裂带与唐山市内走滑地裂缝带的成因联系。此外,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排除该地表破裂带是次生构造破裂的可能。建议对控制草泊第四纪凹陷的活动断裂开展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断层 唐山地震 第四纪凹陷 次生构造破裂
下载PDF
长江三峡三斗坪坝址深风化槽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郑万模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5年第2期46-49,36,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址四条深风化槽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论述了深风化槽的形成规律及机制。
关键词 深风化槽 风化营力 破裂构造 坝址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麦盖提斜坡北新1井吐依洛克组角砾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慧莉 尤东华 +2 位作者 李建交 谭广辉 刘士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5,共10页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北新1井首次在古近系阿尔塔什组膏盐岩之下揭示了一套吐依洛克组白云质角砾岩和白云岩储层,并且获得油气发现。为明确储层发育特征,利用测试产层段连续取心获得的实物资料,开展储层物性、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及成因...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北新1井首次在古近系阿尔塔什组膏盐岩之下揭示了一套吐依洛克组白云质角砾岩和白云岩储层,并且获得油气发现。为明确储层发育特征,利用测试产层段连续取心获得的实物资料,开展储层物性、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白云质角砾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裂缝和溶蚀孔洞主要分布在角砾状粉晶云岩与粉晶云岩段,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准同生期和成岩早期的膏溶作用和喜山期的构造破裂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白云质角砾岩的原始沉积环境为局限潮坪或泻湖相,准同生期发生普遍的膏溶作用和喜山期遭受构造破裂作用是白云质角砾岩储层的两大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角砾岩储层 膏溶作用 构造破裂 吐依洛克组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柴北缘宽沟口—红旗沟韧性剪切带及其金成矿动力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银宝 丁春梅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8-55,共8页
在介绍宽沟口—红旗沟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和含矿性的同时,用"断裂阀-构造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机制,论述了该剪切带的形成、发育的全过程,并论述了该剪切带构造动力对成矿系统的启动、运行机制和对成... 在介绍宽沟口—红旗沟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和含矿性的同时,用"断裂阀-构造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机制,论述了该剪切带的形成、发育的全过程,并论述了该剪切带构造动力对成矿系统的启动、运行机制和对成矿物质的运动学、几何学特征的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成矿过程、聚矿能力和成矿产物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机制 断裂阀-构造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 韧性剪切带 柴北缘
下载PDF
江西临川茅排金矿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金成矿动力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群喜 《黄金科学技术》 2007年第5期1-7,共7页
在介绍茅排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和含矿性的同时,用"断裂阀—构造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机制,论述了该剪切带的形成、发育的全过程,并论述了该剪切带构造动力对成矿系统的启动、运行机制和对成矿物质... 在介绍茅排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和含矿性的同时,用"断裂阀—构造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机制,论述了该剪切带的形成、发育的全过程,并论述了该剪切带构造动力对成矿系统的启动、运行机制和对成矿物质的运动学、几何学特征的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成矿过程、聚矿能力和成矿产物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机制 断裂阀—构造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 韧性剪切带 茅排
下载PDF
古近纪南海断陷作用和破裂不整合的海相沉积记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前裕 吴国瑄 +2 位作者 张丽丽 舒誉 邵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47-1459,共13页
中国南部-东南部近海的海相沉积记录,为南海在古近纪的断陷和破裂不整合发生时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东海至台湾地区海相沉积较早,从早古新世就已开始,到中始新世向西南扩展到南海中部区域.在这些区域存在沿东北向构造带分布的细长形古近... 中国南部-东南部近海的海相沉积记录,为南海在古近纪的断陷和破裂不整合发生时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东海至台湾地区海相沉积较早,从早古新世就已开始,到中始新世向西南扩展到南海中部区域.在这些区域存在沿东北向构造带分布的细长形古近纪中国海,可能属于古太平洋西缘的一部分.中始新世南海地区强烈的断裂和沉降作用造成海洋沉积从东海及台湾地区扩展到南海东侧.到晚始新世,海洋环境在东海-台湾地区发生收缩变浅,可能与台湾-台西南盆地一带的初期破裂和扩张造成的局部隆升有关.大范围破裂不整合发生在33~34Ma期间,导致渐新世半深海沉积物广泛发育.在南海反映破裂不整合的半深海沉积记录不仅出现在靠近洋陆交界的ODP 1148站和IODP U1435站,也出现在其他一些陆架-陆坡站位,记录了南海的初始形成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南海 东海 海洋沉积 构造破裂
原文传递
晋城煤层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生维 章泽军 +6 位作者 乌效鸣 唐江林 张典坤 杨青雄 韩兵 刘旺博 徐娅玲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7-812,共6页
通过晋城煤层气的规模开发、压裂煤层气井的解剖、井下煤层瓦斯抽放、构造地应力场研究、煤储层大裂隙系统"CT"式解剖与煤层气封闭保存条件研究,发现3#煤储层内部存在大量煤层气包,构造微破裂作用促使煤层气包之间广泛合并联... 通过晋城煤层气的规模开发、压裂煤层气井的解剖、井下煤层瓦斯抽放、构造地应力场研究、煤储层大裂隙系统"CT"式解剖与煤层气封闭保存条件研究,发现3#煤储层内部存在大量煤层气包,构造微破裂作用促使煤层气包之间广泛合并联通,煤层气包内部储层的非均质性弱化,渗透率增加,煤层气包内部的游离气体比例增加,流体压力系统边界逐渐清晰并形成煤层气藏.揭示煤层气藏的成藏机制,认识煤层气藏的内部细节特征,促进了该区的煤层气开发技术进步,提高了井下煤层瓦斯的抽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城 煤层气成藏机制 构造破裂作用 煤层气藏 煤层气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