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5月21日M_(S)6.4漾濞地震GNSS同震变形场及其约束反演的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克亮 甘卫军 +6 位作者 梁诗明 肖根如 代成龙 王阅兵 李长军 张玲 马广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53-2266,共14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高密度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地震破裂为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拉张;地表形变场呈现出走滑断裂前端压缩隆升、尾端拉张下沉的典型变形模式;GNSS观测到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下沉分别达46 mm(漾濞县淮安村周围)和-44 mm(漾濞县秀岭林场周围);发震断裂的地表错动从漾濞淮安村GNSS观测站和秀岭林场GNSS观测站之间的狭小地带穿过.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前震和主震精定位结果为约束,推测发震断层面走向135°、倾向SW、倾角80°,进而通过弹性半空间断裂位错模型,对发震断层面的同震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在3~12 km深度范围内,矩震级为M_(W)6.04,滑动量分布与前震序列呈现较好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GNSS观测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下载PDF
GPS和InSAR同震形变约束的尼泊尔MW7.9和MW7.3地震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13
2
作者 谭凯 赵斌 +5 位作者 张彩红 杜瑞林 王琪 黄勇 张锐 乔学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80-2093,共14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爆发MW7.9地震,继而引发5月12日MW7.3级余震,GPS、InSAR监测到震源区及周边大范围同震形变.本文以国内外的GPS和InSAR同震形变为约束,考虑喜马拉雅断裂带岩石圈垂向分层和横向差异的影响,反演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在...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爆发MW7.9地震,继而引发5月12日MW7.3级余震,GPS、InSAR监测到震源区及周边大范围同震形变.本文以国内外的GPS和InSAR同震形变为约束,考虑喜马拉雅断裂带岩石圈垂向分层和横向差异的影响,反演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在这次主震和余震中破裂面形状和滑动分布.结果显示,主震从USGS确定的震中位置向东偏南延伸100km以上,破裂地面迹线与主前缘逆冲断裂迹线基本一致.破裂面倾角约7°-11°,大部分破裂集中在深度8-20km,同余震分布深度一致.主震最大滑动量约6.0-6.6m,位于14km深处.余震破裂集中在震中附近30km范围内,填补了主震东部破裂空区,最大滑动约3.6-4.6 m,位于13km深.深度20km以下基本没有破裂.地壳介质不均匀性对破裂滑动分布的影响较大,介质不均匀模型的观测值不符值比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模型降低10%以上.本文地震破裂模型特征与地震反射剖面、以及根据震间期大地测量数据反演的喜马拉雅深部蠕滑剖面极其相似.跨喜马拉雅断裂剖面的震间形变量与地震破裂滑移量直接相关.以此推算,尼泊尔中部大震原地复发周期在300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GPS INSAR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下载PDF
2022年泸定6.8级地震GNSS同震形变场及其约束反演的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伟伟 孟国杰 +2 位作者 刘泰 魏聪敏 魏文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06-2321,共16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断裂磨西段西侧附近.本文基于震中350 km范围内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网络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118个GNSS连续站数据,观测获得了精细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断裂磨西段西侧附近.本文基于震中350 km范围内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网络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118个GNSS连续站数据,观测获得了精细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同震形变跨发震断层呈空间对称分布,表明本次地震具有显著的左旋走滑特征;记录到的最大同震形变发生在震中距40 km的SYD5(石棉安顺场)站,东西向和南北向形变量分别达到-22.0±1.2 mm和11.6±0.9 mm,震中距100 km以外测站的水平同震形变均小于5 mm;垂向同震形变不显著.结合走向163°和倾角77°的发震断层模型,本文对发震断层面的同震破裂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结果显示: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在主震东南侧余震空区0~15 km深度范围内,且破裂达到了地表,同震释放的地震矩与矩震级为M_(W)6.57地震相当.结合理论同震形变场、主应变场和邻近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库仑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次可能导致处于强闭锁和地震空区的安宁河断裂石棉—冕宁段未来发震风险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GNSS 同震形变 同震破裂滑动分布
下载PDF
2022年门源MW6.6地震震源破裂滑动分布
4
作者 张旻 董晴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508,共4页
基于Sentinel-1和ALOS-2近场InSAR形变,利用有限断层方法反演2022-01-08门源MW6.6地震的震源破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门源MW6.6地震的最大滑动量约3.65 m,释放的地震矩约1.56×10^(19)Nm。破裂传播至地表,分东西两段,破裂滑移自震... 基于Sentinel-1和ALOS-2近场InSAR形变,利用有限断层方法反演2022-01-08门源MW6.6地震的震源破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门源MW6.6地震的最大滑动量约3.65 m,释放的地震矩约1.56×10^(19)Nm。破裂传播至地表,分东西两段,破裂滑移自震中沿断层向SEE和NWW向延伸,在震中的东南侧断层滑动量较大。有别于其他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门源地震震源破裂主要发生在东段的浅部,深度不超过8.0 km,西段的破裂最深可达15.0 km。同震形变整体上符合左旋走滑破裂特征,显示了青藏高原内部块体间的相对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W6.6地震 震源破裂滑动分布 INSAR 有限断层法
下载PDF
2020年西藏尼玛M_(W)6.3地震InSAR同震形变特征与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承涛 李琦 +1 位作者 谭凯 鲁小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97-2310,共14页
2020年7月22日(UTC)西藏尼玛发生M_(W)6.3地震.为准确确定地震的发震断层、反演破裂滑动分布以及评估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对Sentinel-1A/B数据进行处理,获取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同震形变场,形变... 2020年7月22日(UTC)西藏尼玛发生M_(W)6.3地震.为准确确定地震的发震断层、反演破裂滑动分布以及评估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对Sentinel-1A/B数据进行处理,获取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同震形变场,形变场显示以沉降为主,长轴呈NE向,升、降轨最大沉降量分别为~30 cm和~26 cm.采用基于序列蒙特卡罗采样的贝叶斯方法反演发震断层的位置和几何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速下降法反演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显示:发震断层走向~30.41°±1.25°,倾角~49.52°±1.06°,属东倾断层.震中位置为(86.89°E,33.18°N),对应深度7.23 km.同震破裂只存在一个滑动中心,主要集中在3.4~11.8 km深度,最大滑动量~0.98 m,平均滑动角-74.54°,表明本次地震是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释放地震矩约为3.86×1018 N·m,对应矩震级M_(W)6.36,略大于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震级.对于深度5 km和10 km位于破裂区南北端,以及深度15 km和20 km位于破裂区东西侧,其库仑破裂应力变化≥0.01 MPa,未来危险性值得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尼玛地震 同震形变场 破裂滑动分布 库仑破裂应力
下载PDF
2020年土耳其M_(W)5.7地震InSAR同震形变特征与破裂滑动分布
6
作者 李承涛 李琦 +2 位作者 谭凯 鲁小飞 左啸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4-490,共7页
为准确认识2020-06-14土耳其M_(W)5.7地震的发震位置、构造特点以及地震危险性,利用D-InSAR技术对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基于GACOS进行大气校正,获得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同震形变场。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显示,断层北侧抬升,最... 为准确认识2020-06-14土耳其M_(W)5.7地震的发震位置、构造特点以及地震危险性,利用D-InSAR技术对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基于GACOS进行大气校正,获得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同震形变场。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显示,断层北侧抬升,最大抬升形变量约8.87 cm;南侧沉降,最大沉降量约-7.75 cm。以LOS向同震形变为约束,先采用贝叶斯自举优化法反演发震断层几何参数,然后使用有限断层方法反演地震破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断层走向约257.48°±0.65°、倾角约79.69°±0.98°、滑动角约154.2°±3.8°,震中位置为(40.754°E,39.389°N),破裂区域长度约8 km、宽度约6 km,破裂的最浅埋深约0.8 km、最大埋深约8.9 km,最大滑动量约0.57 m,对应深度约4.278 km。地震释放地震矩约4.54×10^(17) Nm,对应矩震级M_(W)5.7,与土耳其灾害和紧急情况管理局公布的结果一致。此次土耳其地震受近东西向的潜伏断层控制,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少量的逆冲特性。地震造成部分地区的库伦破裂应力增量超过0.1 bar,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地震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库伦破裂应力
下载PDF
二维滑动破裂面复合倾角对百色盆地缓坡丘陵路堤横向稳定性的影响探源
7
作者 黄雨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64-0167,共4页
广西百色盆地缓坡丘陵路堤,失稳病害多发且普遍。去除种植土,地基的次层土为砾(卵)石土层,下伏膨胀岩(土)夹层,夹层倾角为β。路堤在坡度为α的砾(卵)石土层上填筑,填料夹杂有膨胀岩(土)。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路堤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病害实... 广西百色盆地缓坡丘陵路堤,失稳病害多发且普遍。去除种植土,地基的次层土为砾(卵)石土层,下伏膨胀岩(土)夹层,夹层倾角为β。路堤在坡度为α的砾(卵)石土层上填筑,填料夹杂有膨胀岩(土)。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路堤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病害实际情况不符,并无从解答病害机理、形态、宏观尺度。本文将路堤土层分界面倾角ω与膨胀岩(土)夹层内的结构破裂面倾角θ合成为复合倾角γ,引入γ再用相同方法计算路堤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病害实际情况吻合,结合ω(α或β)、θ、γ及膨胀岩(土)夹层厚度Hs,可以解答病害机理、形态及其宏观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丘陵 二维滑动破裂 复合倾角 路堤稳定
下载PDF
GNSS观测的2021年5月22日玛多M_(S)7.4地震同震位移及其约束反演的滑动破裂分布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阅兵 李瑜 +4 位作者 蔡毅 蒋连江 师宏波 江在森 甘卫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3-536,共14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_(W)7.4地震,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本文基于不同来源的GNSS连续观测网数据获取了此次地震的精细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观测到的最大水平位移量达到280 mm,最大...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_(W)7.4地震,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本文基于不同来源的GNSS连续观测网数据获取了此次地震的精细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观测到的最大水平位移量达到280 mm,最大垂直形变量仅为25 mm,暗示此次地震的逆冲分量较小;此次地震具有较为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同震形变基本对称,在NW-SE向的影响范围更广,该方向上水平同震形变大于3 mm的震中距范围超过500 km.进而,本文以余震精定位结果和GNSS观测到的三维同震形变场为约束,构建了地表破裂线为折线、倾角为85°、倾向西南的断层模型,反演了滑动破裂分布.结果显示:滑动破裂分布在震中两侧不均匀,均破裂到地表,破裂深度达到15 km左右,最大滑移量为4.73 m,计算的矩震级为M_(W)7.37.该结果与余震精定位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破裂的极值区正好位于早期余震空区,推测该余震空区未来的发震风险性较低.最后基于反演结果模拟计算了震中区域形变和应变场,结合应变值在断层地表迹线东南侧呈现挤压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测此次地震增强了巴颜喀拉块体在东部地区挤压应力的积累特征,导致东部地区发震危险性增强,值得后续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S)7.4地震 GNSS 同震位移 滑动破裂分布
下载PDF
近场位移数据约束的2013年芦山地震破裂模型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谭凯 王琪 +6 位作者 丁开华 李恒 邹蓉 聂兆生 王迪晋 杨少敏 乔学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69-3182,共14页
以往的研究显示了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隐伏逆冲断层基本特征,但是破裂深部细节差异较大.本文以近场密集的同震形变数据约束芦山地震破裂面几何形状及滑动分布,结果显示芦山地震破裂面具有铲状结构,上部16km为43°~50&#... 以往的研究显示了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隐伏逆冲断层基本特征,但是破裂深部细节差异较大.本文以近场密集的同震形变数据约束芦山地震破裂面几何形状及滑动分布,结果显示芦山地震破裂面具有铲状结构,上部16km为43°~50°高角度断层,深部16~25km为小于27°的低角度断层,破裂深度与重定位的余震分布深度一致.破裂分布模型清楚显示上下两个断层上各有一个滑动幅度大于0.5m的峰值破裂区,最大滑动量1.5m位于13km深处.重定位的余震分布基本都落在最大滑动量等值线外部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芦山地震破裂面几何形状和滑动分布特征与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映秀—北川破裂相似,支持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大规模的近水平滑脱层,是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缩短增厚、龙门山挤压隆升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同震形变 断层几何形状 破裂滑动分布
下载PDF
2021年5月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破裂过程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庆山 张伟恒 +1 位作者 郭忻怡 王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63,共15页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6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21年5月18日至8月22日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漾濞MS6.4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NW向优势分布,破裂长约20...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6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21年5月18日至8月22日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漾濞MS6.4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NW向优势分布,破裂长约20 km,宽约7 km,对重新定位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水平方向定位误差约为0.8 km,垂直方向定位误差约为1.0 km,定位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依据震中分布的走向将序列划分为NW向的主断层与NNW向的分支断层,主断层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段现象,分支断层呈雁列状分布。根据小震丛集性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利用重新定位后的小震震源位置反演得到漾濞MS6.4序列主断层走向约320°,倾角约89°,深度范围3~13 km。根据拟合得到的断层在地表的投影位置,推测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维西-乔后断裂西侧的草坪断裂。基于断层滑动量分布识别出3个凹凸体,结合序列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漾濞MS6.4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断层中段的凹凸体发生初始破裂,触发相邻的凹凸体发生主震,随后破裂沿断层走向传播,最终导致相邻的数个凹凸体全部发生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S 6.4地震 断层面解 发震构造 草坪断裂 破裂滑动分布
下载PDF
自重荷载作用下倾斜布筋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张孟喜 丁立 《路基工程》 1994年第1期41-43,共3页
1 概述 在现有的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与施工中,筋条多采用水平布置;但在实际工程中常常要在地表以下埋设管线,电缆以及为了避免人为或自然等不良因素对地表的干扰,因此采用倾斜布筋。 设置倾斜布筋后,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及其承载力如何变化... 1 概述 在现有的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与施工中,筋条多采用水平布置;但在实际工程中常常要在地表以下埋设管线,电缆以及为了避免人为或自然等不良因素对地表的干扰,因此采用倾斜布筋。 设置倾斜布筋后,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及其承载力如何变化,笔者在我院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试图提出经济合理的布筋方向,并探讨了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稳定性分析 自重荷载 模型试验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稳定系数 破裂滑动 布筋方向 应力状态 八节点等参单元
下载PDF
基于楔形体理论的市政管网超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斌 房鹏帅 +2 位作者 李文杰 耿弈 唐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4,I0005,I0006,共12页
针对极限支护压力不足引起的市政管网超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开挖面失稳破坏问题,分析了开挖面失稳破坏的动态过程,改进既有楔形体-棱柱体模型,利用极限平衡法,提出一种市政管网超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以深圳市某... 针对极限支护压力不足引起的市政管网超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开挖面失稳破坏问题,分析了开挖面失稳破坏的动态过程,改进既有楔形体-棱柱体模型,利用极限平衡法,提出一种市政管网超大直径钢顶管施工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以深圳市某超大直径钢顶管工程为背景,研究了极限支护压力与滑裂面倾角、梯形底角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两者的理论建议值;探讨了影响顶管施工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支护压力比分别为0.40和0.15时,开挖面分别处于失稳临界状态和失稳极限状态。开挖面破坏模式符合楔形体-梯形体计算模型。开挖面极限破裂角等于43°,最大梯形底角为79.5°。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随着土体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摩擦角大于27.5°时,开挖面处于稳定状态;随着顶管埋深直径比增大,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逐渐增加,当埋深直径比大于2.2时,极限支护压力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管网超大直径钢顶管施工 楔形体理论 滑动破裂 极限支护压力 控制参数
下载PDF
邻近建筑物深基坑隔断墙抗变形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念念 王路生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了探究隔断墙阻断变形的作用效果机理,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依据实际工程建立了邻近建筑物的深基坑二维简化模型。土体采用修正剑桥黏土模型,通过在邻近建筑物与基坑间设置隔断墙,模拟基坑开挖的各个阶段,分析了基坑开挖与支护引起周... 为了探究隔断墙阻断变形的作用效果机理,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依据实际工程建立了邻近建筑物的深基坑二维简化模型。土体采用修正剑桥黏土模型,通过在邻近建筑物与基坑间设置隔断墙,模拟基坑开挖的各个阶段,分析了基坑开挖与支护引起周围土体破裂的演化进程、应力破坏特征和变形沉降特性。研究表明:设置隔断墙可有效阻断临近建筑物与基坑底部的滑动破裂,将应力破坏点有效地阻挡在隔断墙与围护墙之间,还可有效地减弱隔断墙与邻近建筑物间土体因基坑开挖而产生的变形。工程应用也表明,设置隔断墙可以有效阻断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和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深基坑 隔断墙 滑动破裂 塑性破坏点 变形特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岩层倾向与路堑边坡逆向验算边坡稳定性
14
作者 张翀 吴云鹏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9-81,共3页
文章介绍了高挖方边坡的岩层倾向与路堑边坡反向,而下部一级边坡为强风化软岩,考虑下部软岩在上部硬岩自重作用下,可能出现滑动破裂,而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情况。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堑边坡 滑动破裂 稳定性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