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读字读音规范问题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塞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7-29,共3页
破读字的读音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现象,亟待加以规范。本文就此进行探讨,认为对破读音的去留要审慎,既不可拘泥于旧读,又不可轻率放弃旧读。
关键词 汉语 破读字 语音规范化
下载PDF
关于洪武抄本《金匮要略方》中破读字的讨论
2
作者 么新英 赵怀舟 耿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9期1008-1010,共3页
古汉语中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现象,当一字有两读或三读时,容易读错。质量较好的古籍会对最通常读音以外的读音加以注明,这叫"破读"或"读破"。破读的字,大多数是声调的差异。在文献传播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性地使用了... 古汉语中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现象,当一字有两读或三读时,容易读错。质量较好的古籍会对最通常读音以外的读音加以注明,这叫"破读"或"读破"。破读的字,大多数是声调的差异。在文献传播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破读号,即用一个圆圈或圆点,附在字的四角上。平声在左下角加圈点,上声在左上角加圈点,去声在右上角加圈点,入声在右下角加圈点。加圈或加点于破读字特定部位的标识方法,可以分别称为破读字的圈发之法或点发之法。为古籍文本加破读号的现象,虽然存在年代较为悠久,但因其标志并不十分明显,容易使人们所忽略或误解,以至于产生对破读号本身的不理解,进而发生对原文理解的歧义。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吴迁抄出的《金匮要略方》是小字本《金匮要略》的唯一存世传本,其文献价值非常重大。文章对该抄本中存在的破读字的圈发之法略作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方 吴迁本 破读字 破读 圈发 点发
下载PDF
关于破读字及其在现行字词典中的标音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剑三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85,共5页
关于破读字及其在现行字词典中的标音问题刘剑三“破读”也叫“读破”,是指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破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词义的引申和词性的分化。一个字(词)在最初产生时,往往是单义的,但随着社会不断向... 关于破读字及其在现行字词典中的标音问题刘剑三“破读”也叫“读破”,是指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破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词义的引申和词性的分化。一个字(词)在最初产生时,往往是单义的,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有限的字(词)难以表达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读字 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破读 习惯读音 现代汉语书面语 字典词典 现代口语 音注
下载PDF
金乡话破读字例释
4
作者 殷作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95-100,共6页
本文列举的破读字都是金乡话口语里的常用字。这些字大部分是声调变读;小部分是变调兼变声母,主要还是变调;个别的是变调兼变韵母,或者不变调,只变韵母。从这些字的破读情况可以看出字音分化是适应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需要而产生的,这... 本文列举的破读字都是金乡话口语里的常用字。这些字大部分是声调变读;小部分是变调兼变声母,主要还是变调;个别的是变调兼变韵母,或者不变调,只变韵母。从这些字的破读情况可以看出字音分化是适应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现象对古今词汇研究和方言研究、音韵研究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读字 词汇研究 词义引申 方言研究 韵母 例释 性分化 声母 口语 字音
下载PDF
敦煌变文破读字例
5
作者 张传曾 《语言研究》 1983年第1期84-87,共4页
清代顾炎武、段玉裁、钱大昕等学者,不相信古代汉语中当真存在破读现象。他们的主张大抵如钱大昕所说:"此类皆出乎六朝经师,强生分别,不合于古音"。周祖谟先生著《四声别义释例》,则认为破读现象从东汉开始,并指出:"汉... 清代顾炎武、段玉裁、钱大昕等学者,不相信古代汉语中当真存在破读现象。他们的主张大抵如钱大昕所说:"此类皆出乎六朝经师,强生分别,不合于古音"。周祖谟先生著《四声别义释例》,则认为破读现象从东汉开始,并指出:"汉语古代书音以四声区分词性及词义,颇似印欧语言中构词上之形态变化。"王力先生也认为:"我们还不敢断言在一般口语里完全存在着这些区别;但是,应该肯定地说,在文学语言里,这种区别是存在的。"他们都倾向于承认古代汉语口语里存在着破读现象。真正的古汉语口语资料无法找到了。但是,从一些比较接近口语的书面资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读字 敦煌变文 汉语口语 四声别义 去声字 古代汉语 文学语言 平声 顾炎武 形态变化
下载PDF
文言文破读字例释
6
作者 王水如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6年第1期46-46,共1页
汉字是兼表音义的文字,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对于绝大多数汉字来说,其音和义都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会发现,有少数字如果按它的一般固定读者去读,其意义就讲不通,因此必须改变读者,这在古文中叫做“破读”。所谓“破读”... 汉字是兼表音义的文字,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对于绝大多数汉字来说,其音和义都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会发现,有少数字如果按它的一般固定读者去读,其意义就讲不通,因此必须改变读者,这在古文中叫做“破读”。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破读字 汉字 结合体 读者 使动词 名词 读音 语音 词性
下载PDF
关于破读字的读音
7
作者 梁晴 《新余高专学报》 2001年第2期74-77,共4页
探讨古汉语中破读字的本音与破读音读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归纳破读字的读音类型及其声调、声母、韵母的变化特点,分析其与现代汉语中多音字的异同,会有助于我们对现代汉语语音的学习。
关键词 韵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中古音 破读字 破读 本音 多音字 声母 声词
下载PDF
“破读”浅说 被引量:1
8
作者 鲍延毅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汉字,基本属表意文字,一个字往往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但,其中(特别是古汉语中)也有些字,存在着多音的现象,并且由于读音的不同,这个字(词)所包含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所谓“变一声,即易一义”(明袁子让《字学元元》)就是指的此种情... 汉字,基本属表意文字,一个字往往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但,其中(特别是古汉语中)也有些字,存在着多音的现象,并且由于读音的不同,这个字(词)所包含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所谓“变一声,即易一义”(明袁子让《字学元元》)就是指的此种情况说的。这种一字多肯的现象,过去人们称之为“字音异读”、“别义异读”、“音随义转”或“破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读字 表意文字 古汉语 异读 现代汉语 汉字 字音 别义 书面语言 假借字
下载PDF
汉字异读问题纵横谈 被引量:9
9
作者 厉兵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1993年第3期27-38,共12页
本文所说的异读,指的是一字多音现象。汉字用于记录汉语的音和义,可以表示语言的一个词,可以表示一个语素,也可以仅仅记录一个音节。在汉字出现的早期,一个字或许仅表示一个词,仅表示一个音,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语言的出现要... 本文所说的异读,指的是一字多音现象。汉字用于记录汉语的音和义,可以表示语言的一个词,可以表示一个语素,也可以仅仅记录一个音节。在汉字出现的早期,一个字或许仅表示一个词,仅表示一个音,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语言的出现要大大早于文字,是语言中已有许多词需要文字来记录,而不是每造一个汉字,才为语言输入一个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白异读 破读字 审音表 同形字 汉字 反切 训读 方言 误读 《国语》
下载PDF
谈文言文教学如何运用古汉语基础知识问题
10
作者 熊永贵 《九江师专学报》 199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向来有人认为学生学起来困难多,教师只有硬讲才能解决问题。于是填鸭式、满堂灌垄断了讲台,其结果却是事倍功半。 其实,文言文教学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积累知识,
关键词 知识运用能力 通假字 破读字 文言文教学 古汉语基础知识
下载PDF
论近体诗中用字的“平仄假借”现象
11
作者 秦帮兴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在作近体诗时,如遇到平仄两读的破读字,而该字的平声表示的意义和仄声表示的意义又不同时,诗人偶尔也会主观地把两种字音与字义交换搭配。这样,该字就成了义从平声、读从仄声,或者义从仄声、读从平声。这种做法可称之为"平仄假借&q... 在作近体诗时,如遇到平仄两读的破读字,而该字的平声表示的意义和仄声表示的意义又不同时,诗人偶尔也会主观地把两种字音与字义交换搭配。这样,该字就成了义从平声、读从仄声,或者义从仄声、读从平声。这种做法可称之为"平仄假借",其目的是使诗中的用字既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规范,又满足诗人的表达需要。了解平仄假借现象对欣赏和研究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体诗 破读字 平仄假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