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氧化铝去除饮水中共存砷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树猷 郑宇 +1 位作者 何淑敏 唐志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8-90,共3页
每个周期终点均由出水氟浓度决定,除砷容量变化不明显,而除氟容量则随着运转周期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规律与指数曲线方程Log(q-K1)=a-bx非常吻合;再生脱砷氟均不彻底,累积吸附量的再生效率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每个周期终点均由出水氟浓度决定,除砷容量变化不明显,而除氟容量则随着运转周期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规律与指数曲线方程Log(q-K1)=a-bx非常吻合;再生脱砷氟均不彻底,累积吸附量的再生效率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其变化规律均与指数曲线方程Log(η-K2)=a-bx相当吻合;累积残留砷氟随再生次数增加而增加,与指数曲线方程Log(K3-y)=a-bx非常吻合。此三条规律证明:活性氧化铝最终能保持一个稳定的除砷除氟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氟共存 累积再生效率 累积残留
下载PDF
砷、氟污染地下水净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振 马文 +3 位作者 方小军 张统 于亚琴 姚吉伦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0期7-19,共13页
砷、氟污染水体及其共存问题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暴露其中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文章梳理了砷、氟污染物的来源,及砷、氟污染水体的分布与危害,并按吸附、离子交换、反渗透、电絮凝、膜法等分析了用于砷、氟处理的各类... 砷、氟污染水体及其共存问题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暴露其中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文章梳理了砷、氟污染物的来源,及砷、氟污染水体的分布与危害,并按吸附、离子交换、反渗透、电絮凝、膜法等分析了用于砷、氟处理的各类技术手段的利弊,以期为后续水体中砷、氟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氟共存 地下水 吸附 电絮凝 高效去除
下载PDF
铁铝复合氧化物吸附砷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天明 葛建团 韩菲 《广东化工》 CAS 2010年第6期29-31,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铁铝氧化物吸附剂,并对其表面ξ电位和砷氟共存时除砷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ξ电位表明铁铝复合氧化物pHzpc在9.0附近;铁铝复合氧化物对砷氟共存溶液中As(V)和F-均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决定F-的去除率的是铝...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铁铝氧化物吸附剂,并对其表面ξ电位和砷氟共存时除砷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ξ电位表明铁铝复合氧化物pHzpc在9.0附近;铁铝复合氧化物对砷氟共存溶液中As(V)和F-均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决定F-的去除率的是铝含量;该吸附剂对砷氟共存溶液As(V)在广谱pH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去除能力,对F-在pH为6~7之间时去除率最高;砷氟共存溶液中As(V)对F-具有竞争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铁铝氧化物 砷氟共存 ξ电位 竞争吸附
下载PDF
新型家用除砷氟净水器研制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张明凯 李廷梅 +2 位作者 康静静 邢传宏 姚晓然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10期108-109,共2页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饮用水砷、氟含量超标问题,设计出一种分散型的家用净水器,以预氧化—吸附—膜处理为技术路线,以曝气—改良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反渗透膜为实际组成单元,分别对单独除砷、单独除氟、砷氟共除效果进行实验测定。实验结...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饮用水砷、氟含量超标问题,设计出一种分散型的家用净水器,以预氧化—吸附—膜处理为技术路线,以曝气—改良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反渗透膜为实际组成单元,分别对单独除砷、单独除氟、砷氟共除效果进行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单砷浓度1.994 mg/L,单氟浓度(以F-计)4.925 mg/L,及砷氟共存砷浓度2.128 mg/L,氟浓度(以F-计)5.293 mg/L时,出水砷氟浓度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砷氟共除时,浓水砷氟含量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可以安全排放。说明此净水器方法可行,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安全 砷氟共存 净水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