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铜——中国古代的独创合金 被引量:1
1
作者 梅建军 《金属世界》 2000年第2期15-16,共2页
白铜的出现和使用是中国古代冶金的重要成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白色的铜合金统称为白铜;这包括三种铜合金:一是含锡很高的铜锡合金,如被称作白铜钱的“大夏真兴”铜钱(419~424年)和隋五铢钱,经检验均为高锡青铜,不含镍。又如日本正仓... 白铜的出现和使用是中国古代冶金的重要成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白色的铜合金统称为白铜;这包括三种铜合金:一是含锡很高的铜锡合金,如被称作白铜钱的“大夏真兴”铜钱(419~424年)和隋五铢钱,经检验均为高锡青铜,不含镍。又如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一批套良时代(7~8世纪)的中国白铜镜,经分析含锡约25%、铅约5%,为高锡青铜;二是含砷在10%以上的铜砷合金,即砷白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铜 铜合金 砷白铜 白铜
下载PDF
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金属文物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秀辉 韩汝玢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78-288,T001,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唐代吐蕃墓葬出土的金属器物进行的科学鉴定,首次发现了黄铜、砷白铜器物,结合鉴定结果讨论了唐代黄铜、砷白铜的来源以及金属器物的制作技术。
关键词 黄铜 砷白铜 青海 金属 出土文物
下载PDF
“陶-铜体系”--野蛮向文明的过渡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明远 林川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8期4-20,共17页
陶-铜体系,是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阶段;到木-铁体系阶段,就实现了这个过渡。制陶技术(多种原料配方、高温调控、陶窑设备等),构成冶铜和铸铜的技术基础;从陶窑发展为早期的炼铜设备小竖炉。该文作者提出陶-铜体系的"陶冶时代"新... 陶-铜体系,是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阶段;到木-铁体系阶段,就实现了这个过渡。制陶技术(多种原料配方、高温调控、陶窑设备等),构成冶铜和铸铜的技术基础;从陶窑发展为早期的炼铜设备小竖炉。该文作者提出陶-铜体系的"陶冶时代"新概念,作为史前史"木石器时代"之后的第二个时代。认为陶-铜体系有两个子系统:铜器子系统和陶器子系统。过去把铜器时代仅仅局限为"青铜时代"是不全面的。进入"火技术"的陶冶时代后,铜器技术的发展史,应划分为纯红铜时期、砷白铜时期、锡青铜时期、锌黄铜时期等四大时期。必须注意到:许多地区的纯红铜时期几乎都与彩陶文化共存,这说明陶冶时代陶-铜体系的铜器技术子系统与陶器技术子系统密切相关。历时一万多年的陶冶时代,也就是综合工具和"后期智人"的成长时代,即野蛮向文明——陶-铜体系到木-铁体系的完成。该文首次提出"陶器时期应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铜体系综合工具 制陶工艺 冶铜 铸铜 红铜阶段 砷白铜阶段 锡青铜阶段 锌黄铜阶段
下载PDF
云南德钦永芝古墓葬出土铜铁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岑 贠雅丽 和桂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是北方青铜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地区。为研究滇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金属技术,采用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德钦永芝战国末至西汉早期的古墓葬出土铜铁器进行了研究。分析的11件铜器中,发现其材...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是北方青铜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地区。为研究滇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金属技术,采用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德钦永芝战国末至西汉早期的古墓葬出土铜铁器进行了研究。分析的11件铜器中,发现其材质有红铜、Cu-Sn合金、Cu-As-Pb合金,以及含As的其它铜金属,合金类型有多样化的特点,但红铜占较大比例。Cu-As-Pb合金是云南第2次发现砷白铜,其冶炼技术的来源值得关注。铁器中出现了块炼渗碳钢,为一种低碳钢,这是滇西北地区首次科学分析的铁制品。铜器加工方式主要为热锻和热锻后冷加工,个别为铸后冷加工。该墓葬出土的铜剑、铜马杖头和弧背刀等都有明显的北方草原文化影响,说明这些技术可能与北方草原文化有关。本文首次用科学手段分析了滇西北迪庆地区的青铜器和铁器技术,对研究云南早期青铜文化金属器的制作工艺及其来源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钦永芝 铜锡合金 金属 砷白铜 块炼渗碳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