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基硅盐对土壤环境镉砷赋存形态及转化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官迪 吴家梅 +4 位作者 谢运河 陈山 陈锦 彭华 纪雄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03-1811,共9页
为探明铁基硅盐对土壤镉砷赋存形态影响及各形态间转化规律,采用室内长期淹水培养吸附实验,研究不同比例铁硅材料对土壤离子态镉砷活性影响;筛选适宜铁基硅盐(FS)配比同时添加腐殖酸(FSC)和金属氧化物(FSCa),明确复配处理土壤中镉砷分... 为探明铁基硅盐对土壤镉砷赋存形态影响及各形态间转化规律,采用室内长期淹水培养吸附实验,研究不同比例铁硅材料对土壤离子态镉砷活性影响;筛选适宜铁基硅盐(FS)配比同时添加腐殖酸(FSC)和金属氧化物(FSCa),明确复配处理土壤中镉砷分级形态转化程度.结果显示,铁:硅比值增加10%,土壤pH值平均降低0.35;F;-S;处理土壤离子态镉降幅71%;F;-S;处理土壤离子态砷降低59.9%,离子态镉砷含量与硅酸盐-铁盐施用量互呈反比;处理F;-S;和F;-S;之间镉、砷钝化率产生交点,约为25%~30%.土壤中镉主要以可溶态为主,占比58%;砷主要以铁铝氧化态和钙结合态为主,占比40%和23%.铁硅比例为5:5或5.5:4.5左右复配能有效将铝结合态砷和铁铝氧化态砷转变为钙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可溶态镉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镉以及铁锰氧化态镉,同步降低土壤中镉砷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硅盐 砷赋存形态 碳酸盐态镉 钙结合态 土壤复合污染
下载PDF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及其赋存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凤海元 吴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0-1003,共4页
对近10年中国内外煤中砷量的测定方法以及煤中砷的赋存形态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内容涉及测定煤中砷时试样的前处理方法,砷的各种测定方法和煤中砷的赋存形态研究以及各种形态砷的提取方法。对上述有关问题的发展前景也提出了期望(... 对近10年中国内外煤中砷量的测定方法以及煤中砷的赋存形态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内容涉及测定煤中砷时试样的前处理方法,砷的各种测定方法和煤中砷的赋存形态研究以及各种形态砷的提取方法。对上述有关问题的发展前景也提出了期望(引述文献3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的测定 测定方法 赋存形态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 被引量:7
3
作者 秦松岩 夏迪 赵立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1-1486,共6页
以普通污泥基生物炭和铁改性污泥基生物炭为钝化剂,以油菜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珍品66)为植物标志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砷污染浓度(20、40、60和100 mg·kg^(-1))条件下两种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效果。结果表明:... 以普通污泥基生物炭和铁改性污泥基生物炭为钝化剂,以油菜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珍品66)为植物标志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砷污染浓度(20、40、60和100 mg·kg^(-1))条件下两种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后,土壤中硫、磷、铁和铝含量均明显增加,铁改性污泥基生物炭处理组铝含量较普通污泥基生物炭处理组平均低4.64 mg·g^(-1)。生物炭的添加使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减少16.9%~33.6%,而固定态砷比例增加8.3%~31.0%。与施加普通污泥基生物炭处理组相比,施加铁改性污泥基生物炭处理组残渣态砷比例增加3.9~11.4个百分点。不同生物炭的施加均可使上海青中砷含量明显降低,砷富集系数约为0.1,但两种生物炭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污泥基生物炭 油菜 砷赋存形态 富集系数
下载PDF
电动修复过程中电极逼近对土壤砷迁移与形态转化的影响
4
作者 曾辉 程凤莲 +2 位作者 张学军 吴波 郭书海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4-1302,共9页
以高浓度砷污染土壤为修复对象,探究电极逼近法耦合捕集室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实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固定电极(FE-EK)、阴极逼近(AC-EK)、阳极逼近(AA-EK)和两极逼近(AAC-EK)。结果表明,AC-EK、AA-EK以及AAC-EK对总砷[As(T)]的迁... 以高浓度砷污染土壤为修复对象,探究电极逼近法耦合捕集室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实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固定电极(FE-EK)、阴极逼近(AC-EK)、阳极逼近(AA-EK)和两极逼近(AAC-EK)。结果表明,AC-EK、AA-EK以及AAC-EK对总砷[As(T)]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捕集室中As(T)质量分数与初始值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FE-EK捕集室中As(T)质量分数与初始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s(T)整体迁移率以AAC-EK最高(31.50%),FE-EK最低(15.38%)。由于土壤整体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使得FE-EK、ACEK、AA-EK、AAC-EK处理组三价砷平均质量分数较初始值分别降低9.78%、7.81%、13.65%、4.09%。砷的生物有效性在Fe_(2)O_(3)和电动效应的联合作用下不断降低,表现为可交换态砷、铝结合态砷、钙结合态砷向铁结合态砷、残渣态砷转化。本研究结果表明,AAC-EK促进As(T)迁移的效果最好,可交换态砷占比最低,且单位修复能耗最低,具有良好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电极逼近 污染土壤 砷赋存形态
原文传递
大伙房水库水体及沉积物砷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俊海 马迎群 +1 位作者 秦延文 徐秀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73-2578,共6页
以0.03mol·L-1磷酸和0.1mol·L-1抗坏血酸萃取沉积物样品,以2.0mmol·L-1NaH2PO4和0.2mmol·L-1EDTA(pH=6.0)为流动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水体、表层沉积... 以0.03mol·L-1磷酸和0.1mol·L-1抗坏血酸萃取沉积物样品,以2.0mmol·L-1NaH2PO4和0.2mmol·L-1EDTA(pH=6.0)为流动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水体、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砷元素总量及赋存形态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大伙房库区沉积物粒度进行取样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库区水体及沉积物中砷元素主要以无机砷形态存在,未检测到有机砷形态;表层水体中砷总量较低;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只检测到As(Ⅲ),As(V)未检出,且部分采样点砷总量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10μg·L-1,GB5749—2006),可能会对底栖生物造成影响;表层沉积物中砷总量较高,且As(Ⅲ)含量大于As(V),说明库区沉积环境以还原性条件为主.总体来看,大伙房水库库区水体砷总量较低,但沉积物体系中砷元素总量较高,除R4采样点外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I级标准(GB15618-1995).沿外源河流输入口向库区方向砷总量降低,说明库区砷元素主要来源于外源河流输入,且以浑河为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ICP-MS联用 总量 砷赋存形态 沉积物 孔隙水 大伙房水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