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信息融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构造带成像中的应用
1
作者 孙博 阴学彬 +4 位作者 郭翔 刘洪彦 陆家琦 韦豪 聂志伟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吐哈盆地火焰山构造带是晚燕山—喜山期造山运动形成的逆冲断裂控制的近东西走向的正向构造带,山体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断层上下盘速度差异大,地下地质结构复杂。这种“双复杂”的地质特征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品质差、深... 吐哈盆地火焰山构造带是晚燕山—喜山期造山运动形成的逆冲断裂控制的近东西走向的正向构造带,山体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断层上下盘速度差异大,地下地质结构复杂。这种“双复杂”的地质特征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品质差、深度偏移归位不准确,难以准确落实地下构造形态,严重制约研究区地震勘探和综合地质研究的进程。为提高研究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成像品质,首先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通过精细的解译地质露头资料,确定研究区的构造样式;其次,对浅表层砾岩进行精细刻画,通过确定火焰山两翼砾岩边界,明确浅层速度异常体发育范围,构建浅表层速度模型;第三,利用钻井及测井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中深层纵向及横向速度变化规律,建立整体速度模型;第四,利用速度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经过多轮次迭代验证,使得正演剖面与地震剖面达到最大趋同,进而获得最接近真实构造的地震资料。多信息融合解释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火焰山地区地震资料成像品质,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奠定了数据基础,也为具有相似复杂构造特征地区的处理解释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复杂 地质露头 砾岩刻画 速度模型 正演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