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萨热克巴依盆内构造样式及对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控制规律 被引量:23
1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3 位作者 郭玉乾 李天成 贾润幸 刘增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0-259,共20页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式大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控制显著,但该盆地内部构造古地理格架和构造样式不明。查明盆内构造样式特征,有助于提升对研究区内成矿规律认识和寻找隐伏矿体。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新...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式大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控制显著,但该盆地内部构造古地理格架和构造样式不明。查明盆内构造样式特征,有助于提升对研究区内成矿规律认识和寻找隐伏矿体。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技术对该盆地内部构造样式及其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控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阿克苏岩群为盆地下基底构造层和半原地-异地地层系统。古生代地层为盆地上基底构造层和原地地层系统。早侏罗世成盆期为山前拉分断陷沉积形成的粗碎屑岩系,演进含煤碎屑岩系,最终为湖沼相黑色碳质泥岩-灰黑色粉砂岩-煤层。在中侏罗世主成盆期最大湖泛面以深湖相结晶灰岩、湖震相砾屑状泥灰岩-泥质砾岩和震积岩相泥灰质同生角砾岩等为标志,揭示三组NE向同生断裂带是成盆主控同生断裂带。早白垩世向上变粗的陆相碎屑岩系揭示该次级盆地萎缩封闭。(2)构造古地理格局为"三面环山,北西连通",在晚侏罗世初库孜贡苏期发生构造反转后,形成了周缘环山封闭式尾闾湖盆,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床形成提供了良好构造古地理格局。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原型盆地为斜切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山间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为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3)盆地内部构造样式(矿田沉积成岩成矿期构造系统)主要有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NW向基底隆起构造带、古构造洼地、构造坡折带和同生断裂带、披覆褶皱等,这些构造样式和组合及后期构造变形样式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控制明显。在隐伏基底隆起构造带上部受层间断裂裂隙带和岩相岩性带圈闭而聚集,推测矿质大规模聚沉机制为在该构造部位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岩相岩性多重耦合,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铜铁氧化物相岩石(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类)强烈地球化学岩相学作用发育,强烈还原作用导致矿质大规模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铜矿 山间拉分盆地 盆内构造样式 裙边式向斜 隐蔽褶皱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1 位作者 王寿成 杨自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9-1311,共13页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 新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型铜矿床,赋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砂砾岩。矿体以层状为主,并有裂隙、碎裂构造岩相伴生,常见辉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物沿砾石间隙或岩石裂隙充填分布。为了揭示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文章对矿体中呈脉状产出的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分数通常为5%~1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88~249□,平均为172□;盐度变化范围为6.30%~12.51%,平均为9.46%,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脉状方解石中的δD变化范围为-72‰~-62‰,平均-67.3‰;δ^(18)O变化范围为3.9‰~8.0‰,平均5.3‰,脉状石英中δD变化范围为-101.7‰~-87.1‰,平均-93.3‰;δ^(18)O变化范围5.1‰~7.5‰,平均6.6‰,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在岩浆水和变质水重叠区及其附近。方解石(白云石)中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1‰~-9.5‰,平均为-12.9‰;δ^(13)C变化范围为-2.5‰~-2.0‰,平均为-0.8‰。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左侧附近,与研究区石炭系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相似,表明铜矿石中的脉状方解石脉(无机碳)主要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有关。综合考虑上述结果,文章推测在萨热克铜矿的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叠加形成的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混合流体,该研究区深部存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来源 成矿作用 砾岩铜矿 萨热克铜矿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钻孔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俞望杰 方维萱 +2 位作者 贾润幸 王磊 鲁佳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9-567,共9页
新疆萨热克铜多金属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砂砾岩型铜矿床。应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学地质方法,对钻孔原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成矿元素组合和垂向成矿成晕分带特征,进而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成晕机理进... 新疆萨热克铜多金属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砂砾岩型铜矿床。应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学地质方法,对钻孔原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成矿元素组合和垂向成矿成晕分带特征,进而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成晕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成矿元素Mo、Ag与Cu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特征指示元素;成矿期热液主要以中-低温热液为主,可能存在高温热液,成矿环境为沉积成岩型,同时Fe参与了砂砾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成晕作用;元素Cu、Pb、Zn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赋存,辉绿岩可能携带了大量成矿成晕物质,成矿元素富集可能经历了复杂的后期叠加改造作用;Cu-Mo-Ag为砂砾岩型铜矿体成矿元素组合,Sb-As-Pb为砂砾岩型铅矿体成矿元素组合,Zn-Cd-Hg为砂砾岩型锌矿体成矿元素组合。Ag、Cu、Pb、Zn、Mo、As、Hg、Cd、Sb元素在该区富集性强,具强分异作用,显示较强的后期改造作用,是该区的主成矿元素和伴生指示元素;钻孔原生异常垂直分带特征为上部元素组合为B-K-Cl型,成矿元素组合为Ag-Cu-Mo-Sr-As-Sb-Pb-Au-Zn-Hg-Cd型;下部元素组合可能为W,为具有显著热液叠加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推测矿床存在多个成矿期次,深部可能存在盲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地球化学异常 成矿成晕 相关分析 因子分析 萨热克 砾岩铜矿
下载PDF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平户 张国成 解新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库木库里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位于东昆仑褶皱带东部北侧,东西长350kin,南北宽20~75km,已发现矿体20多条,矿化体50多条,预计远景资源量大于100万t,是寻找砂砾岩型铜矿的理想区域。区内共有三个含铜层位,均产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红色... 库木库里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位于东昆仑褶皱带东部北侧,东西长350kin,南北宽20~75km,已发现矿体20多条,矿化体50多条,预计远景资源量大于100万t,是寻找砂砾岩型铜矿的理想区域。区内共有三个含铜层位,均产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红色沉积建造所夹的浅色碎屑岩组合中,并在盆内背斜构造核部附近出露,保存于向斜构造两翼或倾伏端之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盆地两侧富铜的岩浆岩、铜矿化体,矿(化)体沉积于环境发生变化的过渡期,并在后期改造成矿。文章从物源、沉积环境、控矿岩性和后期改造等方面对铜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指导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铜矿断陷盆地 沉积相 含铜层位
下载PDF
甘肃六盘山坳陷带沉积砂砾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彦文 《甘肃科技》 2008年第21期74-77,22,共5页
甘肃六盘山坳陷带沉积砂砾岩型铜矿产于华北地块西缘贺兰山—六盘山造山带内,矿层产于早白垩六盘山群和尚铺组第二岩性段的浅色层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层位特征。铜矿(化)体矿石自然类型为典型的孔雀石化砂砾岩型。铜矿(化)主要受大地构造... 甘肃六盘山坳陷带沉积砂砾岩型铜矿产于华北地块西缘贺兰山—六盘山造山带内,矿层产于早白垩六盘山群和尚铺组第二岩性段的浅色层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层位特征。铜矿(化)体矿石自然类型为典型的孔雀石化砂砾岩型。铜矿(化)主要受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严格控制。矿床属冲积扇相扇中亚相辫状河流微相砂砾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六盘山坳陷带 砾岩铜矿 地质特征
下载PDF
贵州赫章铜厂沟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杰 刘鸿 杨瑞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5-724,共10页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对已揭露工程地段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铜厂沟铜矿矿石矿物组成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铜厂沟铜矿矿石类型为含铜砂岩型和...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对已揭露工程地段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铜厂沟铜矿矿石矿物组成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铜厂沟铜矿矿石类型为含铜砂岩型和含铜蚀变构造角砾岩型:砂岩型铜矿具有层控特征,矿体产出明显受三叠系飞仙关组等赋矿层位的控制;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矿体沿SW向次级控矿断裂具一定规模展布并受其控制,矿石含铜品位达3.26%~3.88%。2类型铜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见少量蓝铜矿、自然铜、方解石、石英;主要围岩蚀变为沸石化、重晶石化、沥青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及碳酸盐化等。砂岩型铜矿控矿及赋矿围岩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SiO2/Al2O3值、Na2O、K2O含量特征和CaO+MgO含量分布特点,表明岩石为海相碎屑沉积成因。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石为构造运动改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铜矿 蚀变角砾岩铜矿 地球化学 铜矿 赫章铜厂沟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床沉积微相与储矿相体结构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磊 方维萱 +2 位作者 贾润幸 鲁佳 叶雷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6,共9页
通过对萨热克铜矿床典型勘探线和坑道构造岩相学填图及相体解剖工作,对其沉积相类型、储矿相体结构、成矿作用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沉积相类型主要为山麓冲积扇相、旱地扇扇中亚相、湿地扇扇中亚相、湖泊沼泽相、滨湖相、浅湖‐半浅湖... 通过对萨热克铜矿床典型勘探线和坑道构造岩相学填图及相体解剖工作,对其沉积相类型、储矿相体结构、成矿作用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沉积相类型主要为山麓冲积扇相、旱地扇扇中亚相、湿地扇扇中亚相、湖泊沼泽相、滨湖相、浅湖‐半浅湖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等。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形成以旱地扇±残余山间湖泊相(尾闾湖)湿地扇的叠加复合扇扇中亚相(库孜贡苏组上段),叠加复合扇扇中亚相紫红色和灰黑色铁质杂砾岩类为萨热克铜矿床的储矿相体,其微相类型分为水道微相、席状片流微相、叠加复合扇微相、冲刷面微相、筛积微相和泥石流微相。切层断裂‐层间滑动构造形成的碎裂岩化及后期沥青类盆地流体叠加改造部位,矿体具有明显富集作用,显示构造‐岩性‐岩相多重耦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铜矿 微相类型 碎裂岩化 储矿相体结构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绿泥石化蚀变相与构造-岩浆-古地热事件的热通量恢复 被引量:13
8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1 位作者 鲁佳 于志远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1-675,共15页
据新疆萨热克铜矿区内绿泥石化蚀变相的产状可划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4期。采用绿泥石矿物温度计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认为4种绿泥石蚀变相为陆内红层盆地中紫红色铁质碎屑岩系发生褪色化蚀变机制之一。A型和B型绿泥石相为中-晚侏罗... 据新疆萨热克铜矿区内绿泥石化蚀变相的产状可划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4期。采用绿泥石矿物温度计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认为4种绿泥石蚀变相为陆内红层盆地中紫红色铁质碎屑岩系发生褪色化蚀变机制之一。A型和B型绿泥石相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所形成,A型自生粒间状绿泥石在侏罗系-下白垩统中总体顺层分布,形成温度在163~217℃,与辉铜矿共生且形成于埋藏-压实成岩期,热流密度为40.39~48.43 Jm-2s-1,热通量较小。B型微细脉型绿泥石化蚀变相形成于盆地流体改造期,总体沿切层裂隙和显微裂隙分布,与辉铜矿和斑铜矿等共生,形成温度为188~219℃,热流密度较大,在116.90~330.49 Jm-2s-1。斑铜矿+辉铜矿型(196~237℃)和斑铜矿型(203~226℃)铜矿石带指示了盆地流体改造富集成矿的中心部位,热流密度在330.49~878.78 Jm-2s-1,其热流密度明显较大。B型绿泥石相与碎裂岩化相和沥青化蚀变相具有多重耦合结构,形成温度越高,裂隙渗透率越高,可达30×10-6 cm2/211~227℃,推测存在热启裂隙作用。C型和D型绿泥石相为构造-岩浆-热事件所形成,C型团斑状-细脉状绿泥石化蚀变相分布在辉绿辉长岩脉群边部和外接触带含铜漂白-褪色化蚀变带中,含铜蚀变辉绿岩发生绿泥石化相蚀变温度为平均为175℃,平均热流密度321.46 Jm-2s-1,在克孜勒苏群褪色化杂砾岩中其绿泥石形成温度较高(236~238℃),热流密度高达442.86~922.63 Jm-2s-1;而D型绿泥石化蚀变相分布在碎裂岩化蚀变辉绿辉长岩脉群中,揭示遭受构造热事件的古地温在121~185℃,平均热流密度为239.59 Jm-2s-1。四种类型绿泥石蚀变相揭示萨热克铜矿区经历了异常古地场演化和古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蚀变相 热通量 构造-岩浆-热事件 绿泥石地球化学岩相学 砾岩铜矿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铜矿床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2 位作者 李建旭 陈腾 李述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是萨热克巴依盆地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主成矿期与富有机质还原性盆地流体有关,铜矿石中的沥青-辉铜矿样品钼含量和铼-锇含量较高。其辉铜矿的w(Mo)为0.02%~0.03%,平均0.027%;w(Re)为6.066~5223 ng/g,w(Os...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是萨热克巴依盆地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主成矿期与富有机质还原性盆地流体有关,铜矿石中的沥青-辉铜矿样品钼含量和铼-锇含量较高。其辉铜矿的w(Mo)为0.02%~0.03%,平均0.027%;w(Re)为6.066~5223 ng/g,w(Os)为0.0173~1.0063 ng/g。含辉铜矿沥青样品中的w(Re)为41.543~70.986 ng/g,w(Os)为0.1327~0.2118 ng/g。文章通过沥青-辉铜矿铼锇同位素定年,获得了3组成矿模式年龄和一组等时线年龄,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样品的矿物组合把该矿床的主成矿期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1)早成矿阶段(180±3)Ma^(220±3)Ma;(2)主成矿阶段(166.3±2.8)Ma和(3)晚成矿阶段(116.4±2.1)Ma^(136.1±2.6)Ma。研究结果表明,萨热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最早形成于上三叠世—下侏罗世,可能主要呈微细粒状存在于富有机质还原性盆地流体中并随其进行迁移,辉铜矿大量重结晶沉淀成矿则形成于晚侏罗世之后,直至早白垩世结束。萨热克铜矿床这种成矿流体的长期活动可能与盆地深部隐伏基性岩浆的长期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年龄 铜矿-沥青 砾岩型:萨热克铜矿
下载PDF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仕进 刘晓宁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东昆中断裂北侧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与西部且末县嘎其哥洛德和克孜勒小型砂砾岩型铜矿组成近200km长的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化带。铜矿化赋存于石马沟组上段(E3S0)砂岩中。围岩中铜含量一...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东昆中断裂北侧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与西部且末县嘎其哥洛德和克孜勒小型砂砾岩型铜矿组成近200km长的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化带。铜矿化赋存于石马沟组上段(E3S0)砂岩中。围岩中铜含量一般低于地壳丰度值,南部火箭山地区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化、昆中结合带也发现规模巨大的铜矿化带,它们可能是本区铜矿化的矿源层。铜矿化呈透镜状、似层状,剖面上已发现三层铜矿化,其中上部铜矿化较好。地表氧化矿石矿物组合简单;矿石构造为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填隙结构。铜矿化受湖泊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近岸砂坝、远岸砂坝的砂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 砾岩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下载PDF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爱芳 黎敦朋 +2 位作者 李新林 周小康 杜少喜 《陕西地质》 2002年第2期50-58,共9页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东昆中断裂北侧新生代陆相盆地中 ,与西部且末县嘎其哥洛德和克孜勒小型砂砾岩型铜矿组成近2 0 0km长的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化带。铜矿化赋存于石马沟组上段 (E3 S1)砂岩中。围岩中铜...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东昆中断裂北侧新生代陆相盆地中 ,与西部且末县嘎其哥洛德和克孜勒小型砂砾岩型铜矿组成近2 0 0km长的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化带。铜矿化赋存于石马沟组上段 (E3 S1)砂岩中。围岩中铜含量一般低于地壳丰度值 ,南部火箭山地区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化、昆中结合带也发现规模巨大的铜矿化带 ,它们可能是本区铜矿化的矿源层。铜矿化呈透镜状、似层状 ,剖面上已发现三层铜矿化 ,其中上部铜矿化较好。地表氧化矿石矿物组合简单 ;矿石构造为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 ,填隙结构。铜矿化受湖泊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近岸砂坝、远岸砂坝的砂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库木库里盆地 砾岩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冀西北赤城县井儿洼铜矿地质特征
12
作者 刘海田 康贵军 《河北地质》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赤城县井儿洼铜矿是一处火山热液型铜矿。矿床成因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矿体赋存在火山机构及后期断裂中,容矿围岩主要是安山玢岩和灰岩砾岩。具有充填和交代特征。
关键词 火山口 向斜 玢岩铜矿 砾岩铜矿 细脉浸染
下载PDF
沉积岩型铜矿床类型及其与岩浆活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杜玉龙 《矿产勘查》 2021年第5期1111-1125,共15页
沉积岩型铜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铜矿床类型,约占铜资源总量的30%。本文通过综述、构造岩相学路线踏勘和重点矿床找矿勘查,研究了全球沉积岩型铜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重点研究了中—新生代典型沉积岩型铜矿床及其与岩浆活动的关系。结果... 沉积岩型铜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铜矿床类型,约占铜资源总量的30%。本文通过综述、构造岩相学路线踏勘和重点矿床找矿勘查,研究了全球沉积岩型铜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重点研究了中—新生代典型沉积岩型铜矿床及其与岩浆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沉积岩型铜矿床在全球各大洲典型沉积盆地均有分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元古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2)按容矿岩系,本文将沉积岩型铜矿床梳理为砂砾岩型铜矿、异地式砂砾岩型铜矿、砂页岩型铜矿、曼陀型铜矿、碳酸盐岩(白云岩)型铜矿和火山岩红层型铜矿等6个亚类,前5种铜矿床亚类型工业价值较大,是沉积岩型矿床找矿主要目标类型;(3)一些沉积岩型铜矿床成岩成矿与岩浆活动有一定关系,岩浆活动直接参与成岩成矿或控制矿化的产出,或对铜矿化形成叠加改造。一些沉积岩型铜矿与岩浆活动、以及斑岩成矿系统、IOCG成矿系统间有一定联系,通过本文研究可拓展其找矿思路,为境内外同类型铜矿床找矿勘查和找矿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铜矿 异地式砂砾岩铜矿 砂页岩型铜矿 曼陀型铜矿 碳酸盐岩(白云岩)型铜矿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河南秋树湾角砾岩型铜(钼)矿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华平 《矿产勘查》 1998年第4期37-42,共6页
秋树湾角砾岩型铜(钼)矿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南侧,含矿地层为秦岭群。铜矿体发育于秋树湾岩体外侧带的角砾岩中。角砾状黑云母片岩的REE具有洋脊拉斑玄武岩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具多期性,流体具多源性,成岩环境热流值高;... 秋树湾角砾岩型铜(钼)矿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南侧,含矿地层为秦岭群。铜矿体发育于秋树湾岩体外侧带的角砾岩中。角砾状黑云母片岩的REE具有洋脊拉斑玄武岩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具多期性,流体具多源性,成岩环境热流值高;成矿流体特征指示成矿机制为多期流体叠加,流体成分及温度发生过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铜矿 稀土元素 铅同位素 河南 秋树湾
下载PDF
云南镇沅县大平掌铜矿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启胜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3期292-292,共1页
大平掌是寻找砂砾岩型铜矿的理想区域。区内共有三个含铜层位,均产于侏罗纪红色沉积建造所夹的浅色特别是暗色碎屑岩组合中。文章从物源,沉积环境,控矿岩性和后期改造等方面对铜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砾岩铜矿 沉积相 含铜层位
下载PDF
张家川县四岔河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6
作者 何维嘉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第11期52-52,54,共2页
四岔河铜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祁造山带与鄂尔多斯陆块南缘接壤部位的六盘山拗陷带内,矿层产于早白垩六盘山群和尚铺组浅色砂砾岩层中,严格受地层控制,矿石自然类型为砂砾岩型氧化铜矿石。矿床类型为沉积砂砾岩型铜矿。
关键词 甘肃六盘山坳陷带 砾岩铜矿 地质特征
下载PDF
阿牙克库木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黎敦朋 李新林 +4 位作者 周小康 王向利 戴新宇 杜少喜 王欣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首次在原划奥陶系祁漫塔格群中采到Monoclimacisgriestoniensis(Nicol)等早志留世特里奇晚期笔石化石组合,合理地解体了祁漫塔格群。在祁漫塔格山南缘的黑山-那棱格勒断裂带(东昆北断裂带)又发现蛇绿岩残片,以北发现岛弧火山岩、俯冲碰... 首次在原划奥陶系祁漫塔格群中采到Monoclimacisgriestoniensis(Nicol)等早志留世特里奇晚期笔石化石组合,合理地解体了祁漫塔格群。在祁漫塔格山南缘的黑山-那棱格勒断裂带(东昆北断裂带)又发现蛇绿岩残片,以北发现岛弧火山岩、俯冲碰撞型花岗岩和弧后盆地复理石沉积,它们共同组成早古生代沟-弧-盆体系。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孢粉、阶地热年龄、沉积响应的分析研究,确定青藏高原新生代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全新世形成的3套磨拉石建造,分别代表青藏高原最强烈的3次隆升作用,渐新世至上新世晚期高原隆升幅度达1500~2000m,更新世、全新世高原隆升了约2500m,46.4kaBP至今高原隆升了约4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祁漫塔格群 蛇绿岩 砾岩铜矿化带 青藏高原隆升
下载PDF
Study on the origin of the Hongshan brecciated copper deposit in Huich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世忠 周济元 +3 位作者 崔炳芳 王涛 周延 邱金亮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2期192-200,共9页
The Hongsha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ype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Taoxiyuan Formation.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 The Hongsha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ype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Taoxiyuan Formation.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pipes. The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depos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 of porphyry breccia: the δ18OH2O values ranging from 1.2‰ to 6.1‰ and the δ34S values varying from 0 to 2.5‰. 206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ratios of pyrite, which coexists with ore minerals, indicate it was derived from the orogenic belt. Thermodynam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metals were deposited largely as a result of the decreasing of proton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H2S and CO2 exsolution during explosion and temperature dropping. Based on K-Ar dating of quartz coexisting with ore minerals, the age of mineraliz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97.1–98.8 Ma, which suggests that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Cretaceou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btained, a dia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pattern in the area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会昌 红山铜矿 砾岩铜矿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