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张长安 杨丽杰 +1 位作者 曹新龙 贾彦龙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研究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制备扣式电池的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 692.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0.7%。制备的18650型电池在2.75~4.20 V循环,以1.00 C循环616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1.44%;以0.50 C充电、1.00 C放电循环447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4.48%,高于沥青碳-硅复合材料的84.90%和91.98%,说明该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复合材料 生物质 沥青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反应型阻燃剂ODOPOM阻燃硅烷交联POE复合材料的研究
2
作者 李瑞敏 庞宝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9-405,共7页
合成反应型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羟甲基-10-氧化物(ODOPOM),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氢、碳、磷核磁共振光谱表征其化学结构。将ODOPOM与硅烷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后经过温水浸泡制备反应型阻燃硅烷交联POE复... 合成反应型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羟甲基-10-氧化物(ODOPOM),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氢、碳、磷核磁共振光谱表征其化学结构。将ODOPOM与硅烷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后经过温水浸泡制备反应型阻燃硅烷交联POE复合材料。研究并讨论了ODOPOM用量对硅烷交联POE的阻燃性能、耐水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等的影响,并讨论其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阻燃剂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羟甲基-10-氧化物 阻燃烷交联乙烯-辛烯共聚物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耐水性能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能 阻燃机理
下载PDF
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烧蚀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栩 祝诗洋 +3 位作者 钟业盛 李明伟 史丽萍 赫晓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8,共9页
针对酚醛树脂(RF)耐热性不足、抗烧蚀性能差,且SiO_(2)粒子与酚醛树脂相容性的问题,采用共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O_(2)/RF杂化气凝胶,通过构建凝胶网络互穿结构,增加两相相容性,探究SiO_(2)/RF杂化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和热物理性... 针对酚醛树脂(RF)耐热性不足、抗烧蚀性能差,且SiO_(2)粒子与酚醛树脂相容性的问题,采用共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O_(2)/RF杂化气凝胶,通过构建凝胶网络互穿结构,增加两相相容性,探究SiO_(2)/RF杂化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和热物理性能。制备得到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对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硅含量的杂化气凝胶具有凝胶骨架和孔隙双连续的结构特性,密度分别在0.145~0.160 g/cm^(3)之间。随着硅含量提高,杂化气凝胶残留率增加,Si—O键吸收振动峰更明显,但XRD无衍射峰。综合考虑孔径分布及热物理性能,选取性能最优的杂化气凝胶制备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为0.046 g/s,线烧蚀率为0.074 mm/s。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质量烧蚀率降低了20.7%,线烧蚀率降低了21.3%,改性后材料的抗氧化性和烧蚀后的残留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RF凝胶网络互穿结构 共凝胶法 改性酚醛/纤维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煤气化渣制备碳硅介孔材料及甲基橙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胡崟 莫立焕 +4 位作者 李军 熊勤钢 浦丽伟 杨宸懿 陈永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浓度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原料酸浸之后比表面积更大,酸浓度对于碳硅介孔材料的影响比较明显,最佳的酸浓度为16%(质量分数),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和残余碳含量综合影响着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大小。煤气化渣基碳硅介孔材料的吸附过程与伪二阶吸附模型最为接近,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对甲基橙最大的吸附量为89.1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介孔材料 吸附性能 比表面积 金属氧化物浸出率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聚多巴胺衍生碳包覆硅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苏永进 耿茂宁 韩东梅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7-53,共7页
实现新型高理论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应用是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硅具有4 200 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远高于商业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因此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硅导电性差,在充放电... 实现新型高理论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应用是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硅具有4 200 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远高于商业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因此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硅导电性差,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而使电极粉化,造成电池性能急剧下降。基于此,本文以聚多巴胺(PDA)作为碳源,采用自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Si@void@C-PDA),主要步骤如下:先利用多巴胺(DA)与Si亲和力较高的特性,在纳米Si颗粒表面原位聚合形成PDA包覆层(对应样品记为Si@PDA),然后通过碳化来实现对硅材料的碳包覆改性(对应样品记为Si@C-PDA),最后采用Na OH溶液对Si@C-PDA进行蚀刻,得到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PDA。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上述材料的结构,结果显示经过Na OH蚀刻后成功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材料在电池中的界面阻抗明显降低。进一步的倍率性能测试表明,Si@void@C-PDA表现出了更高的可逆容量。在0.5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20次以后,Si@void@C-PDA和Si的可逆容量分别为1 290 mA·h/g和848 mA·h/g。这些结果都表明采取自模板法中空结构的改性策略有助于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推动硅负极材料在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多巴胺 原位包覆 自模板法 中空结构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硅碳复合材料研究
6
作者 孙镇镇 《中国粉体工业》 2023年第1期37-38,60,共3页
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和较低的电压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有望成为替代商业化石墨或碳负极的材料。本文着重探讨了硅碳复合材料的分类,以及其在应用过程中易出现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分类 应用问题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体心立方结构的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
7
作者 刘玉荣 涂铭旌 张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以酚醛树脂预聚体(Resol)为碳源前驱体,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F127)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PDMS–PEO)为混合模板剂,采用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方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并进一... 以酚醛树脂预聚体(Resol)为碳源前驱体,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F127)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PDMS–PEO)为混合模板剂,采用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方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并进一步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脱附分析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体心立方Im3m结构,其BET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孔径分别为1 410 m2g,1.12 cm3g和5.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复合材料 介孔材料 体心立方结构 PDMS-PEO嵌段共聚物
下载PDF
聚碳硅烷制备C/C-SiC高温复合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宋麦丽 田蔚 +2 位作者 闫联生 崔红 张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SiC炭陶双基材料结合了C/C复合材料使用温度高、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优良的特点,随着基体中PIP-SiC含量的增加,提高了C/C-Si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氧化烧蚀性能。采用"CVI+PIP"工艺研制的3D 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达468.4MPa,拉伸强度高达348.6 MPa,600 s条件下的氧乙炔烧蚀的线烧蚀率为0.001 7 mm/s、质量烧蚀率为0.000 6 g/s,使C/C-SiC复合材料达到了长寿命的使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PCS) C C SIC复合材料 PIP—SiC基体 高温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碳包覆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立宝 谢晓华 +1 位作者 王可 解晶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高容量Si/C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碳包覆Si/C复合材料。碳包覆Si/C复合材料为近球形颗粒,形貌规整,粒度分布均匀,呈正态分布,其物相结构和嵌脱锂的电化学反应与Si/C复合材料保持一...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高容量Si/C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碳包覆Si/C复合材料。碳包覆Si/C复合材料为近球形颗粒,形貌规整,粒度分布均匀,呈正态分布,其物相结构和嵌脱锂的电化学反应与Si/C复合材料保持一致。碳包覆后,减小了充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电极的极化,电压滞后现象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碳包覆Si/C复合材料的最大放电比容量为512mAh/g,略低于包覆前的材料,但循环稳定性大大提高,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包覆 喷雾干燥法 锂离子电池 负极
下载PDF
聚碳硅烷/二乙烯基苯快速升温裂解制备C_f/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0
作者 简科 陈朝辉 +1 位作者 马青松 郑文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为先驱体,采用快速升温裂解制备了3D-BCf/SiC复合材料。结果证明: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制备周期,同时可以提高材料密度和形成较好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得到的Cf/SiC材料...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为先驱体,采用快速升温裂解制备了3D-BCf/SiC复合材料。结果证明: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制备周期,同时可以提高材料密度和形成较好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得到的Cf/SiC材料室温弯曲强度达到556 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升温速率 弯曲强度 界面
下载PDF
稻壳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树和 董鹏 +1 位作者 姚耀春 赵淑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3-47,共5页
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农业废弃物,稻壳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稻壳为原料,通过空气氧化、镁热还原和酸浸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硅/碳复合材料中的硅为晶... 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农业废弃物,稻壳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稻壳为原料,通过空气氧化、镁热还原和酸浸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硅/碳复合材料中的硅为晶体纳米颗粒,分布在无定形炭基质中;稻壳的氧化增加了硅/碳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和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容量,但首次库伦效率较低;硅/碳复合材料中的碳可以抑制硅的体积变化,改善循环性能。含碳8%的硅/碳复合材料,首次充电容量758.5mAh/g,30次循环后充电容量保持率为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镁热还原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新型含锆聚碳硅烷制备C/C-SiC-ZrC复合材料及烧蚀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世步 孟祥利 +4 位作者 张强 朱阳 杨星 闫联生 张晓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0期32-39,共8页
目的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碳化工艺获得新型含锆聚碳硅烷(Polyzirconocenecarbosilane,PZCS)裂解产物。采用FT-IR、XPS、TG、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PZCS先驱体基本结构和固化、裂解产物结构及元素分布... 目的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碳化工艺获得新型含锆聚碳硅烷(Polyzirconocenecarbosilane,PZCS)裂解产物。采用FT-IR、XPS、TG、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PZCS先驱体基本结构和固化、裂解产物结构及元素分布等。以PZCS为溶液浸渍先驱体,通过PIP工艺制备得到C/C-SiC-Zr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表征其抗烧蚀性能。结果PZCS陶瓷先驱体经过交联固化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其陶瓷产率。TG结果表明,980℃时陶瓷产率达66.37%,所得陶瓷粉末为分散均匀的SiC-ZrC复相陶瓷。C/C-SiC-ZrC复合材料经过氧乙炔试验烧蚀600s后,其线烧蚀率为0.0067mm/s,表现出良好的抗烧蚀性能。结论SiC-ZrC复相陶瓷基体烧蚀过程中,氧化形成SiO2和ZrO2等氧化物涂层,氧化物隔离层能够隔离氧气和热量,阻止其向复合材料内部进一步扩散,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锆聚 PIP 工艺 C/C-SiC-ZrC 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低分子量聚碳硅烷制备3D-Cf/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世钦 张长瑞 +1 位作者 周新贵 曹英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124,共5页
研究了低分子量聚碳硅烷(PCS)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Cf/SiC复合材料.分析表明:PCS的数均分子量为400,活性较强,陶瓷化产率为70%左右,在1200℃基本转化为微晶态的β-SiC.分别通过3种不同升温速率制备了3D-Cf/SiC复合材料试样,... 研究了低分子量聚碳硅烷(PCS)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Cf/SiC复合材料.分析表明:PCS的数均分子量为400,活性较强,陶瓷化产率为70%左右,在1200℃基本转化为微晶态的β-SiC.分别通过3种不同升温速率制备了3D-Cf/SiC复合材料试样,其弯曲强度分别为745.2 MPa、686.7 MPa和762.5 MPa,明显高于文献报道3D-Cf/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300~500 MPa的水平.试样断口的SEM照片均显示长的纤维拔出,有良好的增韧效果,低分子量PCS裂解得到的基体比较致密.实验结果说明,低分子量PCS适合于制备3D-Cf/SiC复合材料,并且提高升温裂解速率对材料性能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聚 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 Ct/SiC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碳硅烷化学转化制备SiC_w/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春祥 黄凯兵 +1 位作者 张长瑞 陈朝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4年第6期29-33,共5页
研究了以SiC晶须为增强剂和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热解制备SiCw/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热物理性能。同时对SiCw/Si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机理进行探索。制得的SiCw/SiC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19/cm ̄... 研究了以SiC晶须为增强剂和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热解制备SiCw/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热物理性能。同时对SiCw/Si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机理进行探索。制得的SiCw/SiC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19/cm ̄3,弯曲强度为25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陶瓷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新型碳/聚硅乙炔基防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小彪 王立敏 +4 位作者 孔磊 冯志海 朱晓光 韩伟健 孙忠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39,43,共4页
以聚硅乙炔树脂(PMR)为基体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碳/聚硅乙炔基防热复合材料(C/PMR),并全面评价了树脂基体的固化性能、耐热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力学性能与烧蚀性能。结果表明:PMR固化物具有比酚醛更高的耐热稳定性,其在N2下... 以聚硅乙炔树脂(PMR)为基体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碳/聚硅乙炔基防热复合材料(C/PMR),并全面评价了树脂基体的固化性能、耐热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力学性能与烧蚀性能。结果表明:PMR固化物具有比酚醛更高的耐热稳定性,其在N2下的5%热失重温度(T5)为608℃,900℃下的残重高达89.7%(酚醛约65%)。复合后,C/PMR单向板的剪切强度为22MPa,织物增强型C/PMR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线烧蚀速率分别为187MPa、96MPa和0.46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纤维 烧蚀防热 树脂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环境障涂层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谭僖 陈孝业 +2 位作者 张小锋 刘伟 曹腊梅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9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先进的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未来先进的空天飞行器及地面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是硅基非氧化物结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抗水汽氧化性能不足等问题,需要使用环境障涂层(EBC)系统来... 先进的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未来先进的空天飞行器及地面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是硅基非氧化物结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抗水汽氧化性能不足等问题,需要使用环境障涂层(EBC)系统来提供额外防护.简单阐述了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在高温水汽氧化环境中的失效机制,重点介绍了EBC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NASA新型EBC系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基非氧化物 陶瓷基复合材料 高温结构材料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聚碳硅烷的性能及对C/C-SiC复合材料增密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剑 李辉 +2 位作者 嵇阿琳 王玲玲 刘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四种分子量级别聚碳硅烷(PCS)为浸渍剂,采用CVD和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Si C复合材料,分析了四种分子量级别PCS的分子量、软化点,分子结构和热失重性能,采用压汞法测试试件的孔隙分布特性。分析表明,PCS的软化点和800℃转化率都随... 以四种分子量级别聚碳硅烷(PCS)为浸渍剂,采用CVD和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Si C复合材料,分析了四种分子量级别PCS的分子量、软化点,分子结构和热失重性能,采用压汞法测试试件的孔隙分布特性。分析表明,PCS的软化点和800℃转化率都随着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四种分子量级别的PCS热分解过程基本相同,分子的支化程度差异不大。数均分子量为1 178、1 333的PCS的整体致密化效率要高于数均分子量为1 550的PCS,经过7个周期致密后,分子量为1 178的PCS所致密试样的累积孔隙容积最高,分子量为1 550的PCS所致密的试样最低。前5个浸渍裂解致密周期采用分子量为1 550的PCS,以后周期采用分子量为1 178或1 333的PCS,可以达到较高的致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 C/C-Si C复合材料 密度
下载PDF
硅/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奇 张英杰 +2 位作者 董鹏 张义永 李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105,114,共6页
硅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较低锂化电位,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硅负极材料导电性差、体积效应显著,因此其商业化应用受到限制。选用具有高导电性、高机械强度的多壁碳纳米管,利用简便、易操作的球磨方... 硅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较低锂化电位,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硅负极材料导电性差、体积效应显著,因此其商业化应用受到限制。选用具有高导电性、高机械强度的多壁碳纳米管,利用简便、易操作的球磨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硅/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池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硅/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中球磨纳米硅分布均匀,具有稳定的导电网络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球磨法制备硅/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具有潜在的商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纳米管/复合材料 球磨
下载PDF
纳米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谭元忠 姜盈盈 +5 位作者 彭思遥 李策 程奂 耿铭涛 陈国荣 陈宝 《浙江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9-14,共6页
以机械球磨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纳米硅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人造石墨@纳米硅@无定形碳材料,探究不同制备工艺的纳米硅对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球形硅颗粒包覆效果更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更优,在0.1C倍... 以机械球磨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纳米硅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人造石墨@纳米硅@无定形碳材料,探究不同制备工艺的纳米硅对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球形硅颗粒包覆效果更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更优,在0.1C倍率下循环150周,比容量维持在678.7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石墨复合材料 纳米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液态聚碳硅烷制备C/C-Si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世步 刘津生 +3 位作者 闫联生 张强 李康 崔红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采用液态聚碳硅烷(Liquid polycarbosilane,LPCS)为陶瓷先驱体,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LPCS先驱体的裂解行为采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TGA)表征,高... 采用液态聚碳硅烷(Liquid polycarbosilane,LPCS)为陶瓷先驱体,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LPCS先驱体的裂解行为采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TGA)表征,高温裂解产物的相组成、微观形貌等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结果表明,LPCS先驱体裂解形成SiC陶瓷,其980℃陶瓷产率为81.3%,可作为PIP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新型先驱体材料;2200℃、600 s氧乙炔试验烧蚀后,LPCS先驱体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05 mm/s和0.0019 g/s,表现出良好的抗烧蚀性能;SiC陶瓷基体烧蚀过程中氧化形成致密连续的SiO_(2)障碍层,能够隔离氧气和热量,阻止其向复合材料内部进一步扩散,可有效地提升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聚 浸渍裂解 C/C-SIC复合材料 抗烧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