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东海水晶矿床成因初探:流体包裹体和硅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晓峰 陈振宇 +2 位作者 王汝成 王平安 朱和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18-2028,共11页
东海水晶矿床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它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东海水晶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舍晶石英脉中流体... 东海水晶矿床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它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东海水晶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舍晶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单液相、气液两相以及H2O-CO2流体包裹体,其中以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大小在5-50μm,但在含金红石发晶的水晶中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最大可达300μm。其形成温度可以分为3个区间,即100℃-120℃, 160℃-220℃和240℃-260℃;而其盐度也集中于0-2wt%NaCl,4-12wt%NaCl和14-16wt%NaCl三个区间,反映了多期流体的叠加作用。激光拉曼和流体包裹体群成分分析可知,流体包裹体中除了H2O和CO2外,还有N2、CH4、H2S和C2H6等,并且在不同的爆裂温度情况下,流体包裹体所释放的成分有所差别。东海水晶矿床中不含金红石发晶的石英的δ18O变化范围在-5.6~+4.6‰,δ34Si变化范围在-0.2-+0.2‰之间;而含金红石发晶的石英的δ18O变化范围在10.5-14.9‰,δ34 Si变化范围在-0.2-+0.1‰之间。相对来说,与水晶热液作用有关的鳞片状黑云母比斜绿泥石更加富集Nb、Cr、Fe、V、W、Ti和Zr等。本文认为东海水晶矿床的形成在富含石英的榴辉岩在大陆板块俯冲折返过程中及其以后,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成分流体叠加作用下的结果,而含金红石发晶的形成则是叠加富Nb、Fe流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硅氧同位素 成因机制 水晶 东海
下载PDF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组成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彭军 夏文杰 伊海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4-41,共8页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为0.0‰—0.7‰,δ^(18)O为20.2‰—23.6‰。利用δ^(30)Si和δ^(18)O分析硅质岩成,认为硅质岩为原生沉积,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沉积在下斜坡边缘到棚缘盆地的环境中。根据燧石-海水间...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为0.0‰—0.7‰,δ^(18)O为20.2‰—23.6‰。利用δ^(30)Si和δ^(18)O分析硅质岩成,认为硅质岩为原生沉积,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沉积在下斜坡边缘到棚缘盆地的环境中。根据燧石-海水间氧同位素平衡分馏方程计算岩石的形成温度为66.0—89.7℃,沉积温度低于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 层状质岩 硅氧同位素 质岩成因
下载PDF
西秦岭大桥金矿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滕飞 刘云华 +3 位作者 李中会 张忠平 罗根根 魏居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5-264,共10页
西秦岭大桥金矿床位于岷县-宕昌和舟曲-成县大断裂之间,金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下部灰岩、泥质板岩岩性不整合界面处的硅质角砾岩中。硅质角砾岩呈似层状、板状和透镜状产出,倾向于断裂带分布两侧,矿石构造以角砾状、被膜状、皮壳状、细脉-... 西秦岭大桥金矿床位于岷县-宕昌和舟曲-成县大断裂之间,金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下部灰岩、泥质板岩岩性不整合界面处的硅质角砾岩中。硅质角砾岩呈似层状、板状和透镜状产出,倾向于断裂带分布两侧,矿石构造以角砾状、被膜状、皮壳状、细脉-网脉状、孔隙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蚀变以硅化、绢云母、方解石为主,矿化元素组合为Au、Sb、Ag、As、Hg、W。利用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估算的硅质岩形成温度为142~218℃,硅质岩δ^(30)Si值为-0.7‰~0.4‰,δ^(18) O为12.8‰~17.9‰,与热水-热泉华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同位素特征一致。综合研究认为,大桥金矿硅质岩为热水-热泉形成,硅质角砾岩是在断裂带的周期性破裂-自封闭条件下,由流体超压引发的岩石破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桥金矿 质岩 硅氧同位素成因
下载PDF
福建云霄晶洞花岗岩及含石榴子石伟晶岩的硅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建飞 丁悌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0-674,共5页
在运用常规方法和激光烧蚀同位素分析方法分别对云霄晶洞花岗岩和伟晶岩(长石、石英和石榴子石)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晶洞花岗岩及其含石榴子石伟晶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伟晶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 在运用常规方法和激光烧蚀同位素分析方法分别对云霄晶洞花岗岩和伟晶岩(长石、石英和石榴子石)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晶洞花岗岩及其含石榴子石伟晶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伟晶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分别较之花岗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二者岩浆来源一致。云霄县的乌山岩体主要由燕山期铝质A型花岗岩构成,实验得到的云霄晶洞花岗岩样品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符合A型花岗岩氧同位素组成特点。根据花岗岩中石英与长石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分馏公式计算得到的温度为461℃,可能反映花岗岩结晶后曾受到水—岩交换作用的影响,这也与岩体中广泛发育伟晶岩晶洞的现象相一致。依据伟晶岩中石英—长石、石英—石榴子石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分馏公式计算得到的温度分别为505℃、532℃,表明形成伟晶岩的流体温度达到500℃以上,高于前人得出的温度范围。伟晶岩中石榴子石硅、氧同位素比值均显著低于与其共生的石英和长石硅、氧同位素比值,表明石英与石榴子石之间、长石与石榴子石之间存在明显的硅、氧同位素分馏,且二者分馏趋势相一致,但其硅同位素分馏程度小于氧同位素分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洞花岗岩 伟晶岩 硅氧同位素分析 长石 石英 石榴子石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锑多金属矿硅-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构造控制的响应 被引量:54
5
作者 孟祥金 杨竹森 +2 位作者 戚学祥 侯增谦 李振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49-1655,共7页
位于藏南拆离系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受 NS 向张性构造控制,容矿硅质岩具有沉积韵律特征。典型矿化剖面硅质岩石英的δ^(30)Si 范围为-0.4‰~-0.9‰,平均值~0.65‰,与热泉成因的硅质岩一致。硅质岩石英氧同位素(δ^(18)O_(V-SMOW))变化... 位于藏南拆离系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受 NS 向张性构造控制,容矿硅质岩具有沉积韵律特征。典型矿化剖面硅质岩石英的δ^(30)Si 范围为-0.4‰~-0.9‰,平均值~0.65‰,与热泉成因的硅质岩一致。硅质岩石英氧同位素(δ^(18)O_(V-SMOW))变化范围-1.3‰~12.3‰,多数在2.9‰~5.0‰之间,具有显著的低值,也与热泉成因硅质岩相近。容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其具有热泉沉积特征而不是其它热液活动的产物。矿床硅质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_(V-SMOW)变化范围为-138‰~-160‰,换算后的流体δ^(18)O_(H2O)值均为负值(-0.1‰~-15.9‰),明显要低于一般热液流体的δD_(V-SMOW)与δ^(18)O_(H2O)值,不同于藏南其他锑(金)矿床,而与藏南热泉(水)的分布范围近于一致。扎西康矿床与锑有关的成矿作用不同于低温热液成矿而更类似于热泉型矿化。这种热泉型锑矿化与藏南拆离系在新喜马拉雅期的伸展构造活动有关,并受伸展构造形成的 SN 向张性构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多金属矿 同位素 热泉型矿化 扎西康 藏南拆离系
下载PDF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宪 黎敦朋 崔碧云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福建李坊大型重晶石矿床围岩中发育层状硅质岩,为了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本文对14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硅、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0Si)分布范围为-0.3×10-3^+0.1×10-3,平均值为-0.1×10-3;δ(18O)分布范围为10.6×10... 福建李坊大型重晶石矿床围岩中发育层状硅质岩,为了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本文对14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硅、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0Si)分布范围为-0.3×10-3^+0.1×10-3,平均值为-0.1×10-3;δ(18O)分布范围为10.6×10-3~18.9×10-3,平均值为14.7×10-3。基于该层状硅质岩的δ(30Si)和δ(18O)分布范围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该硅质岩应为原生沉积成因,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沉积;根据燧石海水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估算石英的形成温度为100.2℃—198.7℃,平均值为146.0℃,即该硅质岩形成于热水沉积,暗示李坊重晶石矿床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坊重晶石矿床 硅氧同位素 热水沉积 燧石海水同位素地质温度计 福建省
下载PDF
和田玉、玛纳斯碧玉及岫岩老玉(透闪石玉)的硅、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德芳 王海平 邹天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10-114,共5页
新疆和田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透闪石玉矿产资源之一 ,和田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玉产地。对新疆和田玉、天山玛纳斯碧玉和辽宁岫岩老玉的硅、氧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 ,和田玉δ1 8O值为+ 2 .3‰~ + 6 .5‰、δ30 Si为 - 0 .1‰~ + 0 .3‰ ;天... 新疆和田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透闪石玉矿产资源之一 ,和田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玉产地。对新疆和田玉、天山玛纳斯碧玉和辽宁岫岩老玉的硅、氧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 ,和田玉δ1 8O值为+ 2 .3‰~ + 6 .5‰、δ30 Si为 - 0 .1‰~ + 0 .3‰ ;天山玛纳斯碧玉δ1 8O值为 + 9.4‰、δ30 Si为- 0 .5‰ ;辽宁岫岩老玉δ1 8O值为 + 8.7‰~ + 12 .4‰、δ30 Si为 + 0 .1‰~ + 0 .3‰ ,所有玉石矿的δ1 8O和δ30 Si值均低于含矿围岩。由此认为新疆和田玉和辽宁岫岩老玉矿床属于岩浆热液交代型成因矿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玉 玛纳斯碧玉 岫岩老玉 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渔塘坝富硒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硅、氧、碳和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彩霞 刘家军 +2 位作者 刘燊 胡瑞忠 池国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3-1259,共7页
鄂西渔塘坝含碳硅质岩段(P_1~3m)为硒矿床的主要赋硒层位,其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变化范围为0.5‰~1.8‰(平均1.25‰);δ^(18)O为22.7‰~27.1‰(平均25.3‰);硅质岩中黄铁矿δ^(34)S的值变化范围为-27.7‰~5.65‰,幅度大于20‰... 鄂西渔塘坝含碳硅质岩段(P_1~3m)为硒矿床的主要赋硒层位,其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变化范围为0.5‰~1.8‰(平均1.25‰);δ^(18)O为22.7‰~27.1‰(平均25.3‰);硅质岩中黄铁矿δ^(34)S的值变化范围为-27.7‰~5.65‰,幅度大于20‰;硅质岩层位中方解石样品的δ^(13)C值范围为4.19‰~0.52‰。综合研究表明,渔塘坝硅质岩在成因上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特征,成岩温度为45℃,形成于半封闭的浅海至滨浅海(滞留的盆地)缺氧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岩 、碳、硫同位素 成因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辽宁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成因:Fe、Si、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延河 张增杰 +3 位作者 侯可军 段超 万德芳 胡古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51-2372,共22页
辽宁鞍本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BIF)铁矿矿集区,弓长岭铁矿是我国唯一的由鞍山式贫铁矿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大型磁铁富矿。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鞍本地区贫铁矿、富铁矿和蚀变围岩的铁、硅、氧、硫同位素组... 辽宁鞍本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BIF)铁矿矿集区,弓长岭铁矿是我国唯一的由鞍山式贫铁矿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大型磁铁富矿。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鞍本地区贫铁矿、富铁矿和蚀变围岩的铁、硅、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空间变化规律,结合磁铁富矿的地质特征,对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成矿作用和富矿成矿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指出鞍本地区富铁矿的成矿作用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造山运动结束后(1.85Ga)地壳抬升引发的非造山岩浆侵入和热液活动有关,成矿溶液由大气降水演化形成,而非变质热液或混合岩化热液;成矿溶液淋滤了辽河群蒸发盐地层中富13 C碳酸盐、富34 S石膏、CH4等成矿物质,成矿溶液具偏酸性弱还原特征;铁质活化再富集是鞍本地区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成矿溶液与贫铁矿及围岩反应使铁质以Fe2+形式活化迁移。温度降低、氧逸度升高或与大气降水混合是溶液中Fe2+氧化形成磁铁矿沉淀的主要原因;在Fe2+被氧化形成磁铁矿的同时,成矿溶液中的CH4被氧化形成石墨,与磁铁矿一起沉淀下来,形成含石墨磁铁富矿;溶液中SO42-被还原形成富34S黄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长岭富铁矿 同位素 铁质活化再富集 辽河群蒸发盐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的形成机制与地球早期的大气和海洋 被引量:82
10
作者 李延河 侯可军 +2 位作者 万德芳 张增杰 乐国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9-1373,共15页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学沉积建造类型,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及演化。本文系统测定了华北地台条带状硅铁建造的硫硅氧同位素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石英的硅同位...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学沉积建造类型,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及演化。本文系统测定了华北地台条带状硅铁建造的硫硅氧同位素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强烈亏损30Si,δ30SiNBS-28大部分位于-2.0‰~-0.3‰之间,平均-0.8‰;硅铁建造中石英的δ18OV-SMOW相对较高,8.1‰~21.5‰,平均13.9‰;二者均与现代海底黑烟囱、泉华及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相似。在同一样品中,磁铁矿条带中石英的δ30SiNBS-28普遍低于相邻硅质条带中石英的值,而δ18OV-SMOW刚好相反,反映了硅铁建造沉积时的初始特征。BIFs中硫化物的δ34SV-CDT变化范围很大,-22.0‰~+11.8‰,但大部分集中分布在0值附近。Δ33S=-0.89‰~+1.2‰,显示出了明显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说明当时大气氧浓度很低。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Algoma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负值,而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Superior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正值。提出无论是Algoma型,还是Superior型BIFs都是由海底热液喷气作用形成的。富含溶解硅和铁的热水溶液喷发到在海底以后,由于温度突然下降,硅酸H4SiO4在海水中达到过饱和状态,导致SiO2首先沉淀,形成硅质层;随着热水溶液与海水的不断混合,温度不断降低,Eh值不断升高,Fe2+逐渐被氧化生成Fe3+随后沉淀,形成富铁层。一套硅铁韵律层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喷气活动;海底热液喷气的周期性活动形成了规律性的硅铁韵律层。BIFs的广泛分布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的普遍存在,表明当时大气氧水平很低,可能不足现在氧水平的1‰;火山和海底喷气活动非常强烈,海水温度较高,呈酸性,pH值在3.0~5.5之间;海洋中可溶解硅H4SiO4和Fe2+的浓度很高;而可溶硫酸盐的浓度极低,<1mM。早元古代(1.8Ga)以后海洋硫酸盐浓度升高,由富铁海洋转化为富硫酸盐的海洋,是造成BIFs消失的根本原因。大规模火山喷发和海底喷气活动对海洋的成分和氧化还原状态影响很大,使海洋的氧化时间较大气至少推迟了6亿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硅氧同位素 海底喷气 大气 富铁海洋
下载PDF
浙江新昌硅化木的硅质来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竺国强 董传万 银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浙江新昌早白垩世盆地西侧馆头组地层中存在丰富的硅化木。该地硅化木保留清晰的植物结构 ,均由显微结晶质石英组成。从岩石学角度 ,它们属木化石硅质岩。硅化木的硅氧同位素组成δ3 0 Si值为 - 0 .4‰~ - 1 .3‰ ,δ1 8O值为 1 8.1... 在浙江新昌早白垩世盆地西侧馆头组地层中存在丰富的硅化木。该地硅化木保留清晰的植物结构 ,均由显微结晶质石英组成。从岩石学角度 ,它们属木化石硅质岩。硅化木的硅氧同位素组成δ3 0 Si值为 - 0 .4‰~ - 1 .3‰ ,δ1 8O值为 1 8.1‰~ 2 3 .1‰。根据硅化木的硅、氧同位素组成及周围岩石的岩石化学成分 ,作者讨论了硅化木的硅质来源和成因 ,认为它们具有热水硅质岩的特点 ,系河湖水和海水向下渗透 ,并在一定深度内发生循环然后上涌 ,火山活动为热水提供热源 ,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流经的地层和岩石 ,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水交代古树木形成硅化木。根据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 ,计算出硅化木形成时的热水温度为 70 .8~ 1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质来源 化木 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新昌盆地 早白垩 木化石质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昱翔 顾忆 +2 位作者 傅强 王斌 于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506-11513,共8页
为明确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产状硅质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硅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开展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成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质以灰黑色条带状... 为明确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产状硅质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硅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开展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成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质以灰黑色条带状、团块状和灰白色条带状分布于灰岩之间,与基质灰岩粒屑镶嵌发育。岩心断面局部可见贝壳类和介壳类生物碎屑。硅质岩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平均仅0.3μg/g,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两者分异明显且具有明显正Eu和正Ce异常,指示热液流体对硅质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且硅质岩颗粒Ni/Co值为6.53~55.45,平均值23.7,表明硅质岩主要形成于相对还原的成岩环境中。不同产状硅质岩δ30 Si‰值分布范围0.6‰~2.74‰,平均1.74‰,指示交代成因为主。综合分析认为,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富硅流体,流体在颗粒灰岩发育相带交代围岩形成硅质岩,但改造作用使原岩颗粒孔隙降低,整体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硅氧同位素 质岩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湖北峡东地区“盖帽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古月 范昌福 +2 位作者 万德芳 李延河 陈寿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9-1476,共8页
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代陡山沱组一段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保存良好,与白云岩界线截然,顺层产出的燧石条带。利用硅酸盐的BrF5硅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燧石条带进行测试,得到较高的硅同位素(δ^(30)Si_(NBS-28)为0.4‰~1.7‰)... 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代陡山沱组一段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保存良好,与白云岩界线截然,顺层产出的燧石条带。利用硅酸盐的BrF5硅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燧石条带进行测试,得到较高的硅同位素(δ^(30)Si_(NBS-28)为0.4‰~1.7‰)和氧同位素(δ~18O_(V-SMOW)为24.0‰~26.6‰)组成。燧石条带可能为温暖的滨海相化学沉积产物,氧同位素测温得到的沉积海水温度为35.4~47.7℃。燧石条带的Al/(Fe+Mn+Al)为0.43~0.50,Si/Al比值为257~269,表明燧石条带形成过程中有少量的陆源物质参与,而较低的∑REE(2.19×10^(-6)~3.59×10^(-6)),Ce正异常(1.20~1.24)和U/Th比值(3.75~14.45)上则明显带有热水沉积的特征。燧石条带的硅质可能主要来自远源火山热液活动,在温暖的滨海环境达到硅质饱和而形成的化学沉积,同时验证了早期研究者认为的"雪球事件"冰后期环境温度曾一度极为温暖的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同位素 燧石条带 化学沉积 盖帽碳酸盐岩 三峡地区
下载PDF
荆山玉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芳 鲁力 +1 位作者 魏均启 朱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3-269,共7页
荆山玉是近年来在湖北保康县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石英岩玉。以尚家沟矿点的荆山玉为研究对象,运用偏光显微镜、X粉晶衍射分析、化学分析(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硅、氧同位素)等测试手段对荆山玉原石的角砾和胶结物进行研究,探讨荆山玉的地... 荆山玉是近年来在湖北保康县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石英岩玉。以尚家沟矿点的荆山玉为研究对象,运用偏光显微镜、X粉晶衍射分析、化学分析(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硅、氧同位素)等测试手段对荆山玉原石的角砾和胶结物进行研究,探讨荆山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结果表明,荆山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要矿物主要为针铁矿和赤铁矿。矿石结构以角砾状和碎裂结构居多。荆山玉样品中w(Si O2)一般在95%以上,其次为Fe2O3,Al2O3、Mg O和Ca O,含量较低。荆山玉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较低,δCe<1,总体为负异常,Eu为微正异常,表现为LREE富集,反映了荆山玉的形成受热水活动的影响。荆山玉样品的δ30Si值变化于-0.8‰~0.9‰之间,δ18O值变化范围为17.3‰~23.1‰,均分布在热液石英和热泉华石英范围内,表明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且以蛋白石或凝胶状形式沉积下来,成岩过程中转变成石英,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后期热液交代作用使一部分石英变成嵌晶状石英,最终形成色彩艳丽的荆山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山玉 地球化学特征 硅氧同位素 成因探讨
下载PDF
Silico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Igneous Rocks from the Eastern Manus Basin 被引量:1
15
作者 ZHAO Huijing ZENG Zhigang +1 位作者 YIN Xuebo CHEN Shua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3期421-427,共7页
This paper reports silico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20 kinds of igneous rocks and their major elements from the eastern Manus Basin. Combining silicon and oxygen isotopic data from other studies, we suppose that both δ... This paper reports silico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20 kinds of igneous rocks and their major elements from the eastern Manus Basin. Combining silicon and oxygen isotopic data from other studies, we suppose that both δ30Si and δ18O valu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iO2 content. It means that the fractionation of silicon and oxygen isotopes are affected by the silica content.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O/Al2O3 ratios and MgO and that between Si/Al and SiO2 content indicate that clinopyroxene is the predominant mineral phase in our samples. We suppose that the fractionation of silicon and oxygen isotopes are influenced by mineral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Probably, it i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silicon and oxygen bridges. In this study, the δ30Simean value=-0.17‰±0.17‰ and δ18Omean value= +6.07‰±0.57‰ are higher than normal δ30Si and δ18O values of mantle, and we propose that these igneous rocks in the eastern Manus Basin are affected by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isotope O isotope igneous rocks eastern Manus Basin
下载PDF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chert from the Sixtymile Formation in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USA:a warm palaeoclimate,freshwater deposit
16
作者 Ray Kenny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New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chert from middle, intraformational breccias, and upper breccia members of the Sixtymile Formation(SMF) in eastern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AZ) yield palaeoclimate estim... New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chert from middle, intraformational breccias, and upper breccia members of the Sixtymile Formation(SMF) in eastern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AZ) yield palaeoclimate estimates between 27 and 33℃.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herts define a domain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meteoric water line when plotted on a δD–δ-(18)O diagram;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meteoric water was involved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chert. In thin section, the absence of interlocking mega quartz(〉35 lm) and silicafilled fractures and veins, along with preserved micromorphological silica fabrics, suggest that the chert has not been permeated by later hydrothermal fluids.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in thin section such as cyclic silica precipitation phases and glaebular micromorphologic fabrics lend support to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meteoric waters were involved during chert precipitation. The post 742 Ma SMF has been correlated with diamictite(transition) beds of the Kingston Peak Formation(CA), which in turn have been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deposited during the Sturtian Ice Age(-750–700 Ma). Absence of facetted and striated clasts and other diagnostic glaciogenic features in the SMF,an unconformable contact with the stratigraphically older Chuar Group, coupled with warm palaeotemperature data inferred from stable isotope values of chert, tentatively suggest that deposition of sediment in the SMF likely did not take place during the Sturtian Ice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 ratios Chert Sturtian Ice Age Grand Canyon Sixtymile Formation Snowball Earth
下载PDF
论地幔流体参与大水金矿成矿的可能性
17
作者 代文军 陈耀宇 《甘肃地质》 2014年第4期13-22,共10页
通过对大水金矿时空分布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地幔流体参与大水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大水金矿属于川甘陕"金三角"矿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受深大断裂、壳幔混合源岩浆岩的控制,是西秦岭地区勘查发... 通过对大水金矿时空分布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地幔流体参与大水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大水金矿属于川甘陕"金三角"矿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受深大断裂、壳幔混合源岩浆岩的控制,是西秦岭地区勘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研究表明,矿石及贯穿于整个成矿过程中的方解石脉的稀土配分模式总体具相对富集轻稀土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矿床的成矿温度范围为105℃~400℃。包裹体(方解石)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K+为主,Na+次之;阴离子以SO42-为主,Cl-次之。矿物黄铁矿的δ34 S为-1.8‰^+4.1‰,平均值+2.4‰,反映成矿流体中硫部分来源于地幔。热液方解石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既有来自地幔的流体,也有来自岩浆岩、地层的流体,还有明显大气降水的加入。硅化灰岩矿石及硅质岩矿石的硅同位素组成具深部或岩浆热液和热水来源的特点,其氧同位素组成具火成石英来源的特点。矿石铅与矿区岩石铅(灰岩和脉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相近,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及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铅属壳幔混合铅。综上可知,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存在地幔流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硫、碳、氢、、铅同位素 金矿床 甘肃大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