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氧材料的膨胀性能研究和改善
1
作者 谯渭川 李芳儒 +7 位作者 肖瑾林 屈丽娟 赵晓 张梦 庞春雷 李子坤 任建国 贺雪琴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8,共10页
本文利用自行搭建的原位膨胀率测试装置,系统研究了硅氧和石墨-硅氧混合材料的膨胀特点和机理。混合品的膨胀行为受石墨和硅氧两种材料共同影响,通过充放电曲线对比方法,我们计算出了混合品在各荷电态下石墨和硅氧组分的容量贡献比例,... 本文利用自行搭建的原位膨胀率测试装置,系统研究了硅氧和石墨-硅氧混合材料的膨胀特点和机理。混合品的膨胀行为受石墨和硅氧两种材料共同影响,通过充放电曲线对比方法,我们计算出了混合品在各荷电态下石墨和硅氧组分的容量贡献比例,发现首圈和第2圈脱锂/去锂化的前期,石墨材料发挥的容量为主,放电到36%SOC时硅氧材料开始去锂化发挥容量,因此混合品放电至该SOC时膨胀率急剧减小;第2圈嵌锂/锂化过程在40%~50%SOC区间,硅氧材料几乎未发挥容量,因此该区间混合品的膨胀率变化较小。硅氧材料循环过程中不可逆膨胀持续增长,可逆膨胀率的降低幅度超过不可逆膨胀的增长,因此其整体膨胀率在循环第3圈后呈现小幅度降低的特点。基于以上研究,我们从表面包覆、预锂量和材料粒径等方面对硅氧材料进行工艺改善,有效降低了材料的不可逆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氧材料 石墨-混合材料 膨胀性能 膨胀改善
下载PDF
基于蓝晶石尾矿制备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研究
2
作者 王治峰 李亚伟 +4 位作者 马淑龙 任博 孟令汉 徐义彪 桑绍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3-478,共6页
为高效资源化利用蓝晶石尾矿,以蓝晶石尾矿为原料,加黄糊精和水,压制成?50 mm×50 mm的生坯,经1 400、1 500、1 600、1 650℃保温3 h热处理制备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试样,借助XRD和SEM研究其抗碱侵蚀行为。结果发现:经1 400、1... 为高效资源化利用蓝晶石尾矿,以蓝晶石尾矿为原料,加黄糊精和水,压制成?50 mm×50 mm的生坯,经1 400、1 500、1 600、1 650℃保温3 h热处理制备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试样,借助XRD和SEM研究其抗碱侵蚀行为。结果发现:经1 400、1 500℃热处理后试样中高硅氧玻璃相含量低,气孔以开口气孔为主,抗碱侵蚀性较差;而1 600、1 650℃热处理后试样中形成较多的高硅氧玻璃相,气孔主要以闭口气孔为主,侵蚀仅发生在表面区域,抗碱侵蚀性与莫来石化后红柱石的相当,抗碱侵蚀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晶石尾矿 莫来石-高玻璃复相材料 气孔 抗碱侵蚀性
下载PDF
硅氧负极材料项目工程设计
3
作者 邓子逸 尹勇 马鹏程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9期158-160,共3页
对锂电池硅氧负极材料工艺路线、制备方法、厂房设备布局进行了探讨,分析对比了各工艺路线的优劣区别,对硅氧负极材料生产工艺进行物料平衡计算,讨论了硅氧负极材料厂房土建及公辅管道选材设计,为提升硅氧负极材料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提... 对锂电池硅氧负极材料工艺路线、制备方法、厂房设备布局进行了探讨,分析对比了各工艺路线的优劣区别,对硅氧负极材料生产工艺进行物料平衡计算,讨论了硅氧负极材料厂房土建及公辅管道选材设计,为提升硅氧负极材料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工程设计 工艺路线
下载PDF
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热变形实验测试及表面烧蚀形貌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林杰 方国东 +1 位作者 易法军 梁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450,共6页
通过非接触式高温变形测量系统,对高硅氧/酚醛防/隔热复合材料在单侧热流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和全场高温变形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对试样体积烧蚀后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陶瓷板在1 000℃左右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试件... 通过非接触式高温变形测量系统,对高硅氧/酚醛防/隔热复合材料在单侧热流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和全场高温变形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对试样体积烧蚀后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陶瓷板在1 000℃左右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试件辐射加热200 s后,通过测量发现距离加热面12.62 mm处热电偶温度峰值为259℃,从而说明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防/隔热性能。通过DIC方法测得试样加热200 s后沿加热方向的最大位移为0.18 mm,且沿着试样加热方向位移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规律。通过对材料烧蚀后表面形貌微观观测和分析,发现在试样加热面上出现了凹凸不平的烧蚀坑,并出现了一层很薄的高硅氧纤维高温熔融后的硅氧化合物颗粒结晶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复合材料 体积烧蚀 DIC方法 变形场 表面形貌分析
下载PDF
热物理性能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时圣波 梁军 方国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359,共6页
根据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建立了包括烧蚀退移层、化学反应边界层、液态层、炭化层、热解层、原始材料层的自外向内的物理模型,针对平板烧蚀问题,预报了热导率、比定压热容、驻点焓值等热物理性能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表... 根据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建立了包括烧蚀退移层、化学反应边界层、液态层、炭化层、热解层、原始材料层的自外向内的物理模型,针对平板烧蚀问题,预报了热导率、比定压热容、驻点焓值等热物理性能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表面烧蚀后退率、壁面温度、气化烧蚀速率、热阻塞效应因子、气化分数等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热导率能使表面烧蚀后退率明显降低,但却使壁面温度、热阻塞效应因子及材料的气化分数升高;而高的比定压热容则能大大降低表面烧蚀后退率和壁面温度;随驻点焓值的增加,表面烧蚀后退率和壁面温度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复合材料 热物理性能 烧蚀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对高硅氧织物增强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缪长礼 王磊 +1 位作者 孟令辉 黄玉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8,103,共5页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高硅氧织物增强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200~300℃、400~500℃分别出现了2个降低最快的温度区间。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弯...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高硅氧织物增强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200~300℃、400~500℃分别出现了2个降低最快的温度区间。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弯曲断口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通过热重分析仪分别对基体树脂及增强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400℃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基体树脂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失效所致;而当热处理温度高于400℃时,增强体与树脂之间发生反应,导致增强体失效,是致使复合材料室温弯曲性能进一步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甲基树脂复合材料 热处理 弯曲强度
下载PDF
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切削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肖继明 侯晓莉 +2 位作者 张波 刘杰 刘荣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7,73,共5页
通过用PCD刀具对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车削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切削力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背吃刀量是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增大背吃刀量时主切削力和进给力... 通过用PCD刀具对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车削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切削力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背吃刀量是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增大背吃刀量时主切削力和进给力都显著增大;增大进给量也使主切削力增大,但其影响小于背吃刀量;而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很小。所建切削力经验公式可作为切削加工该复合材料时切削用量选择及切削力控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车削试验 切削力 经验模型
下载PDF
高硅氧复合材料声学特性检测研究
8
作者 曾光宇 王浩全 +1 位作者 张秀丽 马英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作者用自己研制的超声波扫描检测系统对高硅氧复合材料试块进行了多次检测,取得了该材料的一些声学特征值,为继续深入的研究高硅氧复合材料性能提供了一些可靠依据;同时也检测出了该材料中的缺陷、隐患和局部密度不均匀。从缺陷成像轮... 作者用自己研制的超声波扫描检测系统对高硅氧复合材料试块进行了多次检测,取得了该材料的一些声学特征值,为继续深入的研究高硅氧复合材料性能提供了一些可靠依据;同时也检测出了该材料中的缺陷、隐患和局部密度不均匀。从缺陷成像轮廓的清晰度看,超声C扫描可以定量检测出高硅氧复合材料中的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声学特性 超声检测 化学纤维材料 缺陷
下载PDF
高硅氧复合材料的超声成像检测
9
作者 王浩全 曾光宇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8-260,共3页
通过对高硅氧复合材料声学特性的研究,在对超声波声场探讨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超声波扫描成像系统对高硅氧复合材料进行了成像检测。从成像结果分析可知,通过超声信号的降噪处理和特征提取,所得到的扫描图像可检测出材料中的缺陷。
关键词 超声检测 超声扫描成像 复合材料 信号处理
下载PDF
高硅氧纤维/酚醛复合材料产品的铣削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周舟 周思齐 王乐 《航天制造技术》 2021年第2期67-69,共3页
针对高硅氧纤维/酚醛复合材料防热方块在传统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掉渣、崩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组合工装,改善产品装夹方式,避免了产品加工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有效解决了产品表观质量问题,有利于该类... 针对高硅氧纤维/酚醛复合材料防热方块在传统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掉渣、崩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组合工装,改善产品装夹方式,避免了产品加工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有效解决了产品表观质量问题,有利于该类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酚醛复合材料 装夹方式 组合工装
下载PDF
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树脂含量的灼烧法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超 余娜 +2 位作者 俞仕杰 郑金华 盛涛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第9期25-27,共3页
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树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检测树脂含量的多种测试方法中,灼烧法是一种重要方法。本研究针对灼烧法,采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法,研究烧失温度、烧失时间、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各因素,... 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树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检测树脂含量的多种测试方法中,灼烧法是一种重要方法。本研究针对灼烧法,采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法,研究烧失温度、烧失时间、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各因素,对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树脂含量测试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影响灼烧法的4个因素中,烧失温度对测定树脂含量的影响相当显著,烧失时间次之,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因素的影响不太显著,并验证了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树脂含量 正交实验 直观分析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不同刀具车削加工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切削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晓莉 李言 +2 位作者 杨振朝 袁启龙 石珣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探索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对该类材料进行大直径薄壁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采用四种不同刀具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切削参数及不同刀具材料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深... 为探索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对该类材料进行大直径薄壁回转类零件的车削加工。采用四种不同刀具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切削参数及不同刀具材料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量,而切削速度的影响很小。当切削速度为119.32 mm/min、进给量为0.1 mm/r、背吃刀量为0.5 mm时,为最优切削参数。Ti-Al-Si-N纳米涂层硬质合金和超硬材料F2HX无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适合于低速加工,而PCD刀具则适合于高速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硬质合金刀具 PCD刀具 切削力
下载PDF
高炉软熔带渣对原位TiN/O′-sialon材料侵蚀的研究
13
作者 谢朋 薛向欣 +2 位作者 杨建 段培宁 姜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2-996,共5页
采用静态熔滴法研究了模拟高炉软熔带渣对原位TiN/O′sialon材料的侵蚀机制。利用高温X射线透视装置观察炉渣的熔化和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XRD分析残渣中的物相 ,EPM分析材料被侵蚀部位的显微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 :熔渣对材料的... 采用静态熔滴法研究了模拟高炉软熔带渣对原位TiN/O′sialon材料的侵蚀机制。利用高温X射线透视装置观察炉渣的熔化和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XRD分析残渣中的物相 ,EPM分析材料被侵蚀部位的显微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 :熔渣对材料的侵蚀主要是熔渣渗透并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材料被侵蚀后结构发生变化 ,可大致分为渣带、渗透带和未变带。熔渣与材料相互作用生成的新的高熔点相以及熔入的TiN使熔渣的粘度增大、流动性降低 ,进而阻止熔渣的进一步侵入。材料中TiN含量的增加将提高材料的抗渣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O’-氮化物材料 高炉软熔带渣 侵蚀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伯峥 孙馨怡 +2 位作者 董世佳 马洪运 曾涛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揭示磷酸铁锂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特性,以静置法获取磷酸铁锂/石墨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开路电压(OCV)关系曲线,研究了活性材料、电池类型、SOC调节方向及静置时间、电池容量衰减、负极掺硅及预锂化对SOC-OCV曲线的影响,并采用扣式和软包... 为揭示磷酸铁锂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特性,以静置法获取磷酸铁锂/石墨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开路电压(OCV)关系曲线,研究了活性材料、电池类型、SOC调节方向及静置时间、电池容量衰减、负极掺硅及预锂化对SOC-OCV曲线的影响,并采用扣式和软包电池分析了正极和负极对SOC-OCV曲线的影响以及60%SOC附近电压阶跃的原因。结果表明:磷酸铁锂和石墨活性材料种类变更,存储和充放电循环,造成电池容量降低,负极嵌锂量减少,电位上升,SOC-OCV曲线向右移动。负极掺硅后,电位上升,SOC-OCV曲线向右移动。方型电池与软包电池的SOC-OCV曲线一致,不受电池类型影响。受电压迟滞效应影响,放电SOC-OCV曲线低于充电SOC-OCV曲线,但随着静置时间的增加,放电SOC-OCV曲线上升,充电SOC-OCV曲线降低,两者趋向重合。负极预锂化使负极电位降低,SOC-OCV曲线向左移动。全电池SOC-OCV曲线主要由负极决定,60%SOC附近OCV阶跃主要受石墨发生2L到2阶相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提高了对磷酸铁锂电池OCV曲线的认识,可为动力电池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荷电状态 开路电压 硅氧材料 预锂化
下载PDF
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实验室制备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贵平 田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22-324,共3页
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是目前耐火材料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合成原材料之一,本研究从莫来石-高硅氧材料的性质出发,使Al2O3-SiO2系耐火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加入钾长石,制备具有针状莫来石交织网状结构的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 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是目前耐火材料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合成原材料之一,本研究从莫来石-高硅氧材料的性质出发,使Al2O3-SiO2系耐火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加入钾长石,制备具有针状莫来石交织网状结构的莫来石-高硅氧玻璃复相材料,使其具有较好的矿相组成、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复相材料 显微结构 添加剂 莫来石
原文传递
Fabrication of Y_2Si_2O_7 coating and its oxidation protection for C/SiC composites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青松 蔡利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90-396,共7页
Yttrium silicate (Y2Si2O7) coating was fabricated on C/SiC composites through dip-coating with silicone resin + Y2O3 powder slurry as raw materials. The synthesis, microstructure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the an... Yttrium silicate (Y2Si2O7) coating was fabricated on C/SiC composites through dip-coating with silicone resin + Y2O3 powder slurry as raw materials. The synthesis, microstructure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the anti-oxidation mechanism of Y2Si2O7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Y2Si2O7 can be synthesized by the pyrolysis of Y2O3 powder filled silicone resin at mass ratio of 54.2:45.8 and 800 °C in air and then heat treated at 1400 °C under Ar. The as-fabricated coating shows high density and favorable bonding to C/SiC composites. After oxidation in air at 1400, 1500 and 1600 °C for 30 min, the coating-containing composites possess 130%-140% of original flexural strength. The desirable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 further densification of coating during oxidation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xcellent oxidation resistance. In addition, the formation of eutectic Y-Si-Al-O glassy phase between Y2Si2O7 and Al2O3 sample bracket at 1500 °C is discov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composites yttrium silicate COATING oxidat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Deposition of Thick SiO_2 from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and H_2O by Plasma-Enhanced CVD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红兵 王红杰 +5 位作者 邓晓清 杨沁清 胡雄伟 王启明 廖左升 杨基南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3-547,共5页
The deposition of silicon dioxide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from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TEOS) and H_2O has been studied.Silicon oxide with refractive index of 1453 has been obtained.Tests on the 5... The deposition of silicon dioxide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from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TEOS) and H_2O has been studied.Silicon oxide with refractive index of 1453 has been obtained.Tests on the 51mm wafers show that both thickness uniformity of ±15% and constant refractive index of 1453 can be achieved.By raising the deposition temperature,the qualities have been improved,while the deposition rate decreased.A SiO_2 thick film deposition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combining TEOS-PECVD technique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dioxide plasma-enhanced CVD planar waveguide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anatase TiO_2-SiO_2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维阳 姚有为 +2 位作者 孙尧俊 华伟明 庄国顺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4,共9页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prepar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3D)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anatase TiO2-SiO2 nanocomposite. The nanocomposite was obtained by using an ordered two-dimensional(2D) hexagonal mes...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prepar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3D)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anatase TiO2-SiO2 nanocomposite. The nanocomposite was obtained by using an ordered two-dimensional(2D) hexagonal mesoporous anatase 70 TiO2-30 SiO2-950 nanocomposite(crystallized at 950 °C for 2 h) as a precursor, NaO H as an etchant of SiO2 via a "creating mesopores in the pore walls" approach. Our strategy adopts mild conditions of creating pores such as diluted NaO H solution,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and solid/liquid ratio, etc. aiming at ensuring the integrities of mesopores architecture and anatase nanocrystals. XRD, TEM and N2 sorp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awall mesopores are highly dense and uniform(average pore size 3.6 nm), and highly link the initial mesochannels in a 3D manner while retaining mesostructural integrit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hange to either crystallinity or size of the anatase nanocrystals before and after creating the intrawall mesopores.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s of rhodamine B(RhB, 0.303 min^–1) and methylene blue(MB, 0.757 min^–1) dyes on the resultant nanocomposite are very high, which are 5.1 and 5.3 times that of the precursor; even up to 16.5 and 24.1 times that of Degussa P25 photocatalyst,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he 3D interconnected mesopores structure plays an overwhelming role to the increments of activities. The 3D mesoporous anatase TiO2-SiO2 nanocomposite exhibits unexpected-high degradation activities to RhB and MB in the mesoporous metal oxide-based materials reported so far. Additionally, the nanocomposite is considerably stable and reusable. We believe that this method would pave the wa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ther 3D highly interconnected mesoporous metal oxide-based materials with ultra-high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ARATION Mesoporous anatase crystal-silica nanocomposite Three 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mesopores architectur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rganic pollutants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Very Small Size GaAs Nanogranulae Embedded in SiO_2 Matrix by Magnetron Co-Sputtering
19
作者 丁瑞钦 王浩 +2 位作者 佘卫龙 丘志仁 罗莉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5,共8页
Microstructure of GaAs/SiO 2 nanogranular thin films fabricated by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co sputtering technique and postannealing are investigated via atomic force microscope,X ray diffraction,and Rutherford b... Microstructure of GaAs/SiO 2 nanogranular thin films fabricated by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co sputtering technique and postannealing are investigated via atomic force microscope,X ray diffraction,and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GaAs nanocrystals with average diameters from 1 5nm to 3 2nm (depending on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SiO 2 matrices.GaAs and SiO 2 are found in normal stoichiometry in the films.The nonlinear optical refraction and nonlinear optical absorption are studied by Z scan technique using a single Gaussian beam of pulse laser.The third order nonlinear optical refractive index and nonline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re enhanced due to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s and estimated to be 4×10 -12 m 2/W and 2×10 -5 m/W respectively in nonresonant condition,while 2×10 -11 m 2/W and -1×10 -4 m/W respectively in quasi resonant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ron co sputtering GaAs nanogranula MICROSTRUCTURE optical nonlinearity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Flame Retardancy of Polyurethane/POSS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萌 张献 +3 位作者 吴钊峰 王欢 丁欣 田兴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45-450,J0002,共7页
Polyurethane/polyhedral oligomeric sisesquioxane (PU/POSS) nanocomposites were syn- thesized via polymerization utilizing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OSS nanopartieles and 4J-diphenyl methylene diisocyanate. Scanning... Polyurethane/polyhedral oligomeric sisesquioxane (PU/POSS) nanocomposites were syn- thesized via polymerization utilizing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OSS nanopartieles and 4J-diphenyl methylene diisocyana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revealed that POSS nanoparticles were dispersed in PU matrix.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be- havior of PU/POSS nanocomposit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n fire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limiting oxygen index,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94 testing and char residue morpholog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OS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char residues which were covered on the surface of polymer composites, leading to the ira-provement of thermal stability and flame retard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URETHANE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sesquioxane Flame retardant NANOCOMPOSITE POLYMER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