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变区纳米硅氧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苇 李云 +2 位作者 郑燕 高东泽 于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0-856,共7页
为了研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纳米硅氧薄膜的光电特性,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晶态比例的nc-SiOx∶H薄膜,利用拉曼散射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透射光谱以及稳/瞬态光致发光谱... 为了研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纳米硅氧薄膜的光电特性,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晶态比例的nc-SiOx∶H薄膜,利用拉曼散射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透射光谱以及稳/瞬态光致发光谱等检测手段分别对薄膜的微观结构、键合配置,能带特征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薄膜结构特征分析显示,随着氧掺入量的增加,薄膜由微晶向非晶转化,光学带隙逐渐增加,而处在相变区(晶化度约为10%,nc-Si尺寸约为3nm)的薄膜具有较高的中程有序度、较小的结构因子和较为致密的微观结构。薄膜稳/瞬态光致发光结果显示,一定量的氧掺入可以钝化缺陷、增强发光,而相变区薄膜的发光强度最大,表明较小尺寸的nc-Si具有较强的量子限制效应,nc-Si的量子限制效应发光是主要的载流子复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氧薄膜 相变区 微观结构 光致发光 量子限制效应
下载PDF
过渡区p型氢化硅氧薄膜结构和光电特性的研究
2
作者 李同锴 徐征 +2 位作者 赵谡玲 徐叙瑢 薛俊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35-242,共8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二氧化碳(CO_2)、氢气(H_2)、硅烷(SiH_4)和乙硼烷(B_2H_6)作为气源,制备出一系列p型氢化硅氧薄膜.利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暗电导测试,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流量对薄膜材料结构和...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二氧化碳(CO_2)、氢气(H_2)、硅烷(SiH_4)和乙硼烷(B_2H_6)作为气源,制备出一系列p型氢化硅氧薄膜.利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暗电导测试,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流量对薄膜材料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从纳米晶相向非晶相转变的过渡区P层.研究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流量从0增加到1.2 cm^3·min^(-1),拉曼光谱的峰值位置从520 cm^(-1)逐渐移至480 cm^(-1).材料红外光谱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流量的增加,薄膜中的氧含量逐渐增加,氢键配置逐渐由硅单氢键转换为硅双氢键.P层SiO:H薄膜电导率从3S/cm降为8.3×10^(-6)S/cm.所有p型SiO:H薄膜的光学带隙(Eopt)都在1.82—2.13 eV之间变化.在不加背反射电极的条件下,利用从纳米晶相向非晶相转变的过渡区P层作为电池的窗口层,且在P层和I层之间插入一定厚度的缓冲层,制备出效率为8.27%的非晶硅薄膜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过渡区p层 硅氧薄膜 光学带隙
下载PDF
沉积温度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硅氧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由甲川 赵雷 +1 位作者 刁宏伟 王文静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9-515,共7页
利用13.56 MHz的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RF-PECVD)在不同沉积温度(50~400℃)下制备了一系列氢化硅氧(SiO_(x)∶H)薄膜材料,并研究了薄膜材料性能与微结构的变化规律。随着沉积温度的增加,薄膜内的氧含量(C O)下降,晶化率(X C)也... 利用13.56 MHz的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RF-PECVD)在不同沉积温度(50~400℃)下制备了一系列氢化硅氧(SiO_(x)∶H)薄膜材料,并研究了薄膜材料性能与微结构的变化规律。随着沉积温度的增加,薄膜内的氧含量(C O)下降,晶化率(X C)也下降,折射率(n)上升,此外,薄膜的结构因子(R)下降,氢含量(C H)先上升后下降,由此在合适的中间温度下可以获得最大的氢含量。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不同沉积温度下制备硅氧薄膜的内在微结构模型:低温下沉积的硅氧薄膜是以氢化非晶硅氧(a-SiO_(x)∶H)相为主体并嵌入氢化纳米晶硅(nc-Si∶H)的复合材料,而在高温下沉积的硅氧薄膜则是以氢化非晶硅(a-Si∶H)相为主体并嵌入越来越少的nc-Si∶H相和a-SiO_(x)∶H相的复合材料。由上可知,要制备太阳电池通常采用的晶化率X C高、氧含量C O高的氢化纳米晶硅氧(nc-SiO_(x)∶H)材料,需要采用相对较低的沉积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薄膜 纳米晶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沉积温度 晶化率 含量 氢含量
下载PDF
溅射气压对碳硅氧薄膜透过率及光学带隙的影响
4
作者 冯建 姜宏 +2 位作者 马艳平 那聪 王琦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0-1475,共6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底和单晶硅片(100)上制备了碳硅氧(Si OC)薄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紫外可见透射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溅射气压下所制备薄膜的组分、透过率及光学...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底和单晶硅片(100)上制备了碳硅氧(Si OC)薄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紫外可见透射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溅射气压下所制备薄膜的组分、透过率及光学带隙。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气压的增大,薄膜内部sp^3键含量、透过率及光学带隙均随之增大,sp^3键及其形成的宽带隙σ键对薄膜光学带隙有着较大影响。在溅射气压为3.0 Pa的条件下,薄膜光学带隙为2.67 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薄膜 磁控溅射 透过率 光学带隙
下载PDF
硅氧合金薄膜及其在高效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俞凤至 胡安红 +6 位作者 郁操 曲铭浩 汪涛 张铭 严辉 张津岩 徐希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18-1924,共7页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为2.1 e V,折射率约为3的a-SiO_x∶B∶H薄膜,作为非晶硅顶电池的p1层,以及带隙为2.2~2.5 e V,折射率为2.0~2.5,晶化率为20%~50%的nc-SiO_x∶P∶H薄膜,作为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的中间反射层和纳米硅的底电池n2层。最后将优化后的a-SiO_x∶B∶H和nc-SiO_x∶P∶H薄膜应用到非晶硅/纳米硅薄膜叠层电池中,在0.79 m^2的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初始峰值功率为101.1 W、全面积初始转换效率为12.8%、稳定峰值功率为87.3 W、全面积稳定转换效率为11.1%的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非晶/纳米叠层电池 合金薄膜 p层非晶硅氧薄膜 n层纳米硅氧薄膜
下载PDF
自支撑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基板的制备及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姚荣迁 符长平 +2 位作者 张帅丰 毛宇 冯祖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122-23125,共4页
利用先驱体熔融纺膜法,经熔融纺膜、氧化交联及900-1200 ℃不同裂解温度制得系列自支撑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氧化交联后及高温裂解薄膜的结构变化,通过X 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与扫描电镜(SE... 利用先驱体熔融纺膜法,经熔融纺膜、氧化交联及900-1200 ℃不同裂解温度制得系列自支撑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氧化交联后及高温裂解薄膜的结构变化,通过X 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与扫描电镜(SEM)对薄膜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电阻测试仪和激光热导仪对其进行电阻率与热导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与热传导能力,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薄膜电阻率减小,热导率大幅度增大.1200 ℃制备的样品具有合适电阻率和最佳热导率(46.8 W/(m·K)),薄膜以非晶态相SiOxCy 和游离碳为基体,细小等轴β-SiC晶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其表面平整度高通过丝网印刷可获得两条平行的均匀致密高温银浆电路层,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大功率LED封装散热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支撑薄膜 先驱体法 热导率 基板
下载PDF
基于透射光谱确定硅碳氧薄膜的光学常数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平 李晨 +1 位作者 陈焘 王多书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13年第2期59-62,共4页
硅碳氧薄膜是一种含有Si、C和O三种元素的玻璃状化合物材料,同时拥有碳化硅薄膜及氧化硅薄膜多种优异的特性,如热稳定性好、能带宽、折射率大、硬度高和热导率高等,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颖光学薄膜.基于硅碳氧薄膜的紫外/可见/近... 硅碳氧薄膜是一种含有Si、C和O三种元素的玻璃状化合物材料,同时拥有碳化硅薄膜及氧化硅薄膜多种优异的特性,如热稳定性好、能带宽、折射率大、硬度高和热导率高等,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颖光学薄膜.基于硅碳氧薄膜的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采用Swanepoel极值包络线法,结合WDD色散模型,建立了一套精确、方便并适合于计算硅碳氧薄膜光学常数的方法.方便地获得了硅碳氧薄膜折射率、厚度等光学常数.并将厚度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中研究硅碳氧薄膜光学常数所采用的方法是合理的,能够准确地获得硅碳氧薄膜的折射率及厚度等光学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光谱 薄膜 光学常数
下载PDF
用于纳电子器件的超薄氮氧硅薄膜的软失效电导
8
作者 许铭真 谭长华 +1 位作者 何燕冬 段小蓉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6-128,共3页
研究了2.5nm超薄氮氧硅薄膜的软击穿电导特性.统计实验结果表明,软失效电导和软失效时间与环境温度之间均遵从AHhenius规则,而且软失效电导和软失效时间遵从一个反对称的规律.它们源于同一个应力诱生缺陷导电机制.
关键词 薄膜 软失效电导 软失效时间 缺陷导电
下载PDF
纳米硅氧多层薄膜低温调控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云 张博惠 +3 位作者 高东泽 丛日东 于威 路万兵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60-1966,共7页
为了研究硅量子点薄膜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本文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低温制备了镶嵌有纳米晶硅(nc-Si)的纳米硅氧多层(nc-SiOx/a-SiOx)薄膜样品。TEM图显示,通过调整nc-SiOx层的厚度,实现了薄膜多层结构的低温调控... 为了研究硅量子点薄膜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本文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低温制备了镶嵌有纳米晶硅(nc-Si)的纳米硅氧多层(nc-SiOx/a-SiOx)薄膜样品。TEM图显示,通过调整nc-SiOx层的厚度,实现了薄膜多层结构的低温调控。利用拉曼散射光谱(Raman)、紫外可见透射光谱以及稳/瞬态光致发光(PL)谱等检测手段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能带特征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光吸收谱分析表明,nc-Si粒子尺寸及其a-SiOx边界层共同影响薄膜的光学带隙。稳/瞬态PL谱分析表明,多层结构发光表现为一个固定于1.19eV附近的发光峰和一个随nc-SiOx层厚度增加而发生红移的发光峰,其中固定发光峰归因于非晶SiOx网络中缺陷发光,发光衰减寿命约在4.6μs,峰位可调的发光峰为nc-Si量子限制效应-缺陷态复合发光,对应两个发光衰减过程,其中慢发光衰减寿命随nc-SiOx层厚度增加由9.9μs增加到16.5μs,快发光衰减过程基本保持不变。低温PL谱的温度依赖特性进一步表明,薄膜样品的发光主要表现为nc-Si的量子限制效应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层薄膜 微观结构 能带特征 光致发光 量子限制效应
下载PDF
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的氧空位形成与散热基板封装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敏 毛宇 +5 位作者 陈奋 周瑞 廖亮 陈增 刘乐雨 姚荣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99-6202,6209,共5页
自支撑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具有细小等轴β-SiC纳米晶弥散分布在非晶态相SiO_xC_y和游离碳基体的复合结构。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PR)仪对900~1 200℃终烧薄膜复合结构中的氧空位形成进行分析;采用丝网印刷法在薄膜表面获得两条平行... 自支撑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具有细小等轴β-SiC纳米晶弥散分布在非晶态相SiO_xC_y和游离碳基体的复合结构。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PR)仪对900~1 200℃终烧薄膜复合结构中的氧空位形成进行分析;采用丝网印刷法在薄膜表面获得两条平行高温银浆电路层,并以其为散热基板进行LED器件板上芯片封装(COB)。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光学显微镜对薄膜微观形貌及封装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LED热光参数测试仪对其结温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终烧温度升高,薄膜氧空位浓度增大,g因子接近自由电子值2.0023。高温银浆导电层均匀致密保证良好电导效果。1 200℃终烧薄膜作为散热基板具有较好热传导与绝缘特性,其封装LED结温约为33.7℃,低于120℃限制,有望规模应用于大功率LED器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复合薄膜 空位 基板 结温
下载PDF
沉积参数对硅碳氧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张敏 李晨 +2 位作者 张平 王多书 陈焘 《真空与低温》 201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硅碳氧薄膜拥有热稳定性好、能带宽、折射率大、硬度高、热导率高等优异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颖光学薄膜。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K9玻璃上制备了硅碳氧薄膜,并研究了沉积参数对硅碳氧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 硅碳氧薄膜拥有热稳定性好、能带宽、折射率大、硬度高、热导率高等优异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颖光学薄膜。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K9玻璃上制备了硅碳氧薄膜,并研究了沉积参数对硅碳氧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硅碳氧薄膜呈现出优异的光学透射性能,工作压力的增高和溅射功率的降低都会使薄膜的透射光谱发生蓝移现象,而基片温度的降低、工作压力的升高及溅射功率的减小都能使薄膜的光学透射性能更好。改变沉积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的薄膜沉积速率。折射率在1.80~2.20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磁控溅射 沉积参数 光学性能
下载PDF
金属Nd增强TiO_(2)高硅氧纤维薄膜光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2-567,共6页
用浸渍-提拉法在高硅氧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金属Nd/TiO_(2)薄膜,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Nd的掺杂对TiO_(2)催化剂薄膜的光学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Nd的掺杂量为3 wt%时,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降解效果。采用XRD... 用浸渍-提拉法在高硅氧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金属Nd/TiO_(2)薄膜,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Nd的掺杂对TiO_(2)催化剂薄膜的光学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Nd的掺杂量为3 wt%时,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降解效果。采用XRD、SEM、UV-vis漫反射等分析方法对Nd/TiO_(2)薄膜进行表征分析,探讨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适量掺杂金属Nd能够细化TiO_(2)薄膜晶粒,得到分布致密均匀的锐钛矿型TiO_(2)薄膜;同时使TiO_(2)薄膜的拉曼和紫外可漫反射峰位红移,薄膜的禁带宽度从原来的3.15 eV减小到2.77 ev,促进了对紫外光的吸收,拓宽了TiO_(2)薄膜的光响应范围,增强了TiO_(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高纤维薄膜 ND掺杂 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SiO_xN_y薄膜退火过程中N元素的流失对于Si结晶的影响
13
作者 李浩 杜希文 +1 位作者 孙景 李静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0期33-36,共4页
通过不同的溅射工艺制得了3组SiOxNy薄膜样品,并进行了不同的退火工艺。在退火后的样品分析结果中发现了薄膜中的N流失现象,并且对N流失促进了Si结晶的这种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今后利用N流失现象进行S i纳米量子点的制备提供了实验... 通过不同的溅射工艺制得了3组SiOxNy薄膜样品,并进行了不同的退火工艺。在退火后的样品分析结果中发现了薄膜中的N流失现象,并且对N流失促进了Si结晶的这种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今后利用N流失现象进行S i纳米量子点的制备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流失 纳米晶 薄膜 退火
下载PDF
双离子束溅射制备非晶SiO_xN_y薄膜的强黄光发射(英文)
14
作者 瞿发俊 徐华 +1 位作者 吴雪梅 诸葛兰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2-495,共4页
用双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SiOxNy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和光致发光(PL)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和TEM的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是非晶结构;用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397.8eV位置处出现一个对应于N1s的对称峰,表明样品中的N原子主要与Si原子结合,FTIR... 用双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SiOxNy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和光致发光(PL)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和TEM的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是非晶结构;用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397.8eV位置处出现一个对应于N1s的对称峰,表明样品中的N原子主要与Si原子结合,FTIR的实验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光吸收测量结果显示SiOxNy薄膜的光学带隙比Si—SiO2薄膜宽。在225nm波长的激发下,测得在590nm处有强的黄光发射,并利用能带模型讨论了可能的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光学带隙 光致发光(PL)
下载PDF
具有低摩擦因数的a-C:H薄膜研究
15
作者 尹萍妹 刘政宇 +3 位作者 尚伦霖 曹学乾 鲁志斌 张广安 《真空与低温》 2022年第5期542-548,共7页
a-C:H薄膜有内应力大、热稳定性差、大气环境下摩擦因数高(0.1~0.4)等一些固有缺陷。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乙炔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反应前驱体制备了具有低摩擦因数的硅氧共掺a-C:H薄膜。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纳米压... a-C:H薄膜有内应力大、热稳定性差、大气环境下摩擦因数高(0.1~0.4)等一些固有缺陷。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乙炔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反应前驱体制备了具有低摩擦因数的硅氧共掺a-C:H薄膜。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纳米压痕及划痕分别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氧共掺a-C:H薄膜具有典型的非晶碳结构,并且展现出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以及良好的膜基结合力,大气下的摩擦因数介于0.04~0.08之间,气压为10 kPa和5 kPa时摩擦因数可低至0.02。薄膜的低摩擦性能主要来源于薄膜本身的特性(硅氧的掺杂)和服役环境中大气压力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掺a-C:H薄膜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六甲基二 低摩擦因数
下载PDF
硅氧合金薄膜结构光电特性及其在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16
作者 方旭阳 王维燕 +4 位作者 段娟梅 李红江 黄金华 高琛 宋伟杰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224,共12页
硅薄膜合金化可调控硅基薄膜的光学带隙、折射率等特性,是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硅氧合金薄膜是由富硅相和非晶富氧相组成的双相体系,具有高电导、宽带隙、低折射率等特性,可用于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吸收层及辅助层,... 硅薄膜合金化可调控硅基薄膜的光学带隙、折射率等特性,是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硅氧合金薄膜是由富硅相和非晶富氧相组成的双相体系,具有高电导、宽带隙、低折射率等特性,可用于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吸收层及辅助层,提高太阳电池的性能,是近期硅基合金薄膜的研究热点.本文将概述硅氧合金薄膜的微观结构、光电特性,及其在硅基薄膜电池窗口层、吸收层、中间反射层、背反射层等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薄膜 宽带隙 窗口层 吸收层 反射层 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