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围隔实验研究台湾海峡2005年夏季小型浮游动物对硅藻水华的摄食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祥波
黄邦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了研究小型浮游动物对近岸浮游植物藻华的摄食调控作用,于2005年7月,应用"稀释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光合色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台湾海峡船基围隔实验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的日变动。结果表明:由...
为了研究小型浮游动物对近岸浮游植物藻华的摄食调控作用,于2005年7月,应用"稀释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光合色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台湾海峡船基围隔实验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的日变动。结果表明:由于营养盐添加的影响,迅速形成了以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优势种的藻华,生物量(叶绿素a)从实验初始7月6日的1.45μg/dm3迅速增加到7月8日的29.80μg/dm3,随后消退。镜检和光合色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期间一直以此硅藻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在藻华峰值(7月8日)前保持了较高的生长速率(>1.0/d)且大于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也逐渐增加,7月7日时达到0.86/d,显示有57%以上的浮游植物现存量被摄食。7月8日后,水华迅速消退,摄食率除13日外,均大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主要由急游虫(Strombidiumspp.)、侠盗虫(Strobilidiumspp.)等无壳纤毛虫、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及砂壳纤毛虫等组成,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迅速作出了反应,各类群的丰度在水华峰值后的7月9日均几达最大值,水华后期(11日)大型的无壳纤毛虫达最大值。小型浮游动物的这种组成及变动特点是其保持较高摄食率及一定程度上控制和促进藻华消退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
硅藻藻华
围隔实验
台湾海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硅藻介导钙化影响海洋生物泵的机理研究
2
作者
潘依雯
李逸凡
+9 位作者
陈镇东
江宗培
蔡卫君
沈蕴文
丁泽晟
陈麒先
邸雅楠
樊炜
朱陈霸
陈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48-2962,共15页
作为海洋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硅质硅藻约占初级生产和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40%.目前普遍认为,由硅藻的分布变化引起的碳通量变化可导致明显的气候变化.尽管硅藻驱动的碳封存途径已经基本确立,但目前尚无关于海洋硅藻诱导CaCO_(3)沉淀析...
作为海洋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硅质硅藻约占初级生产和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40%.目前普遍认为,由硅藻的分布变化引起的碳通量变化可导致明显的气候变化.尽管硅藻驱动的碳封存途径已经基本确立,但目前尚无关于海洋硅藻诱导CaCO_(3)沉淀析出的文献报道.本文介绍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光合作用下促进文石碳酸钙从人工和天然海水中析出的具体实验证据.通过对细胞表面利用pH微电极和Zeta电位的直接测量明确了中肋骨条藻通过创造高浓度的碳酸根离子(CO_(3)^(2–))和钙离子(Ca^(2+))的特定微环境,并通过对被吸附的Ca^(2+)的去水合作用,来实现在藻细胞表面对CaCO_(3)的介导析出.这种促进机制说明硅藻介导的钙化现象可能真实地发生在海洋中.在东海中肋骨条藻藻华期间,我们检测到总碱度(Total alkatinity,TA)偏离保守性TA-盐度混合,出现显著降低的现象.加上在其他海域报道的藻华期间类似的TA偏离保守混合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硅藻介导的钙化现象可能真实发生在海洋中这一推断.该新发现的钙化途径建立了无机碳和有机碳通量间的新联系,有助于重新评估海洋碳输出通量和海洋CO_(2)封存效率.本文的发现,可能对于评估海洋碳循环和预计未来海洋酸化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藻华
中肋骨条
藻
钙化作用
生物碳泵
反碳酸盐泵
原文传递
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区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被引量:
2
3
作者
欧林坚
张云
+1 位作者
张淑雯
吕颂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取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表层海水,开展现场船基围隔实验.按照上升流区底层无机形态氮、磷和硅的浓度及比例,设置围隔袋中营养盐浓度,研究上升流输入的营养盐可能对海区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合群体方法与单细胞酶...
取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表层海水,开展现场船基围隔实验.按照上升流区底层无机形态氮、磷和硅的浓度及比例,设置围隔袋中营养盐浓度,研究上升流输入的营养盐可能对海区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合群体方法与单细胞酶标记荧光技术,检测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营养生理状态.结果表明,营养盐的补充导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hcia pungens)等硅藻成为优势种,并形成藻华.随环境中营养盐的耗尽,硅藻藻华迅速消退.上升流的形成及其减弱、消失,造成表层海水营养盐水平的改变,是导致此次硅藻藻华生消的主因.通过上升流补充的磷源不足以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需求,海区浮游植物的生长遭受磷胁迫,磷成为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海洋学
浮游植物
上升流
磷
碱性磷酸酶
硅藻藻华
台湾海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围隔实验研究台湾海峡2005年夏季小型浮游动物对硅藻水华的摄食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祥波
黄邦钦
机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0-14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33100440730846)
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小型浮游动物对近岸浮游植物藻华的摄食调控作用,于2005年7月,应用"稀释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光合色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台湾海峡船基围隔实验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的日变动。结果表明:由于营养盐添加的影响,迅速形成了以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优势种的藻华,生物量(叶绿素a)从实验初始7月6日的1.45μg/dm3迅速增加到7月8日的29.80μg/dm3,随后消退。镜检和光合色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期间一直以此硅藻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在藻华峰值(7月8日)前保持了较高的生长速率(>1.0/d)且大于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也逐渐增加,7月7日时达到0.86/d,显示有57%以上的浮游植物现存量被摄食。7月8日后,水华迅速消退,摄食率除13日外,均大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主要由急游虫(Strombidiumspp.)、侠盗虫(Strobilidiumspp.)等无壳纤毛虫、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及砂壳纤毛虫等组成,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迅速作出了反应,各类群的丰度在水华峰值后的7月9日均几达最大值,水华后期(11日)大型的无壳纤毛虫达最大值。小型浮游动物的这种组成及变动特点是其保持较高摄食率及一定程度上控制和促进藻华消退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
硅藻藻华
围隔实验
台湾海峡
Keywords
microzooplankton grazing
diatom bloom
mesocosm experiment
Taiwan Strait
分类号
P72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Q949.27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硅藻介导钙化影响海洋生物泵的机理研究
2
作者
潘依雯
李逸凡
陈镇东
江宗培
蔡卫君
沈蕴文
丁泽晟
陈麒先
邸雅楠
樊炜
朱陈霸
陈鹰
机构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学系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Policy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48-2962,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88102,4217603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24D060002)
+2 种基金
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C81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计划项目(ONCE)资助。
文摘
作为海洋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硅质硅藻约占初级生产和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40%.目前普遍认为,由硅藻的分布变化引起的碳通量变化可导致明显的气候变化.尽管硅藻驱动的碳封存途径已经基本确立,但目前尚无关于海洋硅藻诱导CaCO_(3)沉淀析出的文献报道.本文介绍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光合作用下促进文石碳酸钙从人工和天然海水中析出的具体实验证据.通过对细胞表面利用pH微电极和Zeta电位的直接测量明确了中肋骨条藻通过创造高浓度的碳酸根离子(CO_(3)^(2–))和钙离子(Ca^(2+))的特定微环境,并通过对被吸附的Ca^(2+)的去水合作用,来实现在藻细胞表面对CaCO_(3)的介导析出.这种促进机制说明硅藻介导的钙化现象可能真实地发生在海洋中.在东海中肋骨条藻藻华期间,我们检测到总碱度(Total alkatinity,TA)偏离保守性TA-盐度混合,出现显著降低的现象.加上在其他海域报道的藻华期间类似的TA偏离保守混合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硅藻介导的钙化现象可能真实发生在海洋中这一推断.该新发现的钙化途径建立了无机碳和有机碳通量间的新联系,有助于重新评估海洋碳输出通量和海洋CO_(2)封存效率.本文的发现,可能对于评估海洋碳循环和预计未来海洋酸化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硅藻藻华
中肋骨条
藻
钙化作用
生物碳泵
反碳酸盐泵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区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被引量:
2
3
作者
欧林坚
张云
张淑雯
吕颂辉
机构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0CB4287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1611205)~~
文摘
取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表层海水,开展现场船基围隔实验.按照上升流区底层无机形态氮、磷和硅的浓度及比例,设置围隔袋中营养盐浓度,研究上升流输入的营养盐可能对海区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合群体方法与单细胞酶标记荧光技术,检测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营养生理状态.结果表明,营养盐的补充导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hcia pungens)等硅藻成为优势种,并形成藻华.随环境中营养盐的耗尽,硅藻藻华迅速消退.上升流的形成及其减弱、消失,造成表层海水营养盐水平的改变,是导致此次硅藻藻华生消的主因.通过上升流补充的磷源不足以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需求,海区浮游植物的生长遭受磷胁迫,磷成为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
关键词
环境海洋学
浮游植物
上升流
磷
碱性磷酸酶
硅藻藻华
台湾海峡
Keywords
environmental oceanography phytoplankton upwelling phosphorus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diatom bloom Taiwan Strait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Q178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围隔实验研究台湾海峡2005年夏季小型浮游动物对硅藻水华的摄食
曾祥波
黄邦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硅藻介导钙化影响海洋生物泵的机理研究
潘依雯
李逸凡
陈镇东
江宗培
蔡卫君
沈蕴文
丁泽晟
陈麒先
邸雅楠
樊炜
朱陈霸
陈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区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欧林坚
张云
张淑雯
吕颂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