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
1
作者 陈报章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1-401,共1页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以前,在我国的考古遗址上鉴定水稻的存在是通过发现稻粒遗存或稻壳印痕而实现的。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大植...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以前,在我国的考古遗址上鉴定水稻的存在是通过发现稻粒遗存或稻壳印痕而实现的。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大植物遗存(水稻叶、茎、种子等)在考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硅酸体 稻作起源 植物硅酸体 传播研究 考古遗址 野生种 植物遗存 粳亚种 形态参数 栽培稻
下载PDF
C_3、C_4植物及其硅酸体研究的古生态意义 被引量:51
2
作者 吴乃琴 吕厚远 +3 位作者 聂高众 王永吉 孟毅 顾国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41-251,T001,共12页
本文概述了C_3、C_4植物生理、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及其相应的植物硅酸体形态,进一步讨论了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在我国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生态学意义。最后,对洛川黑木沟全新世黄土剖面中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变化特点做了分... 本文概述了C_3、C_4植物生理、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及其相应的植物硅酸体形态,进一步讨论了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在我国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生态学意义。最后,对洛川黑木沟全新世黄土剖面中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变化特点做了分析,表明地层中典型的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作为古植物的直接证据,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古植被、古环境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硅酸体 古生态 生理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演替的植物硅酸体记录 被引量:77
3
作者 吕厚远 刘东生 +2 位作者 吴乃琴 韩家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9,共14页
对于本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是否存在大面积森林植被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渭南、宝鸡和兰州剖面的植物硅酸体记录研究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在黄土高原南部,主要发育草原和森林草原的植被类型,只有在气候最适宜期年降水量... 对于本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是否存在大面积森林植被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渭南、宝鸡和兰州剖面的植物硅酸体记录研究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在黄土高原南部,主要发育草原和森林草原的植被类型,只有在气候最适宜期年降水量超过800mm以上,才可能有短期的森林植被发育。在黄土高原源区发育森林植被所需要的降水量要比基岩山地高250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演替 植物硅酸体 末次冰期 古植物
下载PDF
太湖地区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初探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云飞 郑云飞 +6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分属于马家、崧泽和良渚等三个文化阶段。硅酸体的形状特征解析表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期的硅酸体的纵长、横长比马家文化期分别增加了15.73%、15.15%和11.73%、15.19%;粒子组分中小颗粒明显减少,大颗粒增加。显示出向以大型硅酸体为特征的粳稻方向进化的趋势。判别结果表明:崧泽和良渚文化期为粳稻;马家 文化早期的判别值有负值,但绝对值较小,和现代栽培的籼稻有差异。从演化过程看,硅酸体特征似籼的早期的栽培稻已具向粳稻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3 位作者 汤陵华 邹江石 佐藤洋一郎 藤原宏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7-214,共8页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别法,与佐滕等提出的基于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的判别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植物蛋白石具有残留量多和抗风化等优点,作者认为在籼、粳稻起源和分化的研究中,根据植物蛋白石的形态进行籼粳判别的方法比基于炭化米的粒型判别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 植物蛋白石 判别 分类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植物硅酸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及其在渭南晚冰期以来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吴乃琴 吕厚远 +3 位作者 孙湘君 郭正堂 刘嘉麒 韩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0-279,T000,共10页
利用全国162块表层土壤样品的植物硅酸体组合及气候资料,建立植物硅酸体-气候因子(温度、降水量)转换函数,通过转换函数估算了渭南黄土剖面71块样品(约3万年来)的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在全新统部分样品中发现了少量的竹亚... 利用全国162块表层土壤样品的植物硅酸体组合及气候资料,建立植物硅酸体-气候因子(温度、降水量)转换函数,通过转换函数估算了渭南黄土剖面71块样品(约3万年来)的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在全新统部分样品中发现了少量的竹亚科植物硅酸体。古气候从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气候波动,分别与波令间冰阶、中仙女木冰阶、阿勒罗德间冰阶和新仙女木冰阶相对应。本文首次发现黄土高原末次冰消期气候转暖起始于14000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硅酸体 气候因子 古环境 黄土
下载PDF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永吉 吕厚远 +2 位作者 衡平 苍树溪 冯志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本文简述了国外植物硅酸体(植物蛋白石)这门新兴学科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植物硅酸体研究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如古气候与古环境、地层时代、考古等方面的初步应用。
关键词 古生物 植物硅酸体 第四纪
下载PDF
7个稻种叶片硅酸体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文绪 王莉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5,共5页
对Oryzasativa,O.rufipogon等7个稻种叶片中的硅酸体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扇形和哑铃形两种硅酸体。根据扇形硅酸体的扇面长/扇柄长的比值,将其划分为长柄型、中间型和短柄型三种类型。并依此而对7个稻种的硅酸体异同作了比较,为古... 对Oryzasativa,O.rufipogon等7个稻种叶片中的硅酸体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扇形和哑铃形两种硅酸体。根据扇形硅酸体的扇面长/扇柄长的比值,将其划分为长柄型、中间型和短柄型三种类型。并依此而对7个稻种的硅酸体异同作了比较,为古稻田硅酸体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 品种 叶片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栽培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2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汤陵华 邹江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来源于水稻(OryzasativaL.)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作为古代稻作的直接证据和籼、粳分类的指标,在稻作起源和传播以及籼、粳亚种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水稻... 来源于水稻(OryzasativaL.)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作为古代稻作的直接证据和籼、粳分类的指标,在稻作起源和传播以及籼、粳亚种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水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长、宽、厚和形状系数b/a这4个形态性状在品种内、品种间和籼、粳亚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不论是籼稻还是粳稻,同一品种不同硅酸体的形态均有明显差异,表明单个或少数几个机动细胞硅酸体不足以代表该品种硅酸体的形态特征。以50个硅酸体的平均值为代表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机动细胞硅酸体上述4个形态性状在同一品种不同单株或同一单株的剑叶与倒三叶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同一叶片的叶基、叶尖和中间3个部位之间却有明显差异;在同一亚种的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籼粳亚种间变异是硅酸体形态变异的主要方向。籼、粳两个亚种硅酸体形态性状的频率分布虽然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叠,但籼稻的硅酸体形状较小、较薄,b/a较大;相反,粳稻的硅酸体形状则明显存在较大、较厚、b/a较小的趋势。因此,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的4个形态性状可以判别籼、粳稻,其判别效率可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机动细胞 硅酸体 植物蛋白石 籼粳分类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洛川黑木沟黄土地层中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古植被演替 被引量:35
10
作者 吕厚远 王永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1期72-84,共13页
文中扼要介绍了植物硅酸体在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基础,详细研究了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植物硅酸体的组合特点、古植被及其演替规律,探讨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研究高分辨率气候事件及古气候空间格局中的意义。
关键词 植物硅酸体 古植被 黄土 晚更新世
下载PDF
东海嵊山岛风尘黄土中的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祥民 赵健 +1 位作者 周立旻 王伟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30,共6页
东海岛屿风尘黄土地层的存在是下蜀黄土在东部的继续与延伸 ,红外释光测年 (IRSL )表明 ,东海嵊山岛黄土剖面形成年代约为 5 0~ 10 ka BP,即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期间 ;植物硅酸体分析发现该剖面样品中含有丰富的禾本科植物硅酸体化... 东海岛屿风尘黄土地层的存在是下蜀黄土在东部的继续与延伸 ,红外释光测年 (IRSL )表明 ,东海嵊山岛黄土剖面形成年代约为 5 0~ 10 ka BP,即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期间 ;植物硅酸体分析发现该剖面样品中含有丰富的禾本科植物硅酸体化石 ,且在剖面中变化较大 ,在对植物硅酸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运用了判别分析、冷暖比值判别和古植被类型判别的方法 ,对植物硅酸体所反映的古环境进行了分析 ,将岛屿风尘地层中的植物硅酸体划分为 7个变化阶段 ,反映了岛屿黄土堆积期的 7次气候变化过程 ,探讨了该地区末次冰期期间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剖面 植物硅酸体 古环境 嵊山岛 风尘黄土
下载PDF
江西九江第四纪红土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孢粉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翡 熊尚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3-210,共8页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孢粉记录表明 :该地红土是湿热环境下的产物 ;红土形成时期发育了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类植被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如中国北方黄土。古土壤 A层被侵蚀及铁、铝氧化物的高含量可能是造成红土中...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孢粉记录表明 :该地红土是湿热环境下的产物 ;红土形成时期发育了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类植被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如中国北方黄土。古土壤 A层被侵蚀及铁、铝氧化物的高含量可能是造成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佳的主要原因 ;亚热带植被中乔木类植物硅酸体抗溶解力弱 ;红土中禾本科植物硅酸体保存与风化指标、全有机碳成正相关 ;禾本科植物硅酸体总量自剖面底部 (网纹红土 )—顶部 (褐黄土层 )逐渐增多 ,可能暗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存在较为普遍的气候恶化趋势 ,气候总体向变冷、变干方向发展 ;红土剖面 5 m及 3.0 m左右古土壤 A层的出现及剖面风化指标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该地红土经历了堆积与风化同时进行的加积型风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硅酸体 孢粉 古环境 第四纪红土 九江 江西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宝柱 李从先 业治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4,共8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即以前所谓的“暗绿色硬粘上层”过去被看作是“哑地层”,本文首次发现该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硅酸体,且各种类型的硅酸体在地层中均有出现,并在剖面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即以前所谓的“暗绿色硬粘上层”过去被看作是“哑地层”,本文首次发现该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硅酸体,且各种类型的硅酸体在地层中均有出现,并在剖面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组合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了本区晚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历史,认为该层形成子一种弱草甸环境,且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四次气候冷—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植物 硅酸体 晚第四纪 古土壤
下载PDF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在水稻进化上的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云飞 芮国耀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1-696,共6页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大 ,是一类小型硅酸体 ;利用硅酸体 4个形状特征参数进行亚种判别的判别值也较小 ,和现代栽培稻籼亚种的硅酸体更相近 .但在硅酸体的分布图上出现多峰现象 .从硅酸体形状分析结果看 ,罗家角遗址及其周围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以籼亚种为主 ,并混杂粳亚种的多样性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水稻 硅酸体 亚种 形状特征 水稻进化
下载PDF
从南庄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云飞 刘斌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陶片中发现了稻的硅酸体 ,分别属于马家浜文化(B.C. 4 5 0 0~B.C. 380 0 )和良渚文化 (B.C. 35 0 0~B.C. 2 0 0 0 ) ,说明这个遗址及其周围从距今 6 0 0 0年左右起就已经栽培水稻了。对发现的稻硅酸体进行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伴随历史的发展稻硅酸体的长、宽、厚增大 ,形状系数 b/ a减小 ;在 4个形状特性的分布上看到同样的趋势 ,表明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稻的硅酸体有一个向大尺寸、尖长型方向变化的过程。根据稻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 ,我们认为遗址早期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正在分化的多样性的群体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庄桥遗址 硅酸体 早期水稻 系统演变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凤尾竹硅酸体形态及其发生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昌斌 倪兵 +1 位作者 徐寿彭 马庆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28,T006-T008,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凤尾竹 (Bambusamultiplexvar.nana(Roxb .)Kengf.)营养体各部分及生长发育各时期叶片的硅酸体进行观察研究。凤尾竹营养体各部分硅酸体形态分别为 :叶片竹节形 ;叶鞘鞍形、钝方形 ;箨叶哑铃...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凤尾竹 (Bambusamultiplexvar.nana(Roxb .)Kengf.)营养体各部分及生长发育各时期叶片的硅酸体进行观察研究。凤尾竹营养体各部分硅酸体形态分别为 :叶片竹节形 ;叶鞘鞍形、钝方形 ;箨叶哑铃形 ;箨叶鞘鞍形 ;杆的表皮部位有少量椭圆形硅酸体 ,而内部未见成形的硅酸体 ;地下茎及根皆未见成形硅酸体。成熟硅酸体均沿脉横向排列。硅酸体在叶片、叶鞘、箨叶和箨叶鞘中基本上是按生长发育顺序从不成形到成形 ,由小到大变化的 ,分布由不规则到沿脉横列。同一叶从叶鞘到叶片呈现出由鞍形→钝方形 (椭圆形 )→竹节形渐变的趋势。光镜下 ,硅酸体内一般有折光率不同于其它部位的 1到多个细小颗粒聚在一起形成的核状结构。凤尾竹不同生长发育期各部分硅酸体的晶核存在状况、硅酸体的形态和大小的演变趋势体现了硅质在植物器官表皮细胞上的连续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竹 硅酸体 形态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叶片中硅酸体的基本类型与分类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昌斌 冯志坚 +1 位作者 陈勇 晁相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本文观察了禾本科78属131种植物叶片中硅酸体形态和排列方式。本科植物叶片中硅酸体主要有竹节形、鞍形、棒形、哑铃形、双哑铃形、圆形和椭圆形等,沿叶脉呈横列、丛列和混列.据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将禾本科植物硅酸体划分为竹型... 本文观察了禾本科78属131种植物叶片中硅酸体形态和排列方式。本科植物叶片中硅酸体主要有竹节形、鞍形、棒形、哑铃形、双哑铃形、圆形和椭圆形等,沿叶脉呈横列、丛列和混列.据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将禾本科植物硅酸体划分为竹型、稻型、画眉草型、针茅型、早熟禾型和黍型6个类型,分别与本科的竹亚科、稻亚科、画眉草亚科、针茅亚科、早熟禾亚科和黍亚科植物相吻合。指出芦竹亚科的硅酸体分属画眉草型和黍型。并初步探讨了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硅酸体的种类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硅酸体 分类系统
下载PDF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的稻作生产——来自植物硅酸体的证据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云飞 陈旭高 王海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7,共7页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遗址没有发现炭化稻谷和与稻作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本研究通过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对古...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遗址没有发现炭化稻谷和与稻作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本研究通过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对古稻的文化属性、稻作生产在先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栽培稻系统的演化方向等进行了探讨。遗址地层和遗迹土壤中高密度的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反映了稻米是在小黄山遗址先民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于野生稻的双峰乳突形态特征表明当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稻米;运动细胞硅酸体形态特征解析结果显示遗址土壤硅酸体来自粳稻,且带有热带粳稻特性。另外,遗迹硅酸体分析结果也为认识遗址功能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遗址 植物硅酸体 食物结构 稻作起源
下载PDF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应用简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永吉 吕厚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6-68,共3页
本文综述了植物硅酸体及其化石的研究概况,以及它在恢复古环境中的应用。
关键词 硅酸体 湖相沉积 全新世 群落演替 河流相 海绵骨针 鞍形 高等植物细胞 硅酸盐矿物 表皮细胞
下载PDF
植物硅酸体研究在我国海洋地质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永吉 刘宝柱 吕厚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9,共9页
对海岸带、浅海、半深海现代及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的植物硅酸体研究表明,植物硅酸体可以在恢复海洋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可用于解决一些哑地层中的相关问题,在时间尺度上其分辨率也是较高的。
关键词 植物硅酸体 海洋地质 古气候 第四纪 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