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_(4)Ti_(5)O_(12)@TiO_(2)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华丽 曾建华 +2 位作者 樊锋凯 朱玉涵 翁方青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用水热法制备Li_(4)Ti_(5)O_(12)@TiO_(2)复合材料与同样方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_(4)Ti_(5)O_(12)进行对比.对2种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电子能谱仪(XPS)进行表征;N_(2)吸附-脱附曲线进行比表面积分析;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用水热法制备Li_(4)Ti_(5)O_(12)@TiO_(2)复合材料与同样方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_(4)Ti_(5)O_(12)进行对比.对2种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电子能谱仪(XPS)进行表征;N_(2)吸附-脱附曲线进行比表面积分析;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Li_(4)Ti_(5)O_(12),和Li_(4)Ti_(5)O_(12)均呈颗粒状,粒径分别约为50和70nm.XPS分析显示Li_(4)Ti_(5)O_(12)@TiO_(2)中的Ti为+4价态.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Li_(4)Ti_(5)O_(12),复合了锐钛型TiO_(2)后其充放电比容量较纯Li_(4)Ti_(5)O_(12)高,主要原因是嵌入到尖晶石型Li_(4)Ti_(5)O_(12)晶格中的Li_(4)Ti_(5)O_(12)分析显示Li_(4)Ti_(5)O_(12)复合TiO_(2)后降低了欧姆接触电阻和电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电极表面与电解液间的固-液界面双电层电容,有利于Li的嵌入和脱出,增大其可逆比容量.两种材料中Li的扩散系数分别为3.36×10^(-10)和2.03×10^(-12 )cm^(2)/s.比表面积分析显示复合TiO_(2)后的Li_(4)Ti_(5)O_(1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3.65m/g),纯Li_(4)Ti_(5)O_(12)的比表面积为56.23m/g.Li_(4)Ti_(5)O_(12),复合TiO_(2)后作为锂电池的阳极材料更有利于Li扩散,为Li的脱嵌提供较好的通道,其比容量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4)Ti_(5)O_(12) TiO_(2) 复合物 离子电池
下载PDF
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锂离子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质
2
作者 刘洋洋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5期50-53,共4页
研究了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全电池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17 mA/g,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在1.5~2.9 V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5.1 mA 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2.9 mAh... 研究了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全电池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17 mA/g,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在1.5~2.9 V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5.1 mA 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2.9 mAh/g,容量衰减22.2 mAh/g,容量保持率82.2%.相同电流密度下,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在1.5~3.3 V电压内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5.6 mA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10.8 mAh/g,容量衰减34.8 mAh/g,容量保持率76.1%.说明全电池在1.5~2.9 V电压区间内的电化学性能比在1.5~3.3V电压区间内好.研究对今后Li_(3)V_(2)(PO_(4))_(3)与其他负极材料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全电池 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 电化学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电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华丽 曾建华 +3 位作者 胡庆兰 翁方青 欧小文 曹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7,17,共8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形貌、晶型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类球形结构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10-20nm之间,分散性较好。随着锻烧温度升高,有利于Li_(3)V_(2)(PO_(4))_(3)形成...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形貌、晶型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类球形结构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10-20nm之间,分散性较好。随着锻烧温度升高,有利于Li_(3)V_(2)(PO_(4))_(3)形成较好的结晶度。但温度达到750℃之后,其晶粒逐渐变得粗大,且易烧结成块,因此最佳温度为650℃。XRD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与单斜晶系结构的Li_(3)Fe_(2)(PO_(4))_(3)(ICDD43-0526)相一致,属于P2_(1/n)空间群。恒电流(电流密度为50mA/g)充放电测试显示: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0mAh/g和172mAh/g;经250次循环后,其充放电比容量仍为103mAh/g和124mAh/g。循环稳定性测试显示:低倍率下循环稳定性较高倍率下好,可能与电极材料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充放电易出现粉化导致电极表面电阻增大有关。通过交流阻抗谱结合等效电路进一步分析电极界面动力学阻抗参数(R_(1),R_(2),W_(s)),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即充放电电流密度增大,对应的阻抗均增大,这为探讨脱嵌锂离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3)V_(2)(PO_(4))_(3) 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电化学性能 机制
下载PDF
Li_(2)MnSiO_(4)/C锂电池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华丽 曾建华 +5 位作者 胡庆兰 欧小文 朱玉涵 刘俊逸 邵玉娇 汪云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_(2)MnSiO_(4)/C锂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并用XRD和ESEM分别进行晶体结构和形貌表征,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呈类球状颗粒,粒间无团簇,分散性较好,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mn21空间群。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_(2)MnSiO_(4)/C锂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并用XRD和ESEM分别进行晶体结构和形貌表征,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呈类球状颗粒,粒间无团簇,分散性较好,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mn21空间群。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3.6mAh/g和144mAh/g,50次循环后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0mAh/g和134mAh/g,100次循环后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mAh/g和125mAh/g;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依然保持在61mAh/g和60mAh/g。在不同倍率下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高倍率下电流密度越大充放电越不稳定。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对比Li_(2)MnSiO_(4),Li_(2)MnSiO_(4)/C电极材料的接触电阻R1、电极表面电荷转移电阻R2扩散阻抗Ws均要小,表明碳复合有利于提高Li_(2)MnSiO_(4)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复合正极材料 li_(2)MnSiO_(4)/C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Li_(2)FeSi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莹莹 毕晓龙 +3 位作者 常龙娇 魏安潞 杨威 杨瑞芬 《矿冶》 CAS 2022年第6期64-69,共6页
聚阴离子型Li_(2)FeSiO_(4)材料具有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高、原料成本低、安全性能好、对环境无害等优势,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但Li_(2)FeSiO_(4)电极仍然具有电导率低、循环稳定性差、Li+扩散缓慢等问题,合成高性能的Li_(2)... 聚阴离子型Li_(2)FeSiO_(4)材料具有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高、原料成本低、安全性能好、对环境无害等优势,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但Li_(2)FeSiO_(4)电极仍然具有电导率低、循环稳定性差、Li+扩散缓慢等问题,合成高性能的Li_(2)FeSiO_(4)正极材料亟待解决。系统地探讨了材料纳米化、导电材料复合、形貌控制和不同位点元素掺杂方法对Li_(2)FeSiO_(4)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阴离子 离子电池 li_(2)FeSiO_(4) 正极材料 改性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MnSi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魏怡 王利娟 +3 位作者 闫继 沙鸥 唐致远 马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87-2592,共6页
采用液相法合成了Li_2MnSiO_4/C复合正极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TG)分析了材料前驱体的热行为,确定了合成Li_2MnSi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焙烧温度范围为600-800℃.X射线衍射(XRD)测试... 采用液相法合成了Li_2MnSiO_4/C复合正极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TG)分析了材料前驱体的热行为,确定了合成Li_2MnSi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焙烧温度范围为600-800℃.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合成的样品材料均具有正交结构,且空间群为Pmn2_1,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样品材料的微观形貌及颗粒大小进行了表征.将所得Li_2MnSiO_4/C复合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并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700℃合成的样品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具有较高的库仑效率及很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_2MnSiO_4 液相法 焙烧温度
下载PDF
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制备高性能Li_(3)V_(2)(PO_(4))_(3)/C复合正极材料
7
作者 汪燕鸣 刘晓玉 王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Li_(3)V_(2)(PO_(4))_(3)/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一次球磨混合原料和原料预分解后的二次球磨处理对复合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尺寸、颗粒分散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一... 以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Li_(3)V_(2)(PO_(4))_(3)/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一次球磨混合原料和原料预分解后的二次球磨处理对复合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尺寸、颗粒分散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一次球磨,经过二次球磨处理制备的Li_(3)V_(2)(PO_(4))_(3)/C复合材料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和更高的颗粒分散性,并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3.0~4.3V电压范围,1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15mAh·g^(-1),在1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7%;在3.0~4.8V电压范围,5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3%,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_(3)V_(2)(PO_(4))_(3) 乳酸 正极材料
下载PDF
Ti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FeSi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敏 杨猛 +4 位作者 马立群 王禹 张栩 李悦 沈晓冬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掺杂剂,抗坏血酸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Ti^(4+)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FeSiO_4。通过X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循环伏安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手段分析了Ti元素... 以钛酸四丁酯为掺杂剂,抗坏血酸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Ti^(4+)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FeSiO_4。通过X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循环伏安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手段分析了Ti元素掺杂对Li_2FeSiO_4结构、形貌、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Ti减小了Li_2FeSiO_4颗粒尺寸,增加了其与电解液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锂离子的迁移率,从而提高了放电容量。在10 mA/g电流密度下,Ti掺杂的试样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206.9 mA·h/g和172 mA·h/g;未掺杂的试样的充放电电容量分别为169.1 mA·h/g和143.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_2FeSiO_4 Ti掺杂
下载PDF
Li_(2)MgSiO_(4)包覆LiCoO_(2)正极材料的高电压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申斌 刘万民 +1 位作者 秦牡兰 王伟刚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快离子导体硅酸镁锂(Li_(2)MgSiO_(4))包覆的钴酸锂(LiCoO_(2))正极材料,利用XRD、SEM和能量散射谱(EDS)等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Li_(2)MgSiO_(4)包覆未破坏LiCoO_(2)的层状结构,且包覆层分布均匀,...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快离子导体硅酸镁锂(Li_(2)MgSiO_(4))包覆的钴酸锂(LiCoO_(2))正极材料,利用XRD、SEM和能量散射谱(EDS)等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Li_(2)MgSiO_(4)包覆未破坏LiCoO_(2)的层状结构,且包覆层分布均匀,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提升。在2.75~4.55 V充放电,包覆材料的0.10 C比容量为206.3 mAh/g;0.50 C循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2.8%,高于未包覆材料的34.8%;4.00 C放电比容量可达0.10 C时的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钴酸(liCoO_(2)) 硅酸镁(li_(2)mgsio_(4)) 高电压 包覆
下载PDF
锂锰摩尔比对水热法制备Li_(1.6)Mn_(1.6)O_(4)的影响
10
作者 刘肖 李凤华 +2 位作者 李英楠 樊瑞 陈晓志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7-552,共6页
以MnSO_(4)为基础锰源,分别采用3种路径(MnSO_(4)+KMnO_(4)+LiOH一步水热法;自制MnOOH/Mn_(3)O_(4)+LiOH分步水热法)制备出o-LiMnO_(2),然后在400℃下焙烧6 h获得富锂锰氧化物Li_(1.6)Mn_(1.6)O_(4).讨论了锂锰比(Li和Mn的摩尔比,下同)... 以MnSO_(4)为基础锰源,分别采用3种路径(MnSO_(4)+KMnO_(4)+LiOH一步水热法;自制MnOOH/Mn_(3)O_(4)+LiOH分步水热法)制备出o-LiMnO_(2),然后在400℃下焙烧6 h获得富锂锰氧化物Li_(1.6)Mn_(1.6)O_(4).讨论了锂锰比(Li和Mn的摩尔比,下同)工艺参数对合成o-LiMnO_(2)过程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3种路径制备的产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制Mn_(3)O_(4)的分步法在锂锰比为6~12时可制得纯相o-LiMnO_(2),一步法与自制MnOOH锰源的分步法在锂锰比4~20时,制备的LiMnO_(2)均混有杂质相;3种路径制得的o-LiMnO_(2)经焙烧后,均可得到结晶度较好的纳米级Li_(1.6)Mn_(1.6)O_(4)锂离子筛前驱体,由Mn_(3)O_(4)制备的o-LiMnO_(2)呈现特殊棒状形貌,而由MnOOH制备的o-LiMnO_(2)则呈立方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卤水提 锰比 li_(1.6)Mn_(1.6)O_(4) MnO_(2)·0.5H_(2)O离子筛
下载PDF
具备高首周库仑效率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2)Ni_(2)(MoO_(4))_(3)@C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银 刘浩浩 史笑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62-1870,共9页
采用常规的固相反应法结合机械球磨制备了含碳质量分数23.7%的Li_(2)Ni_(2)(MoO_(4))3@C复合材料,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与纯Li_(2)Ni_(2)(MoO_(4))3相比,Li_(2)Ni_(2)(MoO_(4))3@C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0 mA ·g^... 采用常规的固相反应法结合机械球磨制备了含碳质量分数23.7%的Li_(2)Ni_(2)(MoO_(4))3@C复合材料,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与纯Li_(2)Ni_(2)(MoO_(4))3相比,Li_(2)Ni_(2)(MoO_(4))3@C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0 mA ·g^(-1)时,50周循环后,可逆容量高达845 mAh·g^(-1)。值得注意的是,Li_(2)Ni_(2)(MoO_(4))3@C的首周库仑效率高达85%。此外,运用循环伏安法对Li_(2)Ni_(2)(MoO_(4))3@C复合物存储锂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Ni_(2)(MoO_(4))3 固相合成反应 负极材料 离子电池 高首周库仑效率
下载PDF
新型锂电池负极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艳红 葛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6,共6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稳定性和突出的安全性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较差的高倍率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采用一种便捷的水热...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稳定性和突出的安全性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较差的高倍率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采用一种便捷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新型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为显著提高Li_(4)Ti_(5)O_(12)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所合成的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0.5C时,具有174 mAh/g的超高可逆容量;当倍率高达30C时,可逆容量超过140 mAh/g。新型锂电池负极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的研究将为设计开发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功率储能需求的新型无碳负极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4)Ti_(5)O_(12) TiO_(2) 纳米片 离子电池
下载PDF
3LiMnPO_4·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伟 钟胜奎 +2 位作者 姜吉琼 杨悦 张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4-469,共6页
以五氧化二钒干凝胶、碳酸锰、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乙炔黑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合成了x Li Mn PO4·y Li3V2(PO4)3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以五氧化二钒干凝胶、碳酸锰、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乙炔黑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合成了x Li Mn PO4·y Li3V2(PO4)3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50℃下烧结15 h合成的3Li Mn PO4·Li3V2(PO4)3为结晶良好的两相结构,颗粒粒径较小且分布比较均匀,其在室温、0.2 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44.8 m Ah/g和139.8 m Ah/g,循环50次后容量为130.5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3liMnPO_4·li_3V_2(PO_4)_3 固相法 正极材料
下载PDF
共聚物模板辅助合成高倍率性能多孔Li_2FeSiO_4@C/CNTs纳米复合正极材料(英文)
14
作者 苟蕾 赵坤 +5 位作者 毛一洋 谢荣 樊小勇 李东林 马守龙 田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01-2410,共10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_2FeSiO_4@C/CNTs(LFS@C/CNTs)纳米复合材料,其中三嵌段共聚物P123用作结构导向剂和碳源,碳纳米管作为导电线提高材料的导电性。LFS@C/CNTs不仅具有海绵状纳米孔,能够与电解液充分接触改善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同...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_2FeSiO_4@C/CNTs(LFS@C/CNTs)纳米复合材料,其中三嵌段共聚物P123用作结构导向剂和碳源,碳纳米管作为导电线提高材料的导电性。LFS@C/CNTs不仅具有海绵状纳米孔,能够与电解液充分接触改善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同时由非晶碳和碳纳米管构成的三维桥联导电网络利于电子的快速传递,提高了材料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和循环稳定性。复合后的LFS@C/CNTs的高倍率性能相比LFS@C明显提高,当CNTs的掺量为4%,电压窗口为1.5~4.5 V,0.1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182 m Ah·g^(-1)。在10C经70次循环后该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能保持在117 m Ah·g^(-1),是LFS@C放电比容量(55 m Ah·g^(-1))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FeSiO_4 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离子电池 倍率性能
下载PDF
Li_(1.4)Al_(0.4)Ti_(1.6)(PO_(4))_(3) coated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 for enhanc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15
作者 LAI Xiang-wan HU Guo-rong +3 位作者 PENG Zhong-dong CAO Yan-bing DU Ke LIU Ye-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463-1478,共16页
Lithium(Li)-rich manganese(Mn)-based cathode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RNCM)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owing to its high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and low cost.However,unsatisfactory cycle ... Lithium(Li)-rich manganese(Mn)-based cathode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RNCM)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owing to its high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and low cost.However,unsatisfactory cycle performance and poor rate property hinder its large-scale application.The fast ionic conductor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the cathode coating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lithium-ion conductivity rate.In this study,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 is modified by using Li_(1.4)Al_(0.4)Ti_(1.6)(PO_(4))_(3)(LATP)ionic conductor.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resulting LRNCM@LATP1 sample is 198 mA·h/g after 100 cycles at 0.2C,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81%.Compared with the uncoated pristine LRNCM(188.4 m A·h/g and 76%),LRNCM after the LATP modification shows superior cycle performance.Moreover,the lithium-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D_(Li+)is a crucial factor affecting the rate performance,and the D_(Li+)of the LRNCM material is improved from 4.94×10^(-13) to 5.68×10^(-12)cm^(2)/s after modification.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LRNCM@LATP1 reaches 102.5 mA·h/g at 5C,with an improved rate performance.Thus,the modification layer can considerably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R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modification li-rich cathode materi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i_(1.4)Al_(0.4)Ti_(1.6)(PO_(4))_(3) 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 li-ion batteries
下载PDF
LATP固态电解质膜在准固态锂硫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翁海瑞 王晨瑶 +3 位作者 李明娟 孙陆毅 李媛 陈鑫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8-1594,共7页
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接触问题,实现锂硫电池固态化。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SICON型Li_(1+x)Al_(x)Ti_(2−x)(PO_(4))_(3)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ATP),用水基流延法制备固态电解质膜,将使用少量电解液润湿的LATP固态电解质膜组装成... 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接触问题,实现锂硫电池固态化。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SICON型Li_(1+x)Al_(x)Ti_(2−x)(PO_(4))_(3)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ATP),用水基流延法制备固态电解质膜,将使用少量电解液润湿的LATP固态电解质膜组装成准固态锂硫电池。制备的LATP离子电导率为1.61×10^(−4)S/cm。在30℃下,Li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循环时间超过500 h。该准固态电池室温下5 C放电,放电比容量340 mAh/g。在30℃、0.1 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1043 mAh/g,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43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电池 界面修饰 li_(1+x)Al_(x)Ti_(2−x)(PO_(4))_(3) 水基流延
下载PDF
球形MnO_(2)·0.5H_(2)O提锂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果泰 漆贵财 +1 位作者 海春喜 周园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1-33,共13页
考察了形貌对尖晶石型锂离子筛吸附剂MnO_(2)·0.5H_(2)O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反应物Mn_(2)O_(3)的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驱体及其吸附剂的形貌。采用XRD、SEM、TEM、FT-IR、XPS和N_(2)吸附—解吸等温线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形貌对尖晶石型锂离子筛吸附剂MnO_(2)·0.5H_(2)O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反应物Mn_(2)O_(3)的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驱体及其吸附剂的形貌。采用XRD、SEM、TEM、FT-IR、XPS和N_(2)吸附—解吸等温线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表征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与立方形锂离子筛相比,球形锂离子筛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42.46 mg/g),同时对溶液中的Li^(+)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表面脱质子和离子交换过程的共同作用增强了离子筛型吸附剂的提锂Li^(+)性能。此外,本文对Li_(1.6)Mn_(1.6)O_(4)与MnO_(2)·0.5H_(2)O的吸附—解吸机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li_(1.6)Mn_(1.6)O_(4) MnO_(2)·0.5H_(2)O 回收 吸附容量 吸脱附机制
下载PDF
Li_(2)TiO_(3)包覆提高LiNi_(0.5)Mn_(0.5)O_(2)的电化学性能
18
作者 唐发满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5,共5页
结合共沉淀法、溶剂热法和固相法,将Li_(2)TiO_(3)包覆在LiNi_(0.5)Mn_(0.5)O_(2)正极材料表面,合成z Li_(2)TiO_(3)@LiNi_(0.5)Mn_(0.5)O_(2)(z=0、0.03、0.05和0.08)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材料的结构、... 结合共沉淀法、溶剂热法和固相法,将Li_(2)TiO_(3)包覆在LiNi_(0.5)Mn_(0.5)O_(2)正极材料表面,合成z Li_(2)TiO_(3)@LiNi_(0.5)Mn_(0.5)O_(2)(z=0、0.03、0.05和0.08)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分布等进行分析。Li_(2)TiO_(3)均匀地包覆在LiNi_(0.5)Mn_(0.5)O_(2)的表面,减缓LiNi_(0.5)Mn_(0.5)O_(2)材料的团聚程度;包覆过程中,少量的Ti^(4+)掺杂进入材料的内部,可降低锂镍混排程度。以40 mA/g(0.2C)在2.5~4.5 V充放电,0.03Li_(2)TiO_(3)@LiNi_(0.5)Mn_(0.5)O_(2)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与LiNi_(0.5)Mn_(0.5)O_(2)正极材料相比,包覆Li_(2)TiO_(3)不仅将电极的放电比容量由125.44 mAh/g提高到138.40 mAh/g,而且将容量保持率由76.66%提升到89.23%(循环120次时)。这是因为具有三维结构的Li_(2)TiO_(3)包覆层和Ti^(4+)掺杂可降低锂镍混排,减轻极化,降低迁移电阻,增加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Li^(+)的迁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Ni_(0.5)Mn_(0.5)O_(2)正极材料 li_(2)TiO_(3)包覆 Ti^(4+)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