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硒与不同物料配施对水稻硒素营养及硒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太庆 江泽普 +2 位作者 廖青 邢颖 梁潘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施用外源硒是提高水稻硒含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常规化肥(F)、化肥+有机肥(FO)和化肥+生物质炭(FC)3种肥料管理模式,0(Se0)、0.2(Se1)、0.4(Se2)和0.6mg/kg(Se3)4个硒(Ⅳ)添加水平,研究在不同物料施用条件下,土施亚硒酸... 施用外源硒是提高水稻硒含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常规化肥(F)、化肥+有机肥(FO)和化肥+生物质炭(FC)3种肥料管理模式,0(Se0)、0.2(Se1)、0.4(Se2)和0.6mg/kg(Se3)4个硒(Ⅳ)添加水平,研究在不同物料施用条件下,土施亚硒酸钠对水稻生长及硒吸收、转移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外源硒对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水稻各部位硒的含量,并促进硒向籽粒转移。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质炭降低了水稻根系对硒的吸收系数(RAI)。施用有机肥不利于硒由稻秆向糙米和精米中转移,但适当的外源硒与生物质炭配施有利于提高硒由稻秆向糙米和精米转移系数。总之,有机肥与生物质炭的施用不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地上部,特别是籽粒的硒含量,但因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从而增加水稻硒的总累积量,而生物质炭的添加则不能。水稻对外源硒的吸收利用率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转移系数 水稻 累积 硒肥利用率
下载PDF
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吸收、转化及利用硒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华锋 刘太宇 +5 位作者 郭孝 介晓磊 胡承孝 李明 鲁剑巍 赵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能力最强;而紫花苜蓿硒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降低。基施硒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有机硒的转化率(P<0.05),当施硒量≥0.45 mg·kg^(-1)时,有机硒转化率>50%,紫花苜蓿有机硒转化率随生育期的发展呈下降趋势;紫花苜蓿对硒肥的利用率很低,不超过1.5%;并随生育期的进程先升后降,初花期硒肥利用率最高。施硒量与不同生育期苜蓿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基施硒肥与苗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9912x+0.1827(R^2=0.9696),基施硒肥与分枝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7394x+0.1724(R^2=0.9670),基施硒肥与孕蕾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5045x+0.1542(R^2=0.9694),基施硒肥与初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2547x+0.1588(R^2=0.9835),基施硒肥与盛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0044x+0.1500(R^2=0.9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育期 吸收 有机转化率 硒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硒形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硒吸收利用的影响及残效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婷苗 于荣 +3 位作者 王朝辉 黄冬琳 王森 靳静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6-1525,共10页
为了确定改善小麦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分析不同施硒方法对小麦硒农艺强化的可行性,在陕西永寿典型缺硒土壤上开展2年定位试验。第1年,以生产硒含量100μg kg^(-1)的小麦籽粒为最低目标,设置不施硒、土施硒酸钠、叶喷硒酸钠、土施亚硒... 为了确定改善小麦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分析不同施硒方法对小麦硒农艺强化的可行性,在陕西永寿典型缺硒土壤上开展2年定位试验。第1年,以生产硒含量100μg kg^(-1)的小麦籽粒为最低目标,设置不施硒、土施硒酸钠、叶喷硒酸钠、土施亚硒酸钠、叶喷亚硒酸钠5个处理,用量分别为0、15、18、700、45 g Se hm^(-2),研究不同硒价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产量、硒含量、硒吸收利用的影响,第2年各小区一分为二,一半秸秆移出,一半秸秆还田,不再施硒,研究硒肥残效。结果表明,不同硒价态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无影响。第1年,各施硒处理的籽粒硒含量均达到预期目标,介于109~397μg kg^(-1),面粉硒含量介于101~356μg kg^(-1)。第2年,仅土施亚硒酸钠的籽粒、面粉硒含量高于100μg kg^(-1),秸秆还田和不还田间无差异。土施、叶喷硒酸钠和土施、叶喷亚硒酸钠的籽粒硒强化指数分别为4.7、16、0.3、8.0(μg kg^(-1))(g hm^(-2))^(-1)。叶喷硒酸钠的硒肥当季利用率最高,为7.3%;土施亚硒酸钠的硒肥累计利用率仅0.3%,但后效长,第2季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分别为91μg kg^(-1)和107μg kg^(-1)。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缺硒区,土施、叶喷一定量的硒酸钠或亚硒酸钠,均有利于目标硒营养的小麦生产,土施亚硒酸钠的需用量大,生产中应关注其后效,选择适宜的施硒方式和用量,实现小麦硒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酸钠 土施 叶喷 硒肥利用率 残效
下载PDF
叶面施硒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及吸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华锋 王彦华 +4 位作者 李明 介晓磊 郭孝 刘世亮 李建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7-1350,共4页
为提高硒肥利用率,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硒特性,采用叶面施硒方法,研究硒肥对苜蓿产草量及吸收、转化、利用硒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能提高苜蓿产草量,并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以施硒100mg·kg^(-1)增产最好,显著... 为提高硒肥利用率,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硒特性,采用叶面施硒方法,研究硒肥对苜蓿产草量及吸收、转化、利用硒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能提高苜蓿产草量,并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以施硒100mg·kg^(-1)增产最好,显著高于未施硒苜蓿(P<0.05),但与施硒50,70和200mg·kg^(-1)苜蓿差异不显著;苜蓿吸收外源硒能力随施硒量增加而提升,而有机硒转化率及硒肥利用率随施硒量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施硒苜蓿有机硒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未施硒苜蓿(P<0.05),但施硒苜蓿间差异不显著,而硒肥利用率以施硒50mg·kg^(-1)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施 紫花苜蓿 吸收 有机转化率 硒肥利用率
下载PDF
硒酸钠施用对小麦的富硒效应及其残效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小艳 尹丹 +4 位作者 周沫 晏小川 郭成 黄冬琳 王朝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5-613,共9页
为明确外源硒酸盐对小麦各器官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酸盐的残效,通过两年连续盆栽试验,设置了0、0.02、0.04、0.08、0.16 mg·kg^(-1)五个施硒水平,第一年施硒,第二年不施硒且在原土中继续种小麦,测定和分析了两年小麦不同器官(叶、... 为明确外源硒酸盐对小麦各器官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酸盐的残效,通过两年连续盆栽试验,设置了0、0.02、0.04、0.08、0.16 mg·kg^(-1)五个施硒水平,第一年施硒,第二年不施硒且在原土中继续种小麦,测定和分析了两年小麦不同器官(叶、茎、籽粒和颖壳)和土壤硒含量及产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施硒当季能够增加小麦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各器官硒含量,各器官硒含量与施硒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器官中叶片对硒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为籽粒、茎和颖壳。小麦不同器官硒强化指数大小与富集系数表现一致,施硒量每增加1 mg·pot^(-1),叶片、籽粒、茎、颖壳的硒含量分别增加8.9、6.2、4.6和3.6 mg·kg^(-1)。外源硒酸盐具有残效,尤其在硒施用量较高时,小麦对外源硒的利用率两年均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硒的利用率最高值为33.7%,两年累积利用率最高值为34.7%。施硒在第二年对小麦各器官硒的含量、土壤硒含量仍有显著的增加效应,尤其在施硒量较高时,但其对小麦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对土壤有效硒、总硒含量的影响。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应选择适宜的施硒用量,关注硒肥的后效,实现高效安全的小麦硒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施 硒肥利用率 残效 强化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