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红壤性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明坤 陆玉芳 +2 位作者 王方嘉 俞海冰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排放及相关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BNIs(1,9-D、LN、MHPP)可以显著平均降低土壤N_(2)O日排放峰值40.1%;1,9-D和MHPP可分别抑制N_(2)O排放总量44.5%和43.9%,而DCD和LN对N2O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1,9-D和MHPP对AOA(氨氧化古菌)、AOB(氨氧化细菌)硝化菌和nirS、nirK型反硝化菌的调控均有所不同,1,9-D可以同时抑制AOA、AOB和nirS微生物的生长;MHPP仅可以抑制AOA的生长;其中,AOA-amoA和nirS基因丰度与土壤N_(2)O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1,9-D和MHPP均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及其与AOA-amoA+AOB-amoA、nirS+nirK和AOA-amoA+AOB-amoA+nirS+nirK的比值,且nosZ基因丰度及其相关比值与土壤N2O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之,生物硝化抑制剂1,9-D和MHPP引起的AOA-amoA和nosZ基因丰度变化在红壤性水稻土N_(2)O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硝化抑制 红壤性水稻土 N_(2)O AOA-amoA NOSZ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云 孟轶 +3 位作者 翁文安 陈雨琼 张洪程 廖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9,35,共5页
为探究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氮肥(CK)和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2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 为探究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氮肥(CK)和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2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DCD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15.1%)和地上部生物量(28.4%),并且显著降低了稻田甲烷(CH_(4))累积排放量(22.2%)、氧化亚氮(N_(2)O)累积排放量(56.0%)、综合温室效应(GWP)(24.4%)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31.7%)。可见,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协同实现水稻丰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 双氰胺 水稻 产量 甲烷 氧化亚氮 稻田
下载PDF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基于^(15)N示踪的夏玉米当季肥料氮去向研究
3
作者 辛苏宁 王磊 +4 位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王玉红 江晗 王洛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目的】以华北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丰度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肥料氮的去向。【方法】于2022−06−25至2022−10−09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尿素(U)、尿素+脲酶抑... 【目的】以华北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丰度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肥料氮的去向。【方法】于2022−06−25至2022−10−09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UI)、尿素+硝化抑制剂(NI)、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I+NI),测定了氮素吸收量,监测了累积NH3挥发和N_(2)O排放量,并计算了肥料氮的气态损失量和土壤氮肥残留量。【结果】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3个添加抑制剂处理UI、NI和UI+NI的地上部吸氮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9.7%、33.1%和41.8%,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2.5、6.8和12.3个百分点,UI和UI+NI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NI。与U和NI相比,UI处理的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分别提高了35.6%和27.9%,UI+NI分别提高了45.7%和37.4%。与U处理相比,NI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无显著差异,而UI和UI+NI处理土壤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4.3%和11.6%;UI、NI和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2%、19.9%和34.5%,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又比UI和NI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20.9%和18.2%。【结论】尿素配合脲酶/硝化抑制剂施用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减少了累积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而添加硝化抑制剂增加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和减少NH3挥发的效果不显著,但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降低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的效果显著优于配施一种抑制剂,肥料氮的损失率降至3.7%。因此,在华北平原典型潮土区,夏玉米生产中推荐尿素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以减少肥料氮的气态损失,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丰度15N尿素 脲酶抑制 硝化抑制 氮肥当季吸收量 土壤残留率 气态损失 肥料氮当季损失率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影响中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主要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Meta分析
4
作者 康丽霞 罗维贵 +2 位作者 侯振安 闵伟 刘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107-115,共9页
氮肥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会增加农田氮损失,降低氮肥利用率(NUE),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还会引起环境问题。硝化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硝化作用减少氮损失,提高氮利用。尽管硝化抑制剂降低中国农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相关研... 氮肥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会增加农田氮损失,降低氮肥利用率(NUE),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还会引起环境问题。硝化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硝化作用减少氮损失,提高氮利用。尽管硝化抑制剂降低中国农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仍缺乏系统分析。本研究基于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对中国农田N_(2)O减排效应、主要作物产量及农田NUE的影响,以明确土壤p H、施氮量和作物类型对硝化抑制剂应用效果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可使农田N_(2)O排放效应量降低38.66%(P<0.05),主要作物产量效应量增加7.31%(P>0.05),作物氮素吸收效应量和氮肥利用率效应量分别提升10.97%(P>0.05)和25.64%(P>0.05)。不同类型硝化抑制剂中,DMPP对N_(2)O的减排效应最大(57.30%),其次是CP(35.07%)与DCD(32.28%);CP的增产效应最高(12.76%),其次为DCD(5.65%)与DMPP(4.25%)。硝化抑制剂对高氮投入农田(≥300 kg/hm^(2))N_(2)O的减排效应大于中、低氮投入农田(<300 kg/hm^(2));硝化抑制剂对中氮投入农田(200~300 kg/hm^(2))主要作物的增产效应大于高氮和低氮投入农田;硝化抑制剂对中性农田土壤N_(2)O减排和作物增产效应最大,其次是碱性土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硝化抑制剂与氮肥配施的条件下,土壤pH是影响作物产量和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综上,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能显著降低中国农田N_(2)O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是减少氮肥损失,促进氮肥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 N_(2)O排放 作物产量 氮肥利用率 吸氮量
下载PDF
多形态氮和硝化抑制剂协同供应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5
作者 张如梦 李冬佳 +8 位作者 梁雄英 董汶卿 唐智萍 陈国庆 陈骏 喻海峰 王孝忠 刘蕊 张卫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8,共10页
氮养分增效对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铵硝协同的养分形态调控策略是手段之一。为探究有机氮无机氮源配施、施用硝化抑制剂两种养分动态调控手段对土壤铵硝动态的影响,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硫硝酸铵和草酰... 氮养分增效对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铵硝协同的养分形态调控策略是手段之一。为探究有机氮无机氮源配施、施用硝化抑制剂两种养分动态调控手段对土壤铵硝动态的影响,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硫硝酸铵和草酰胺配施处理5个,硫硝酸铵:草酰胺比例分别为100%:0%、0%:100%、25%:75%、50%:50%、75%:25%,每组处理另设置添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处理,用以探究不同氮源配施抑制剂DMPP处理对潮土(pH8.25)和水稻土(pH5.48)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氮肥草酰胺与硫硝酸铵配施显著影响土壤铵硝养分供应形式和速率。直至第10d培养结束,缓释氮肥草酰胺在土壤中的铵、硝态氮仍呈现一个较高水平。抑制剂DMPP的添加可提高所有处理的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土壤铵硝比,降低土壤表观硝化率。综上所述,草酰胺与硫硝酸铵的不同比例以及配施抑制剂DMPP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土壤中铵硝比例的改变,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 草酰胺 硫硝酸铵 氮形态 铵硝比
下载PDF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棉花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叶扬 侯振安 +1 位作者 闵伟 郭慧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822,共9页
【目的】研究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棉花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大田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64号和鲁棉研24号,共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肥(N_(0))、施氮肥(N_(30... 【目的】研究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棉花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大田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64号和鲁棉研24号,共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肥(N_(0))、施氮肥(N_(300))、氮肥+脲酶抑制剂(N_(300)+NBPT)、氮肥+硝化抑制剂(N_(300)+DMPP)。【结果】与N_(0)相比,所有施氮处理均显著增加棉花生物量,促进棉花植株对养分氮、磷和钾的吸收。氮肥利用率从高到低顺序为N_(300)+DMPP>N_(300)+NBPT>N_(300)。施加氮肥和脲酶/硝化抑制剂均能显著提高棉花产量。鲁棉研24号养分吸收、氮肥利用率以及产量均优于新陆早64号,但生物量却显著低于新陆早64号。【结论】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以促进棉花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脲酶抑制 硝化抑制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与不同氮肥配施对土壤硝化过程的抑制效果
7
作者 马丽 梁雄英 +8 位作者 李冬佳 董汶卿 唐智萍 郝杏中 陈骏 喻海峰 王孝忠 刘蕊 张卫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4,共9页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在不同土壤条件下与不同氮肥配施的作用效果,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DMPP分别与脲铵氮肥、复合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对不同酸碱性(pH 5.48和8.25)土壤中氮素转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在不同土壤条件下与不同氮肥配施的作用效果,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DMPP分别与脲铵氮肥、复合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对不同酸碱性(pH 5.48和8.25)土壤中氮素转化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DMPP与不同类型氮肥配施,在不同pH土壤条件下均可抑制土壤NH_(4)^(+)-N向NO_(3)^(-)-N的转化,并且在碱性土中的效果优于酸性土。配施肥料不同对DMPP作用效果的影响也有不同,培养结束时,在酸性土壤条件下,DMPP与不同肥料配施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复合肥>脲铵氮肥>草酰胺>硫硝酸铵,硝化抑制率分别为64.5%、54.1%、40.4%、13.2%;在碱性土壤条件下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脲铵氮肥>复合肥>草酰胺>硫硝酸铵,硝化抑制率分别为69.6%、58.3%、49.9%、26.2%。不同肥料处理在碱性土壤条件下累积氨挥发量均显著高于酸性土壤,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DMPP与复合肥配施均会显著增加土壤累积氨挥发量,但DMPP与脲铵氮肥、硫硝酸铵、草酰胺配施时对土壤累积氨挥发量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不同氮肥与DMPP配施均有抑制土壤硝化过程的作用,且在碱性土中的作用效果更好。然而,DMPP与普通平衡性复合肥配施会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风险,这也与肥料类型和DMPP添加量以及土壤pH有关,使用时需注意土壤与肥料本身性质或适量降低DMPP添加浓度。综上,针对不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含氮肥料与硝化抑制剂配施可以更好地发挥硝化抑制剂的作用,这对基于不同氮素形态的稳定性肥料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 氮肥类型 土壤类型 硝化抑制 氨挥发
下载PDF
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对设施农业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延轲 赵长盛 +4 位作者 刘伟 高新国 李鲁震 刘绪振 董亚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在我国设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肥料的高投入量和低利用率的问题亟待解决。氮肥以硝态氮淋溶、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影响土壤微生物环境和碳氮循环过程的同时,加剧生态污染。针对氮肥高投入量带来的设施农业土... 在我国设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肥料的高投入量和低利用率的问题亟待解决。氮肥以硝态氮淋溶、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影响土壤微生物环境和碳氮循环过程的同时,加剧生态污染。针对氮肥高投入量带来的设施农业土壤养分流失问题,了解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循环的影响机制,对维持微生物群落动态平衡、温室气体减排、提高设施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作用机制,对多种抑制剂的现存优缺点和生物炭特性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三者近年来在设施农业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包括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的单独施用与联合施用对微生物活性、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作物产量的影响,探究3种物质在田间的最佳施用方式及施用量。考虑到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在现阶段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本文在讨论新型硝化/脲酶抑制剂发展现状的同时,对3种物质未来发展趋势和使用方法进行展望,以期为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生物炭在设施农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碳氮排放 硝化抑制 脲酶抑制 生物炭 设施土壤
下载PDF
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油菜苗期镉累积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侯金权 肖晨锋 +3 位作者 张鹏 石宇 张黎 王静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硝化抑制剂(NIs)DCD、DMPP不同配施浓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菜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CK)相比,尿素配施不同浓度DCD、DMPP均能降低土壤pH值,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增加8.17%~56.73%,硝态氮(NO_(3...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硝化抑制剂(NIs)DCD、DMPP不同配施浓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菜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CK)相比,尿素配施不同浓度DCD、DMPP均能降低土壤pH值,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增加8.17%~56.73%,硝态氮(NO_(3)^(-)-N)含量降低3.47%~21.64%;与CK相比,尿素配施DCD、DMPP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并使油菜根部Cd含量显著增加13.36%~47.40%,油菜茎叶部Cd含量显著增加8.38%~29.78%;尿素配施DCD、DMPP降低了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改变了微生物门水平的群落结构,DCD、DMPP使硝化螺旋菌门丰度占比降低1.34%、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 镉积累 油菜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硝化/脲酶抑制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丁卓玛 《西北园艺》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硝化/脲酶抑制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减氮增效提质的影响,为马铃薯绿色种植的氮素管理提供新思路。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4个施氮量与4种硝化/脲酶抑制剂配施处理方式,研究对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产量、土壤氮素...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硝化/脲酶抑制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减氮增效提质的影响,为马铃薯绿色种植的氮素管理提供新思路。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4个施氮量与4种硝化/脲酶抑制剂配施处理方式,研究对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产量、土壤氮素含量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硝化/脲酶抑制剂配施可降低叶片中硝态氮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土壤在高氮水平(N4)下氮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在高氮(120 kg/hm2)水平下,硝化/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为T1(NBPT)>T2(DCD)>T3(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脲酶抑制 马铃薯 土壤氮素 产量
下载PDF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有效态氮、微生物量氮和小麦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7
11
作者 焦晓光 梁文举 +2 位作者 陈利军 姜勇 闻大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03-1906,共4页
研究了脲酶抑制剂 (NBPT)、硝化抑制剂 (DCD)及二者组合在草甸棕壤上施用对尿素态N转化及土壤总有效态N、微生物量N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尿素配施NBPT、DCD及抑制剂组合能够增加尿素水解后土壤NH+ 4 含量 2 %~ 5 3% ,显著降低了氧化态N... 研究了脲酶抑制剂 (NBPT)、硝化抑制剂 (DCD)及二者组合在草甸棕壤上施用对尿素态N转化及土壤总有效态N、微生物量N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尿素配施NBPT、DCD及抑制剂组合能够增加尿素水解后土壤NH+ 4 含量 2 %~ 5 3% ,显著降低了氧化态N的浓度 ,抑制了土壤中铵态N的氧化 ,增加土壤总有效N 34%~ 4 4 % ,小麦吸N量增加 0 2 6 %~ 6 79% ,其中以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组合的效果最明显 .抑制剂施用增加了微生物在小麦生长初期对有效态N固持 ,有利于后期土壤有效态N的矿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 硝化抑制 有效态N 微生物量N 小麦N吸收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82
12
作者 张文学 孙刚 +4 位作者 何萍 梁国庆 王秀斌 刘光荣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1419,共9页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1天内。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添加NBPT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27.04%,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21.65%;NBPT与DMPP配施时,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12.95%,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3.58%;而添加DMPP时,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加23.61%,累积氨挥发损失量与单施尿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水中铵态氮浓度和pH值与氨挥发速率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地温和水温与氨挥发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可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更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回收率。综合降低氨挥发、提高水稻产量及地上部氮肥回收率的效果,添加脲酶抑制剂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施的两个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硝化抑制剂不宜单独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 硝化抑制 氨挥发 氮素回收率 稻田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对尿素氮转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7
13
作者 陈利军 史奕 +2 位作者 李荣华 胡连生 周礼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68-372,共5页
根据培养试验,论述了脲酶抑制剂氢醌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和碳化钙的不同组合在土壤正常水分和渍水的条件下对于土中尿素的水解及其释出的氨的吸附、氧化和挥发以及N2O生成的影响.文章指出,配合使用氢醌和双氰胺既能延缓土中尿素的... 根据培养试验,论述了脲酶抑制剂氢醌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和碳化钙的不同组合在土壤正常水分和渍水的条件下对于土中尿素的水解及其释出的氨的吸附、氧化和挥发以及N2O生成的影响.文章指出,配合使用氢醌和双氰胺既能延缓土中尿素的水解并使水解后释出的氨在土中得以更多和更长时间的保持,还能减少土中硝酸盐的累积、氨挥发的损失及N2O的生成.这表明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很好利用这一作用,将有益于提高尿素肥效和减少其N损失与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 硝化抑制 尿素氮 转化 氧化亚氮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的微生物抑制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56
14
作者 张苗苗 沈菊培 +1 位作者 贺纪正 张丽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77-2083,共7页
硝化作用是导致我国农业氮肥利用率低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且对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可通过选择性抑制土壤硝化微生物的活动,有效减缓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提高... 硝化作用是导致我国农业氮肥利用率低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且对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可通过选择性抑制土壤硝化微生物的活动,有效减缓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硝化作用负面效应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近年来,分子生态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研究硝化作用及抑制机理。本文综合论述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3,4-甲基吡唑磷酸盐、2-氯-6-三氯甲基吡啶和乙炔等)的作用机理和特征,特别是不同抑制剂对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影响差异,同时总结了利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乙炔和烯丙基硫脲等)在硝化作用及其相关功能微生物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以期为深刻认识和理解土壤硝化作用和硝化抑制剂作用机理,合理利用硝化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硝化抑制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下载PDF
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固碳减排效果评价 被引量:35
15
作者 赵自超 韩笑 +2 位作者 石岳峰 吴文良 孟凡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4-262,共9页
全面、准确分析重要农业管理措施对于农业固碳减排的影响特征,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为对象,研究硝化/脲酶抑制剂对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4)排放、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 全面、准确分析重要农业管理措施对于农业固碳减排的影响特征,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为对象,研究硝化/脲酶抑制剂对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4)排放、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碳库排放法(soil based approach,SBA)、生物量排放法(crop based approach,CBA)和土壤&生物量排放法(soil&crop based approach,S&CBA)3种方法对农田净温室气体效应(net greenhouse gas warming potential,NGWP)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相比只施尿素(U)处理,尿素+硝化抑制剂(NI)、尿素+脲酶抑制剂(UI)和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IUI)均能增加粮食产量和降低净温室气体排放。用S&CBA方法计算得到的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潜力最大(15 704~17 860 kg/hm^2),CBA法次之(4 195~7 107 kg/hm^2),SBA法最低(-7 304^-6 599 kg/hm2)。由于3种方法的固碳单元不一样,评估结果差异较大、一致性差。S&CBA方法更适于评价强调粮食生产条件下的农田净温室气体效应。增加作物籽粒和秸秆产量,降低化肥使用和减少灌溉量是提高当前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系统净排放潜力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作物 华北平原 硝化抑制 脲酶抑制 温室气体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DMPP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16
作者 俞巧钢 殷建祯 +4 位作者 马军伟 邹平 林辉 孙万春 符建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过程之一,利用化学氮肥添加硝化抑制剂可有效调控土壤氮素的转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氮肥损失对大气和水体造成的污染。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pyrazole phosphate,DMPP)是一种对植... 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过程之一,利用化学氮肥添加硝化抑制剂可有效调控土壤氮素的转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氮肥损失对大气和水体造成的污染。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pyrazole phosphate,DMPP)是一种对植物及土壤无毒无害的高效硝化抑制剂。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外硝化抑制剂DMPP的研究历史与特性,通过综述DMPP对土壤硝化抑制作用的机理,全面评述了施用DMPP的环境效应和农学效应,重点阐述了影响DMPP在土壤中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归纳了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硝化抑制 DMPP 土壤氮素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文学 杨成春 +4 位作者 王少先 孙刚 刘增兵 李祖章 刘光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 硝化抑制 稻田 产量 氮素回收率
下载PDF
控释肥和硝化抑制剂对华北春玉米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朱永昶 李玉娥 +5 位作者 秦晓波 段智源 万运帆 周伟平 王斌 何佳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21-1428,共8页
为了分析控释肥和硝化抑制剂处理下华北春玉米田土壤N_2O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N_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筛选既能增产又能减排的肥料管理措施,采用自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对春玉米生长季内的N_2O... 为了分析控释肥和硝化抑制剂处理下华北春玉米田土壤N_2O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N_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筛选既能增产又能减排的肥料管理措施,采用自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对春玉米生长季内的N_2O排放进行监测,同时测定了相关环境变量和产量。试验共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CK);尿素(U);硫包膜控释尿素(SCU);尿素加入占施氮量10%的双氰胺硝化抑制剂(UDD)。结果表明,SCU和UDD处理较尿素处理在4个生长季内均起到了减排和增产效果,其N_2O平均减排率分别为37.77%和33.39%,增产率分别为16.04%和6.35%。N_2O排放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10 cm土壤湿度和土壤NH+4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NO-3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N_2O排放通量的较大值均分布在土壤湿度大于60%土壤含水孔隙率(Water-filled pore space,WFPS),5 cm土壤温度大于20℃的范围内。综上可知,长期施用硫包膜控释肥和添加双氰胺硝化抑制剂均能取得一定的减排和增产效果,可以作为春玉米种植中的优良施肥技术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氧化亚氮 控释肥 硝化抑制
下载PDF
含硝化抑制剂DMPP氮肥对小白菜硝酸盐累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1
19
作者 许超 吴良欢 +2 位作者 张立民 巨晓棠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DMPP)对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但其与氮肥一起造粒形成的新型氮肥在蔬菜上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我们以常规氮肥(NH4HCO3,urea,ASN)作... 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DMPP)对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但其与氮肥一起造粒形成的新型氮肥在蔬菜上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我们以常规氮肥(NH4HCO3,urea,ASN)作对比,就新型含硝化抑制剂氮肥(ASN+DMPP)在典型菜地正常施肥条件下对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累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蔬菜品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硝酸盐累积 硝化抑制 营养品质 小白菜 施肥条件 叶菜类蔬菜 新型 造粒 二甲基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的施用效果、影响因素及其评价 被引量:83
20
作者 孙志梅 武志杰 +1 位作者 陈利军 马星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1-1618,共8页
硝化抑制剂施用后其显著的农学效应、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但其施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硝化抑制剂施用对土壤氮素转化、硝酸盐淋溶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作物氮素利用、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以及其他养分有效性... 硝化抑制剂施用后其显著的农学效应、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但其施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硝化抑制剂施用对土壤氮素转化、硝酸盐淋溶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作物氮素利用、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以及其他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分析影响其施用效果的因素和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 施用效果 影响因素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