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和灌溉定额对76 cm等行距棉田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程少雨 林涛 +3 位作者 吴凤全 侯培珂 张丽莹 汤秋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31,共11页
【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_(1),13.5×10^(4)株/hm^(... 【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_(1),13.5×10^(4)株/hm^(2);中密度M 2,18×10^(4)株/hm^(2);高密度M_(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_(1)(50%ET_(C)),3150 m^(3)/hm^(2);轻度亏缺W_(2)(75%ET_(C)),4050 m^(3)/hm^(2);充分灌溉W 3(100%ET_(C)),4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密度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上层土壤硝态氮占比呈先升高后降低,而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则完全相反。在相同密度处理下,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布的均匀性、上层土壤硝态氮占比、表聚性显著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及两因素交互对棉田氮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氮生产效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氮素偏生产力则逐渐降低;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氮生产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偏生产力则相反。以低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氮素生产效率最高,而氮素偏生产力则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但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氮素偏生产力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分别为13.56、13.54 kg/kg,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76 cm等行距 密度 灌溉定额 硝态氮分布 素利用
下载PDF
留茬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和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朝巍 张恩和 +4 位作者 王琦 刘青林 王田涛 俞华林 尹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减少高产农田硝态氮累积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置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留茬方式对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茬方式对作物籽粒、秸秆含氮量影响... 为减少高产农田硝态氮累积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置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留茬方式对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茬方式对作物籽粒、秸秆含氮量影响较小。间作比单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2种作物无论间作或单作,立茬土壤0-20cm硝态氮累积显著高于焚烧和翻还,20-60cm则相反,60cm以下受留茬方式影响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残留单作小麦翻还比焚烧和立茬处理分别高11.41%和8.13%,单作玉米焚烧比立茬和翻还分别高26.97%和17.02%;植株总吸氮量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高9.58%和6.10%;硝态氮淋失量小麦/玉米间作平均比单作处理低30.75%,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处理低28.04%和10.23%。综上所述,小麦/玉米间作立茬硝态氮淋失最少,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 小麦/玉米间作 硝态氮分布 淋失
下载PDF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海军 李艳 +1 位作者 张睿昊 黄冠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0,共5页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大田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3种种植模式均产生了深层渗漏,试验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硝态氮运移深度为630cm,5和13a大田蔬菜种植下硝态氮运移深度分别为730和800cm,5和18a的大棚蔬菜种植下运移深度分别达730和900cm.在小麦-玉米大田种植模式下,深层硝态氮向下运移速度约为6cm.a-1,大田蔬菜和大棚区约为15~26cm.a-1.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在9~12m,大棚种植18a后土壤内的硝态氮已经运移到或者即将进入到地下水,这会对地下水质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污染,因此建议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开展调研,并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种植对地下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体系 大棚种植 大田种植 硝态氮分布 淋失
下载PDF
二沉池硝态氮分布的CFD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丽丽 张明星 +1 位作者 曹月波 王晓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8期338-341,343,共5页
建立了基于k-ε湍流模型的非稳态拟单相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分散相体积分数以及分散相与连续相间密度差的影响;并在源项中考虑了反硝化反应中硝态氮的去除速率,以及悬浮物在二沉池内的下沉作用,并以此对垂直速度进行修正,引入了双指数... 建立了基于k-ε湍流模型的非稳态拟单相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分散相体积分数以及分散相与连续相间密度差的影响;并在源项中考虑了反硝化反应中硝态氮的去除速率,以及悬浮物在二沉池内的下沉作用,并以此对垂直速度进行修正,引入了双指数沉降速度方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了不同位置处硝态氮的浓度分布,得到污泥斗上方回流区内硝态氮的浓度较低、污泥斗底部的硝态氮浓度偏大、沉淀区内从池底至水面硝态氮的浓度逐渐增大的结论。以邹亮的辐流式二沉池内硝态氮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数值模拟结果是比较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流式二沉池 三维拟单相流模型 硝态氮分布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大棚黄瓜滴灌水肥一体化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窦超银 郭海瑞 +2 位作者 孟维忠 陈伟 延玮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为探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大棚黄瓜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灌溉下限(田间持水率的65%、75%、85%,分别记为W1、W2、W3)、施氮量(产量理论需氮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N1、N2、N3)和施钾... 为探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大棚黄瓜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灌溉下限(田间持水率的65%、75%、85%,分别记为W1、W2、W3)、施氮量(产量理论需氮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N1、N2、N3)和施钾量(产量理论需钾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K1、K2、K3)对硝态氮分布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滴头正下方存在低土壤NO^-3-N含量区域,NO^-3-N在垄坡和垄沟区域累积,并有明显的表聚特征。随着灌溉下限的增大,土壤剖面NO^-3-N含量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灌溉下限越低,滴头附近NO^-3-N含量越小,灌溉下限越高,NO^-3-N越集中于中下层土壤。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各点NO^-3-N含量均会增加,高施氮量提高硝态氮含量更为明显。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水平方向上,NO^-3-N含量的增加主要在15 cm以外,而垂直方向主要在0~20 cm土层。试验3因素对土壤剖面NO^-3-N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氮量>施钾量>灌溉下限,N3K3W2组合条件下土壤剖面NO^-3-N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下限 施钾量 随水施肥 硝态氮分布
下载PDF
赣南稀土尾矿山土体硝态氮累积特征研究
6
作者 许哲 杨金玲 +1 位作者 赵越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736,共10页
稀土开采会造成大量浸矿剂(硫酸铵)残留在土壤中,高浓度铵态氮(NH_(4)^(+)-N)可能在生物化学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NO_(3)^(-)-N)。为探明NO_(3)^(-)-N在稀土尾矿山土体内的含量及影响因素,明确硝酸盐污染程度,本研究选择赣南地区一个离... 稀土开采会造成大量浸矿剂(硫酸铵)残留在土壤中,高浓度铵态氮(NH_(4)^(+)-N)可能在生物化学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NO_(3)^(-)-N)。为探明NO_(3)^(-)-N在稀土尾矿山土体内的含量及影响因素,明确硝酸盐污染程度,本研究选择赣南地区一个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尾矿山,由表土分层采样至基岩面,并分析土壤NO_(3)^(-)-N及相关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山土体NO_(3)^(-)-N含量变异范围非常大(2.80~193.99 mg·kg^(–1)),其平均值为46.30±55.16 mg·kg^(–1),表层土壤NO_(3)^(-)-N含量范围为2.89~6.75 mg·kg^(–1),与自然土壤相近;表层以下土壤NO_(3)^(-)-N含量明显高于自然土壤。尾矿山土体深部含矿层土壤NO_(3)^(-)-N含量明显高于表层,NO_(3)^(-)-N含量随深度的分布规律与自然土壤相反,这是矿体部分残留大量浸矿剂造成的。土壤NH_(4)^(+)-N含量主导了NO_(3)^(-)-N的产生量,但NO_(3)^(-)-N在土体不同深度、山体不同部位的累积量还受降雨淋溶及NO_(3)^(-)-N迁移过程的控制。开采结束4年后,尾矿山内累积的NO_(3)^(-)-N仍不断向环境中释放。长期来看,尾矿山土壤中富集的NH_(4)^(+)-N将不断转化为NO_(3)^(-)-N并随水迁移,持续威胁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本研究可为稀土原地浸矿场地土壤及下游水体污染的评价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 硝态氮分布 迁移 离子型稀土 矿区土壤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硝态氮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虎 王旭东 赵世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9-314,共6页
用硝态氮含量为258 mg/L的肥料溶液在土上进行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滴头流量(2,4,6L/h)、不同灌水施肥量(8,16,24 L)条件下,水分和硝态氮在土中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灌水施肥量为8 L时,随滴头流量增大,滴头周围地表... 用硝态氮含量为258 mg/L的肥料溶液在土上进行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滴头流量(2,4,6L/h)、不同灌水施肥量(8,16,24 L)条件下,水分和硝态氮在土中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灌水施肥量为8 L时,随滴头流量增大,滴头周围地表积水区半径增大,水分径向运移距离增大、竖向入渗水量减小;当滴头流量为2 L/h时,随灌水施肥量增大,水分径向和竖向运移距离增大,径向运移距离增大幅度较竖向明显。滴灌施肥条件下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运移受对流作用控制;湿润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随距滴头径向距离增大而减小,随距滴头竖向距离增大而增大,在竖向湿润锋附近有硝态氮累积现象;随滴头流量增大,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径向运移距离增大,0-25 cm土层滴头径向25 cm范围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增大;随灌水施肥量增大,滴头径向15 cm范围0-15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大1、7.5-3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小,过度增大灌水施肥量会导致土壤湿润锋附近硝态氮淋溶下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滴头流量 灌水施肥量 土壤硝态氮分布 水分分布
下载PDF
黄土旱塬长期轮作施肥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晓宏 田梅霞 郝明德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报道了黄土旱区连续 13年长期不同轮作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化学氮肥的施用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硝态氮的含量 ,并造成硝态氮的淋溶 ,单施氮肥硝态氮淋溶深度达 150 cm;氮肥、磷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不同程度的减小了硝... 报道了黄土旱区连续 13年长期不同轮作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化学氮肥的施用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硝态氮的含量 ,并造成硝态氮的淋溶 ,单施氮肥硝态氮淋溶深度达 150 cm;氮肥、磷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不同程度的减小了硝态氮的淋溶 ,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 ;在贫氮地区土壤上 ,尤以氮肥、磷肥配施效果最佳。在相同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下 ,连续种植小麦、玉米、苜蓿 ,以玉米连作施肥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量最小 ,而小麦连作施肥累积量最大 ;而且 ,无论施肥与否 ,均对深层土壤硝态氮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亏缺。在不同轮作系统中 ,粮草 3年轮作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施肥 硝态氮分布 积累 黄土旱区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下水埋深对水中硝态氮浓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耿玉栋 张千千 +1 位作者 孙继朝 刘景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8,共6页
摘要针对广州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地下水硝态氮质量浓度为(8.53±7.57)mg/L,对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硝态氮限值(10mg/L),所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超标率达到34.97%... 摘要针对广州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地下水硝态氮质量浓度为(8.53±7.57)mg/L,对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硝态氮限值(10mg/L),所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超标率达到34.97%。地下水硝态氮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酸雨。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其中,城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最严重(超标率为48.22%),其次为水稻田(超标率为40.00%)与菜园(超标率为36.25%),林地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最轻(超标率为6.25%)。在垂向分布上,地下水硝态氮浓度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关系。埋深介于2~5m时,硝态氮浓度较高且有超标的潜在危险;埋深介于5~23m时,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程度减轻;当埋深大于23m时,硝态氮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在2mg/L左右,与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硝态氮背景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硝态氮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广州市
下载PDF
间接地下滴灌下水分及硝态氮的分布运移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少梁 孙三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目的】探究在室内环境条件下,间接地下滴灌的水分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浓度肥液对硝态氮分布运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土箱进行试验,间接地下滴灌的流速为3 L/h,灌水2 h后分析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分别以300(T4)、600(T3)、1 000(T2)、1 3... 【目的】探究在室内环境条件下,间接地下滴灌的水分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浓度肥液对硝态氮分布运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土箱进行试验,间接地下滴灌的流速为3 L/h,灌水2 h后分析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分别以300(T4)、600(T3)、1 000(T2)、1 300(T1) mg/kg的4种不同浓度肥液为变量,研究不同肥液浓度下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失和积累情况.【结果】滴灌开始时的水分入渗速度最大,随时间推移持续减小,水平方向比竖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速度快,最终水平方向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大于竖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含水率分布为从出水口向四周逐渐降低,出水口附近的含水率最大;T3、T4处理下,于出水口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在湿润锋边缘出现硝态氮的积累.T1、T2处理下,硝态氮的分布与土壤含水率相近,硝态氮的聚积发生在距离出水口较近处,且无湿润体边缘硝态氮积累的现象.【结论】硝态氮的分布情况与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和肥液浓度有很大关系,低浓度肥液会造成硝态氮淋洗,土壤水分高的地方硝态氮含量低;高浓度肥液会使硝态氮聚集在出水口附近,土壤水分高的地方硝态氮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地下滴灌 硝态氮分布 含水率 肥液浓度
下载PDF
土壤剖面硝态氮非均匀分布条件下小麦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翔 陈磊 +3 位作者 云鹏 王盛锋 刘荣乐 汪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为探讨土壤硝态氮非均匀分布条件下小麦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特征,选用石麦15、衡观35、H10和L14等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土壤分层培养试验,模拟土壤剖面中上下层硝态氮空间分布差异,测定和分析了小麦根系长度、直径、分布等形态学特征... 为探讨土壤硝态氮非均匀分布条件下小麦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特征,选用石麦15、衡观35、H10和L14等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土壤分层培养试验,模拟土壤剖面中上下层硝态氮空间分布差异,测定和分析了小麦根系长度、直径、分布等形态学特征及植株氮素含量和累积量。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硝态氮施用量上层较低、下层较高时,小麦植株根系总长和表面积在上下土层中分布比值降低,根系趋向下层土壤生长。上下层土壤中硝态氮施用量均较高时,上下层土壤中的根系总长和表面积比值较大,根系趋向上层土壤生长。土壤剖面不同层次中硝态氮供应非均匀条件下,小麦根系发育呈现明显的可塑性反应。小麦根系总长和表面积以及直径≤0.15mm的细根长(占整个根系的比重很大)与植株地上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非均匀分布 根系生长 素吸收
下载PDF
施肥与灌水对硝态氮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70
12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4 位作者 李世清 田霄鸿 王朝辉 郑险峰 杜建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与灌水量对春玉米和冬小麦田土壤中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收获后0~2 m土壤中累积硝态氮185.7~748.0 kg/hm2,其中1 m以上占57.9%~70.1%.由于施用氮肥而增加的硝态氮占施N量的1.8%(N 112.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与灌水量对春玉米和冬小麦田土壤中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收获后0~2 m土壤中累积硝态氮185.7~748.0 kg/hm2,其中1 m以上占57.9%~70.1%.由于施用氮肥而增加的硝态氮占施N量的1.8%(N 112.5 kg/hm2),50.7%(N 225 kg/hm2),56.7%(N 337.5 kg/hm2)和77.0%(N 450 kg/hm2).不施N和施N 112.5 kg/hm2时春玉米田土壤剖面没有明显累积峰;施N 等于或高于225 kg/hm2时在60~80 cm土层有明显累积峰,施氮量高的峰值较高;施N 450 kg/hm2时在120~140 cm深度出现另一个累积高峰.冬小麦收获后土壤0~2 m硝态氮累积量为74.9~328.8 kg/hm2,其中1m以上占67.8%~90.7%.由于施用氮肥而增加的硝态氮占施N量的19.5%(N 112.5 kg/hm2),35.6%(N 225 kg/hm2),58.9%(N 337.5 kg/hm2)和56.4%(N 450 kg/hm2).冬小麦田收获后土壤深层(1~2 m)没有明显的硝态氮累积,即使施氮量高达450 kg/hm2时也只在表层40 cm以上累积较多.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冬小麦,当生育期施氮量大于225 kg/hm2时0~2 m土层均有明显的硝态氮累积,施氮量高的累积量较高.施氮量是造成土壤中硝酸盐累积的主要因素,灌水量对春玉米田硝态氮的向下迁移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累积 硝态氮分布
下载PDF
氮肥对库布齐沙地柳枝稷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梦 苏德荣 +2 位作者 吕世海 王铁梅 陈俊翰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15-422,共8页
为了改善库布齐沙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将暖季型草本能源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引种到库布齐沙地。以柳枝稷品种"BL-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硫酸铵和尿素两种氮肥对柳枝稷产量、氮肥利用率... 为了改善库布齐沙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将暖季型草本能源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引种到库布齐沙地。以柳枝稷品种"BL-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硫酸铵和尿素两种氮肥对柳枝稷产量、氮肥利用率及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积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75、150、225 kg·hm-2共4个施氮水平,每个处理3个重复。硫酸铵和尿素分别于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施入各试验小区,施入量分别为施氮量的1/5、2/5和2/5。在初花期对柳枝稷的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硫酸铵和尿素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柳枝稷的产量(P<0.05)。柳枝稷的产量、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在施用硫酸铵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施用尿素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达到峰值。在0-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集中分布在10-20 cm,且其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硫酸铵 尿素 产量 肥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
下载PDF
灌水定额对波涌灌溉土壤中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娟 费良军 朱悦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4,共5页
为深入研究波涌灌灌水定额对地下水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通过肥液(硝酸钾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埋深150cm条件下,灌水定额对肥液间歇入渗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定额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为深入研究波涌灌灌水定额对地下水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通过肥液(硝酸钾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埋深150cm条件下,灌水定额对肥液间歇入渗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定额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地下水位埋深越浅,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增加量越大,即浅层地下水易受硝态氮的污染;灌水结束时,进入地下水中的硝态氮量最大;在同一灌水定额条件下,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浓度总体上随时间增加呈增大趋势;灌水定额越大,随下渗水分淋溶进入地下水中的硝态氮越多,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涌灌 灌水定额 地下水 硝态氮分布 间歇入渗
下载PDF
不同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对夏玉米氮利用、产量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15
作者 郑贝贝 赵威 +1 位作者 刘松涛 张亚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以玉农76为试验材料,进行2年(2020年、2021年)田间试验,探索无氮处理(CK)、225 kg/hm^(2)普通尿素处理(CU_(225),以氮计)、普通尿素减施20%(180 kg/hm^(2))处理(CU_(180),以氮计)、减氮基础上普通尿素(180 kg/hm^(2),以氮计)与控释尿素(... 以玉农76为试验材料,进行2年(2020年、2021年)田间试验,探索无氮处理(CK)、225 kg/hm^(2)普通尿素处理(CU_(225),以氮计)、普通尿素减施20%(180 kg/hm^(2))处理(CU_(180),以氮计)、减氮基础上普通尿素(180 kg/hm^(2),以氮计)与控释尿素(CLU)、腐殖酸尿素(FAU)、聚能网尿素(ENU)、海藻酸尿素(SAU)按7∶3比例配施对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土壤氮养分供应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夏玉米氮肥减施增效及一次性施肥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显著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水平及供应特征,可以促进氮素吸收,提高籽粒产量。普通尿素处理(CU_(225)、CU_(180))提高了玉米生长前期表层土壤硝态氮(NO_(3)^(-)-N)及铵态氮(NH_(4)^(+)-N)含量,使得该阶段干物质含量、叶面积指数(LAI)较高,同时增加了NO_(3)^(-)-N淋洗量。在生长中后期,土壤NO_(3)^(-)-N、NH_(4)^(+)-N含量迅速下降,因此后期干物质量、LAI及产量较低,氮素利用效率欠佳。与CU_(225)处理相比,CU_(18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效率(AEN)及氮肥利用率(NUE)显著提高,但产量显著降低。在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处理(CLU、FAU、ENU、SAU)下,生长前期表层土壤的NO_(3)^(-)-N、NH_(4)^(+)-N含量较低,随后逐渐释放,从而延长了氮素的供应周期、减少了NO_(3)^(-)-N淋溶,其PFPN、AEN、NUE在2020年、2021年田间试验中分别显著提高1.78%~5.49%、9.05%~27.77%、6.39%~17.08%和0.77%~6.77%、3.97%~34.99%、4.51%~15.34%,整体表现为CLU、ENU处理的值较高。与CU_(225)处理相比,CLU、ENU处理2年平均分别显著增产1.78%、3.07%。综上,新型尿素与普通尿素减氮配施维持并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降低了NO_(3)^(-)-N的污染风险,使得氮素养分的释放与玉米养分的吸收相互匹配,从而促进了玉米物质累积,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以控释尿素、聚能网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CLU、ENU)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减施 新型尿素 代谢酶 硝态氮分布 产量 素利用
下载PDF
桑干河流域典型粮果农田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
16
作者 李雅丽 张红娟 +3 位作者 刘孟竹 徐利 沈彦军 裴宏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桑干河流域是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流域,针对目前流域内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探究不同农田系统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对于区域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调控水盐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桑干河流域3种典型的农田利... 桑干河流域是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流域,针对目前流域内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探究不同农田系统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对于区域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调控水盐肥具有重要意义。以桑干河流域3种典型的农田利用方式(杏园、雨养玉米和灌溉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与试验分析对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水、盐和硝态氮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明晰土壤盐氮潜在淋溶风险。结果表明:①不同农田类型中灌溉玉米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值最高,杏园含水率最低,而电导率接近于雨养玉米。②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Na^(+)和SO_(4)^(2-)为主,K^(+)、Mg^(2+)和Cl^(-)相对较少,灌溉玉米中Na^(+)、K^(+)和Mg^(2+)均显著高于杏园。③土壤水盐分布因农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且分布复杂,杏园土壤电导率与盐分离子垂直分布呈橄榄形,雨养玉米SO_(4)^(2-)和电导率表现为中上多、底部少,灌溉玉米Na^(+)呈S形波动。④灌溉玉米NO_(3)^(-)-N平均累积含量明显高于雨养玉米和杏园,剖面分布为上下多、中间少的特点,且深层土壤NO_(3)^(-)-N均值达14.6 mg/kg,具有潜在的硝态氮淋溶风险。⑤不同利用方式土壤Mg^(2+)和SO_(4)^(2-)分别与含水率和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是控制区域水盐变化的重要因子。综上,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影响差异明显,灌溉玉米土壤水盐氮含量明显最高,需采取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减缓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干河流域 农田利用方式 水盐特征 硝态氮分布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克刚 张学斌 +2 位作者 吴政卿 龚惠英 汪立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在潮土、褐土、砂姜黑土 3种土壤上 ,分别自 1980和 1981年选点布置了氮、磷、钾定位试验。在各个处理中分别从 0~ 2 0 ,2 0~ 4 0 ,4 0~ 60 ,60~ 80 ,80~ 10 0cm 5个剖面层次中垂直取土样 ,然后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施肥... 在潮土、褐土、砂姜黑土 3种土壤上 ,分别自 1980和 1981年选点布置了氮、磷、钾定位试验。在各个处理中分别从 0~ 2 0 ,2 0~ 4 0 ,4 0~ 60 ,60~ 80 ,80~ 10 0cm 5个剖面层次中垂直取土样 ,然后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施肥处理、单施氮处理、氮磷配施处理、氮磷钾配施处理 ,NO- 3 -N累积量以砂姜黑土为最多 ,潮土次之 ,褐土最少。硝态氮在土壤中分布不仅与施氮量有关 ,而且还与土壤类型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累积 剖面分布 土壤 作物产量
下载PDF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土壤氮素养分积累差异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小春 杨文钰 +5 位作者 邓小燕 张群 雍太文 刘卫国 杨峰 毛树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7-203,221,共8页
为探讨西南玉米主要2种套作模式下土壤氮素养分变化规律和植株氮素积累差异以及施氮对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的影响,在四川2个玉米主栽区进行连续4年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甘薯带,而铵态氮积累量则相反;连... 为探讨西南玉米主要2种套作模式下土壤氮素养分变化规律和植株氮素积累差异以及施氮对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的影响,在四川2个玉米主栽区进行连续4年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甘薯带,而铵态氮积累量则相反;连续3年玉/豆和玉/薯模式定位种植后,玉/豆模式提高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而玉/薯模式中无机氮的含量显著降低,连续种植后,玉/豆模式下玉米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玉/薯模式,且玉/豆模式在相对较低的氮处理下氮素积累量达最高。玉/豆模式下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量高于玉/薯模式,且主要集中在0-60cm土壤中,2个试验点玉/豆模式分别较玉/薯模式平均高9.97%和13.32%;而60-120cm土层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反而较玉/薯低,分别低2.79%和9.2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显著增加;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影响交互作用显著,玉/豆模式在低氮处理下土壤表层硝态氮的积累量显著高于玉/薯模式,高氮处理下二者差异不大。80-100cm和100-120cm土层中,玉/豆模式下硝态氮的分布量小于玉/薯。这说明玉/薯模式硝态氮淋溶损失大于玉/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豆(薯)套作 玉米 土壤养分 积累与分布
下载PDF
水氮交互作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化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荣 杨荣泉 陈海军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67-71,共5页
为获得冬小麦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最佳组合,在粉砂壤中进行了水氮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中硝化氮分布的影响的试验。试验中灌水量取低、中、高3个水平,分别是维持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45%,55%,65%,施氮量的3个水平为154... 为获得冬小麦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最佳组合,在粉砂壤中进行了水氮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中硝化氮分布的影响的试验。试验中灌水量取低、中、高3个水平,分别是维持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45%,55%,65%,施氮量的3个水平为154.5,206.5,258.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区特定气候、土壤条件下,中水平灌水和施氮的组合处理效果最佳,低水平灌水和施氮的组合处理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硝态氮分布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田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与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志梅 王艳群 +5 位作者 刘杨 许靖 彭正萍 袁硕 沙晓晴 张阔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166,181,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肥力和管理水平不同,最终产量水平差异也较大的低产田、常规田和高产田整个玉米生长季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处理由于管理措施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不...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肥力和管理水平不同,最终产量水平差异也较大的低产田、常规田和高产田整个玉米生长季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处理由于管理措施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不同,且由于高产田有机肥以及较高氮肥量的投入,在玉米各个关键生育期0-100 cm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常规田和低产田。而常规田与低产田相比较,前者0-100 cm土体硝态氮的累积总量可以达到后者的1~3倍。对环境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氮肥投入对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实现玉米高产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土壤剖面 累积 硝态氮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