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源和硝态氮浓度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及ORP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亚宜 彭永臻 +2 位作者 王淑莹 宋学起 王少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利用间歇试验研究了反硝化除磷过程中有机碳源和硝态氮浓度对厌氧放磷和缺氧吸磷的影响 ,同时对反硝化除磷过程ORP的变化规律及以其作为控制参数的可行性作了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 :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 (1 0 0~ 30 0mg/L) ,放磷越充... 利用间歇试验研究了反硝化除磷过程中有机碳源和硝态氮浓度对厌氧放磷和缺氧吸磷的影响 ,同时对反硝化除磷过程ORP的变化规律及以其作为控制参数的可行性作了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 :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 (1 0 0~ 30 0mg/L) ,放磷越充分 ,则缺氧段反硝化和吸磷速率越大 ;但当碳源COD浓度高达 30 0mg/L时 ,未反应完全的有机物残留于后续缺氧段对缺氧吸磷产生抑制作用 .随着缺氧段硝态氮浓度升高 (5、1 5、4 0mg/L) ,反应初期反硝化和吸磷速率也随之升高 ;当硝态氮耗尽后 ,系统由缺氧吸磷转变为内源放磷 ,且随着初始硝态氮浓度的增高 ,这个转折点的出现时间向后延迟 .ORP可作为厌氧放磷的控制参数 ,在缺氧吸磷过程可预示反硝化的反应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除磷 化聚磷菌 氧化还原电位 COD 浓度
下载PDF
改性石榴皮生物炭对水中低浓度硝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怡 陈琳风 +6 位作者 王文怀 冯琳琳 柴宝华 范攀 丁卓 云斯宁 徐鸿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904,共6页
以石榴皮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盐酸改性,对比改性前后生物炭性质及其对硝氮的吸附效果.SEM、FTIR及等电点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表面覆盖的颗粒被清除,微孔更清晰且孔径均有所增大;三种改性生物炭均含有-OH官能... 以石榴皮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盐酸改性,对比改性前后生物炭性质及其对硝氮的吸附效果.SEM、FTIR及等电点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表面覆盖的颗粒被清除,微孔更清晰且孔径均有所增大;三种改性生物炭均含有-OH官能团,其中HBC600、HBC700是新增的;HBC600、HBC700和HGBC700等电点分别为9.1、10.1和8.1.未改性生物炭BC600、BC700和GBC700吸附后引起硝氮浓度增高,而改性生物炭HBC600、HBC700和HGBC700均具有较好吸附效果.硝氮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生物炭投量均影响生物炭的吸附效果,硝氮初始浓度越低、吸附时间越长、投量越大,三种改性生物炭对硝氮的去除率越高,且相同条件下HBC700对硝氮的吸附效果均最优,最大吸附量可达1.742 mg/g.在硝氮初始浓度9.0 mg/L、生物炭投量8.0 g/L、吸附时间12 h条件下,HBC700吸附去除硝氮的综合效果最佳,去除率为87.6%,且可解吸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生物炭 改性 浓度 吸附
下载PDF
硝态氮及碳源浓度对A-AAO工艺厌氧释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茂侨 陈志强 温沁雪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A-AAO工艺的厌氧释磷效率,本文以稳定运行A-AAO工艺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碳源浓度和污泥回流液硝态氮浓度对厌氧释磷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液硝氮浓度越高,厌氧释磷速率越缓慢,且最大释磷量也较低,硝氮浓度从0... 为进一步提高A-AAO工艺的厌氧释磷效率,本文以稳定运行A-AAO工艺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碳源浓度和污泥回流液硝态氮浓度对厌氧释磷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液硝氮浓度越高,厌氧释磷速率越缓慢,且最大释磷量也较低,硝氮浓度从0 mg/L增加到20 mg/L时,释磷速率从0.150 mg TP/(gMLVSS·min)降低到0.103 mgTP/(gMLVSS·min),最大释磷量也从23.95 mg/L减少到15.97 mg/L。碳源浓度显著影响了厌氧区最大释磷量,进水碳源浓度(以乙酸钠投加计算)分别为100,200和300 mg/L,最大释磷总量分别为10.59 mg/L,19.62 mg/L及25.4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工艺 A-AAO工艺 碳源浓度 浓度 厌氧释磷
下载PDF
硝态氮浓度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潜力和产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阳 张金波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5-820,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密闭、淹水、充N2的严格厌氧培养方法研究了NO3-N浓度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潜力和产物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NO3-N浓度为10~200 mg/kg范围内,该土壤的反硝化势变化于0.024~0.224 mg/(kg h)之间,随着NO3-N浓度的增...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密闭、淹水、充N2的严格厌氧培养方法研究了NO3-N浓度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潜力和产物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NO3-N浓度为10~200 mg/kg范围内,该土壤的反硝化势变化于0.024~0.224 mg/(kg h)之间,随着NO3-N浓度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R2=0.94,P<0.01)。N2O始终是反硝化的主要产物,占反硝化产物的56%~92%;NO是次要产物,占6%~40%。在野外原位状态下,土壤的还原条件难以达到供试实验室条件,由此估计,亚热带森林土壤反硝化的主要产物并非N2,而是N2O和NO,这可能是该类土壤虽反硝化作用弱,但N2O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抑制 厌氧培养 浓度
下载PDF
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低浓度硝态氮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三姗 王楚楚 +3 位作者 何晓云 任丽曼 郭琼 杨柳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6-362,共7页
为有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硝态氮,以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水生植物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采用氯化铁改性后进行吸附试验,探索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水体中低浓度硝态氮的吸... 为有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硝态氮,以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水生植物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采用氯化铁改性后进行吸附试验,探索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水体中低浓度硝态氮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铁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表面负载了大量Fe3+形成Fe—O基团,大幅提升了其对硝态氮的吸附性能,其中铁改性香蒲生物炭平衡吸附量最大,达到1.747 mg·g^(-1)。3种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低浓度硝态氮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吸附主要为生物炭表面非均一多分子层化学吸附。溶液初始pH值在3.0~9.0范围内对铁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吸附硝态氮能力影响较小,吸附最适合pH为中性。因此,铁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能有效去除水体中低浓度硝态氮,同时实现了水生植物资源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生植物 吸附 改性 浓度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AAOA-MBR工艺硝态氮浓度计算及对设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柳岩 刘建军 +2 位作者 牛和昕 尤颖 祁誉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8期75-80,共6页
AAOA-MBR作为脱氮处理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此工艺各单元之间回流复杂,需要准确计算分析好氧池末端硝态氮浓度,进而得到正确的反硝化回流量,并通过对比前缺氧末端和后缺氧末端的硝态氮浓度,确定缺氧池至厌氧池的回流点。本文通过实际工程... AAOA-MBR作为脱氮处理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此工艺各单元之间回流复杂,需要准确计算分析好氧池末端硝态氮浓度,进而得到正确的反硝化回流量,并通过对比前缺氧末端和后缺氧末端的硝态氮浓度,确定缺氧池至厌氧池的回流点。本文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研究得出:(1)经过好氧池O1末端硝态氮浓度计算分析,得到硝化液回流比R2约为400%,而直接用出水硝态氮计算为617%,二者差距较大,如按照617%回流设计则会引起进水碳源浪费及能源浪费;(2)前缺氧池A2末端硝态氮浓度为0,后缺氧池A3末端硝态氮质量浓度为8.50 mg/L,则选择前缺氧池末端作为缺氧至厌氧的起始回流点,避免硝态氮(化合态氧)对释磷环境的破坏。利用文章研究成果,通过计算分析及合理的工程设计,可以灵活调整回流量等运行参数,保证最佳处理效果,并节省碳源投加及能源,对后续工程设计及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AAOA-MBR工艺 化回流量 回流点 浓度计算
下载PDF
有机肥对桃园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艳萍 高吉喜 +1 位作者 刘尚华 杜相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01-1505,共5页
于2004—2005年在北京市平谷区有机桃园设置不同有机肥处理:2年连续施有机肥,年均67500kg.hm-2(T1);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135000kg.hm-2(T2);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67500kg.hm-2(T3);不施肥对照(CK),并于2006年对0~120cm... 于2004—2005年在北京市平谷区有机桃园设置不同有机肥处理:2年连续施有机肥,年均67500kg.hm-2(T1);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135000kg.hm-2(T2);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67500kg.hm-2(T3);不施肥对照(CK),并于2006年对0~120cm土层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土壤中硝态氮分布较均匀,T1和T3在0~120cm土层硝态氮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其中60cm以上较高,在60~120cm逐渐降低;而T2土壤硝态氮浓度由浅到深逐渐增加,峰值出现在100~120cm土层,其在60cm以下土层的硝态氮浓度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说明过量施用有机肥易导致硝态氮的淋失.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的浓度和分布与多年施氮总量、最近一年施氮量和检测点与树的距离呈显著相关关系,并据此建立了有机肥施用与土壤剖面硝态氮浓度之间的相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浓度 分布 淋失
下载PDF
农田硝态氮淋溶规律对不同水氮运筹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祯 史海滨 +1 位作者 李仙岳 张作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0-317,共8页
为探明不同水氮运筹对淋溶水中NO_3^--N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施氮量和灌水定额对NO_3^--N淋失量的影响,进而制定安全有效的水氮运筹模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W1),750(W2),975(W3)m^3/hm^2。副区为施氮... 为探明不同水氮运筹对淋溶水中NO_3^--N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施氮量和灌水定额对NO_3^--N淋失量的影响,进而制定安全有效的水氮运筹模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W1),750(W2),975(W3)m^3/hm^2。副区为施氮量,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0(N0),80(N1),160(N2),240(N3),320(N4)kg/hm^2。每个灌水定额下有5种施氮量处理,共15个处理。并于2014—2015年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多孔PVC法和土钻法采集水样和土样,测定淋溶水中NO_3^--N浓度并计算NO_3^--N淋失量。结果表明,0—40cm埋深内,对比第1次灌水前后NO_3^--N浓度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W1水平下NO_3^--N浓度2年的平均增幅远低于W2和W3水平下NO_3^--N浓度2年的平均增幅。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N1、N2水平下的NO_3^--N浓度平均增幅远低于N3、N4水平下的NO_3^--N浓度平均增幅。NO_3^--N浓度平均增幅最大的为52.5%的W3N3。NO_3^--N浓度平均值最高的为8.29mg/L的W3N4。与0—40cm埋深内的各处理相比,40—80cm埋深的各处理NO_3^--N浓度整体下降,但整个生育期内淋溶水中NO_3^--N浓度的变化趋势与0—40cm埋深内相一致。80—120cm埋深内,施氮量、灌水定额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NO_3^--N淋失量的影响呈极显著。当灌水定额一定时,2014年、2015年2年的NO_3^--N淋失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递增,淋失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一定时,NO_3^--N淋失量及淋失率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递增。鉴于根层内需要充足的NO_3^--N以被作物吸收,并保证NO_3^--N淋失量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可控安全范围内,故推荐W2N3为适用于当地的水氮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模式 灌水定额 浓度 淋失量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RWX31强化污染废水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影茹 陆玉芳 施卫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7-2054,共8页
为了深入挖掘好氧反硝化菌株RWX31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纯培养试验研究在不同NO3-N浓度负荷和C/N条件下的该菌反硝化脱氮效率,并利用该菌株强化小型反应器(4L)中模拟废水(硝态氮浓度为200mg·L-1)的脱氮效果... 为了深入挖掘好氧反硝化菌株RWX31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纯培养试验研究在不同NO3-N浓度负荷和C/N条件下的该菌反硝化脱氮效率,并利用该菌株强化小型反应器(4L)中模拟废水(硝态氮浓度为200mg·L-1)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菌株ACCC01047,RWX31菌株可以耐受更高的硝态氮污染负荷(200~400mg·L-1)和更低的C/N(6-10)。利用菌株强化反应器对污染废水的处理,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情况下,投加菌株RWX31对NO3-N污染废水的去除率为80%左右,而投加对照菌株的去除率仅为60%。菌株RWX31单位COD去除NO3-N的能力为0.35~0.4mgN·mg~COD,而对照菌株在等量的COD碳源供应情况下对NO3-N的去除能力较低。模拟废水条件下的结果表明,菌株RWX31可能比较适应于碳氮比较低而氮素污染变幅较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废水的生物脱氮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可望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脱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化菌 浓度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3种母质砖红壤中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茶正早 闫良 华元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821-827,共7页
为探明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热带砖红壤中的垂直运移特征,在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利用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选择花岗岩、玄武岩和砂页岩3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不施肥为对照,对0~20 cm、20~60 cm、60~100 cm和100~200 cm土... 为探明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热带砖红壤中的垂直运移特征,在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利用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选择花岗岩、玄武岩和砂页岩3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不施肥为对照,对0~20 cm、20~60 cm、60~100 cm和100~200 cm土层的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化做连续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花岗岩为母质的砖红壤中可运移至20 cm深处,并在20 cm处表现出累积趋势;在玄武岩为母质的砖红壤中可运移至60 cm处,但需时较长;在砂页岩为母质的砖红壤中可运移至200 cm处,且运移到20、60、100和200 cm处需时较短。另外不同母质砖红壤溶液中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向下垂直运移的程度不同,其大小顺序为砂页岩>玄武岩>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土壤 运移 土壤溶液 浓度
下载PDF
5种不同母质土壤上硝态氮垂直运移特征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良 茶正早 +1 位作者 罗微 华元刚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24-29,共6页
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化做连续测定,通过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初步探讨不施肥条件下5种不同母质土壤硝态氮垂直向下运移特征。结... 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化做连续测定,通过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初步探讨不施肥条件下5种不同母质土壤硝态氮垂直向下运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土壤上硝态氮垂直运移的距离不同,在花岗岩、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上硝态氮有垂直移动到60 cm处的迹象,在片麻岩发育的土壤上硝态氮有垂直移动到100 cm处的迹象,在浅海沉积物、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上硝态氮有垂直运移到200 cm处的迹象。总体上来看,硝态氮在5种土壤20、60、100 cm处可移动的浓度含量存在差异,其多少顺序可基本概括为:砂页岩、片麻岩发育的土壤>浅海沉积物、玄武岩发育的土壤>花岗岩发育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母质 土壤溶液 浓度 垂直运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祥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26-29,共4页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表施肥可以减少9.87%的铵态氮渗漏损失,混施肥可以减少5.92%的铵态氮渗漏损失,但是表施肥又增加了铵态氮的气态损失,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损失程度加深,渗漏水中硝态氮浓度大于铵态氮浓度,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大。混施肥使得深施和表施的缺点得以避免,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田间作业时可将肥料机械性的搅拌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渗漏水 浓度 铵态浓度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波涌灌溉间歇入渗地下水中NO_3^--N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娟 费良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0-584,共5页
为深入研究波涌灌施肥方式对地下水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通过肥液(硝酸钾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埋深150 cm条件下,施肥方式对肥液间歇入渗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 为深入研究波涌灌施肥方式对地下水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通过肥液(硝酸钾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埋深150 cm条件下,施肥方式对肥液间歇入渗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施肥方式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随地下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加幅度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即入渗结束的增加量﹥再分布1d的﹥再分布5d的;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增加量与地下水深度之间呈负指数函数关系;不同施肥方式在入渗结束、再分布1d、再分布5d后的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增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表施﹥深施﹥灌施﹥不施肥。灌施时,地下水硝态氮的增加量比表施和深施小,说明灌施肥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轻氮肥对地下水的污染,生产中应提倡这一节肥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涌灌 施肥方式 地下水 浓度 间歇入渗
下载PDF
北京永定河河岸带生态修复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紫琦 张娜 +1 位作者 孙威 王鲜鲜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8-505,共8页
为探讨河岸带生态修复措施对河流水质的直接影响,以永定河已修复的门城湖—莲石湖区段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7—10月沿西岸选取8个采样点,测定溶解氧(DO)、氨氮(NH+4—N)、硝氮(NO-3—N)和总磷(TP)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河流DO浓度和各营... 为探讨河岸带生态修复措施对河流水质的直接影响,以永定河已修复的门城湖—莲石湖区段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7—10月沿西岸选取8个采样点,测定溶解氧(DO)、氨氮(NH+4—N)、硝氮(NO-3—N)和总磷(TP)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河流DO浓度和各营养物质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部分采样点的DO、NH+4—N和TP浓度未达到地表水IV类水体标准.水生植物较多的河岸带处,河流NH+4—N浓度较低.在生长旺季,长势好的水生植物越多,河流DO和NO-3—N浓度越高,TP浓度越低;在生长末期,枯落物较多的河岸带处,河流DO浓度较低,TP浓度较高.凸岸处的河流DO和NO-3—N浓度较高,而NH+4—N浓度较低.因此,改变护岸类型、水生植物的多度及河岸的弯曲程度等河岸带结构特征可引起河流水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结构 溶解氧浓度 浓度 硝氮浓度 总磷浓度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的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特征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文凤 张晓平 +4 位作者 梁爱珍 申艳 时秀焕 罗金明 杨学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06-1510,共5页
用染料示踪法和双环法相结合,对连续6年的免耕与秋翻中层黑土进行水分入渗与优先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免耕土壤的渗透率都大于秋翻土壤,达到稳渗时,免耕土壤的稳渗率是秋翻土壤的1.35倍,累积渗透量是秋翻土壤的1.44倍... 用染料示踪法和双环法相结合,对连续6年的免耕与秋翻中层黑土进行水分入渗与优先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免耕土壤的渗透率都大于秋翻土壤,达到稳渗时,免耕土壤的稳渗率是秋翻土壤的1.35倍,累积渗透量是秋翻土壤的1.44倍.从亚甲基蓝溶液的渗透深度来看,免耕土壤的渗透深度(43cm)明显大于秋翻土壤(27cm).与秋翻土壤相比,免耕土壤具有更好的孔隙发育和更多的生物孔隙,具有良好的优先流特征,这对水分入渗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免耕 渗透特性 优先流 染料示踪有机肥 浓度 分布 淋失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污水处理预测控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逄泽芳 韩红桂 乔俊飞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0-284,共5页
针对国际水协(IWA)开发的基准仿真模型(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BSM1)中第5分区溶解氧质量分数和第2分区硝态氮质量分数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主要包括两部分:神经网络辨识器,用... 针对国际水协(IWA)开发的基准仿真模型(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BSM1)中第5分区溶解氧质量分数和第2分区硝态氮质量分数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主要包括两部分:神经网络辨识器,用于提取对象的输出数据;神经网络控制器,用于输出控制变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 污水处理 溶解氧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
下载PDF
影响三角褐指藻生长的生态因子间关系及其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霞 朱艺峰 +1 位作者 朱振斌 郭小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80,F003,共6页
运用 3× 3× 2析因试验 ,研究NO3 N质量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生长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NO3 N以抛物线方式控制藻的生长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藻的指数生长期 ,对稳... 运用 3× 3× 2析因试验 ,研究NO3 N质量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生长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NO3 N以抛物线方式控制藻的生长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藻的指数生长期 ,对稳定态细胞密度影响减弱 ,温度升高有助于生长。当温度为 2 0℃ ,NO3 N质量浓度分别为 14 .7和 14 .6mg/L ,光照强度分别为5 36 4 .0和 4 0 35 .4lx时 ,藻相对生长率和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 0 .6 5 15d-1和10 10 .7× 10 4/mL。光肥效应、温肥效应和光温效应存在于藻类生长过程 ,并且起协调作用。增产效应随NO3 N含量增加而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生长 生态因子 调节效应 光照强度 温度 质量浓度 相互关系
下载PDF
硫自养反硝化处理高硝态氮废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争鸣 王东 +2 位作者 王燕 王硕 李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66-70,共5页
采用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处理高浓度NO_3^--N废水,考察了其处理性能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在HRT为14 h、碳酸氢钠为碱度条件下,反应器脱氮负荷与脱氮量分别高达1.47 kg/(m^3·d)和800 mg/L。以石灰石作为碱度可有效降低处理成本,单级装置... 采用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处理高浓度NO_3^--N废水,考察了其处理性能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在HRT为14 h、碳酸氢钠为碱度条件下,反应器脱氮负荷与脱氮量分别高达1.47 kg/(m^3·d)和800 mg/L。以石灰石作为碱度可有效降低处理成本,单级装置脱氮成本为0.814元/m^3,对于高浓度NO_3^--N废水可采取多级串联方式保证出水NO_3^--N浓度较低。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在高浓度NO_3^--N条件下,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较单一,功能性微生物所占比例较高,其中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和反硝化硫单胞菌Sulfurimonas所占比例分别为37.61%和2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 浓度 碱度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The δ^15N response and nitrate assimilation of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and Brassica napus plantlets in vitro during the multiplication stage cultured under different nitrate concentrations 被引量:1
19
作者 Kaiyan Zhang Yanyou W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0-197,共8页
Natural 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δ^(15)N) is an indicator of nitrogen sources and is usefu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nitrogen cycling in organisms and ecosystems. δ^(15)N is also used to study assimilation of ino... Natural 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δ^(15)N) is an indicator of nitrogen sources and is usefu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nitrogen cycling in organisms and ecosystems. δ^(15)N is also used to study assimil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However, the foliar δ^(15)N of intact plants, which is a consequence of nitrate assimilation occurring in the roots and shoots, is not suited for studying nitrate assimilation in cases where nitrate is the sole nitrogen source. In this study,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Ov) and Brassica napus(Bn) plantlets, in which nitrate assimilation occurred in the leav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iar δ^(15)N and nitrate assimilation.The plantlets were grown in vitro in culture media with different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nd no root formation occurred for the plantlets during the multiplication stage.Nit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ccurred in both the Ov and the Bn plantlets under all treatments. Furthermore, the foliar nitrogen content of both the Ov and Bn plantle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itrate concentration. Foliar nit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oliar nitrogen content for both the Ov and Bn plantle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liar nit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value could be employed to evaluate nitrate assimilation ability and leaf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Moreover, high external nitrate concentrations couldcontribute to improved foliar nitrogen content and enhanced nitrate assimilation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5N Nitrate assimilation Nitrogen isotopefractionation Nitrogen content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δ15NNO3 distribution and its driver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涛 俞志明 +4 位作者 宋秀贤 吴在兴 袁涌铨 周鹏 曹西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67-382,共16页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investigations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CREAW) in June and November of 2014. We collected water samples from different depths to analyze the nitrog...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investigations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adjacent waters (CREAW) in June and November of 2014. We collected water samples from different depths to analyze the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nitrat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cluding inorganic N, P, and Si), and other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along with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se parameters. The compositions of nitrogen isotope in nitrate were measured with the denitrifier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jiang River diluted water (CDW)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hallow waters (above 10 m) of the CREAW, and CDW tended to influence the northern areas in June and the southern areas in November. 615Nrqo~ values in CDW ranged from 3.21%o-3.55%o. In contrast, the deep waters (below 30 m) were affected by the subsurface water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which intruded into the waters near 3 I^N in June. The ~iI^NNo3 values of these waters were 6.03%0-7.6%0,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values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Nitrate assimilation by phytoplankton in the shallow waters of the study area varied seasonally. Because of the favorable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 conditions in June, abundant phytoplankton growth resulted in harmful algae blooms (HABs). Therefore, nitrate assimilation was strong in June and weak in November. The ~15NNo3 fractionations caused by assimilation of phytoplankton were 4.57%0 and 4.41%o in the shallow waters in June and November,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laboratory cultures and in situ investigations. Nitrification processes were observed in some deep waters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y were more apparent in November than in June. The fractionation values of nitrification ranged from 24%0-25%o, which agrees with results for Nitrosospira tenuis reported by previous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NITRATE nitrogen isotope ASSIMILATION NITR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