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与硝酸反应及后续实验的一体化新设计
1
作者 赵益汝 阎润鸿 冯高峰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3,77,共3页
综合各版本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及相关文献,设计铜和硝酸反应及其后续实验的一体化新装置。新装置使铜与硝酸在无氧条件下反应,有效解决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立刻被装置中的氧气氧化的问题。改进装置可一体化用于铜与浓硝... 综合各版本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及相关文献,设计铜和硝酸反应及其后续实验的一体化新装置。新装置使铜与硝酸在无氧条件下反应,有效解决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立刻被装置中的氧气氧化的问题。改进装置可一体化用于铜与浓硝酸、铜与稀硝酸、NO与氧气、NO_(2)与水反应的四个实验,还可拓展用于其他需要无氧环境的液液反应和固液反应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一体化 铜与硝酸反应 实验装置改进 实验探究
下载PDF
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2
作者 罗敏 刘茜 杨丽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时装置中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及氮氧化物易泄露等问题,利用注射器、三通阀和具支U型管等仪器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并选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进行反应。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等特点,... 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时装置中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及氮氧化物易泄露等问题,利用注射器、三通阀和具支U型管等仪器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并选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进行反应。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等特点,非常适合课堂演示以及学生分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实验装置改进 泡沫铜
下载PDF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一体化、绿色化改进
3
作者 李玉兰 何任元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年第9期61-63,共3页
评析现行高中化学3个版本新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发现教材实验装置存在空气干扰、尾气处理等方面的不足。基于U形管设计一款新型实验装置(简称三通U形管),将其与注射器组装成新的实验装置并用于实验,可借助四氯化碳起... 评析现行高中化学3个版本新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发现教材实验装置存在空气干扰、尾气处理等方面的不足。基于U形管设计一款新型实验装置(简称三通U形管),将其与注射器组装成新的实验装置并用于实验,可借助四氯化碳起到隔离溶液的作用,从而营造无氧环境。从实验效果看,该实验装置不仅可排除其内部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实现尾气的绿色化处理,还可以同时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便于对比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实现了实验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浓、稀硝酸 氮氧化物 一体化 绿色化 实验改进
下载PDF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试剂微量化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茹芸 蓝丽微 张燕辉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75,共4页
对高中化学三个版本教材中“HNO_(3)的性质实验”的实验装置进行评析与改进,将玻璃导管、医疗用品等用于组装实验装置,能对比Cu与稀、浓HNO3反应现象的不同,且能完成NO、NO_(2)的多个性质实验,简单易操作。改进后的实验可以减少试剂用量... 对高中化学三个版本教材中“HNO_(3)的性质实验”的实验装置进行评析与改进,将玻璃导管、医疗用品等用于组装实验装置,能对比Cu与稀、浓HNO3反应现象的不同,且能完成NO、NO_(2)的多个性质实验,简单易操作。改进后的实验可以减少试剂用量,具有微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氮氧化物 试剂微量化 实验改进
下载PDF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简易装置的设计
5
作者 刘亚莉 吴霞 +1 位作者 刘茜 杨丽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71,共4页
对高中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评析与改进设计。使用具支试管等仪器将铜与硝酸反应、氮氧化物间的转化实验整合在一套密封装置中分别连续进行;借助pH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溶液pH的变化。... 对高中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评析与改进设计。使用具支试管等仪器将铜与硝酸反应、氮氧化物间的转化实验整合在一套密封装置中分别连续进行;借助pH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溶液pH的变化。该实验装置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反应可控、安全环保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简易装置 实验改进
下载PDF
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新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贺紫柠 李忠恒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69,76,共4页
通过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及相关文献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定制的玻璃仪器、注射器和翻口塞等常见的实验器材对该反应的装置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仅具有反应可控、操作简... 通过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及相关文献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定制的玻璃仪器、注射器和翻口塞等常见的实验器材对该反应的装置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仅具有反应可控、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等特点,还解决了装置中残留有毒气体而导致的污染问题,体现了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浓硝酸反应 污染问题 实验改进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铜与稀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设计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德前 魏海 张羿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2,共3页
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上编排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集一氧化氮的制取、氧化、二氧化氮溶于水、尾气与废液的处理等实验于一体。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具有功能集成、反应可控、现象直观、过程环保等优点。将此实验用于教... 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上编排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集一氧化氮的制取、氧化、二氧化氮溶于水、尾气与废液的处理等实验于一体。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具有功能集成、反应可控、现象直观、过程环保等优点。将此实验用于教学实践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稀硝酸反应 实验改进 实验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对2个涉及炭与浓硝酸反应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陆燕海 林肃浩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从实验与理论的角度,对涉及炭与浓硝酸反应的2个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常温下氯离子对炭与浓硝酸的反应未见明显加速作用,但自身会被浓硝酸氧化;(2)炭与浓硝酸反应的主要氧化产物是CO2,CO虽有生成但含量较低。
关键词 炭与浓硝酸反应 氯离子效应 氯化亚硝酰 氧化产物
下载PDF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新红 白永丽 +1 位作者 陈永忠 李耀军 《化学教与学》 2014年第10期92-92,95,共2页
通过分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将两个实验进行有效整合一体化设计,可节约药品,缩短实验时间,便于课堂操作,实验现象明显且便于对比反应后溶液颜色的不同和气体颜色的不同,同时在操作上也具有了可控性。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一体化 实验设计 螺旋状铜丝
下载PDF
“铜与硝酸反应的装置设计”教学案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国祥 《化学教学》 CAS 2010年第5期43-45,共3页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三种版本(鲁教、苏教、人教)的必修1教材中都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演示实验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没有演示实验.苏教版教材用分液漏斗与试管作为反应的容器,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三种版本(鲁教、苏教、人教)的必修1教材中都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演示实验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没有演示实验.苏教版教材用分液漏斗与试管作为反应的容器,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收集完成性质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反应 中等教育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德前 周梅华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7年第10期69-70,共2页
为了准确认识一氧化氮气体的性质,并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对教科书上设计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新设计的实验包括一氧化氮的制取、一氧化氮被氧化、尾气处理等一系列装置,具有实验用品简约、实验现象直观、实验... 为了准确认识一氧化氮气体的性质,并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对教科书上设计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新设计的实验包括一氧化氮的制取、一氧化氮被氧化、尾气处理等一系列装置,具有实验用品简约、实验现象直观、实验过程环保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稀硝酸反应 实验改进 简约化 绿色化
下载PDF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装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俊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指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分析了两实验的异同点,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一体化 实验
下载PDF
谈谈化学演示实验中铜与硝酸反应的探究性试验
13
作者 赵建勋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第S1期130-131,共2页
在化学演示实验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如果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就会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颜色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影响实验效果。为此,要进行探究性试验,以选择合适的硝酸浓度和试验装置及方法,确保铜与稀硝酸... 在化学演示实验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如果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就会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颜色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影响实验效果。为此,要进行探究性试验,以选择合适的硝酸浓度和试验装置及方法,确保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探究性试验 化学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下载PDF
“双注射器组合装置”的制作与应用——以铜与硝酸反应的系列实验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海 李德前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9-71,共3页
将10mL塑料注射器与1mL塑料注射器巧妙组合,既保留了两个注射器的功能,又使仪器组合达到1+12的效果。介绍“双注射器组合装置”的构成和制作,应用于铜和硝酸反应的系列实验。该实验装置不仅能反复使用,操作简便,而且能应用于常温下块状... 将10mL塑料注射器与1mL塑料注射器巧妙组合,既保留了两个注射器的功能,又使仪器组合达到1+12的效果。介绍“双注射器组合装置”的构成和制作,应用于铜和硝酸反应的系列实验。该实验装置不仅能反复使用,操作简便,而且能应用于常温下块状固体与液体的反应,演示封闭环境中的液体化学反应也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注射器 组合装置 实验装置设计和制作 铜与硝酸反应
下载PDF
在注射器中进行铜和硝酸反应实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玉芬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42,共2页
以注射器作为铜和硝酸反应的主要反应容器,对教材上的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作了改进,提出了环保设计方案;分析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验证了NO_2的水溶性,实现了在无氧条件下制备NO并验证了NO的性质;实验改进后,现象更直观、明显,且安全... 以注射器作为铜和硝酸反应的主要反应容器,对教材上的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作了改进,提出了环保设计方案;分析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验证了NO_2的水溶性,实现了在无氧条件下制备NO并验证了NO的性质;实验改进后,现象更直观、明显,且安全可靠、符合环保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实验装置改进 注射器 化学实验教学
下载PDF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立胜 李德前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年第24期43-44,共2页
针对教科书上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重新设计了一套一体化的实验装置。新设计的实验方案,具有实验装置集成化、实验现象直观化、实验过程绿色化等特点。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铜与浓 硝酸反应 一体化 集成化
下载PDF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文生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46,共2页
分析了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利用移液管作反应器,通过巧妙设计,使实验达到绿色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和有效调控的目的。
关键词 铜与浓 硝酸反应 移液管 绿色化 实验设计
下载PDF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整合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香涛 阮方来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0-72,共3页
对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整合设计,采用新的实验装置可以实现实验的有效控制,完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检验,较好解决了残留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气体逸出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体现了对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环境友好实验 实验整合设计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铜和硝酸反应实验过程可视化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江 赵宁东 +1 位作者 刘俊 徐怀春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4,共3页
以铜和浓(稀)硝酸反应为例,用医用注射器、三通旋塞等对实验进行微量化改进。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结合希沃授课助手将实验过程实时传输大屏幕,得到放大的画面,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能完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性质的验证... 以铜和浓(稀)硝酸反应为例,用医用注射器、三通旋塞等对实验进行微量化改进。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结合希沃授课助手将实验过程实时传输大屏幕,得到放大的画面,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能完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性质的验证,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材料易得,适合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微量化演示实验 智能手机
下载PDF
铜与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创新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顺生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6年第2期39-39,44,共2页
教材中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设计存在不足,重新设计新的实验装置,以使实验达到绿色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和有效调控的目的。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一体化实验 创新设计 磁力开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