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芳胺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太保 王文利 +3 位作者 郭潇迪 徐蓉 张有明 达文燕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20-1825,共6页
在K2CO3存在下利用聚乙二醇-400(PEG-400)作相转移催化剂,于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通过5-芳亚甲基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与氯乙酰芳胺的硫烷基化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芳胺衍生... 在K2CO3存在下利用聚乙二醇-400(PEG-400)作相转移催化剂,于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通过5-芳亚甲基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与氯乙酰芳胺的硫烷基化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芳胺衍生物.经元素分析,FT-IR,1HNMR和13CNMR确证了其结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并对枯草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芳甲基氨基)-1 3 4-噻二唑-2-基】 合成 生物活性 相转移催化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英 邹晓华 +3 位作者 付再林 方慧 陈素红 吕圭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 微粒体 谷胱S-转移酶Ⅰ 二巯基丁二醇 N-基马来 半胱氨酸-49-巯基 机制
下载PDF
荷乳腺癌小鼠c-myc mRNA反义寡核苷酸显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光明 张永学 +2 位作者 安锐 高再荣 曹卫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99mTc标记寡核苷酸的方法并用于荷乳腺癌小鼠反义寡核苷酸显像研究。方法利用双功能螯合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巯乙苷肽(S-Acetyl-NHS-MAG3)对一段15碱基c-mycmRNA反义寡核苷酸片段进行99mTc标记;对荷乳腺癌昆明种小鼠进行标记反... 目的建立99mTc标记寡核苷酸的方法并用于荷乳腺癌小鼠反义寡核苷酸显像研究。方法利用双功能螯合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巯乙苷肽(S-Acetyl-NHS-MAG3)对一段15碱基c-mycmRNA反义寡核苷酸片段进行99mTc标记;对荷乳腺癌昆明种小鼠进行标记反义寡核苷酸生物学分布与显像研究。结果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正义核酸而言,反义核酸在肿瘤组织中的摄取明显增高(P<0.05)。在反义寡核苷酸显像组,肿瘤组织显像剂摄取活跃,肿瘤/肌肉比值最高可达5.5。在正义寡核苷酸显像组及阻断组,肿瘤组织均未出现明显的显像剂浓聚。结论99mTc标记反义寡核苷酸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显像剂,在分子水平上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和无创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聚核苷酸 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 放射性标记 硫乙琥珀酰亚胺-硫乙甘肽
下载PDF
心血池显像剂^(99m)Tc-DMP-HSA的研制(Ⅰ)——DMP-HSA的合成及^(99m)Tc标记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华 王学斌 +1 位作者 吴战宏 刘国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3-376,共4页
合成了双功能联结剂 2 ,3 二巯基丙酸 (DMP)的前体N 琥珀酰亚胺基 2 ,3 二 S 乙酰硫代丙酸酯 (SATP) ,经过了NMR ,IR ,MS的验证确认 .用SATP与人血清白蛋白 (HSA)偶联 ,去除巯基的保护并经过SEC(分子筛析色谱 )纯化后制得DMP HSA .采... 合成了双功能联结剂 2 ,3 二巯基丙酸 (DMP)的前体N 琥珀酰亚胺基 2 ,3 二 S 乙酰硫代丙酸酯 (SATP) ,经过了NMR ,IR ,MS的验证确认 .用SATP与人血清白蛋白 (HSA)偶联 ,去除巯基的保护并经过SEC(分子筛析色谱 )纯化后制得DMP HSA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2 80nm处监控收集蛋白 ,并用Ellman方法测定每个蛋白分子上偶联的巯基数目 .用SnCl2 作为还原剂 ,所制得的99mTc DMP HSA的标记率高于 9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池显像剂 双功能联结剂 N-琥珀-2 3---代丙酸酯 99mTc-DMP-HSA 二巯基丙-人血清白蛋白 合成
下载PDF
穿膜肽与蛋白微球偶联物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华 周洁 冷静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制备穿膜肽TAT-EGFP与白蛋白微球(BSA-NP)偶联物,并检测其对膀胱癌EJ细胞的穿膜活性。方法: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3-(2-吡基二硫)-丙酸酯(SPDP)交联的方法制备穿膜肽TAT-EGFP与白蛋白微球偶联物。SDS聚丙烯酰胺... 目的:制备穿膜肽TAT-EGFP与白蛋白微球(BSA-NP)偶联物,并检测其对膀胱癌EJ细胞的穿膜活性。方法: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3-(2-吡基二硫)-丙酸酯(SPDP)交联的方法制备穿膜肽TAT-EGFP与白蛋白微球偶联物。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镜、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共价连接及活性。结果:SDS-PAGE电泳鉴定TAT-EGFP与白蛋白微球是通过共价键连接;电镜显示二联偶联物(TAT-EGFP-BSA-NP)的构象;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显示了二联偶联物的穿膜活性。结论:成功的制备穿膜肽TAT-EGFP与白蛋白微球偶联物-TAT-EGFP-BSA-NP,且偶联物对膀胱癌细胞有穿膜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 血清白蛋白微球 蛋白偶联 N-羟基琥珀-3-(2-吡基二)-丙酸酯
下载PDF
Progression of diethylnitrosamine-induced hepatic carcinogenesis in carnitine-depleted rats 被引量:4
6
作者 Salim S Al-Rejaie Abdulaziz M Aleisa +5 位作者 Abdulaziz A Al-Yahya Saleh A Bakheet Abdulmalik Alsheikh Amal G Fatani Othman A Al-Shabanah Mohamed M Sayed-Ahme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373-1380,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carnitine deficiency is a risk facto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ethylnitrosamine (DENA)-induced hepatic carcinogenesis. METHODS:A total of 60 male Wistar albino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carnitine deficiency is a risk facto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ethylnitrosamine (DENA)-induced hepatic carcinogenesis. METHODS:A total of 60 male Wistar albino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with 10 animals in each group.Rats in group 1(control group)received a single intraperitoneal(i.p.)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Animals in group 2(carnitine-supplemented group) were given L-carnitine(200 mg/kg per day)in drinking water for 8 wk.Animals in group 3(carnitine-depleted group)were given D-carnitine(200 mg/kg per day)and mildronate(200 mg/kg per day)in drinking water for 8 wk.Rats in group 4(DENA group)were injected with a single dose of DENA(200 mg/kg,i.p.)and 2 wk later received a single dose of carbon tetrachloride(2 mL/kg) by gavage as 1:1 dilution in corn oil.Animals in group 5(DENA-carnitine depleted group)received the same treatment as group 3 and group 4.Rats in group 6 (DENA-carnitine supplemented group)received the same treatment as group 2 and group 4.RESULTS:Administration of DENA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lanine transaminase(ALT),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alkaline phosphatase(ALP),total bilirubin,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and total nitrate/ nitrite(NOx)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reduced glutathione(GSH),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catalase(CAT)and total carnitine content in liver tissues.In the carnitine-depleted rat model,DENA induced a dramatic increase in serum ALT,G-GT,ALP and total bilirubin,as well as a progressive reduction in total carnitine content in liver tissues.Interestingly,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resulted in a complete reversal of the increase in liver enzymes,TBARS and NOx,and a decrease in total carnitine,GSH,GSHPx, and CAT induced by DENA,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values.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iver tissues confirmed the biochemical data,where L-carnitine prevented DENA-induced hepatic carcinogenesis while D-carnitine-mildronate aggravated DENA-induced hepatic damage. CONCLUSION:Data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for the first time that:(1)carnitine deficiency is a risk factor and should be viewed as a mechanism in DENA- induced hepatic carcinogenesis;(2)oxidative st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is not the only cause of DENA-induced hepatic carcinogenesis;and(3) long-term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pr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DENA-induced liver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nitine deficiency D-carnitine L-CARNITINE DIETHYLNITROSAMINE Hepatic carcinogenesis
下载PDF
GSH对砷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鲜策 蔡竹 +4 位作者 刘爽 朴丰源 杨光 姚晓峰 刘晓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对砷致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二氯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用改良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单独用NaAsO2作用后,DCF荧光... [目的]研究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对砷致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二氯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用改良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单独用NaAsO2作用后,DCF荧光强度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细胞内DCF荧光强度和MDA含量与砷作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MDA达到对照组水平。用丁硫氨酸亚矾胺(BSO)预处理细胞后,DCF荧光强度和MDA含量与NaAsO2单独作用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NAC可减轻砷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而BSO则可加重其氧化损伤,说明细胞内的GSH可对砷引起的氧化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 N-半胱氨酸 氨酸 氧化损伤
下载PDF
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亚光 魏超月 +2 位作者 张正南 朱金文 吴绘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0-577,共8页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选取代表性抗性种群(SC-1和SC-8)和敏感种群(SC-23),于萤蔺抽茎期剪取花茎后,以不同浓度(0.1、10.0、100.0、1000.0和10000.0 nmol/L)的吡嘧磺隆溶液对其进行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检测;抽茎期喷施250 g/ha吡嘧磺隆对萤蔺进行茎叶处理,施药后第0、1、3、5、7和9 d剪取花茎,分别用于活体ALS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结果】整株盆栽法测定结果表明,供试22个种群中有7个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占供试种群的31.8%。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体内ALS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抗性指数分别为69.81和23.83;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的ALS相对活性受到抑制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敏感种群SC-23则不能恢复,3个种群试验结束时(第9 d)的相对活性别为0.92、0.72和0.45;抗性种群SC-1和SC-8的GSTs相对活性自施用吡嘧磺隆后第1 d起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SC-23(P<0.05),且二者分别于施药后第3和第1 d升至最高值,分别为2.36和1.94,敏感种群SC-23的GSTs相对活性于施药后第1 d升至最高值,为1.49。【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田萤蔺已对吡嘧磺隆产生了低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萤蔺种群的ALS对吡嘧磺隆敏感性下降和GSTs代谢作用增强可能与其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蔺 吡嘧磺隆 抗药性 乳酸合成酶(ALS) 谷胱--转移酶(GSTs)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
9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2006年第3期229-230,共2页
螺旋CT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对小肾癌保肾手术的价值,13例囊性肾癌的影像学分析,局限性肾肿瘤的保肾手术治疗25例临床分析,谷胱甘肽转硫酶-Pi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 螺旋CT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对小肾癌保肾手术的价值,13例囊性肾癌的影像学分析,局限性肾肿瘤的保肾手术治疗25例临床分析,谷胱甘肽转硫酶-Pi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MS-275抑制膀胱癌的实验研究,经皮下注射树突状细胞治疗膀胱肿瘤的病理改变,汽化电切加黏膜下定期浸润注射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复发,2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综合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系统 组蛋白去酶抑制剂 谷胱-Pi 缺氧诱导因子- 膀胱癌组织 肾动脉化疗栓塞 膀胱移行细胞癌 前列腺癌骨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