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钨基硫化态和氮化态催化剂对十氢萘选择性开环性能研究
1
作者 袁利静 马纪伟 +3 位作者 崔昇 张莉 王潇潇 孟现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155,共5页
通过不同预处理方式制备镍钨硫化态和氮化态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吡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CO滴定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十氢萘为探针分子,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不同预处理方式及负载量对催化剂十氢萘选择性开环反应转化率和寿... 通过不同预处理方式制备镍钨硫化态和氮化态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吡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CO滴定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十氢萘为探针分子,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不同预处理方式及负载量对催化剂十氢萘选择性开环反应转化率和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氮化态催化剂初始转化率及选择性开环活性高,这与氮化态催化剂金属位活性高有关,但其稳定性低于硫化态催化剂,这是由于十氢萘在金属位脱氢后未能及时转移至酸性位开环,使其发生过度脱氢导致结焦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钨催化剂 硫化态 氮化 十氢萘选择性开环
下载PDF
硫化态THFS-2催化剂在重整预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2
作者 杨纪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介绍了硫化态THFS-2催化剂在重整预加氢装置的应用情况,包括催化剂的装填、活化以及性能标定,并对预加氢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反应器压力降高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与非硫化态催化剂相比,THFS-2催化剂具有开工简单、开工时间短、开工... 介绍了硫化态THFS-2催化剂在重整预加氢装置的应用情况,包括催化剂的装填、活化以及性能标定,并对预加氢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反应器压力降高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与非硫化态催化剂相比,THFS-2催化剂具有开工简单、开工时间短、开工风险小的特点。标定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入口温度289℃、压力2.94 MPa的条件下,精制油中硫、氮、氯的质量分数均小于0.5μg/g并且砷、铜、铅的质量分数均小于1.0 ng/g,满足重整进料的要求,说明THFS-2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压力下具有较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THFS-2 预加氢催化剂 湿法活化 活化油 反应器压力降
下载PDF
F在硫化态NiW/γ-Al_2O_3催化剂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曲良龙 建谋 +1 位作者 石亚华 李大东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8-609,共2页
F改性的γAl2O3(F/Al2O3)广泛用作加氢、裂化和异构化等反应的催化剂或载体[1].在γAl2O3表面引入氟能显著改善其对上述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影响金属组分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及相互作用.但迄今为止... F改性的γAl2O3(F/Al2O3)广泛用作加氢、裂化和异构化等反应的催化剂或载体[1].在γAl2O3表面引入氟能显著改善其对上述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影响金属组分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及相互作用.但迄今为止,文献中对氟的作用仍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催化剂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下载PDF
硫化态Co-Mo-K/AC合成醇催化剂的EXAFS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忠瑞 伏义路 +3 位作者 姜明 胡天斗 刘涛 谢亚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采用XRD、EXAFS等手段考察了Co载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并关联其合成醇活性。活性炭担载的硫化态Co Mo K样品中 ,Mo主要以MoS2 物种形式存在于活性炭的表面上 ,而Co在低Co载量时主要形成“Co Mo S”相 ,在高Co负载量会有部分类Co9S8的... 采用XRD、EXAFS等手段考察了Co载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并关联其合成醇活性。活性炭担载的硫化态Co Mo K样品中 ,Mo主要以MoS2 物种形式存在于活性炭的表面上 ,而Co在低Co载量时主要形成“Co Mo S”相 ,在高Co负载量会有部分类Co9S8的物相出现。经Co助剂修饰后的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合成醇催化性能 ,Co助剂有利于合成C2 + 醇。Co/Mo原子比为 0 5时 ,表面“Co Mo S”相可能达到饱和 ,合成醇的收率也最高。Co物种是和MoS2 物相以协同的方式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基催化剂 活性炭载体 硫化态 负载型催化剂 XRD 结构 钴助剂 催化活性 EXAFS 合成 低碳醇
下载PDF
真硫化态催化剂在加氢装置上的开工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凯 张锐 +3 位作者 赵广乐 翟维明 刘锋 丁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53,共6页
介绍了1.7 Mt/a重整预加氢装置、0.6 Mt/a喷气燃料馏分加氢精制装置、2.2 Mt/a液相柴油加氢精制装置、0.8 Mt/a加氢裂化装置采用真硫化态催化剂的开工情况。真硫化态催化剂开工过程不仅可避免使用硫化剂,不产生含硫化氢废气和酸性污水,... 介绍了1.7 Mt/a重整预加氢装置、0.6 Mt/a喷气燃料馏分加氢精制装置、2.2 Mt/a液相柴油加氢精制装置、0.8 Mt/a加氢裂化装置采用真硫化态催化剂的开工情况。真硫化态催化剂开工过程不仅可避免使用硫化剂,不产生含硫化氢废气和酸性污水,并且可大幅缩短开工时间。从开始进油到产出合格产品,各装置节省开工时间的情况为:石脑油加氢装置和喷气燃料馏分加氢装置分别用时21.5 h和15 h;柴油液相加氢装置的时间节约效果最为明显,从148 h缩短到27 h;加氢裂化装置从进油到炉出口温度达300℃进入调整阶段共用时14 h,相比于氧化态加氢催化剂的开工过程节省时间超过3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加氢 催化剂 开工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硫化态K-Co-Mo催化剂的EXAFS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鲍骏 卞国柱 +3 位作者 伏义路 刘涛 谢亚宁 胡天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0-364,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同组分的硫化态K Co Mo催化剂 ,并用EXAFS研究了体系中Mo原子和Co原子的局域配位情况 .结果表明 ,硫化态K Co Mo样品中Mo原子以类似于MoS2 结构的物种存在 ,而Co原子除了以Co9S8形式存在外 ,还以一种Co ...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同组分的硫化态K Co Mo催化剂 ,并用EXAFS研究了体系中Mo原子和Co原子的局域配位情况 .结果表明 ,硫化态K Co Mo样品中Mo原子以类似于MoS2 结构的物种存在 ,而Co原子除了以Co9S8形式存在外 ,还以一种Co Mo S相的形式存在 ,Co Mo S的晶相结构与MoS2 类似 .结合活性测试结果认为Co Mo S的形成促进了样品催化活性的提高 .此外 ,EXAFS结果还表明 ,不同制备方法对K Co Mo样品中Mo物种晶粒尺寸具有较大的影响 ,而对Co9S8粒子则影响不明显 ,其中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 ,并且在氩气中处理过的样品中Mo物种具有最小的晶粒尺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硫化态 催化剂 低碳醇 合成 EXAFS
下载PDF
硫化态K-M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载体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卞国柱 姜明 +2 位作者 伏义路 小俣光司 藤元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用浸渍法制备以KCl为助剂的ZrO_2、γ-Al_2O_3和SiO_2负载硫化态钼基催化剂,研究了钼和助剂钾两种组分浸渍顺序、助剂含量、载体差别以及浸渍溶液的酸碱性对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的影响。ZrO_2按先钼后钾、γ-Al_2O_3和SiO_... 用浸渍法制备以KCl为助剂的ZrO_2、γ-Al_2O_3和SiO_2负载硫化态钼基催化剂,研究了钼和助剂钾两种组分浸渍顺序、助剂含量、载体差别以及浸渍溶液的酸碱性对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的影响。ZrO_2按先钼后钾、γ-Al_2O_3和SiO_2则按相反的顺序浸渍两种组分、且K/Mo原子比分别为0.5,0.8和1.0制备催化剂,其合成醇活性最佳。由于载体性质的差异,K-Mo/SiO_2、特别是K-Mo/ZrO_2的合成醇活性强烈依赖于钾助剂含量。而K-Mo/SiO_2在较宽的钾含量范围内,其活性差别不明显。适当选择较高碱性的浸渍溶液制备K-Mo/γ-Al_2O_3催化剂,有利于醇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醇 硫化态 钼基 催化剂 载体
下载PDF
硫化态三组元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TPR表征及噻吩HDS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齐兴义 徐春明 +2 位作者 刘植昌 李文钊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1-843,共3页
A series of sulfided tertiary NiMoP/ γ Al 2O 3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MoO 3 were prepared by using molybdophosphoric acid of Keggin structure(H 3PMo 12 O 40 ) and nickel nitrate as origins of active pha... A series of sulfided tertiary NiMoP/ γ Al 2O 3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MoO 3 were prepared by using molybdophosphoric acid of Keggin structure(H 3PMo 12 O 40 ) and nickel nitrate as origins of active phase components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nickel, and characterized by TPR technique, with their HDS activity being investigated with thiophene as a model substrate. For the sulfided Mo 0 catalyst containing no nickel as promoter, the only hydrogen sulfide evolution peak Ⅰ is observed at 462 K and attributed to the hydrogenation of the so called edge sulfur atoms chemisorbed on coordinatively unsaturated(cus) Mo x+ sites on the MoS 2 phase(MoS 2 slab).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ickel into the active phase of the sulfided Mo 0 catalyst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olybdenum loading, a new hydrogen sulfide evolution peak Ⅱ gradually develops at the low temperature side of the peak Ⅰ, at the same time accompanied by bo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ratio of the peak Ⅱ to the peak Ⅰ and the shift of the hydrogen sulfide evolution maximum rate to lower temperatures, which may imply the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active centers related to molybdenum and nickel respectively and the synergic action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abov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for the sulfided NiMoP/ γ Al 2O 3 catalysts, the thiophene HDS rate and the quantity of hydrogen sulfide evolved during TPR process increase monotonously with the atomic ratio of molybdenum to nickel in the form of [ n (Ni)+ n (Mo)]/ n (Ni).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here, the conclusion may be reach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vacancies can be formed on the edge of Ni Mo S slab due to the loss of S during TPR process and vacancies or sites related to the H 2S evolution peak II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mainly active reaction centers of thiophene H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硫化 TPR 石油 加氢精制 氧化铝 负载型硫化态三组元催化剂 噻吩 HDS活性
下载PDF
硫化态的Mo/γ-Al_2O_3,Mo/ZrO_2甲烷化催化剂上CO吸附及TPD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家乐 黄志刚 伏义路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0-323,共4页
应用探针分子吸附研究硫化态的钼基催化剂上(CO+H_2)的甲烷化反应,最早是由Weller等于1977年提出的低温氧吸附开始的,此后一直是很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大多数作者认为低温氧吸附量与甲烷化活性有着线性关系.然而,已知O_2既非反应物亦非... 应用探针分子吸附研究硫化态的钼基催化剂上(CO+H_2)的甲烷化反应,最早是由Weller等于1977年提出的低温氧吸附开始的,此后一直是很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大多数作者认为低温氧吸附量与甲烷化活性有着线性关系.然而,已知O_2既非反应物亦非产物,且在室温或低温下吸附,因而用O_2作为探针分子是间接的.近年来已有少数作者对H_2的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以及低温下CO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催化剂 甲烷化 CO 吸附
下载PDF
硫化态PtMo/γ-Al_2O_3催化剂活性位的低温CO-FTIR方法表征及噻吩HDS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兴义 郭林 +4 位作者 李文钊 辛勤 Michel Lacroix Michel Vrinat Francoise Maug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95-1399,共5页
A series of sulfided PtMo/ γ Al 2O 3 catalysts[ w (Mo)=9.0%]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Pt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low temperature FTIR spectroscopy of adsorbed CO, while their HDS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with ... A series of sulfided PtMo/ γ Al 2O 3 catalysts[ w (Mo)=9.0%]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Pt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low temperature FTIR spectroscopy of adsorbed CO, while their HDS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iophene as a model substrate. Experimentally, it was found that no existence of the bands related to the surface complexes of Al 3+ ←CO and Pt 0←CO→Pt 0 was observed at 77 K and that the rate of the thiophene HDS reaction(573 K) is well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rea of the Pt 0←CO band at 2 093 cm -1 with a higher extrapolated HDS rate compared to that of sulfided Mo/ γ Al 2O 3 catalyst at the zero content of platinum.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here, the conclusion may be made that the active monolayer phase of Pt Mo S may be formed over sulfided PtMo/ γ Al 2O 3 catalysts during the sulfidation process and that both Mo 2+ and Pt 0 sites for CO adsorption should be the active reaction centers of thiophene H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PtMo/γ-Al2O3催化剂 表征 HDS 低温CO-FTIR 噻吩 加氢脱硫 活性中心 催化活性 氧化铝负载铂钼催化剂
下载PDF
K-Ni-Mo/Al_2O_3耐硫变换催化剂硫化态与硫化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利民 王利魁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66-69,共4页
对 K-Ni-Mo/Al2 O3 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硫化还原样品进行了氧化时的 DTA-TG测定 .结果表明 :Ni的加入不利于硫化态的稳定存在与催化剂的硫化程度 ,而 K的作用正相反 .K和 Ni的适当配比有利于硫化还原保持适宜程度 ,使 Mo5+和 Mo4
关键词 WGS 催化剂 硫化 硫化还原 硫化态 耐硫变换 稳定性 K-Ni-Mo/Al2O3 三氧化二铝
下载PDF
用TDPAC技术表征硫化态Mo/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钼物种
12
作者 阎富山 刘维桥 +2 位作者 徐永根 于廷云 孙桂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5,共4页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通过测定99Mo(β-)99Tc的核电四极矩相互作用,表征了含11%MoO3的Mo/γ-Al2O3催化剂硫化态的表面钼物种。观察到硫化态催化剂上存在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钼物种,一种为类似Mo...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通过测定99Mo(β-)99Tc的核电四极矩相互作用,表征了含11%MoO3的Mo/γ-Al2O3催化剂硫化态的表面钼物种。观察到硫化态催化剂上存在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钼物种,一种为类似MoS2的八面体配位聚合钼化合物片状体,另一种为位于MoS2片状体边角上的配位不饱和的钼,此类钼原子形成较强的扰动环境而具有较高的NQ1频率。后者为加氢脱硫活性中心,其数量约占催化剂总钼量的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角关联 钼基催化剂 硫化态 表面结构
下载PDF
硫化态Co—Mo—K/AC合成醇催化剂的EXAFS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忠瑞 胡天斗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0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采用XRD,EXAFS等手段考察Co载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关联其合成醇活性。活性炭担载的硫化态Co-Mo-K样品中,Mo主要以MoS2物种形式存在于活性炭的表面上,而Co在低Co载量时主要形成“Co-Mo-S”相,在高Co负载量时会有部分类Co9S... 本文采用XRD,EXAFS等手段考察Co载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关联其合成醇活性。活性炭担载的硫化态Co-Mo-K样品中,Mo主要以MoS2物种形式存在于活性炭的表面上,而Co在低Co载量时主要形成“Co-Mo-S”相,在高Co负载量时会有部分类Co9S8的物相出现。经Co助剂修饰后的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合成醇催化性能,Co助剂有利于合成C2+醇。Co/Mo原子比为0.5时表面“Co-Mo-S”相可能达到饱和,合成醇的收率也最高。Co物种是和MoS2物相以协同的方式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Co-Mo-K/AC 合成 催化剂 EXAFS 活性炭 载体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硫化态NiMo/Al加氢精制催化剂的EXAFS研究
14
作者 段爱军 董鹏 +5 位作者 徐春明 杨晓光 胡天斗 张静 谢亚宁 刘涛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2年第1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硫化态NiMo/Al 加氢精制催化剂 炼油 EXAFS 反应性能 结构特性 X射线
下载PDF
硫化态K—Co—Mo催化剂结构的EXAFS研究
15
作者 鲍骏 刘涛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硫化态 K-CO-MO催化剂 结构 EXAFS 一氧化碳 加氢 低碳混合醇 复合催化剂
下载PDF
硫化态Rh—Mo—K/Al2O3催化剂的EXAFS研究
16
作者 李忠瑞 胡天斗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1997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硫化态 Rh-Mo-K/Al2O3催化剂 EXAFS 一氧化碳 加氢 合成 氧化铝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真硫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首次工业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曲大亮 赵广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29,共6页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真硫化态多产喷气燃料及重石脑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RHC-131B-TS、RHC-133B-TS及级配方案在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加氢裂化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应用。该装置以多产喷气燃料馏分为主,兼顾生产重石脑...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真硫化态多产喷气燃料及重石脑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RHC-131B-TS、RHC-133B-TS及级配方案在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加氢裂化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应用。该装置以多产喷气燃料馏分为主,兼顾生产重石脑油和柴油馏分。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真硫化态催化剂,节约开工时间约2天,开工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过程清洁;初期标定结果中,(重石脑油+喷气燃料)馏分收率为71.5%,喷气燃料馏分烟点为35 mm,柴油馏分十六烷值为76,全面达到装置改造目标;在装置长周期运转中,真硫化态催化剂活性稳定,产品质量优,产品分布可满足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催化剂 加氢裂化 喷气燃料 重石脑油
下载PDF
铅矿石中可溶性氧化态和硫化态铅的物相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真贞 张一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8-72,共5页
通过选择性浸取实验,提出了铅矿石中铅的物相分离方法。采取乙酸铵、乙酸及抗坏血酸混合液浸取,分离出了可溶性氧化态铅。滤渣通过乙酸铵、乙酸及过氧化氢混合液浸取,分离出硫化态铅,剩余的残渣即为难溶态的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通过选择性浸取实验,提出了铅矿石中铅的物相分离方法。采取乙酸铵、乙酸及抗坏血酸混合液浸取,分离出了可溶性氧化态铅。滤渣通过乙酸铵、乙酸及过氧化氢混合液浸取,分离出硫化态铅,剩余的残渣即为难溶态的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氧化态和硫化态铅的含量,考察了浸取液中各组分含量以及浸取时间的不同对铅物相浸取的影响,优化了浸取条件:可溶性氧化态铅可通过质量浓度0.002 g/mL抗坏血酸、0.15 g/mL乙酸铵和体积分数3%乙酸溶液浸取矿石得到,残渣继续通过0.15 g/mL乙酸铵、体积分数5%乙酸和10%过氧化氢浸取,可得到硫化态的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浸取 可溶性氧化 硫化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预硫化态催化剂在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加海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3期460-463,共4页
介绍了预硫化态催化剂在广州石化的首次应用和标定情况,预硫化态催化剂活化过程工艺平稳。标定结果显示:对于二次加工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FF-46的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性能较好,加氢裂化催化剂FC-32具有良好的开环性能,精制柴油硫含量小... 介绍了预硫化态催化剂在广州石化的首次应用和标定情况,预硫化态催化剂活化过程工艺平稳。标定结果显示:对于二次加工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FF-46的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性能较好,加氢裂化催化剂FC-32具有良好的开环性能,精制柴油硫含量小于10μg/g,精制柴油产品的十六烷值提升12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催化剂 活化 标定 改质
下载PDF
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在喷气燃料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伟池 谢骞 +1 位作者 张学佳 郭金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0,共6页
介绍了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在国内某石化公司0.40 Mt/a喷气燃料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装置开工及标定结果表明,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具有开工效率高、开工过程环保的特点,对于反应温度较低的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完全适用。在生产... 介绍了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在国内某石化公司0.40 Mt/a喷气燃料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装置开工及标定结果表明,真硫化态PHK-101催化剂具有开工效率高、开工过程环保的特点,对于反应温度较低的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完全适用。在生产负荷为108%的条件下,当床层平均反应温度为245℃时,产品质量既满足3号喷气燃料国家标准(GB 6537—2018)的要求,又满足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的国Ⅵ柴油调合组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硫化态 加氢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