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固反应合成三碘化锑、三碘化铋的硫脲配合物(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国清 栾绍嵘 +1 位作者 陈亚茹 臧祥生 《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三碘化锑和三碘化铋与硫脲间的室温固固反应合成了三碘化锑、三碘化铋的硫脲配合物 ,其组成通式为 :M(CS(NH2 ) 2 ) 3 I3 (M =Sb ,Bi) .两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均属于单斜晶系 ,锑配合物Sb(CS(NH2 ) 2 ) 3 I3 的晶胞参数为 :a =1.4 77... 通过三碘化锑和三碘化铋与硫脲间的室温固固反应合成了三碘化锑、三碘化铋的硫脲配合物 ,其组成通式为 :M(CS(NH2 ) 2 ) 3 I3 (M =Sb ,Bi) .两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均属于单斜晶系 ,锑配合物Sb(CS(NH2 ) 2 ) 3 I3 的晶胞参数为 :a =1.4 772nm ,b=1.6 5 82nm ,c =2 .0 6 74nm ,β =90 .81°,铋配合物Bi(CS(NH2 ) 2 ) 3 I3 的晶胞参数为 :a =1.4 0 10nm ,b =2 .0 16 8nm ,c =2 .0 397nm ,β =90 .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反应 合成 三碘化锑 三碘化铋 硫脲配合物 X射线 粉末衍射数据 远红外光谱
下载PDF
用活性炭吸附金的硫脲配合物
2
作者 张丽霞 《湿法冶金》 CAS 2004年第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吸附 活性炭 硫脲配合物
下载PDF
金属-硫脲配合物热力学数据的估算
3
作者 张保平 张恒 +1 位作者 王尹 肖煜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金属-硫脲配合物的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为了解决其由于缺少热力学数据难以进行热力学分析的问题,将金属-硫脲配合物看成由简单有机物和离子组成,采用PeHbo方程、Misenrd估算法和D. F. Taylor法分别计算金属-硫脲配合物和简单有机物及离... 金属-硫脲配合物的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为了解决其由于缺少热力学数据难以进行热力学分析的问题,将金属-硫脲配合物看成由简单有机物和离子组成,采用PeHbo方程、Misenrd估算法和D. F. Taylor法分别计算金属-硫脲配合物和简单有机物及离子的标准摩尔热容.利用гepцa方程计算金属-硫脲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熵,根据简单有机物和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计算得到的标准摩尔生成熵,计算金属-硫脲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通过对金属-硫脲配合物热力学数据的估算,为实现热力学分析在金属-硫脲配合物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脲配合物 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 热力学数据 估算
原文传递
一种新颖酰基硫脲三维网状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京汉 庞海霞 魏太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43-1247,共5页
报道了一种由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构筑的三维网状超分子配合物[Cu(H2L)3]Cl(H2L=N-4-乙氧基苯甲酰基-N′-2-甲氧基苯基硫脲)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表征了其组成与结构。标题化合物中每个铜离... 报道了一种由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构筑的三维网状超分子配合物[Cu(H2L)3]Cl(H2L=N-4-乙氧基苯甲酰基-N′-2-甲氧基苯基硫脲)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表征了其组成与结构。标题化合物中每个铜离子与3个硫脲分子中的硫原子及1个氯离子形成四面体型配位,整个分子就如同一个以Cu-Cl键为轴以3个硫脲分子为叶片的旋转着的风车。而每个配合物分子间又通过π-π堆积作用及分子间氢键组装成一个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方晶系,R3空间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Π-Π堆积作用 超分子 硫脲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李阳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60,共4页
利用IR、UV、TG-DTA和XRD手段,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进行表征,研究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的抑菌性能优于单一的壳聚糖和硫脲壳聚糖。
关键词 壳聚糖 硫脲壳聚糖-Cu配合 抑菌性能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小强 李小芳 +1 位作者 杨声 张景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5-1078,1083,共5页
利用FT-IR、UV、TG-DTA和XRD手段,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黑曲霉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硫脲壳聚糖-Zn(... 利用FT-IR、UV、TG-DTA和XRD手段,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黑曲霉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比单一的壳聚糖、硫脲壳聚糖显著提高,对真菌黑曲霉亦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 制备 抑菌性能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的制备、抑菌活性及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小强 李小芳 杨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2-1016,共5页
合成了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及与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能与Co(Ⅱ)发生配位反应而生成硫脲壳聚糖-... 合成了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及与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能与Co(Ⅱ)发生配位反应而生成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较壳聚糖和硫脲壳聚糖有显著提高,并能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 抑菌性能 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雄甾-17-缩氨硫脲合铂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燕敏 焦艳晓 +4 位作者 孔二斌 黄新 杨雷 甘春芳 崔建国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26-27,25,共3页
基于甾体金属配合物可能具有的抗癌活性,文章从去氢表雄酮出发,首先与氨基硫脲反应,生成3β-羟基雄甾-5-烯-17-缩氨硫脲配体,然后与金属铂离子反应,设计合成了2个雄甾-17-缩氨硫脲合铂配合物,它们分别为二氯·[3-羟基雄甾-5-烯-17-... 基于甾体金属配合物可能具有的抗癌活性,文章从去氢表雄酮出发,首先与氨基硫脲反应,生成3β-羟基雄甾-5-烯-17-缩氨硫脲配体,然后与金属铂离子反应,设计合成了2个雄甾-17-缩氨硫脲合铂配合物,它们分别为二氯·[3-羟基雄甾-5-烯-17-缩氨硫脲-N,S]合铂(II)、二氯·[3β-乙酰氧基雄甾-5-烯-17-缩氨硫脲-N,S]合铂(II),同时对合成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抗肿瘤活性 17-缩氨硫脲甾体合铂配合
下载PDF
二苯基硫脲铜(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9
作者 丁呈华 曹丰璞 +3 位作者 刘珊珊 冯玉全 王宏伟 包晓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9-454,共6页
采用简单的方法原位还原铜(Ⅱ)为铜(Ⅰ),合成了二苯基硫脲铜(Ⅰ)配合物C32H38ClCuN6O2S2,通过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57 4(5)nm,b=3.2... 采用简单的方法原位还原铜(Ⅱ)为铜(Ⅰ),合成了二苯基硫脲铜(Ⅰ)配合物C32H38ClCuN6O2S2,通过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57 4(5)nm,b=3.210 7(17)nm,c=1.222 8(7)nm;β=111.877(8)°,V=3.488(3)nm3,Z=4,Dc=1.336 mg/m3,F(000)=1 464,最终结构偏差因子R1=0.047 5,ωR2=0.130 7。基于多种分子间氢键的作用,分子在固相中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研究了此配合物的光谱性质、热稳定性及电化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硫脲配合 晶体结构 光谱性质 热稳定性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缩氨基硫脲Zn配合物的合成与抑菌作用
10
作者 宋兴民 朱德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1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在实验室中合成了2-甲醛吡啶氨基硫脲与ZnCl2形成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化学表征。抑菌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甲醛吡啶缩氨基硫脲配合 抑菌作用 化学表征 合成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银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抑菌性能
11
作者 康武魁 孙新枝 《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256-259,263,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银含量的硫脲壳聚糖-银配合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并测定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4种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的抑菌性能优于单一的壳...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银含量的硫脲壳聚糖-银配合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并测定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4种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的抑菌性能优于单一的壳聚糖和硫脲壳聚糖;随着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中银含量的增大,抑菌效果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壳聚糖-Ag配合 制备 结构 抑菌性能
下载PDF
双功能自由基清除剂原儿茶醛缩氨基硫脲铜(Ⅱ)配合物对O_2^(·-)和~·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12
作者 王多宁 杨颖 +6 位作者 赵雁武 弥曼 梅琪柄 石明娟 苏兴利 商亚娟 刘永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研究原儿茶醛缩氨基硫脲铜(II)配合物(PTC)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肝组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即费非诺贝特组,0.04g/kg),PTC... 目的:研究原儿茶醛缩氨基硫脲铜(II)配合物(PTC)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肝组织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即费非诺贝特组,0.04g/kg),PTC小剂量组(0.005g/kg),PTC中剂量组(0.05g/kg),PTC大剂量组(0.25g/kg).在以高脂饲料喂养5wk开始,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给以5g/L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0mL/kg体质量灌胃.其他实验组分别给以5g/L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配成药物混悬液灌胃,每日一次.实验到10wk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动物血脂,HE染色做病理切片观察大鼠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同时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抑制羟自由基(.OH)的能力.结果:原儿茶醛缩氨基硫脲铜(II)配合物能使模型大鼠肝组织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提高(P<0.01),SOD的活性增强(P<0.01或0.05);各剂量组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儿茶醛缩氨基硫脲铜(II)配合物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确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双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醛缩氨基硫脲铜(Ⅱ)配合 自由基清除剂 超氧化 羟自由基
下载PDF
硫脲类化合物铜配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霞 杨鹰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5期104-104,85,共2页
合成硫脲类化合物的铜配合物常见方法为在不同的路易斯酸度条件下将一价或者二价铜盐与硫脲类化合物反应。在其合成过程中,结构异构、空间阻力、取代基上的配位点、分子内作用力的不同均影响硫脲衍生物配体与铜盐的配位反应,因而构成了... 合成硫脲类化合物的铜配合物常见方法为在不同的路易斯酸度条件下将一价或者二价铜盐与硫脲类化合物反应。在其合成过程中,结构异构、空间阻力、取代基上的配位点、分子内作用力的不同均影响硫脲衍生物配体与铜盐的配位反应,因而构成了其铜配合物丰富的配位化学。文章综述了单核、双核、多核硫脲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类铜配合 合成 结构
下载PDF
3-缩氨硫脲胆甾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14
作者 孔二斌 焦艳晓 +3 位作者 崔建国 黄新 甘春芳 黄燕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9-43,共5页
基于甾体金属配合物可能具有的抗癌活性,本文从胆甾醇出发,通过4步反应,合成得到6-氧代-3-胆甾缩胺硫脲,然后以它作为配体,进一步与铂及铜离子配合,合成得到2个3-缩氨硫脲甾体金属配合物——二氯.[6-氧代胆甾-3-缩氨硫脲-N,S]合铂(II)... 基于甾体金属配合物可能具有的抗癌活性,本文从胆甾醇出发,通过4步反应,合成得到6-氧代-3-胆甾缩胺硫脲,然后以它作为配体,进一步与铂及铜离子配合,合成得到2个3-缩氨硫脲甾体金属配合物——二氯.[6-氧代胆甾-3-缩氨硫脲-N,S]合铂(II)和二氯化双[6-氧代胆甾-3-缩氨硫脲-N,S]合铜(II),并对合成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缩氨硫脲胆甾金属配合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主族元素Sn的含硫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慧安 王哲民 +2 位作者 朱巧军 王流芳 高翔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含硫席夫碱配合 合成 表征 抗肿瘤活性 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
下载PDF
氨基硫脲芳基铱抗癌物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幸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10,共7页
在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研究氨基硫脲芳基铱抗癌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确定作用机制,讨论结合力类型,并研究共存离子对结合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间甲氧基苯甲醛4-苯基-3-氨基硫脲芳基铱(TSC-Ir-6)配合... 在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研究氨基硫脲芳基铱抗癌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确定作用机制,讨论结合力类型,并研究共存离子对结合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间甲氧基苯甲醛4-苯基-3-氨基硫脲芳基铱(TSC-Ir-6)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性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二者相互作用时的热力学参数,其结果表明TSC-Ir-6与BSA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过程(ΔG<0),且体系ΔH<0,ΔS<0,其相互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约为1。共存离子的存在使TSC-Ir-6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明显增大,结合力更强,提高了其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可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硫脲芳基铱配合 牛血清蛋白 紫外-可见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在酸性溶液中用强酸树脂D_(001)回收硫脲金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英桃 刘建 付照明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5,共5页
D001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回收硫脲金的研究表明,溶液中共存离子对金吸附率与其生成硫脲配离子的稳定性有关,吸附为吸热过程,吸附热ΔHθ=10.19kJ·mol-1,表明树脂骨架的位阻是影响吸附平衡的因素。流动法... D001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回收硫脲金的研究表明,溶液中共存离子对金吸附率与其生成硫脲配离子的稳定性有关,吸附为吸热过程,吸附热ΔHθ=10.19kJ·mol-1,表明树脂骨架的位阻是影响吸附平衡的因素。流动法测定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74.1mg/g·R,饱和吸附柱用NaOH-NaCN洗脱液,洗脱率>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硫脲配合 金属回收
下载PDF
水溶液中[Tc(tu)_6]^(3+)与柠檬酸反应研究
18
作者 王毅 胡少文 +3 位作者 褚泰伟 刘新起 王祥云 刘元方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7,共6页
采用UV Vis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水溶液中三价锝硫脲配合物([Tc(tu)6]3+)与柠檬酸(cit)之间的配体取代反应,测定了反应生成物的组成比,并用电泳方法确定了产物的电荷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取代反应第一阶段的产物中Tc和cit的化学计量比... 采用UV Vis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水溶液中三价锝硫脲配合物([Tc(tu)6]3+)与柠檬酸(cit)之间的配体取代反应,测定了反应生成物的组成比,并用电泳方法确定了产物的电荷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取代反应第一阶段的产物中Tc和cit的化学计量比为1∶1,产物在电泳实验中滞留于原点,表明产物呈电中性。文章给出了[Tc(tu)6]3+与cit的反应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 [Tc(tu)6]^3+ 柠檬酸 电荷性质 配体取代反应 动力学 三价锝硫脲配合物 放射性核素 核医学
下载PDF
高选择性的硫氰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19
作者 王秀玲 柴雅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研究了水杨醛缩硫脲合铜配合物[Cu(II)-HBD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呈现出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反Hof 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从大到小为:SCN-,Cl O4-,Sal-,I-,NO3-,NO2-,Br-,Cl-,... 研究了水杨醛缩硫脲合铜配合物[Cu(II)-HBD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呈现出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反Hof 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从大到小为:SCN-,Cl O4-,Sal-,I-,NO3-,NO2-,Br-,Cl-,SO32-,Ac-,SO2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1.0×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7.0 mV/dec,检测下限为4×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紫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将该电极用于环境废水中SCN-的监测,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硫脲合铜配合 中性载体 离子选择性电极 硫氰酸根
下载PDF
New tricks for an old dog: Visible light-drive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ter catalyzed by fac-and mer-geometrical isomers of tris(thiosemicarbazide) cobalt(Ⅲ)
20
作者 Yang Zhao Yongheng Wang +5 位作者 Qiaoyu Wu Jinqing Lin Shenghui Wu Wenjuan Hou Ruibo Wu Genggeng Lu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7-526,共10页
Increasing interest has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abundant metal complexes as promising surrogates of platinum for the electrocatalytically and photocatalytically drive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In thi... Increasing interest has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abundant metal complexes as promising surrogates of platinum for the electrocatalytically and photocatalytically drive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In this work,we report on molecular H2‐evolving catalysts based on two octahedral complexes of cobalt thiosemicarbazide,fac‐[Co(Htsc)3]Cl3·3H2O(C1,Htsc=thiosemicarbazide)and mer‐[Co(Htsc)3]Cl3·4H2O(C2),which have facial(fac)and meridional(mer)geometry,respectively.Electrochemical studies confirmed that both C1and C2are active electrocatalysts in MeOH solution using acetic acid as the proton source,with the same overpotential of^640mV and TOF of^210s–1.The complex C1also exhibits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aqueous media free of organic solvent with a moderate overpotential(560mV).Visible light‐driven hydrogen evolu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fluorescein as photosensitizer and triethylamine as sacrificial reductant in homogeneous environments.Our studies showed that both C1and C2can be used as efficient proton‐reduction catalysts in purely aqueous solution and have the sam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A TOF of125h–1with a TON of900for photocatalytic H2generation using C1and C2in water were achieved for the noble‐metal‐free homogeneous system.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using fac‐and mer‐isomers of molecular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OSEMICARBAZIDE Cobalt complexes Molecular catalysis Geometric isomers PHOTOCAT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