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倩玉 朱延波 +3 位作者 奚豪 桂贤 张莉萍 蒋虹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有临床症状。眼观脾脏SANT多为孤立性病灶,与周围脾组织界清,中心为白色瘢痕样外观。镜下呈多结节表现,结节中心为多个裂隙样或不规则型富含红细胞的血管腔隙,内衬肥胖的上皮细胞。结节周围靶环状紧密排列梭型、卵圆形细胞,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样腔隙呈现3种不同的免疫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周围梭型、卵圆形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SMA、CD31、CD68均(+)。结论 SANT是源自脾脏红髓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血管瘤样病变,易与炎性假瘤、血管瘤等相混淆,临床呈良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发肾脏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树东 张丽华 +3 位作者 周志毅 芮俊 梁加贝 孙荣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脾脏SANT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同时对SANT行EnVisio...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脾脏SANT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同时对SANT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讨论及相关分析。结果脾脏SANT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之间为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间为硬化的胶原纤维,梭形细胞较少,多灶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着,免疫组化表达有一定特征性。右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3级,临床分期2期。结论脾脏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伴发恶性肿瘤时需加以鉴别,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肾透明细胞肿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四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子臻 倪醒之 殷晓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7,443,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周围散在卵圆形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围绕着致密的向心性分布的平滑肌或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示部分结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F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8,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呈CD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34;血窦周围散在少量CD68阳性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及Collage IV阳性反应;CD21、Desmin和NSE均阴性。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病变复发和转移。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与脾脏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师杰 钟定荣 +1 位作者 张江宇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报道2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 目的报道2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此外,结节内梭形、卵圆形细胞CD31、CD68和SMA呈不同程度(+),而CD21、S-100、CD1和EMA均(-);仅结节周边细胞F8(+),SMA结节间及结节周边纤维SMA均(+)。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过去常被归入脾炎性假瘤、错构瘤或血管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结节血管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勇 王星星 +1 位作者 徐军 王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对5例脾脏SANT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眼观病变呈单发或多发性结节...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对5例脾脏SANT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眼观病变呈单发或多发性结节,边界清楚,切面斑彩状。显微镜下特征性的表现是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形成,其周围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央为裂隙样、不规则形或略扩张的血管腔,内衬肿胀的内皮细胞。血管腔隙之间为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周围的纤维化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D34和CD31(+),CD8(-);窦内皮细胞CD8和CD31(+),CD34(-);结节内的小静脉CD31(+),CD34和CD8(-);结节周围梭形细胞vimentin、SMA(+),desmin(-);其内的炎细胞CD68(+)。其中1例伴发腹腔多发性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结论脾脏SANT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的脾脏血管病变,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伴发腹腔多发性钙化性纤维性肿瘤,预后良好,应注意与脾脏其他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表现 被引量:5
6
作者 景赟杭 刘青 +3 位作者 闫军 文铁 沈美铖 姬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ofthespleen,SAN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ANT患者的临床、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SANT的CT表现。结果 11例均...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ofthespleen,SAN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ANT患者的临床、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SANT的CT表现。结果 11例均为单发的类圆形肿块(11/11)。CT平扫11例(11/11)均表现为低密度,其中1例(1/11)病灶中心出现点状钙化。4例(4/11)边界欠清,7(7/11)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11例(11/11)均呈渐近性、向心性强化趋势。4例(4/11)见结节样强化。7例(7/11)见"辐轮征"。8例(8/11)见假包膜。9例(9/11)见"星芒征"。结论 SAN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渐进性强化、"辐轮征"及"星芒征"为其CT的特征表现,尤其出现假包膜高度提示SAN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文萍 徐红艳 +4 位作者 陈勇 曾松涛 肖强 林云 黄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快。手术所见:肿块与脾脏相连。肿块4 cm×5 cm×3 cm大小,肿块界限清楚,切面:紫红、灰白相间,呈结节状、分叶状。镜下见纤维组织将毛细血管样结构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结节状血管巢,结节间纤维组织疏松,无明显胶原化,其中可见厚壁的血管,并可见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血管巢表达CD31、CD34,血管间隙表达SMA,间质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灶状SMA,不表达desmin、NSE、S-100、ALK、CD21、EBV,散在表达CD68、CD8,Ki-67增殖指数常<5%。结论 SANT是儿童罕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常偶然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儿童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曹培龙 王凯 +2 位作者 王春宝 王鸿雁 蒋依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并行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 7例SAN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1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并行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 7例SAN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1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年龄7~60岁不等,平均33.4岁。病理学检查显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状,边界不清,肿瘤直径3~7 cm,平均5.5 cm;镜下见在硬化的纤维间质中形成多个血管瘤样结节,呈单个或多个融合,周围为增生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不规则形或略为扩张的血管腔,内衬肿胀的内皮细胞,其间可见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免疫组化:结节内为CD34(+)的小血管及少量CD8(+)的窦性腔隙,CD31(+)的内皮细胞数量多,并构成网状结构,部分内衬细胞CD68(+);结节内及周围梭形细胞vimentin、SMA(+);CD21、desmin均(-)。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原发性良性肿瘤样病变,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应注意与脾其他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鉴别。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疾病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超声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秀娟 陈志奎 +4 位作者 钱清富 陈卉品 童林燕 薛恩生 林礼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分析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ANT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等情况,并与大体及镜下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8例脾... 目的分析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ANT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等情况,并与大体及镜下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8例脾脏SANT,共观察9个病灶,其中7个呈外生性生长;病灶多呈类圆形,平均最大径(5.48±1.69)cm,边界尚清晰。病灶呈等或偏低回声,内部可见数量不等的条状或小片状高回声,多乏血供,未见明显囊性变或钙化。脾脏SANT病理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病灶,内可见纤维硬化组织包绕、分隔血管瘤样结节。结论脾脏SANT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超声检查 病理学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红柱 李维卿 +2 位作者 刘惠敏 何金 余宏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3-595,599,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SANT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周围可有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SANT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周围可有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心为裂隙样、不规则的血管腔,内衬肥胖的内皮细胞,管腔周围可见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之间亦可见密集的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血管样腔隙内皮细胞显示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内梭形细胞CD31、SMA和CD68(+),结节间梭形细胞和卵圆细胞SMA和CD68(+)。结论 SANT是一种少见的脾良性病变,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表现,预后良好,尤其需要与脾的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煜 时高峰 +2 位作者 王亚宁 王琦 齐晓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ANT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CT平扫:16例均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晰;边缘无分叶2例(2/16,占12.5%)...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ANT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CT平扫:16例均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晰;边缘无分叶2例(2/16,占12.5%),浅分叶14例(14/16,占87.5%);5例周围见假包膜形成(5/16,占31.3%);1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及囊变区。(2)CT增强扫描:9例动脉期、静脉期边缘及分隔见轻度强化,病变内可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区(9/16,占56.3%),7例见逐渐向心性充填的"轮辐样"强化影(7/16,占43.8%);10例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逐渐向病变中心填充(10/16,占62.5%);11例病变中心区域可见不强化的裂隙样低密度区(11/16,占68.8%),7例周围正常血管影可见受压移位或变形(7/16,占43.8%)。结论:SAN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脾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颜春龙 马金凤 +1 位作者 齐先龙 郑宁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余”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灶,CT值约47 HU,边界欠清(图1);MRI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余”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灶,CT值约47 HU,边界欠清(图1);MRI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占位,其大小约6.3 cm×5.6 cm×6.3 cm,T1WI呈稍低信号影,与T1WI同相位相比,反相位显示病变内局部呈相对稍高信号;FS-T2WI主体呈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见斑片状、条状低信号影;冠状位T2WI呈稍高信号影,其内见条状低信号影;DWI呈高或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病灶边缘环状强化和向心性辐条状强化,呈“辐轮征”改变;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病灶渐进性强化,中央瘢痕延迟强化(图2~5);手术及病理:腹腔镜术中探查脾下极见一大小约6.0 cm×5.0 cm×4.0 cm质韧肿物,行脾脏切除术送病理。病理诊断: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图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晓玲 郭效忠 +2 位作者 王秀荣 苗玉 邢荣格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丽芝 高鹤立 关宏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SANT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大体为孤立结节,无包膜,界限不清,切面为棕黄色细结节...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SANT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大体为孤立结节,无包膜,界限不清,切面为棕黄色细结节状,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瘤样结节,单个或融合,结节内可见裂隙状、圆形、不规则形血管腔,内衬肥胖内皮细胞,血管间穿插分布梭形、卵圆形细胞,有多种炎细胞浸润。结节周围为向心性分布的平滑肌及胶原纤维,结节间为硬化的纤维间质,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的免疫表型不同,所有血管CD31+,部分血管CD8+,部分血管CD34+,部分血管D68+。[结论]SANT是脾的一种良性非肿瘤性血管增生性病变,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行脾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形态学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琳琳 李凤朝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AN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NT组织学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由内衬肥胖内皮...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AN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NT组织学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由内衬肥胖内皮细胞的窦隙样血管腔隙构成,结节间为纤维性分隔或呈同心圆状包绕。免疫组化标记结节内3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均表达CD31,不同程度表达CD34和CD8。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中央见条状无强化区;术后病理除1例明确诊断,另2例原诊断为炎性假瘤、血管瘤伴血栓形成及机化。结论 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诊断依靠影像学及其特征性的显微镜下特点,行脾脏切除术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琼 苏俊 +2 位作者 华正宇 黄玺瑞 石怀银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SANT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其中6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57岁,中位年龄48岁。大体检查:病变呈结...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SANT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其中6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57岁,中位年龄48岁。大体检查:病变呈结节状,灰白色、灰红色至灰黄色,边界清楚或稍模糊。最大直径介于3~6 cm,平均4.8 cm。镜下,病变由多个血管瘤样结节构成,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和窦样血管腔,管壁显著增厚,结节周围可见呈向心性分布的纤维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病变结节内小血管CD34(+),网格状血管内皮细胞CD31(+),部分窦状腔隙细胞CD8(+)。结论 SANT比较少见,是原发于脾脏的良性血管瘤样病变,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确诊需手术病理,应注意与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鉴别。脾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7例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朋成 晏菲 +2 位作者 杨子萱 孟莉 敖启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结果 7例中3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从28岁到43岁不等,平均年龄37岁;7例中4例为直接诊断为SANT,3例原诊断分别为脾脏错构瘤、脾炎性假瘤和结节性血管瘤,复查后更正为SANT;肿瘤大小从直径4.0cm到10.5cm不等,平均直径为6.3cm;组织学病变呈多结节状,结节周围广泛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结节内呈血管瘤样病变,可表现为毛细血管瘤样构象或窦岸血管瘤样构象。免疫组织化学示结节内血管CD31恒定阳性,但CD34和CD8表达有所差异。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原发的良性瘤样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应和脾脏原发的其他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脾脏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丹丹 张云香 +4 位作者 韩桂燕 李秀凤 孔凡华 马昊 高建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病变呈多个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为裂隙样及不规则的富含红细胞...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病变呈多个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为裂隙样及不规则的富含红细胞的血管样腔隙,边缘间质内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vimentin弥漫(+),血管瘤样结节CD31和CD34(+),CD8(-);多结节CD235α及CD 61(+);结节中靶环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及卵圆形细胞SMA、actin、CD 68、S-100、lysozyme、EMA及CD1α不同程度(+);CK-pan、ALK、CD21、CD23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改变的良性病变,确诊需依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脾切除术可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病理特征 诊断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8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建军 陈雅 +1 位作者 樊祥山 牛丰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9年本院诊断为脾脏SANT的8例患者,对其病理组织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结...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9年本院诊断为脾脏SANT的8例患者,对其病理组织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各4例,年龄为3~67岁不等,5例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2例表现为腹痛,1例左上腹部扪及一包块。B超检查提示脾脏占位;进一步行CT检查,发现脾脏内存在类圆形低密度肿块,且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手术中可见肿块最大径为1.5~11.0 cm,边界尚清,无包膜。肿块切面呈灰褐色,实性,近中央区可见灰白色纤维条索分隔形成星芒状瘢痕。病理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纤维增生硬化背景中散在多个大小不一的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内血管腔不规则扩张,腔内可见多量红细胞;结节间为纤维性分隔或排列成同心圆状的梭形细胞包绕。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结节病变区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CD34、CD8表达有所差异,周围梭形细胞CD68、SMA表达灶状阳性。8例患者随访2~10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脾脏SANT属于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本研究中男女患者比例无差异,且大部分患者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少部分可表现为腹痛,增强CT图像上其多显示为低密度、无明显强化的肿块。脾脏SANT通过行脾脏切除手术即可治愈,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临床病理分析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MRI表现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大为 杨正汉 +1 位作者 王振常 靳二虎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8期54-57,62,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脾脏SANT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脾脏SA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脾脏SANT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脾脏SA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CT和(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特征表现。结果 7例脾脏SANT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3例,患者年龄28~62岁,中位年龄50岁。病理学特征为纤维硬化间质中形成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病灶在MRI的T2-weighted imaging(T2WI)及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轮辐征",增强扫描5min延迟期中心区域见星芒状延迟强化。病灶在CT上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样强化及后期渐进性强化,强化特点与MRI增强类似,但因延迟时间不够,中心纤维延迟强化的特点不明显。结论脾脏SANT的典型MRI征象包括在T2WI及动脉期的"轮辐征",以及延迟期的中心星芒状纤维组织延迟强化。MRI对脾脏SANT基本征象的显示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