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叶兜兰高产IAA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任书娴 李宗艳 +4 位作者 胡梦露 冯尧 杨建伟 胡家雪 伍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13,共12页
【目的】筛选鉴定硬叶兜兰根、叶内高产IAA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运用Salkowski比色法比较分离菌株分泌IAA的能力;同时采用单因素法... 【目的】筛选鉴定硬叶兜兰根、叶内高产IAA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运用Salkowski比色法比较分离菌株分泌IAA的能力;同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YD-16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分离出的33株真菌经鉴定为8属12种,所有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分泌IAA的能力,其中YD-16(Nemania cyclobalanopsina)在所有菌株中分泌量最高,该菌株在添加和不添加L-色氨酸的培养基中IAA的产量分别为(59.29±0.46)μg/mL和(17.36±0.09)μg/mL;YD-16菌株在中性培养基25℃恒温黑暗条件下培养,且氮源为蛋白胨、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时菌丝生长最好。【结论】分离鉴定的内生真菌有8属12种,优势种为炭垫菌属真菌。其中,双座炭壳菌属、间座壳属、炭团菌属、黑孢属和炭角菌属是首次从硬叶兜兰中分离的真菌。YD-16菌株具有较高的分泌IAA的能力,其氮源偏好为蛋白胨,碳源偏好为蔗糖和淀粉,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硬叶兜兰养分生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内生真菌 分泌IAA能力 最适生长条件
下载PDF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种子试管培养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之林 叶秀粦 +1 位作者 梁承邺 段俊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0-542,共3页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和硬叶兜兰(P.micranthum)受粉后120 d和180 d的种子接种到1/4 MS,MS,R,KC,VW和花宝1号培养基上进行试管培养。低盐浓度的培养基较适宜兜兰种子萌发,R培养基效果最好,萌发率可达30%以上;果荚采收的...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和硬叶兜兰(P.micranthum)受粉后120 d和180 d的种子接种到1/4 MS,MS,R,KC,VW和花宝1号培养基上进行试管培养。低盐浓度的培养基较适宜兜兰种子萌发,R培养基效果最好,萌发率可达30%以上;果荚采收的时间对种子萌发有重要的影响;添加200 mL·L-1的椰子乳可促进种子萌发。育苗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2 mg·L-1和香蕉匀浆100 g·L-1有利于种子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 杏黄兜兰 硬叶兜兰 试管培养
下载PDF
基于ISSR的硬叶兜兰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宗艳 管名媛 +1 位作者 李静 李名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1-1356,共6页
利用ISSR标记对7个硬叶兜兰居群160个体扩增,10对引物共扩增出10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个,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达96.02%,香侬指数(I)为0.488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2 4。居群水平的遗传参数,多态性条带比... 利用ISSR标记对7个硬叶兜兰居群160个体扩增,10对引物共扩增出10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个,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达96.02%,香侬指数(I)为0.488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2 4。居群水平的遗传参数,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33.51%,香侬指数(I)为0.194 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33 2。总的遗传多样性(H_T)为0.323 9,个体遗传多样性(Hs)达到0.133 2。AMOVA结果揭示居群间遗传分化大,居群间基因流N_m为0.349 2。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0.148 1~0.4385。基于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为0.327时,7个居群聚为两支,第一支由古林箐和马固、田坝、夹寒箐和杨柳井居群组成,第二支由斗咀和小坝子居群组成,聚类关系反映居群间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遗传距离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滇东南硬叶兜兰核心种质区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宗艳 李静 +1 位作者 曾万标 李名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7-413,共7页
本研究选硬叶兜兰国内主要种质采集区滇东南石灰岩地区7个不同干扰居群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居群内和居群间遗传变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其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利用SRAP标记对16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选硬叶兜兰国内主要种质采集区滇东南石灰岩地区7个不同干扰居群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居群内和居群间遗传变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其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利用SRAP标记对16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0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8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PPB)达81.25%,Shannon's指数(I)为0.3709,在物种水平上的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而居群水平上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仅为47.92%,Shannon's指数为0.2348,居群间平均Nei's遗传距离为0.1268。经分子遗传变异方差分析(AMOVA)表明,有66.27%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居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3.73%,此结果与遗传分化系数(Gst=0.3568)结果吻合,居群间基因流动(Nm)为0.902,不同地区间硬叶兜兰居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7个居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863时聚为2支;经Mantel检测(r=0.298,P>0.05),表明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居群当前较高的遗传分化与其交配系统有关;其次,外在因素:人为采集、生境破坏和片断化造成居群内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加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再次,遗传漂变也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适应性进化亦可能加剧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而基因流动对遗传分化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SRAP标记
下载PDF
硬叶兜兰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凡 朱国胜 +1 位作者 桂阳 白新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4,共4页
采用单菌丝团法分离硬叶兜兰菌根真菌,纯化后,用打孔法培养菌株并观察形态特征并测定生长速度,初步鉴定了8株内生真菌(DJYYDL001、DJYYDL003、DJYYDL004、DJYYDL006、DJYYDL008、DJYYDL009、DJYYDL011、DJYYDL015)。结果表明:单菌丝团... 采用单菌丝团法分离硬叶兜兰菌根真菌,纯化后,用打孔法培养菌株并观察形态特征并测定生长速度,初步鉴定了8株内生真菌(DJYYDL001、DJYYDL003、DJYYDL004、DJYYDL006、DJYYDL008、DJYYDL009、DJYYDL011、DJYYDL015)。结果表明:单菌丝团法分离出的菌丝团在恒温培养12h后镜检及吸取萌发菌丝团为最佳时间。没有经过升汞处理的根段菌丝团污染率最大,而处理2~3min后根段的菌丝团污染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菌根真菌 菌丝团 分离 培养
下载PDF
光照和施肥对硬叶兜兰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艳 李朝蝉 +3 位作者 周洪英 朱立 龙成昌 陈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77,179,共3页
为探讨硬叶兜兰的适生环境和栽培技术,采用双因素(遮阴和施肥)裂区设计方法对野生的硬叶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遮阴和施肥处理的叶长、叶宽差异显著,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液的植株长势最好,叶长、叶宽的均值最大;不同... 为探讨硬叶兜兰的适生环境和栽培技术,采用双因素(遮阴和施肥)裂区设计方法对野生的硬叶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遮阴和施肥处理的叶长、叶宽差异显著,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液的植株长势最好,叶长、叶宽的均值最大;不同遮阴和施肥处理的硬叶兜兰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平均含量呈随遮阴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结论: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液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珍稀濒危 引种 温室栽培
下载PDF
硬叶兜兰的无菌播种和试管成苗 被引量:15
7
作者 丁长春 李蕾 夏念和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17,共3页
以硬叶兜兰的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成熟度、种子预处理以及培养基成分对种子萌发、原球茎分化以及试管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龄110~210 d的种子经处理后均能够萌发,其中150 d的萌发率最高,达40%。10%的84消毒液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显... 以硬叶兜兰的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成熟度、种子预处理以及培养基成分对种子萌发、原球茎分化以及试管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龄110~210 d的种子经处理后均能够萌发,其中150 d的萌发率最高,达40%。10%的84消毒液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在5~20 min范围内,以11 min处理获得最佳萌发效果;处理时间20 min时萌发率最低,为11%。1/5MS基本培养基较花宝培养基有更高的萌发率,添加AgNO31 mg/L利于原球茎分化及试管苗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无菌播种 试管成苗
下载PDF
硬叶兜兰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宗艳 李名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5-771,共7页
为了揭示硬叶兜兰表型变异的规律,以滇东南核心分布地区7个硬叶兜兰居群113个体的18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研究,通过变异系数、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叶长、叶宽、花梗粗、苞片长和苞片宽5个数量性状不存在显著差... 为了揭示硬叶兜兰表型变异的规律,以滇东南核心分布地区7个硬叶兜兰居群113个体的18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研究,通过变异系数、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叶长、叶宽、花梗粗、苞片长和苞片宽5个数量性状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数量性状在居群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在0.088-0.189之间,花梗长、叶长、叶长宽比、附毛长的变异系数较大,而中萼高、花囊高和宽、花梗粗、合萼高、花瓣宽和长相对变异不大;18个性状表型分化系数(Vst)在2.05%-50.62%之间,平均值达到22.02%,暗示有77.98%表型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除雄蕊长和宽表现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相当外,果蒴长、花瓣长和宽、中萼高和宽、合萼高和宽的分化系数分别为36.03%、23.74%、24.55%、28.13%、18.00%、20.56%和18.12%,叶长最小,为2.05%,居群间的变异明显小于居群内。性状关联性研究表明:花瓣、合萼、中萼高、花梗长和叶长宽比高度相关,而叶宽、苞片长、雄蕊性状和中萼高与其余性状关联性不密切,这些性状相对独立,稳定性较高;基于数量指标的欧氏距离聚类表明:7个居群可分为2大类:杨柳井居群和马固居群为近缘支;其余5个居群(斗咀、小坝子、夹寒箐、古林箐和田坝)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表型变异 变异系数 性状关联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黔西南红土型金矿硬叶小金发藓对几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江洪 张朝晖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3-488,共6页
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黔西南红土型金矿硬叶小金发藓(Pogonatum neesii(C.Muell.)Dozy)植株及其土壤中的Au、Pb、Cu、、Zn、Ca、Mg、Hg和As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植物对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硬叶小金发藓体内... 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黔西南红土型金矿硬叶小金发藓(Pogonatum neesii(C.Muell.)Dozy)植株及其土壤中的Au、Pb、Cu、、Zn、Ca、Mg、Hg和As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植物对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硬叶小金发藓体内的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具有较大的差异,Ca-Mg呈极显著正相关,Cu-Zn、Hg-As呈显著正相关。该植物对Hg和As均具有强烈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硬叶小金发藓 红土型金矿 金属元素 贵州
下载PDF
滇东南地区硬叶兜兰群落伴生种子植物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宗艳 李名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100,共7页
对滇东南地区硬叶兜兰分布特点、其群落内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显示:硬叶兜兰分布于稳定的石灰岩次生灌丛和常绿落叶阔叶林内阴坡中上部至山顶处,海拔较高且分布区域坡度较大,呈聚集性分布;硬叶兜兰群落的植物科属复杂,区... 对滇东南地区硬叶兜兰分布特点、其群落内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显示:硬叶兜兰分布于稳定的石灰岩次生灌丛和常绿落叶阔叶林内阴坡中上部至山顶处,海拔较高且分布区域坡度较大,呈聚集性分布;硬叶兜兰群落的植物科属复杂,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占了总属数的57.75%,主要为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温带成分占了总属数的42.25%,以北温带和东亚分布成分为主,说明其生境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有许多残遗成分,具有区系古老的特点.常与青冈属、榕属、化香属、铁仔属、苦参属、菝葜属、绣线菊、箭竹属、金线兰属、石仙桃属、贝母兰属、茜草属、兔耳风属植物稳定的伴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濒危植物 硬叶兜兰 群落学
下载PDF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硬叶栎类林的树种多样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洋 曹敏 刘文胜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568-575,共8页
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以长苞冷杉(Abiesgeorgei)林、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林作为亚高山针叶林的代表,以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林作为硬叶栎类林的代表,分别选择了6块样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 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以长苞冷杉(Abiesgeorgei)林、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林作为亚高山针叶林的代表,以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林作为硬叶栎类林的代表,分别选择了6块样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倒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H、JD)分别测定其树种多样性,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森林类型的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的倒数、物种丰富度的顺序均为:长苞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丽江云杉林;而前两类森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但都高于丽江云杉林的均匀度指数值。滇西北的川滇高山栎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人工种植的亚高山针叶林的树种多样性较原始林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亚高山针叶林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云南省的树种多样性,使云南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 硬叶栎类林 树种多样性 滇西北
下载PDF
不同基质成分对硬叶兰组培苗假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剑锋 岑忠用 苏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9-61,共3页
以硬叶兰健壮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基质对硬叶兰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假植15d棕榈树皮+樟树皮+兰石处理的成活率最高,为81%,木屑+草木灰+兰石处理的成活率为72%,植物残根+草木灰+兰石处理的成活率为75%,泥土+兰石处理假... 以硬叶兰健壮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基质对硬叶兰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假植15d棕榈树皮+樟树皮+兰石处理的成活率最高,为81%,木屑+草木灰+兰石处理的成活率为72%,植物残根+草木灰+兰石处理的成活率为75%,泥土+兰石处理假植15d后成活率为0;假植45d后棕榈树皮+樟树皮+兰石处理的株高、叶长、叶宽和茎粗均高于其它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硬叶兰组培苗 假植
下载PDF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栎林的特点与分类 被引量:43
13
作者 杨钦周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7-211,共15页
本文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林,研究了它的主要特点和分类系统。根据硬叶栎林地区各气象站气候图解的特点(“A”字形),认为硬叶栎林是夏雨区的硬叶林,它不同于世界上冬雨区的(“U”字形气候图解)硬叶林。根据硬叶栎林的植物区系和... 本文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林,研究了它的主要特点和分类系统。根据硬叶栎林地区各气象站气候图解的特点(“A”字形),认为硬叶栎林是夏雨区的硬叶林,它不同于世界上冬雨区的(“U”字形气候图解)硬叶林。根据硬叶栎林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环境,它不属于亚热带的照叶林和地中海型的硬叶林,而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夏雨硬叶林,在中国西部高山地区的阳坡上常为顶极群落。根据硬叶栎林的优势树种和海拔、气候、土壤及伴生树种,分为10个群系和两个群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栎林 群落分类 四川 喜马拉雅
下载PDF
少叶硬叶兰,中国兰科一新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仲健 陈心启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50-352,共3页
对云南兰科新种少叶硬叶兰作了描述和绘图 ,并讨论了该种与其近缘种纹瓣兰的异同。
关键词 硬叶 中国 兰科 新种 云南
下载PDF
硬叶斯垂科特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俊 席刚俊 +1 位作者 徐超 徐晓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429-5431,5435,共4页
采用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硬叶斯垂科特(Tillandsia stricta Rigid)的组培快繁方法。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1.0 mg/L IAA+80 g/L土豆汁+25 g/L蔗糖+6 g/L琼脂,40 d后,种子萌发率达89%;增殖培养基为1/2MS+1.0 mg/... 采用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硬叶斯垂科特(Tillandsia stricta Rigid)的组培快繁方法。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1.0 mg/L IAA+80 g/L土豆汁+25 g/L蔗糖+6 g/L琼脂,40 d后,种子萌发率达89%;增殖培养基为1/2MS+1.0 mg/L IAA+0.2 mg/L 6-BA+80 g/L土豆汁+30 g/L蔗糖+6g/L琼脂,50 d后的增殖率达2.03;生根培养40 d后的小苗高1 cm左右,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斯垂科特(Tillanssia STRICTA Rigid) 培养基 增殖 快繁体系
下载PDF
硬叶兜兰的无菌播种和离体快速繁殖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艳 周洪英 +1 位作者 朱立 周庆 《贵州科学》 2013年第5期79-82,共4页
为探索适宜硬叶兜兰快速繁殖的培养基,进而为其种苗的大量繁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无菌播种建立无性系的方法对硬叶兜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萌芽率作为评价标准,1/4 MS为适宜硬叶兜兰无菌播种的培养基。1/4 MS+6-BA1.0 mg/L+NAA 0.2 m... 为探索适宜硬叶兜兰快速繁殖的培养基,进而为其种苗的大量繁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无菌播种建立无性系的方法对硬叶兜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萌芽率作为评价标准,1/4 MS为适宜硬叶兜兰无菌播种的培养基。1/4 MS+6-BA1.0 mg/L+NAA 0.2 mg/L+100 ml/L香蕉汁是适宜原球茎分化增殖的培养基。1/4 MS+IBA1.0 mg/L+0.5 g/L AC是适宜生根的培养基。炼苗7 d,以树皮:蛭石(2:1)为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培养基 无菌播种 快速繁殖
下载PDF
云南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古地中海残余植被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1,共8页
云南从干热河谷到寒温性山地广泛分布有一类常绿、阔叶、以壳斗科栎属植物为乔木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特征显示了与现代地中海地区硬叶栎林的相似性,而在群落的外貌、结构、特征种、地理分布等方面却与云南的亚热带常绿阔... 云南从干热河谷到寒温性山地广泛分布有一类常绿、阔叶、以壳斗科栎属植物为乔木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特征显示了与现代地中海地区硬叶栎林的相似性,而在群落的外貌、结构、特征种、地理分布等方面却与云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明显区别,因此被称为“硬叶常绿阔叶林”,它是在喜马拉雅隆升中因适应新的环境而发育的一个特殊植被类型。该植被的优势树种具有古地中海地区渊源,但在分布上大多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硬叶常绿阔叶林除优势树种为硬叶栎类以外,其他种类与同域天然植被的物种组成基本一样,并没有一个独特的植物区系。硬叶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简单,典型的硬叶常绿阔叶林群落有清楚的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而在生活型上,寒温性山地的群落以地面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干热河谷的群落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在中新世以前,硬叶栎类植物出现在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古地中海常绿阔叶林里,直到上新世以后,现代的地中海式气候形成,适应干旱的地中海植物区系出现,并随喜马拉雅隆升,硬叶常绿阔叶林才从原先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化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常绿阔 生态特征 物种组成 地理分布 起源与演化
下载PDF
硬叶斯垂科特种子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敏彦 章明 俞禄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280-1283,共4页
以硬叶斯垂科特种子为对象,将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研究适合的快繁条件。结果表明,硬叶斯垂科特种子培养理想的基本培养基是1/2 MS培养基;利用优化配方1/2MS+6-BA 2.0 mg.L-1+NAA0.5 mg.L-1+蔗糖50 g.L-1+香蕉泥100 g.L-1,室温(25&... 以硬叶斯垂科特种子为对象,将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研究适合的快繁条件。结果表明,硬叶斯垂科特种子培养理想的基本培养基是1/2 MS培养基;利用优化配方1/2MS+6-BA 2.0 mg.L-1+NAA0.5 mg.L-1+蔗糖50 g.L-1+香蕉泥100 g.L-1,室温(25±3)℃,自然散射光照,强度1 500~2 000 lx,培养90 d,叶片可长至6~7片,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斯垂科特 种子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在北京的催花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雪 张毓 陈红岩 《中国园艺文摘》 2012年第6期18-19,29,共3页
为确保2011年春节兰展期间能够将从贵州引种的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及时展出,在春节前对这两种兜兰进行引种催花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杏黄兜兰更适宜换基质栽培,硬叶兜兰是否换基质对其花芽率的影响不大。(2)硬叶兜兰更适宜在11月引种... 为确保2011年春节兰展期间能够将从贵州引种的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及时展出,在春节前对这两种兜兰进行引种催花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杏黄兜兰更适宜换基质栽培,硬叶兜兰是否换基质对其花芽率的影响不大。(2)硬叶兜兰更适宜在11月引种并做低温处理,如果在9月引种也适宜做低温处理;杏黄兜兰对引种的月份要求不高,两个月份引种都不适宜做低温处理。(3)高温温室的催花时间应在春节布展前2~3个月较合适,大约在1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黄兜兰 硬叶兜兰 催花 花芽率
下载PDF
硬叶兜兰的生境、特征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班秀芝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4期212-212,共1页
概述了硬叶兜兰的生境、特征及栽培要点,供硬叶兜兰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 硬叶兜兰 生境 特征 栽培要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