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copath模型的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容量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奉杰 徐江玲 +7 位作者 赵小龙 袁超 吴玲娟 白涛 宋浩 杨美洁 于浩林 张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0-674,共15页
为优化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模式,提高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水平,以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path模型构建了由12个... 为优化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模式,提高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水平,以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path模型构建了由12个生物功能组组成的能量流动模型,并基于能流模型评价了生态系统中硬壳蛤养殖容量。研究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硬壳蛤生物量最高(134.99 g/m^(2)),其次是凡纳滨对虾(62.56 g/m^(2));底栖动物营养级最高(2.65)。由于生态系统中第Ⅱ、Ⅲ营养级间能流传递效率较低(5.20%),系统绝大部分能量流通量(98.37%)位于第Ⅰ、Ⅱ营养级;系统连接指数和杂食指数分别为0.37和0.05,表明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比值为2.13,系统净生产力为每30天715.18 g/m^(2),表明生态系统以自养为主。研究期间人工饵料投入量占初级生产力的71.60%,大量饵料投入使生态系统食物网以碎屑食物链为主;从生态系统能流平衡的角度评估硬壳蛤养殖容量,发现该系统中以硬壳蛤个体总湿重计的生态容量和生产容量分别为:854.46 g/m^(2)和1441.47 g/m^(2)。基于该系统中硬壳蛤生态、生产容量获取的硬壳蛤最大放养密度分别为73 ind./m^(2)和123 ind./m^(2)。由于Ecopath模型无法模拟生态系统无机环境因子对养殖容量的限制作用,在开展基于Ecopath模型的养殖容量评估结果应用时应保持谨慎。养殖期间水体、底质环境保持在养殖生物适宜范围是Ecopath模型评估结果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养殖容量 ECOPATH 能量流动 混养
下载PDF
底质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幼贝潜砂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余利海 陈雅琦 +3 位作者 陈怡雪 甄秀维 郭永军 李永仁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研究底质对硬壳蛤幼贝潜砂行为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设置5种底质,观察幼贝的潜砂过程,统计潜砂时间及潜砂率,测定呼吸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硬壳蛤幼贝潜砂率排序为泥组<粗砂泥组<细砂泥组<粗砂组<细砂组;10%硬壳蛤幼贝竖... 为研究底质对硬壳蛤幼贝潜砂行为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设置5种底质,观察幼贝的潜砂过程,统计潜砂时间及潜砂率,测定呼吸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硬壳蛤幼贝潜砂率排序为泥组<粗砂泥组<细砂泥组<粗砂组<细砂组;10%硬壳蛤幼贝竖壳时间排序为粗砂组<细砂组<细砂泥组<泥组<粗砂泥组;10%硬壳蛤幼贝潜砂时间排序为粗砂组<细砂组<粗砂泥组<细砂泥组<泥组;Na^(+)-K^(+)-ATP酶活性排序为粗砂泥组<细砂组<粗砂组<泥组<细砂泥组;Ca^(2+)-Mg^(2+)-ATP酶活性排序为粗砂泥组<粗砂组<细砂组<细砂泥组<泥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排序为细砂组<粗砂组<粗砂泥组<泥组<细砂泥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排序为粗砂泥组<细砂泥组<泥组<细砂组<粗砂组。综合分析,细砂底质更适合于作为硬壳蛤幼贝养殖的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底质 潜砂 呼吸代谢酶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硬壳蛤与中国对虾池塘混养时生长效果及养殖效益分析
3
作者 李金璐 李卫东 +1 位作者 张宏祥 张海恩 《河北渔业》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海水池塘内的物质资源、改善养殖水质、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水域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 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海水池塘内的物质资源、改善养殖水质、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水域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红鳍东方鲀与中国对虾、硬壳蛤与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和硬壳蛤与中国对虾三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与硬壳蛤的生长效果,并分别计算了其养殖效益。三种养殖模式下中国对虾的放养量是固定的,均为初始规格20 000尾/kg,放养密度6 kg/hm^(2)。同时,该试验也分别选出了三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益最高时红鳍东方鲀与硬壳蛤的放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硬壳蛤 中国对虾 混养 生长效果 养殖效益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稚贝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涛 杨红生 +5 位作者 刘保忠 李宝泉 刘石林 文海翔 何义朝 张福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 ,对盐度、饵料、底质和温度对硬壳蛤稚贝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 1 8— 42 ,最适盐度范围为 2 4— 36。从稚贝成活率看 ,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 :等...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 ,对盐度、饵料、底质和温度对硬壳蛤稚贝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 1 8— 42 ,最适盐度范围为 2 4— 36。从稚贝成活率看 ,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 :等鞭金藻 >美国扁藻 >混合藻>亚心形扁藻 >大溪等鞭金藻 >三角褐指藻 >小球藻 >中肋骨条藻 ;但从稚贝日生长率看 ,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 :混合藻 >等鞭金藻 =美国扁藻 =亚心形扁藻 >大溪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 >小球藻 >中肋骨条藻。硬壳蛤对底质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 ,稚贝在纯砂底质中的成活率和日生长率均高于在纯海泥底质中 ,但砂的粒径大小对稚贝成活率和日生长率没有明显影响。硬壳蛤稚贝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 ,能够耐受 30— 35℃的高温 ,但在室外自然温度条件下 ,当温度为 2 1 .8— 35 .4℃ (平均为 30 .1℃ )时 ,稚贝成活率却很低 ,无砂情况下只有 3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盐度 饵料 底质 温度 成活率 日生长率
下载PDF
硬壳蛤的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34
5
作者 常亚青 宋坚 +3 位作者 王国栋 丁君 阎世国 王喜福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硬壳蛤 (Mercenariamercenaria)亲贝于 2 0 0 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 ,采用阴干和温度变化刺激对其进行人工催产 ,亲贝诱导排放比例可达 80 %。水温 18~ 2 6℃ ,2 0 .5~ 2 4 0h胚胎发育到面盘幼虫 ,孵化率达 94 %。浮游幼虫前期饵料以湛... 硬壳蛤 (Mercenariamercenaria)亲贝于 2 0 0 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 ,采用阴干和温度变化刺激对其进行人工催产 ,亲贝诱导排放比例可达 80 %。水温 18~ 2 6℃ ,2 0 .5~ 2 4 0h胚胎发育到面盘幼虫 ,孵化率达 94 %。浮游幼虫前期饵料以湛江等鞭金藻 (Iscochrysiszhanjiangensis)为主 ,逐渐添加新月菱形藻 (Nizschiaclosterium) ,后期以新月菱形藻为主。硬壳蛤幼虫温度、盐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 19~ 2 7℃、2 5 .0~ 3 3 .6。饵料以混合投喂效果最佳 ,湛江等鞭金藻次之。浮游幼虫培养 12~ 17d ,幼虫壳长达 2 0 0~ 2 10 μm ,采用在培养池底铺砂做附着基 ,幼虫变态率达 2 1% ,稚贝培养 3 0d后可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人工育苗 水温 盐度 饵料
下载PDF
温度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呼吸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文海翔 张涛 +4 位作者 杨红生 刘保忠 周毅 毛玉泽 张福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9-554,共6页
于 2 0 0 2年 1 1月— 2 0 0 3年 4月 ,采用Winkle滴定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对硬壳蛤呼吸排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5— 35℃温度范围内 ,温度和体重对硬壳蛤 (壳长 0 5— 6cm ,软体部干重 0 0 0 34— 0 5 9g)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 于 2 0 0 2年 1 1月— 2 0 0 3年 4月 ,采用Winkle滴定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对硬壳蛤呼吸排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5— 35℃温度范围内 ,温度和体重对硬壳蛤 (壳长 0 5— 6cm ,软体部干重 0 0 0 34— 0 5 9g)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其单位体重耗氧率在2 0— 30℃之间达到最大值 ,且随着硬壳蛤个体的增大而下降 ;不同温度下硬壳蛤个体耗氧率OR[mgO2 /(ind·h) ]与软体部干重W(gDFW)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OR =aWb 表示 ,其中a值在0 0 4— 0 70之间 ,b值在 0 45— 0 65之间。硬壳蛤的排氨率 温度曲线呈单峰型 ,其单位体重排氨率在 2 5℃附近达到最大值 ,且随着硬壳蛤个体的增大而下降。不同温度下硬壳蛤个体排氨率NR[μgNH4 N/(ind·h) ]与软体部干重W(gDFW)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NR =aWb 表示 ,其中a值在 1— 2 7之间 ,b值在 0 40— 0 75之间。硬壳蛤呼吸排泄的氧、氮比在 5℃时最大 ,随后有下降趋势 ,其比值在 1 0— 8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温度 呼吸 排泄
下载PDF
温度对美国硬壳蛤滤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柴雪良 方军 +2 位作者 林志华 张炯明 单乐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3-36,共4页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静水方法,测定了水温11.5、22.5、28.0、32.0℃下,硬壳蛤的滤食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结果表明,在11.5~22.5℃之间,硬壳蛤的上述生理指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显著。而在22.5、28.0、32.0℃之间,生理指标的差异并...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静水方法,测定了水温11.5、22.5、28.0、32.0℃下,硬壳蛤的滤食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结果表明,在11.5~22.5℃之间,硬壳蛤的上述生理指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显著。而在22.5、28.0、32.0℃之间,生理指标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间接说明了硬壳蛤对温度的较强适应能力,适合在浙江省等东南沿海进行推广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滤食率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志华 单乐洲 +4 位作者 柴雪良 应雪萍 方军 张炯明 张永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0-436,共7页
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浙江引种养殖的硬壳蛤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发育、幼虫和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养殖的硬壳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期... 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浙江引种养殖的硬壳蛤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发育、幼虫和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养殖的硬壳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19.0—28.2℃,可大批产卵二次;肥满度最高为7.11%(6月份),最低为3.68%(1月份);水温20—22℃时,D形幼虫孵出时间约为20h,浮游幼虫经9—10天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10—11天发育变态为稚贝。研究还发现,硬壳蛤的精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牛角形或较直的长三角形,与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精子形态明显不同。文中还讨论了性腺发育与积温的关系,指出性腺发育成熟的积温和有效积温大约为1800℃和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繁殖生物学 繁殖周期 性腺发育 肥满度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稚贝中间培育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涛 杨红生 +4 位作者 刘保忠 刘鹰 文海翔 刘石林 张福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8-655,共8页
采用现场测定方法 ,研究了硬壳蛤稚贝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初始规格以及直接底播、袋中加砂底播、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 4种野外培育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进行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规格为壳长大于 2— 4mm。在 4种培育模... 采用现场测定方法 ,研究了硬壳蛤稚贝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初始规格以及直接底播、袋中加砂底播、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 4种野外培育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进行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规格为壳长大于 2— 4mm。在 4种培育模式中 ,直接底播和袋中加砂底播模式效果比较理想。直接底播的稚贝 ( 30 0 0粒 /m2 )经过 2 8天便可由壳长2 .62mm长到 9.47mm ,达到播种规格 ;经过 62天的培育可以长到 1 7.5 1mm ,成活率可达83.3%。利用袋中加砂底播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略低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但成活率略高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可达到 89.8%— 94.5 %。与上述两种培育模式相比 ,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较慢 ,其中以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最慢 ,成活率最低。在这两种培育模式中 ,下层稚贝生长最慢 ,其次为中层稚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中间培育 模式 稚贝
下载PDF
硬壳蛤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宋坚 张伟杰 +1 位作者 常亚青 赵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77,共5页
选取4、16、28月龄3种规格的硬壳蛤各100只,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规格内各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分析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和综合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规格硬壳蛤壳长、壳... 选取4、16、28月龄3种规格的硬壳蛤各100只,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规格内各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分析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和综合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规格硬壳蛤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小规格硬壳蛤的壳厚(0.398)、中规格和大规格硬壳蛤的壳长(0.639、0.403)分别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综合决定系数与通径系数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壳厚可作为早期选择小规格硬壳蛤活体重的主要间接指标,而选择中、大规格硬壳蛤活体重应以壳长为主要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各规格硬壳蛤形态性状估计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小规格:Y=-1.249+0.053X1+0.04X2+0.111X3;中规格:Y=-8.743+0.345X1;大规格:Y=-62.704+0.783X1+0.585X2+1.368X3。本研究结果为硬壳蛤不同时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形态性状 活体重 多元分析
下载PDF
化学物质对硬壳蛤幼虫变态的诱导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涛 杨红生 +2 位作者 周毅 何义朝 张福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9-67,共9页
用KCl、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L-DOPA和GABA(γ-氨基丁酸)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幼虫变态诱导实验.结果表明,KC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L-DOPA对硬壳蛤幼虫的变态均有诱导作用,... 用KCl、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L-DOPA和GABA(γ-氨基丁酸)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幼虫变态诱导实验.结果表明,KC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L-DOPA对硬壳蛤幼虫的变态均有诱导作用,而GABA的诱导作用不显著.KCl的最佳诱导浓度随处理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处理时间为1~24,48,72 h时KCl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33.56,20.13~26.85,13.42 mmol/L.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诱导作用与浓度和处理时间均有关.肾上腺素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00 μmol/L,最佳处理时间均为8 h,此时幼虫变态率提高最大,为36.97个百分点.当去甲肾上腺素的诱导浓度为100 μmol/L,处理时间为8~16 h时,幼虫变态率提高也较大,均大于18个百分点,死亡率增加,但均低于30个百分点,当去甲肾上腺素诱导浓度为500 μmol/L时,虽然在8~16 h的处理时间范围内,幼虫变态提高率也较大,均大于18个百分点,但当处理时间超过8 h,在16~48 h范围内,幼虫死亡率提高明显增大,均大于50个百分点.L-DOPA的适宜诱导浓度为10~50 μmol/L,适宜处理时间为8~24 h,此时幼虫变态率均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最高可提高79.43个百分点.GABA的诱导作用较弱,最佳诱导浓度随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处理时间为24 h和48 h时,最佳诱导浓度为0.1 μmol/L;处理时间为0.5~16 h时,最佳诱导浓度为100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 变态 诱导
下载PDF
硬壳蛤对环境因子适应性试验 被引量:28
12
作者 林志华 柴雪良 +2 位作者 方军 张炯明 谢起浪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要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对硬壳蛤稚贝及幼贝的生态习性进行详细观察 ,结果表明 :稚贝生存温度为 3~ 30℃ ,以 15~ 2 8℃较适宜 ;盐度适应范围为 16 .0‰~ 4 1.0‰ ;pH适应范围 5 .1~ 9.0 .氨氮对幼贝 (壳长 15~ 18mm)在p... 要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对硬壳蛤稚贝及幼贝的生态习性进行详细观察 ,结果表明 :稚贝生存温度为 3~ 30℃ ,以 15~ 2 8℃较适宜 ;盐度适应范围为 16 .0‰~ 4 1.0‰ ;pH适应范围 5 .1~ 9.0 .氨氮对幼贝 (壳长 15~ 18mm)在pH =8时半致死浓度为 96小时Lc50 =10 .97mg/L ,安全浓度 (SC) =2 .31mg/L ,此时非离子态氨 96小时Lc50 =0 .82 5mg/L ,安全浓度 (SC) =0 .0 82 5mg/L ,耐溶氧最低可测得值为 0 .4 8mg/L .稚贝营底栖生活 ,潜居砂质底 ,依靠水交换滤取食物 ,饵料以各种小型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为主 ,对种类无明显选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环境因子 适应性试验 底质
下载PDF
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常亚青 王国栋 +3 位作者 王喜福 李俊 丁君 赵国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3,共6页
2001年6月至10月和2002年8月至10月对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中间培育选择了潮间带池塘底播、池塘网箱、海区吊挂网袋和育苗池网箱等方式。池塘底播试验在黄海北部庄河海域潮间带池塘(泥底)和渤海营城子海区的潮间带池塘(砂... 2001年6月至10月和2002年8月至10月对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中间培育选择了潮间带池塘底播、池塘网箱、海区吊挂网袋和育苗池网箱等方式。池塘底播试验在黄海北部庄河海域潮间带池塘(泥底)和渤海营城子海区的潮间带池塘(砂底)进行。结果表明:不同中间培育方式稚贝的日生长量和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网箱和网袋的中间培育方式能够明显地提高稚贝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海上网袋、池塘网箱和育苗池网箱稚贝壳长日生长量分别为0.16mm·d^(-1)、0.14mm·d^(-1)、0.15mm·d^(-1),成活率大于98.0%,试验结束时稚贝的壳长大于10mm。底播方式培养稚贝在试验结束时壳长小于7mm,壳长日生长量小于0.06mm·d^(-1)。两地潮间带池塘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束时渤海营城子的成活率为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稚贝 中间培育 培育方式 日生长量 成活率 生长速度
下载PDF
硬壳蛤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小东 张涛 +4 位作者 黄水英 刘旭东 王清 杨红生 张福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74,共4页
基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埋栖型双壳类,为给生产提供更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以硬壳蛤胚胎(4~8细胞期)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壳... 基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埋栖型双壳类,为给生产提供更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以硬壳蛤胚胎(4~8细胞期)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有1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有4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有1对,无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核型公式为28m+8sm+2st,染色体臂数=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 1758))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平面流水循环系统集约化培育硬壳蛤稚贝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国强 柴雪良 +4 位作者 林志华 陆荣茂 张炯明 方军 董迎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3,共7页
2004年10~11月和2005年的8~9月利用平面流水循环系统对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流水量和放苗密度对硬壳蛤稚贝的生长、存活有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硬壳蛤稚贝的最佳培育规模2~6mm,不同流水... 2004年10~11月和2005年的8~9月利用平面流水循环系统对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流水量和放苗密度对硬壳蛤稚贝的生长、存活有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硬壳蛤稚贝的最佳培育规模2~6mm,不同流水量实验中当流水量达到58.6dm^3/min时,在第18天贝苗总重由6.125kg/m^2增加到7.5kg/m^2,壳长也由5.77mm增加到8.55mm,成活率达79%,水质检测发现,流水量越大的梯度组出水中叶绿素含量越高,氨氮含量越低,流水量越小出水叶绿素含量越低,氨氮含量越高;不同密度实验中当放苗量为0.625kg/m^2时,在第24天贝苗由0.625kg/m^2增加到4.125kg/m^2,壳长也由2.86mm增加到6.98mm,成活率达66%,水质检测发现,密度越高的梯度组出水中叶绿素含量越低,氨氮含量越高,密度越小出水叶绿素含量越高,氨氮含量越低.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氨氮,pH,盐度等理化因子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保证了稚贝正常快速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稚贝 集约化 平面流水系统 密度 生长
下载PDF
饵料种类、温度和规格对硬壳蛤的同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国栋 张丽莉 常亚青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27-529,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硬壳蛤同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饵料种类对硬壳蛤同化率影响显著(P<0.05)。其中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同化率显著高于小新月菱形藻(P<0.05),而小新月菱形藻又显著高于扁藻(P<0.05)。
关键词 硬壳蛤 同化率 饵料 温度 规格
下载PDF
cAMP信号通路在5-羟色胺诱导硬壳蛤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清 张涛 张立斌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采用体外药物诱导的方法,研究了5-羟色胺(5-HT)诱导的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 cAMP 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01~100μM的5-HT 均能够显著地诱导硬壳蛤卵母细胞的成熟,处理60min 时生发泡破裂(GVBD)... 采用体外药物诱导的方法,研究了5-羟色胺(5-HT)诱导的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 cAMP 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01~100μM的5-HT 均能够显著地诱导硬壳蛤卵母细胞的成熟,处理60min 时生发泡破裂(GVBD)发生率均可达到70%左右。不同浓度5-HT 的诱导作用表现出时间依赖性,但未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咖啡因、茶碱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可以单独抑制卵母细胞的自发成熟,但效果不显著。10mM 的咖啡因和茶碱以及5mM 的 IBMX 能够显著地抑制5-HT的诱导效果。1mM 的 IBMX 对5-HT 的诱导效果影响不显著,1mM 的咖啡因和茶碱能够促进5-HT 的诱导作用,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cAMP 信号通路参与了5-HT 诱导的硬壳蛤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并且 cAMP 浓度的升高会抑制其成熟,cAMP 信号通路在硬壳蛤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中可能起着负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卵母细胞成熟 cAMP信号通路 CVBD 5-羟色胺
下载PDF
硬壳蛤胚胎发育和变态阶段生化分析及能量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长革 李晓旭 +1 位作者 宋坚 常亚青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3-716,共4页
采用常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硬壳蛤的卵、D形幼虫、变态前幼虫和变态后幼虫的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发育过程中能量利用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硬壳蛤卵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7.6%、42.2%和10.2%;每个... 采用常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硬壳蛤的卵、D形幼虫、变态前幼虫和变态后幼虫的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发育过程中能量利用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硬壳蛤卵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7.6%、42.2%和10.2%;每个卵所含的能量平均为0.988mJ。经过24h的孵化后,3种能源物质的含量均下降,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相对下降12.5%、18.8%和13.9%,总能源物质含量下降15.3%。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个幼虫平均消耗的能量为0.161mJ,其中脂类提供了68.5%的能量。幼虫变态过程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相对下降25.1%、26.6%和19.2%。变态过程中每个幼虫消耗的能量为2.111mJ,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分别提供了能量的44.4%、35.9%和19.2%。变态过程消耗的能量是胚胎发育过程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胚胎发育 变态 生物利用 能量消耗
下载PDF
硬壳蛤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汉良 孟学平 董志国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8,共8页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硬壳蛤5种组织(足、外套膜、闭壳肌、鳃和肝)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 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酶谱表型及位点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上述组织的EST和M DH同...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硬壳蛤5种组织(足、外套膜、闭壳肌、鳃和肝)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 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酶谱表型及位点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上述组织的EST和M DH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而LDH没有组织特异性。在EST酶谱中,肝组织染色最深,说明其EST活性最高,这与肝脏为重要的消化腺和解毒器官相适应。在M DH酶谱中发现了s-M DH和m-M DH所形成的谱带,闭壳肌的M DH谱带染色很深,这与肌肉需要由三羧酸循环提供大量ATP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硬壳蛤在北方地区的引种、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坚 常亚青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51,共2页
硬壳蛤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又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虽然硬壳蛤在美国东海岸整个蛤类渔获量中只占7%,但产值却占53%。硬壳蛤在美国、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各州、纽约、新泽西和弗及尼亚等地是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
关键词 硬壳蛤 北方地区 养成技术 人工育苗 美国东海岸 引种 经济价值 经济贝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