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硬实性QTL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滕卫丽 李悦 +6 位作者 郑立娜 郭志文 付雪 王博 董莹莹 韩英鹏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9,共12页
试验以东农46和L-100杂交构建的包含127个家系F_(2:10)、F_(2:11)、F_(2:12)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结合三年五点以及4个浸种时间段,调查大豆硬实率和种子吸水量两个表型性状,采用QTL IciMapping 4.1完备区间作图法,作QTL定位和加... 试验以东农46和L-100杂交构建的包含127个家系F_(2:10)、F_(2:11)、F_(2:12)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结合三年五点以及4个浸种时间段,调查大豆硬实率和种子吸水量两个表型性状,采用QTL IciMapping 4.1完备区间作图法,作QTL定位和加性效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6个与大豆硬实性相关QTLs,分布于10条染色体,贡献率5.29%~47.31%,有8个位点在两个性状QTL定位中发生标记区间重叠,分别为qHS-2-1和qWAS-2-1、qHS-2-2和qWAS-2-2、qHS-4-2和qWAS-4-1、qHS-13-1和qWAS-13-3,其中,qHS-2-2和qWAS-2-2贡献率平均值最大,>25%。共检测到51对加性×加性上位互作QTL,贡献率为1.01%~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硬实 种子吸水量 硬实性 QTL
下载PDF
苦参种子硬实性的组织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崔芬芬 陈亮 +3 位作者 曹亚萍 王勇飞 乔永刚 宋芸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717-1721,1741,共6页
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 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苦参种子由种皮、种脐及子叶等结构组成;种皮由角质层、栅栏组织、骨状石细胞、厚壁细胞以及薄壁细胞等组成,种皮结构较复杂,具有典型的豆科种皮结构特征;种脐部位由珠柄残余物和维管系统等组成;苦参子叶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栅栏组织在种皮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特征可能是造成苦参硬实的原因之一。不同发育时期苦参种子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种子硬实性的形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种子 硬实性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对几种豆科牧草硬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海棠 马鹤林 +1 位作者 葛根塔娜 李红 《内蒙古草业》 1992年第1期29-31,共3页
豆科牧草的硬实性对生产和科研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用砂纸磨擦法和双氧水处理法对提高几种豆科牧草的硬实性进行了探索,总得来看砂纸磨擦法要比双氧水处理法效果好。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硬实性 砂纸磨探法 双氧水处理法 种子处理 种子发芽率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几种硬实性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伏香香 李淑娴 隋爱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34,共3页
台湾相思 (Acacia confusa.)南洋楹 (Albizia falcataria )和银合欢 (L eucaena gluca)三种硬实性种子用热水和酸蚀两种处理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 ,台湾相思和新银合欢分别用浓硫酸处理 7min、1.5 min,南洋楹用始温为 70℃的热水处理效... 台湾相思 (Acacia confusa.)南洋楹 (Albizia falcataria )和银合欢 (L eucaena gluca)三种硬实性种子用热水和酸蚀两种处理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 ,台湾相思和新银合欢分别用浓硫酸处理 7min、1.5 min,南洋楹用始温为 70℃的热水处理效果为最好 ,其发芽率分别达 80 %、5 7%和 46 % ;硫酸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整齐度均优于热水处理 ,而异状发芽率、腐烂率均低于热水处理。方差分析表明 ,两处理间发芽率 ,发芽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 酸蚀 种子质量检验 引种 热水处理 发芽率 发芽势 活力指数 台湾相思 南洋楹 银合欢 硬实性种子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野生扁蓿豆种子硬实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额尔敦嘎日迪 中田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扁蓿豆是抗逆性极强的优良牧草,但其种子发芽率低,具有65 %~75 %的硬实。在恒温25℃时发芽率较高,在变温20 ~30℃时发芽率最高,若温度超过30℃或低于15℃时发芽被抑制,但短时间高温处理有利于促进发芽。采用机械或浓硫酸处理,发芽率... 扁蓿豆是抗逆性极强的优良牧草,但其种子发芽率低,具有65 %~75 %的硬实。在恒温25℃时发芽率较高,在变温20 ~30℃时发芽率最高,若温度超过30℃或低于15℃时发芽被抑制,但短时间高温处理有利于促进发芽。采用机械或浓硫酸处理,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高40.6 %和45.6 %。野生种子的硬实率与采集地气温,特别是与7月份温度有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不同产地的种子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以赤峰市北部采到的居群硬实率最高,比呼和浩特市采集的居群高9 %。随着储藏年限的推移,种子的硬实率不断下降,发芽率增加,储藏3.5年的种子发芽率达到了67.0 %,表明扁蓿豆种子采集后通过室温储藏可以达到提高发芽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发芽率 种子硬实性 扁蓿豆
下载PDF
菜豆种子硬实分析和破除研究
6
作者 孙靖雯 张光辉 +4 位作者 刘畅 冯国军 刘大军 闫志山 杨晓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0期33-39,共7页
为了探讨菜豆种子硬实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破除硬实方法,为菜豆种子硬实破除研究奠定基础。以菜豆‘盛冠’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皮成分、结构和酶活性以及通过干湿交替和机械处理测定发芽指标。结果显示,菜豆种皮成分(除了原花青素)对... 为了探讨菜豆种子硬实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破除硬实方法,为菜豆种子硬实破除研究奠定基础。以菜豆‘盛冠’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皮成分、结构和酶活性以及通过干湿交替和机械处理测定发芽指标。结果显示,菜豆种皮成分(除了原花青素)对种子硬实性有显著影响;与非硬实种子相比,硬实种子各细胞层种皮更厚,种子和种皮的蛋白酶活性更低,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更高。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硬实种子发芽指标呈上升趋势。干湿交替处理种子3次时,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分别是对照组的21倍、9倍和8倍。经机械处理后的硬实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分别是非硬实种子的1.07倍、3.4倍、4倍及3倍。研究发现,菜豆种子硬实受种皮成分、种皮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干湿处理使种子通透性增加,起到了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干湿交替处理3次和机械处理,均对菜豆种子萌发和破除硬实有显著积极影响。研究旨在筛选出高效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为农业生产中提高种子出苗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种子硬实 硬实破除 种皮成分 硬实性
下载PDF
加拿大紫荆种子硬实性解除及其吸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琪 钱滕 +2 位作者 王欢 朱铭玮 李淑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2,共6页
【目的】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硬实性,研究解除其硬实性的方法及吸水特性,揭示其种皮结构和吸水的关系可为种子休眠及种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温度梯度(70~90℃)的热水处理加拿大紫荆种子,探究解除其硬实性的最适条件... 【目的】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硬实性,研究解除其硬实性的方法及吸水特性,揭示其种皮结构和吸水的关系可为种子休眠及种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温度梯度(70~90℃)的热水处理加拿大紫荆种子,探究解除其硬实性的最适条件,采用凡士林密封法与苯胺蓝染色法分析种子的吸水特性,同时借助扫描电镜对种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加拿大紫荆种子的吸胀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80℃和90℃处理均能有效解除种子硬实性,但90℃处理的种子生活力显著下降。种子的种脐处有明显的裂缝,热水处理后,裂缝中的胶状物质消失,裂缝更加明显。经观察种皮纵切面发现,大多数部位的种皮由3层结构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角质层、栅栏层和厚壁细胞层。种脐区域除了上述3层结构,还具有明线、反栅栏层和维管束。热水处理后,种孔处的栅栏层和厚壁细胞层分离,形成一个小凸起。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浸种12 h后,种脐端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密封另外2个部位的处理;浸种96 h后,种子中间部位开始缓慢吸水;浸种120 h时,子叶末端仍未吸水。苯胺蓝染色发现:种孔部位的凸起最先着色(2 h),之后种脐的裂缝(3 h)以及维管束通道也被染成蓝色(9 h);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厚壁细胞层与栅栏层的分离区域扩大,角质层和栅栏层着色面积也相应扩大,但厚壁细胞等组织仍未被染色。染色36 h时,整个种皮以及胚乳被染成蓝色。【结论】采用80℃热水处理5 min是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硬实性的最适条件,可使种子维持较高的生活力;种脐区域是早期吸水的主要部位;种孔是加拿大紫荆种子的最初吸水位点,随后水分沿厚壁细胞层与栅栏层的分离处以及维管束向子叶末端迁移。厚壁细胞等组织对种子的早期吸水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紫荆 种皮结构 吸水机制 种子硬实性
原文传递
苦参硬实性及硬实相关基因SfHs1-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8
作者 贺嘉欣 崔芬芬 +2 位作者 贾孟君 宋芸 乔永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067-7074,共8页
硬实性是种子休眠类型之一,为研究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种子硬实性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测定苦参种子的硬实率及发芽率,观察种皮解剖结构,并从苦参中克隆得到SfHs1-1基因(GenBank:MK840-98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苦参具... 硬实性是种子休眠类型之一,为研究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种子硬实性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测定苦参种子的硬实率及发芽率,观察种皮解剖结构,并从苦参中克隆得到SfHs1-1基因(GenBank:MK840-98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苦参具有高硬实率,观察种皮解剖结构发现在发育过程中种皮不断增厚,且栅栏组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克隆获得苦参SfHs1-1基因共1 495 bp,其开放阅读框序列长1 386 bp,编码461个氨基酸;预测Sf Hs1-1蛋白分子量为52 267.15 kD,等电点为9.21,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和多个磷酸化位点,且具有一个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碱性磷酸酶D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f Hs1-1蛋白与豆科狭叶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的PhoD亲缘关系最近。对苦参SfHs1-1基因的表达分析可知,该基因在茎、叶、种皮等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初期表达量基本没有差异,随着种子的生长发育,在第4周种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为苦参硬实性形成机制的探索及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硬实性 解剖结构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嵌入式Linux硬实时性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8
9
作者 齐俊生 崔杜武 黑新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6,共3页
着重论述了增强嵌入式Linux实时性的基本策略,在实际项目中提出并实现了在实时硬件抽象层(RTHAL)的架构下,应用双内核机制使嵌入式Linux支持硬实时性的一种新的方案。
关键词 嵌入式LINUX 硬实 双内核机制 实时硬件抽象层
下载PDF
Linux硬实时性的具体实现
10
作者 孙晶华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13期57-57,共1页
对Linux进行实时性改进是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实时进程的调度、时钟的实时性改进,以及软中断模拟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Linux的实时性。
关键词 LINUX 硬实实现 嵌入式操作系统 开放源代码
下载PDF
含羞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莹 李思锋 +2 位作者 王庆 李艳 张瑞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52-55,共4页
采用浓硫酸酸蚀、烫种、砂磨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含羞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势,探讨含羞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含羞草种子发芽率为13.6%,硬实率达60.6%;种皮是影响其萌发的主要因素... 采用浓硫酸酸蚀、烫种、砂磨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含羞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势,探讨含羞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含羞草种子发芽率为13.6%,硬实率达60.6%;种皮是影响其萌发的主要因素,95℃1min烫种对含羞草种子萌发作用明显,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分别为94.3%、92.0%;浓硫酸处理50min也可提高含羞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84.0%,79.7%;砂磨处理发芽率为16.3%,效果不明显;含羞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羞草 硬实性种子 烫种 酸蚀 萌发
下载PDF
不同种源苦参种子质量标准指标及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芬芬 陈亮 +5 位作者 曹亚萍 王勇飞 贺嘉欣 贾孟君 乔永刚 宋芸 《中国种业》 2019年第4期55-57,共3页
对来自16个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硬实率以及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等质量标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均在92%以上;千粒重除安徽亳州外,其他种源均在40g以上;含水量均不超过12%;硬实率均在... 对来自16个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硬实率以及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等质量标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均在92%以上;千粒重除安徽亳州外,其他种源均在40g以上;含水量均不超过12%;硬实率均在85%以上;综合生活力、未处理种子、发芽率2个指标发现山西长治西河底、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的苦参种子种质较好;经破除硬实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处理,不同种源最优处理不同,其中6个种源苦参种子的3种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个种源浓硫酸处理下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个种源摩擦处理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还有3个种源浓硫酸与摩擦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但显著高于热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种源 质量标准指标 硬实性 破除硬实 发芽率
下载PDF
打破菜豆种子硬实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光辉 刘大军 +3 位作者 杨晓旭 刘畅 闫志山 冯国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2期57-65,共9页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未处理的硬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26.5%,17%和23.17;经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后的硬实种子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种子硬实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各自处理的最佳条件分别是:60℃恒温浸种30 min,80℃恒温浸种2 min以及-20℃贮藏7天。最后,比较3个处理间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同时,考虑到菜豆种植的实际情况和硬实破除的最佳效果,对硬实率较高的盛冠菜豆种子用60℃恒温浸种30 min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种子 硬实性 硬实破除 温水浸种 热水烫种 低温贮藏
下载PDF
6种野生花卉植物种子硬实破除研究及引种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重阳 吕英民 +2 位作者 吴沙沙 郑莉莉 邱春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39,共5页
采用5种处理方法对6种野生豆科花卉植物进行种子破除硬实性及萌发条件研究,寻找它们在破除种子硬实方法上的共性及其各自最适宜的方法。结果表明:除红三叶外,5种处理方法对破除供试材料种子硬实性均有效,其中以浓硫酸和机械损伤处理效... 采用5种处理方法对6种野生豆科花卉植物进行种子破除硬实性及萌发条件研究,寻找它们在破除种子硬实方法上的共性及其各自最适宜的方法。结果表明:除红三叶外,5种处理方法对破除供试材料种子硬实性均有效,其中以浓硫酸和机械损伤处理效果最显著。引种初试表明:二色胡枝子和白三叶播种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其余4份材料均完成了生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花卉 种子 硬实性 引种研究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放性与实时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韦文求 谢存禧 +1 位作者 张铁 庄焕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系统对开放性和实时性能的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讨论机器人控制器在开放性和实时性上的要求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并从这两方面构建了基于ARM7微处理器运动控制板的SCARA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嵌入式技术、CAN... 针对工业机器人系统对开放性和实时性能的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讨论机器人控制器在开放性和实时性上的要求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并从这两方面构建了基于ARM7微处理器运动控制板的SCARA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嵌入式技术、CAN总线技术、SoC技术等多项技术,同时将RTAI(Real Time Application Interface)和uClinux相结合组成双核嵌入式实时系统,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硬实时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较好的实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控制系统 分层结构设计 硬实 RTAI
下载PDF
甘草的种子处理和栽培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玉香 赵晓明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7,共2页
甘草最早记载于公元一、二世纪,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陶宏景在<明医别录>中称甘草为国老,意即甘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当今,随着甘草用量的日益加大,传统的种植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 甘草最早记载于公元一、二世纪,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陶宏景在<明医别录>中称甘草为国老,意即甘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当今,随着甘草用量的日益加大,传统的种植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甘草种子处理和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种子处理 栽培技术 硬实性现象 育苗法 直播法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苦参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玲 《山西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研究破除苦参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及不同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对10个不同产地的苦参种子进行硫酸处理和磨砂处理,并在黑暗与光照条件下,设置了7个温度梯度,研究不同处理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硫酸处理和... 为研究破除苦参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及不同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对10个不同产地的苦参种子进行硫酸处理和磨砂处理,并在黑暗与光照条件下,设置了7个温度梯度,研究不同处理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硫酸处理和磨砂处理后,苦参种子的发芽率均明显提高,不同产地的种子对不同处理方法表现出差异性。3号(山西大同)种源的种子在磨砂处理下,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苦参种子为光中性种子,在温度为15℃~30℃时发芽率较高,在黑暗条件下温度为15℃时,发芽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种子萌发 硬实性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Disturbance of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in experimental liver cirrhosis 被引量:10
18
作者 Sasa-Marcel Maksan Eduard Ryschich +2 位作者 Zilfi (U|¨)lger Martha Maria Gebhard Jan Schmid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46-849,共4页
AIM: To analyze hepatic, mesenteric and mucosal microcirculation and leukocyte-endothelium interaction (LEI) in a rat model with liver cirrhosis.METHODS: Hepatic cirrhosis was induced in Wistar rats by gavage with car... AIM: To analyze hepatic, mesenteric and mucosal microcirculation and leukocyte-endothelium interaction (LEI) in a rat model with liver cirrhosis.METHODS: Hepatic cirrhosis was induced in Wistar rats by gavage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 and intravital video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in liver, mesentery and small intestine mucosa. 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on microcirculatory and morphometric changes during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RESULTS: LEI wa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irrhotic liver but not in the gut. Blood flow measureme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liver, main mesenteric vessels and the mucosa.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ndicate that liver cirrhosis leads to alterations in hepatic and mesenteric blood flow but not in mucosal blood flow.CONCLUSION: The enhan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hepatic microvessels may be caused by a decrease of antithrombin Ⅲ levels and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disturbances of organ pat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 MICROCIRCULATION Small intestine LIVER
下载PDF
Impact of antithrombin Ⅲ on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in experimental liver cirrhosis and bowel inflammation: An in vivo analysis 被引量:1
19
作者 Sasa-Marcel Maksan Zilfi lger +1 位作者 Martha Maria Gebhard Jan Schmid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2期4997-5001,共5页
AIM: To analyze the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nd to characterize b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antithrombin Ⅲ (ATⅢ) on... AIM: To analyze the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nd to characterize b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antithrombin Ⅲ (ATⅢ) on leukocyte kinetics and liver damage. METHODS: Hepatic and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intravital videomicroscopy. Standardized models of experimental chronic liver cirrhosis and bowel inflammation were employed.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 = 6/group): controls, 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d IBD, 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d IBD treated with ATIII. RESULTS: Cirrhosis facilitated leukocyte rolling and sticking in hepatic sinusoids (1.91±0.28 sticker/μm vs 0.5±0.5 sticker/μm in controls, P〈0.05). The effect enhanced in animals with cirrhosis and IBD (5.4±1.65 sticker/μm), but reversed after ATIII application (3.97±1.04 sticker/μm, P〈0.05). Mucosal blood flow showed no differences in cirrhotic animals and controls (5.3±0.31 nL/min vs5.4±0.25 nL/min) and was attenuated in animals wibh cirrhosis and IBD significantly (3.49±0.6 nL/min). This effect was normaliz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5.13±0.4 nL/min, P〈0.05). Enzyme values rose during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and bowel inflammation, and reduced after ATIII application (P〈0.05). CONCLUSION: Liver cirrhosis in the presence of IBD lead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ucosal blood flow and an increase in hepatic leukocyte adherence with consecutive liver injury, which can be prevented by administration of AT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 MICROCIRCULATION Bowel inflammation Liver Antithrombin
下载PDF
Modifi cation of sleep architecture in an animal model of experimental cirrhosis 被引量:2
20
作者 Anabel Jiménez-Anguiano Vanessa Díaz-Medina +5 位作者 Blanca Eugenia Farfán-Labonne Gloria Giono-Chiang David Kersenobich Mario García-Lorenzana Maria Concepción Gutiérrez-Ruiz Javier Velázquez-Moctezu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1期5176-5180,共5页
AIM: To analyze the polygraphic sleep patterns during cirrhosis progression in a rat model by repeated CCh administration.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received three weekly injections of CCl4 for 11 wk, and were analy... AIM: To analyze the polygraphic sleep patterns during cirrhosis progression in a rat model by repeated CCh administration.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received three weekly injections of CCl4 for 11 wk, and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during the induction of cirrhosis. Rats were im- planted with electrodes to record their sleep patterns. Polygraph recordings were made weekly over 11 wk for 8 h, during the light period. After a basal recording, rats received three weekly injections of CCl4. Histological confirmation of cirrhosis was performed after 11 wk.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a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total wake time that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second week of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otal time of slow wave sleep (SWS)Ⅱ and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 sleep) in most of the 11 wk. SWS I showed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During the final week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M sleep frequency was also observed. Histological analyses of the livers showed unequivocal signs of cirrhosis.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hepatic failure produced by CCh administration is capable of modifying the sleep pattern even after only a few d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cirrhosis SLEEP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CCI4 WAKEFULN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