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电视及其硬界面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 任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提出数字电视的概念、优势和发展趋势,分析数字电视的潜在市场,对其硬界面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美学等原理对电视机和遥控器进行概念设计,给数字家电的界面设计以参考,适应未来数字化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 数字电视 电视机 遥控器 硬界面设计
下载PDF
基于信息视觉逻辑的智能电饭煲硬界面设计研究
2
作者 李亭翠 王成 徐倩 《艺术科技》 2017年第4期67-67,共1页
本文首次提出在智能电饭煲硬界面设计中运用视觉逻辑理论,以四种视觉信息要素、三种设计方式,将在视觉逻辑理论指导下的智能电饭煲硬界面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引起更多产品设计者的思考,为使用者提供舒适、高效、便捷的操作体验。
关键词 智能电饭煲 视觉逻辑 硬界面
下载PDF
滚筒洗衣机硬界面视觉用户体验VUX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升 张凌浩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79-83,共5页
目的通过对视觉用户体验理论的研究,探究现有滚筒洗衣机硬界面设计的规范及原则与用户行为逻辑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用户行为、情感、逻辑与认知的深入研究以及视觉用户体验理论的探讨,结合类比、整合的方法以及对用户行为逻辑与使用... 目的通过对视觉用户体验理论的研究,探究现有滚筒洗衣机硬界面设计的规范及原则与用户行为逻辑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用户行为、情感、逻辑与认知的深入研究以及视觉用户体验理论的探讨,结合类比、整合的方法以及对用户行为逻辑与使用习惯的剖析来研究滚筒洗衣机硬界面设计的规范与原则。结论在视觉用户体验的大潮流下,滚筒洗衣机硬界面设计需充分考虑用户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逻辑,以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信息的视觉逻辑来提出滚筒洗衣机硬界面定制的规范和原则,并以此来提出规范化和具有品牌延续性的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方法,从而提升用户对滚筒洗衣机硬界面操作的熟悉度以及对品牌的忠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用户体验 滚筒洗衣机 硬界面 信息视觉符号 行为逻辑
下载PDF
仪器产品的人机硬界面关系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国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4年第5期59-60,63,共3页
诞生于计算机人机界面学的界面概念,使人机关系认识又多了一个角度。将多媒体特征应用于仪器类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从而确立了显示与控制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内涵统一性,使产品的总体设计更加完美,更加人文化。
关键词 仪器结构 硬界面 产品
下载PDF
软硬界面协同影响下的用户体验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岩 陶晋 洪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8年第11期165-167,共3页
当前,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产品的学习和使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认知障碍,以至于很多信息产品无法真正服务于用户。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软硬界面的设计,为用户创造一种全新的操作体验,这种体验无关功能多少,只... 当前,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产品的学习和使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认知障碍,以至于很多信息产品无法真正服务于用户。设计师需要重新思考软硬界面的设计,为用户创造一种全新的操作体验,这种体验无关功能多少,只关乎用户的切身感受。本文拟从用户与信息产品交互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说明软硬界面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提供给用户简单、流畅操作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界面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操作引导
原文传递
交互设计中的软硬界面设计
6
作者 李昀桐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7期50-52,共3页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人与产品互相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介,界面设计在交互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界面设计分为硬界面设计、软界面设计及软硬界面协同设计。文章讨论了软硬界面设计在交互设计中的意...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人与产品互相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介,界面设计在交互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界面设计分为硬界面设计、软界面设计及软硬界面协同设计。文章讨论了软硬界面设计在交互设计中的意义,从几方面浅析交互设计中如何进行软硬界面设计,最后探讨了交互设计中软硬界面设计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 硬界面协同设计 交互设计
原文传递
穿越软硬交界面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申玉生 邹成路 +1 位作者 靳宗振 王京伟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102,共8页
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穿越软硬交界面易遭受严重破坏。文章依托都汶高速公路龙溪隧道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隧道洞口段穿越不同软硬交界面倾角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穿越软硬交界面时,... 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穿越软硬交界面易遭受严重破坏。文章依托都汶高速公路龙溪隧道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隧道洞口段穿越不同软硬交界面倾角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穿越软硬交界面时,强震作用下衬砌结构相对位移明显增大,隧道衬砌在对角线方向的相对位移大于拱顶和仰拱的水平相对位移;在交界面软岩侧,隧道结构的相对位移随着交界面倾角的减小而增大,而硬岩侧地震动却对隧道结构变形影响较小;隧道穿越倾角小于45°交界面时,地震动对隧道上部结构(拱肩和拱顶)安全性能影响最大,安全系数局部小于1;交界面倾角大于45°时,地震动对隧道下部结构(仰拱和拱脚)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界面 动力响应 相对位移 强震
下载PDF
基于信息视觉逻辑的波轮洗衣机硬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升 张凌浩 曹鸣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5,共2页
本文在信息视觉逻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波轮洗衣机硬界面在信息视觉逻辑影响下的设计原则和规范;通过对相应产品归纳类比的方式,探索更有利于用户使用的波轮洗衣机交互体验硬界面。本文指出,波轮洗衣机硬界面交互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 本文在信息视觉逻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波轮洗衣机硬界面在信息视觉逻辑影响下的设计原则和规范;通过对相应产品归纳类比的方式,探索更有利于用户使用的波轮洗衣机交互体验硬界面。本文指出,波轮洗衣机硬界面交互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信息视觉逻辑,从而提出简洁化、人性化,以及高适应性的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并以此来提升用户对波轮洗衣机硬界面操作的有效性和体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轮洗衣机 视觉逻辑 体验 硬界面 交互
原文传递
软硬磁界面应变造成的畴壁钉扎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子政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4,23,共4页
基于平衡时总能量极小的条件,通过近似求解畴壁的欧拉方程,研究了软硬磁界面应变造成的180°畴壁钉扎的可能性以及畴壁在两种材料中的分布情况。解析推导出畴壁在两种材料中分布的近似表达式并数值研究了各种参数改变对此分布的影... 基于平衡时总能量极小的条件,通过近似求解畴壁的欧拉方程,研究了软硬磁界面应变造成的180°畴壁钉扎的可能性以及畴壁在两种材料中的分布情况。解析推导出畴壁在两种材料中分布的近似表达式并数值研究了各种参数改变对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畴壁将主要分布在界面处软磁区域一边。衬底材料对畴壁在界面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应变 畴壁钉扎
下载PDF
以巧家—金沙厂成矿带为例探讨软—硬岩性界面对热液矿床的控制
10
作者 常国虎 罗太旭 +2 位作者 严帅 宣娴 李恩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4期57-59,共3页
“成矿界面”是指在“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富集作用的地质记录,岩性界面成矿作为成矿界面的一种,对热液成矿作用具有很明显的控矿特征。巧家-金沙厂成矿带内主要的铅锌矿床例如金沙厂铅锌矿、茂祖铅锌矿、炎山小田村铅锌矿具有相似的... “成矿界面”是指在“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富集作用的地质记录,岩性界面成矿作为成矿界面的一种,对热液成矿作用具有很明显的控矿特征。巧家-金沙厂成矿带内主要的铅锌矿床例如金沙厂铅锌矿、茂祖铅锌矿、炎山小田村铅锌矿具有相似的矿床成因模式,主要为含矿热液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软-硬岩性界面控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界面 热液 软-岩性界面控矿
下载PDF
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公路隧道竖井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申玉生 朱双燕 +2 位作者 资晓鱼 周鹏发 曹帮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4,共7页
竖井作为长大公路隧道重要的通风通道,对公路隧道安全运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强震作用下受场地放大效应影响,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深大竖井结构易遭受损伤,只有提高深大竖井结构的抗震性能才能确保公路隧道通风安全.依托于某公路隧... 竖井作为长大公路隧道重要的通风通道,对公路隧道安全运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强震作用下受场地放大效应影响,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深大竖井结构易遭受损伤,只有提高深大竖井结构的抗震性能才能确保公路隧道通风安全.依托于某公路隧道深大竖井工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穿越软硬岩交界面深大竖井结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分析,得出软硬交界面处竖井结构的横向和竖向动力响应变化规律,发现竖井结构主震方向的应力和位移在软岩侧相比硬岩侧要大,提出在软硬岩交界面软岩侧采用渐进式注浆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竖井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全环渐进式加固方案可对长大隧道工程深大竖井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地震动力响应 渐进式注浆 界面 竖井结构
下载PDF
穿越软硬围岩隧道设置减震层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范凯祥 申玉生 +4 位作者 高波 郑清 闫高明 王帅帅 黄海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120,128,共13页
以西部高烈度地震区浅埋公路隧道为依托,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隧道穿越软硬围岩段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设置减震层的动力响应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从洞身段来看,减震层厚度存在... 以西部高烈度地震区浅埋公路隧道为依托,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隧道穿越软硬围岩段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设置减震层的动力响应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从洞身段来看,减震层厚度存在最优值;从穿越软硬围岩段来看,增加减震层厚度可降低隧道沿纵向的动力响应差异,但加速度峰值会有所上升;拱顶围岩和隧道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频谱曲线均表现出"三峰值"现象,设置减震层并不会显著改变围岩频谱特性,衬砌结构也不显著体现自振特性,其响应主要取决所穿越围岩的动力特性;减震层处于最优值时可通过吸收更多的低频组分来降低隧道的动力响应;设置减震层可显著降低二衬动应力,但会使初支动应力呈现不同程度的放大,随减震层厚度的增加,二衬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初支动应力先增大,后呈降低趋势;通过观察衬砌破坏形态,隧道拱顶、拱脚和仰拱易发生开裂,设置减震层后,仰拱相对容易发生破坏,应给予重点关注。研究成果可为西部高烈度地震区浅埋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减震层 地震动力响应 围岩交界面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强震区隧道洞口软硬岩交接段围岩注浆抗震措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泽军 陈铁林 +2 位作者 崔光耀 马军辉 张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为提高强震区隧道洞口软硬围岩交接段的地震安全性,本文依托老鹰窝隧道工程洞口段,利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对全环接触注浆、全环间隔注浆两种围岩注浆抗震措施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两种注... 为提高强震区隧道洞口软硬围岩交接段的地震安全性,本文依托老鹰窝隧道工程洞口段,利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对全环接触注浆、全环间隔注浆两种围岩注浆抗震措施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两种注浆方式均能有效减小隧道二衬结构的动力响应内力,改善隧道结构的受力特性,从而提高隧道整体的抗震性能;(2)地震荷载作用下,软岩隧道动力响应强于硬岩,且离软硬围岩交界面越近,响应越大;(3)从减小衬砌结构响应内力的角度来说,全环间隔注浆抗震性能优于全环接触注浆。研究成果可为强震区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洞口段 围岩交界面 接触注浆 间隔注浆
下载PDF
穿越洞口软硬岩偏压隧道减震缝间距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浪洲 《四川建筑》 2020年第5期146-148,151,共4页
强震区隧道洞口既存在偏压又穿越软硬岩交界面时易遭受严重破坏,文章基于飞仙关隧道穿越偏压洞口软硬岩交界面工程,针对隧道设置减震缝的减震技术,研究了不同减震缝间距下穿越偏压洞口软硬岩交界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减震缝... 强震区隧道洞口既存在偏压又穿越软硬岩交界面时易遭受严重破坏,文章基于飞仙关隧道穿越偏压洞口软硬岩交界面工程,针对隧道设置减震缝的减震技术,研究了不同减震缝间距下穿越偏压洞口软硬岩交界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减震缝间距越小,减震缝方案对隧道结构的减震效果越好;设置减震缝对隧道拱腰部位衬砌的剪切破坏、隧道覆土较厚一侧上部衬砌的张拉破坏和隧道覆土较浅一侧下部衬砌的挤压破坏的减震效果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穿越偏压洞口软硬岩交界面隧道减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洞口 岩交界面 减震缝间距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层状土中地铁车站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东旭 陶连金 +2 位作者 刘璐 张波 王文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2-557,共6页
采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通过简化模型和土层,在输入唐山地震-北京旅馆测点南北向地震动时程情况下,研究了层状土中地铁车站变形规律;同时,将变形计算结果输入到地下结构的SAP模型,计算了结构的内力。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车站为例,进行了... 采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通过简化模型和土层,在输入唐山地震-北京旅馆测点南北向地震动时程情况下,研究了层状土中地铁车站变形规律;同时,将变形计算结果输入到地下结构的SAP模型,计算了结构的内力。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车站为例,进行了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均匀土层中结构侧墙变形大于双层(上软下硬)土中侧墙变形;且不同土层中结构侧墙变形曲线斜率明显不同;存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时,结构侧墙位移随交界面深度呈线性增加;软硬土层交界面位于结构底板以下,即当车站结构处于同一种地层时,结构侧墙位移随着距离软硬交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数值模拟 地震响应 层状土 硬界面
下载PDF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数控机床控制面板设计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坤茜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 2003年第3期94-96,共3页
控制面板是数控机床整体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面板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数控机床的造型质量和宜人性。在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 ,从人机设计、艺术设计、硬界面和软界面设计的角度研究了数控机床控制面板的造型设计 ,为控制面板和数控... 控制面板是数控机床整体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面板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数控机床的造型质量和宜人性。在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 ,从人机设计、艺术设计、硬界面和软界面设计的角度研究了数控机床控制面板的造型设计 ,为控制面板和数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 数控机床 控制面板 人性化 艺术设计 界面 硬界面
下载PDF
关于工程电介质中几个经常涉及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34
17
作者 雷清泉 李盛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73-2480,共8页
随着工程电介质领域研究的发展,诸多没有得到公认解释的问题逐渐出现,为此,本文提出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及思考以供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1994年Lewis首次提出了纳米电介质,2003年至今已成为工程电介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从20余年该领域的研... 随着工程电介质领域研究的发展,诸多没有得到公认解释的问题逐渐出现,为此,本文提出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及思考以供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1994年Lewis首次提出了纳米电介质,2003年至今已成为工程电介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从20余年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作者的原意以及新近又提出的纳米结构电介质来看,我们认为应把名称改为纳米电介质复合物,并按照低维物理对纳米电介质作了重新定义。分析了Lewis与Tanaka界面的具体含义,提出了纳米高聚物复合物硬/软界面及其具有结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易变性的新概念,并剖析了硬、软表面的尺度及理化特性。提出了从A Einstein还原论、P W Anderson的层展现象与R P Feynmann的思维方法以启迪相关研究的新思维。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存在条件的约束和高聚物或其复合物中由于自身结构的多层次性、复杂界面、电极接触以及共存的电子与离子电导等因素的严重影响,提出了从欧姆区过渡到高场区(即电极注入的SCLC区)不完全是由一种与注入载流子相同的载流子决定的想法,特别是要严格审视在测量条件确定时,离子电导对低场与高场区电流的贡献。为此,列出了离子电导与电子电导的主要特征与区别方法。针对脉冲有关的测量空间电荷的方法,特别是已成为国际上测量空间电荷主流方法的脉冲电声(PEA)方法,提出了PEA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去校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重复性,如依据高聚物结构的特征,建立压激电流(pressure stimulated current,PSC)装置,正确判断电子、离子、偶极子梯度产生的空间电荷,以弥补PEA测量的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电介质 纳米电介质复合物 /软界面 结构层次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脉冲电声法 压激电流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改性硅灰石表面行为TEM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伟端 潘兆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7-400,共4页
选用气流磨超音速气流作为机械力,对硅灰石、硬脂酸进行超细粉碎-表面改性。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硅灰石/硬脂酸复合粉体界面微观形貌及成分(Ca、Si、C)的变化规律。TEM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从硅灰石到硬脂酸,Ca、Si含量逐... 选用气流磨超音速气流作为机械力,对硅灰石、硬脂酸进行超细粉碎-表面改性。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硅灰石/硬脂酸复合粉体界面微观形貌及成分(Ca、Si、C)的变化规律。TEM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从硅灰石到硬脂酸,Ca、Si含量逐渐降低,C含量则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磨 硅灰石 酯酸界面 机械力化学改性 实验
下载PDF
累积叠轧制备超细晶纯铜多层板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庄丽敏 赵永好 +5 位作者 梁宁宁 王天驰 韦大杰 刘学然 沈光骏 刘明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0-656,670,共8页
本工作在室温下采用累积叠轧工艺对纯铜薄板进行1~9道次的大塑性变形加工。采用金相显微镜、双束系统FIB/SEM、TEM及拉伸试验机进行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获得纯铜板累积叠轧过程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叠轧... 本工作在室温下采用累积叠轧工艺对纯铜薄板进行1~9道次的大塑性变形加工。采用金相显微镜、双束系统FIB/SEM、TEM及拉伸试验机进行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获得纯铜板累积叠轧过程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叠轧形成的初始界面存在微缝隙和纳米层等缺陷,其中微缝隙随着叠轧的进行而逐渐消失,最终形成冶金界面结合;纳米层由片层厚度为20~60nm的片层晶组成,并包含变形孪晶。在轧辊压缩力与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原始粗晶晶粒由等轴晶变成片层晶,且发生明显细化,6道次后晶粒片层厚度由退火态的~50μm细化到0.2μm左右;晶粒细化主要以位错滑移分割为主,并伴随少量的孪生;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明显提高,9道次后达到最大值,硬度为137HV,约为母材的3倍;屈服强度达450MPa,约为母材的5倍;断裂延伸率在首道次剧烈下降,并在随后道次保持在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叠轧 超细晶多层铜板 组织演变 界面质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地层TBM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赟君 李化云 黄丹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4-600,共7页
浅埋复合地层TBM下穿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豆砾石吹填注浆及软硬岩交界面所处位置均对建筑物沉降具有重要影响。为探明两者对建筑沉降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围岩基本处于无支护状态,隧道开... 浅埋复合地层TBM下穿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豆砾石吹填注浆及软硬岩交界面所处位置均对建筑物沉降具有重要影响。为探明两者对建筑沉降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围岩基本处于无支护状态,隧道开挖后到豆砾石吹填完成前建筑物沉降最大,约占总沉降的70%; 2)豆砾石可压缩性较强,吹填完成后建筑物依然会出现一定的下沉,约占总沉降的30%; 3)浅埋单护盾TBM隧道施工中,软硬岩交界面位置对建筑物沉降具有重要影响,依据影响程度将交界面所处区间隧道的位置关系分为3种,并给出相应的建筑物沉降控制措施。现场监测与数值分析均显示地表注浆和豆砾石及时回填注浆对控制建筑物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复合地层 单护盾TBM 豆砾石 建筑物沉降 岩交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