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下岩前入路相关骨性结构的改良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姜雷 盛敏峰 +3 位作者 张燚 王中勇 陈延明 陈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下岩前入路中精准定位岩前相关骨性结构的改良方法.方法选取10具干性颅骨并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和破裂孔的... 目的探讨硬膜下岩前入路中精准定位岩前相关骨性结构的改良方法.方法选取10具干性颅骨并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和破裂孔的最外侧缘点(F).以A点为参照点,AP作为基线,分别测量AB、AC、AD、AE、AF连线的距离及各连线与基线形成锐角的角度.样本以均数及标准差分析,两侧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 AB:左侧(11.61 ±2.31) mm、右侧(10.44±2.31) mm、t=1.084;AC:左侧(23.14±3.07) mm、右侧(21.08 ±2.67) mm、t=1.596;AD:左侧(24.95±2.82) mm、右侧(24.38±3.44) mm、t=0.408;AE:左侧(18.98 ±3.11) mm、右侧(19.21±3.09) mm、t=-0.164;AF:左侧(29.68±2.62) mm、右侧(29.25 ±2.77) mm、t=0.725./BAP:左侧(49.15±12.10)°、右侧(52.78 ±14.27)°、t=-0.624;∠CAP:左侧(43.98±6.95)°、右侧(48.73±8.02)°、t=-1.418;/DAP:左侧(38.68±4.81)°、右侧(41.48±3.14)°、t=-1.543;∠ EAP:左侧(21.93 ±5.29)°、右侧(25.94±6.43)°、t=-1.523;∠FAP:左侧(15.96 ±2.78)°、右侧(17.20±3.44)°、t=-0.882.两侧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下岩前入路中,此方法以弓状隆起最高点及岩尖为参照点,可以精准定位岩前相关骨性解剖标志,为确定相应的神经血管结构,磨除Kawase三角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岩前入路 弓状隆起 定位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定位方法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2
作者 姜雷 钱明 +3 位作者 王学建 汪志峰 陈杨 张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的定位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选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16具,在颅骨上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的定位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选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16具,在颅骨上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破裂孔的最外侧缘点(F)及岩骨嵴外侧缘-横窦前缘交汇点(J)。硬膜下岩前入路定位方法a:以A点为参照点,P点、J点连线(PJ)为基线,过A点作PJ的平行线AP1,过B、C、D、E、F点做AP1的垂线,交点为B1、C1、D1、E1、F1。测量AB、AC、AD、AE、AF、BB1、CC1、DD1、EE1、FF1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BAP1、∠CAP1、∠DAP1、∠EAP_(1)、∠FAP1的角度。定位方法b:以A点为参照点,AP为基线,测量AB、AC、AD、AE、AF、AP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BAP、∠CAP、∠DAP、∠EAP、∠FAP的角度。(2)选取湿性尸头标本2具,女1具、男1具,年龄47岁、61岁。在2具湿性尸头标本分别模拟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手术,术中分别根据2种定位方法在干性颅骨标本上测量的相关角度、线段长度定位B、C、D、E、F点的位置。依据解剖标志点的定位,在Kawase三角安全范围内显露Kawase三角,磨出骨窗。观察从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测量骨窗的大小。观察2种定位方法模拟手术操作中有无损伤或离断岩浅大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岩上窦,以评估2种定位方法的临床适用性。结果(1)定位方法a测量的AB、AC、AD、AE、AF、BB1、CC1、DD1、EE1、FF1的长度分别为(11.41±1.22)、(23.99±1.17)、(30.36±1.60)、(22.22±2.95)、(32.08±2.29)、(3.92±0.82)、(10.82±1.53)、(10.88±1.73)、(1.10±1.23)、(2.24±2.10)mm,∠BAP1、∠CAP1、∠DAP1、∠EAP_(1)、∠FAP1的角度分别为:20.1°±4.0°、26.8°±4.9°、21.0°±4.8°、2.8°±5.0°、4.0°±4.0°。定位方法b测量的AB、AC、AD、AE、AF、AP的长度分别为(11.03±2.36)、(22.11±2.92)、(24.66±3.00)、(19.10±2.94)、(29.46±2.57)、(29.83±3.37)mm,∠BAP、∠CAP、∠DAP、∠EAP、∠FAP的角度分别为51.0°±12.7°、47.0°±7.6°、40.1°±4.1°、23.9°±5.9°、16.6°±3.0°。(2)2具湿性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均顺利完成解剖标志点的定位,充分显露Kawase三角安全范围,完成骨窗磨除。操作过程中无岩浅大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岩上窦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离断或损伤。方法a,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分别为5 min 48 s、6 min 47 s,磨出骨窗的大小分别为27.90 mm×41.08 mm、34.24 mm×46.26 mm;方法b,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分别为4 min 7 s、4 min 57 s,磨出骨窗的大小分别为24.54 mm×33.72 mm、28.14 mm×41.4 mm。结论在神经内镜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手术中,以弓状隆起最高点为参照点,以弓状隆起最高点与岩尖连线为基线,能够精准定位术中Kawase三角的相关骨性结构,该定位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解剖标志 膜下下岩 神经内镜 Kawase三角 弓状隆起
原文传递
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相关骨性结构的精确定位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盛敏峰 吕璇 +4 位作者 姜雷 张燚 王中勇 陈延明 陈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 探讨在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中精准定位Kawase三角区范围的方法.方法在14具干性颅骨上标记颅底内表面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骨嵴外侧缘-横窦前缘交汇点(J)、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 目的 探讨在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中精准定位Kawase三角区范围的方法.方法在14具干性颅骨上标记颅底内表面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骨嵴外侧缘-横窦前缘交汇点(J)、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和破裂孔的最外侧缘点(F).以J点为参照点,测量JA、JB、JC、JD、JE、JF的距离;以J点与P点之间的连线(JP)作为基线,测量JA、JB、JC、JD、JE、JF连线与基线形成的角度.结果左侧、右侧颅骨JA、JB、JC、JD、JE、JF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右侧颅骨JA、JB、JC、JD、JE、JF连线与基线JP形成的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J点为参照点,以JP为基线,可以精准定位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中相关骨性结构,确定Kawase三角区范围,实现快速、精准、安全磨除岩前骨质,显露岩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下岩 Kawase三角区 骨性结构 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