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杨泗华 房秀友 王放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2期66-70,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钻孔引流组(3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和神经内镜组(30例,实施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后1周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1、3个月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钻孔引流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降低,且神经内镜组均低于钻孔引流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术后1、3个月神经内镜组均低于钻孔引流组,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升高,且术后1、3个月神经内镜组均高于钻孔引流组(均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钻孔引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与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实现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清除,且安全性相当,虽然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耗时较长,但其更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 神经细胞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艳霞 陈晓阳 胡仕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情志治疗。共治疗14 d。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SS)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C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50/54),对照组为74.07%(40/5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C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F-36各维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A、HAMD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中医情志疗法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 神经功能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捷 黄彩鹏 周敏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3期612-613,共2页
目的:拟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咪达唑仑组(Ⅰ组)和右美托咪啶组(Ⅱ组)。Ⅰ组咪达唑仑组负荷量0.03mg/k... 目的:拟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咪达唑仑组(Ⅰ组)和右美托咪啶组(Ⅱ组)。Ⅰ组咪达唑仑组负荷量0.03m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咪达唑仑0.04mg/kg.h;Ⅱ组右美托咪啶组负荷量1μ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负荷量注射完毕后5分钟时,静脉注射芬太尼负荷量0.5μg/kg。病人行为疼痛评分〉2分或者Ramsay镇静评分〈2分,追加芬太尼0.25μg/kg,注射时间为5分钟。手术开始前,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0.5罗哌卡因3~5ml。记录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追加芬太尼量。结果两组在血压、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芬太尼用量,Ⅱ组在总量和追加量均低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啶 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40例分析
4
作者 赖丹 谭兴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9期32-32,共1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30例颅脑外伤病人经CT证实均为巨大硬膜下慢性血肿(>50ml),均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中见全组40例(血肿腔分隔15例)在纤...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30例颅脑外伤病人经CT证实均为巨大硬膜下慢性血肿(>50ml),均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中见全组40例(血肿腔分隔15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彻底,均无再出血。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变盲目操作为直视操作,较传统手术方式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钻孔 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有明 胡朝晖 +1 位作者 叶伟标 唐群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中保证脑灌注压情况下限制液体输入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输注乳酸林格液维持循环稳定,试验组采用持续监测颅内压输注维持脑灌注压在5.33... 目的:探讨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中保证脑灌注压情况下限制液体输入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输注乳酸林格液维持循环稳定,试验组采用持续监测颅内压输注维持脑灌注压在5.33~13.3kPa之间情况下输注乳酸林格试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1∶1的比例)。比较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手术开始、去骨瓣前、去骨瓣后5分钟、去骨瓣后10分钟、止血完成、手术结束的MAP、HR、CVP和手术后1、2、3、5、7天的GCS值,比较伤后半年GOS评分。结果:(1)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2)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手术开始时MAP、HR、CVP无明显差异(P>0.05);(3)2组患者去骨瓣后5分钟、去骨瓣后10分钟MA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且伴随着血压的下降,心率升高(P<0.05);(4)去骨瓣前、止血完成CVP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P<0.05),而去骨瓣后5分钟、去骨瓣后10分钟反而低于实验组(P<0.05)。(5)患者手术后第5、7天GCS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半年后GOS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证脑灌注压情况下限制液体输入可以有效保持术中麻醉状态下循环稳定,同时改善脑外伤手术预后,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液体复苏 硬膜下血肿清除 预后
下载PDF
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钻孔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
6
作者 谭兴萍 赖丹 +2 位作者 董利民 卢小红 巫淑芬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30例经CT证实为巨大硬膜下慢性血肿(>50ml),均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中见全组30例中血肿腔分隔1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30例经CT证实为巨大硬膜下慢性血肿(>50ml),均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中见全组30例中血肿腔分隔1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彻底,均无再出血。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行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变盲目操作为直视操作,较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钻孔 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
下载PDF
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亚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伊柯帆 刘亚松 +3 位作者 赵恺 刘若愚 许百男 孙国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背景硬膜下血肿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类颅内血肿。其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尚无明确治疗标准。这类血肿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血肿提供了可能。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 背景硬膜下血肿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类颅内血肿。其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尚无明确治疗标准。这类血肿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血肿提供了可能。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5年2月-2019年6月11例需要手术的外伤性额颞顶叶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内镜下经小骨窗方式清除血肿(顶结节后方形成一个直径3~3.5 cm小骨窗)。分析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时间、内镜工作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等指标。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50.7±18.4)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术前平均血肿体积为(101.02±45.14)mL,术后第2天的CT扫描示无残留血肿,平均血肿清除率100%。颅脑CT提示术前平均中线移位为(11.45±3.66)mm,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至(5.15±1.92)mm(P<0.01),术后1个月中线正常。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切皮到完成缝合的中位时间约35 min;内镜手术时间为20 min;总失血量<50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平均得分为13.18±2.18;术后第1天改善为15±0(P=0.02)。结论本组内镜下经小骨窗清除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取得满意疗效。相较于常规开颅手术,此方法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亚急性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清除 脑外伤 内镜下小骨窗开颅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伴急性出血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罗绳祝 沈建忠 彭慕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9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伴急性出血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伴急性出血的CSDH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伴急性出血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伴急性出血的CSDH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颅内血肿量、Markwald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术后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血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Markwalder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GC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伴急性出血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减少患者术后颅内血肿量,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急性出血 神经内镜 小骨窗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6期130-130,132,共2页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并与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钻孔引流手术,对照组采用骨...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并与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钻孔引流手术,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3例复发患者中2例为术后拔管过早,而致引流不彻底;1例为术中假膜残留,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血肿引流不畅,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得以解决。结论钻孔引流术与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均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但钻孔引流术手术方法简便、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明显优于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因此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