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梅洪梁 谢菡 +2 位作者 张海霞 葛卫红 戴毅敏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研究接受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娩的产妇发生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ERMF)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PCEA分娩镇痛的38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是否发生ERMF分为2组E... 目的研究接受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娩的产妇发生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ERMF)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PCEA分娩镇痛的38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是否发生ERMF分为2组ERMF组(81例)、对照组(306例),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妊娠合并症、产前用药、PCEA时宫口扩张、产时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疼痛评估、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PCEA时宫口扩张程度小(OR=1.402,95%CI为1.049~1.874,P=0.022)是ERMF的危险因素,增加产妇ERMF发生风险。总产程时间短(OR=0.848,95%CI为0.785~0.915,P=0.000)、产前应用抗菌药物(OR=0.425,95%CI为0.238~0.760,P=0.004)、产前应用硫酸镁(OR=0.215,95%CI为0.060~0.766,P=0.018)是ERMF的保护因素,降低产妇ERMF的发生风险。ERMF的发生未影响产妇对PCEA分娩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P>0.05)。结论ERMF的影响因素包括PCEA时宫口扩张程度、总产程、产前应用抗菌药物和硫酸镁。可据此对ERMF高危产妇进行初步预判,在产程中密切监测产妇体温,提前准备好母体和胎儿的处置措施,便于ERMF发生时的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自控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曹惠敏 贾丽洁 +1 位作者 徐铭军 徐子锋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7期708-712,共5页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增加产妇产时发热的风险,而产时发热可能影响产程期间的产科管理,导致产妇需要额外使用抗生素或转为剖宫产。另外,产妇的发热也可能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如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脑损伤以及远期的学习功能障碍等相关。目前,硬...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增加产妇产时发热的风险,而产时发热可能影响产程期间的产科管理,导致产妇需要额外使用抗生素或转为剖宫产。另外,产妇的发热也可能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如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脑损伤以及远期的学习功能障碍等相关。目前,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发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所致,并与产程中特有的产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深入探究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发生机制,有助于寻找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围生期潜在母婴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麻醉 发热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子瑜 徐世琴 沈晓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产时发热是产妇在分娩期间出现体温过高的异常表现。目前产时发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可能原因包括感染性炎症及非感染性炎症等。其中硬膜外镇痛是诱导产时发热的可能因素之一,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可能与麻醉药物、硬膜外穿刺技术及体温... 产时发热是产妇在分娩期间出现体温过高的异常表现。目前产时发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可能原因包括感染性炎症及非感染性炎症等。其中硬膜外镇痛是诱导产时发热的可能因素之一,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可能与麻醉药物、硬膜外穿刺技术及体温中枢调节等相关。产时发热会引发母婴不良的结局,如器械助产及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降低等。因此,加强对产时发热的认知与研究,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诊治,可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分娩镇痛 新生儿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闫茹冰 韩帅 +2 位作者 关森 修方腾 梁永新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5期4371-4380,共10页
随着无痛分娩观念的普及和产妇对减轻产痛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响应政策开展无痛分娩工作。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有效且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但大量研究表明,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相关。引起产时发热的机制尚未阐明... 随着无痛分娩观念的普及和产妇对减轻产痛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响应政策开展无痛分娩工作。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有效且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但大量研究表明,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相关。引起产时发热的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炎症反应、麻醉药物的作用、体温调节失衡、硬膜外穿刺创伤、产妇自身特点及分娩过程等有关。产时发热对产妇和新生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增加对产程的干预、引起剖宫产率升高、且易被误诊为感染从而过度医疗,也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新生儿抗生素暴露等。因此,更全面地了解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机制与危害,对提高分娩镇痛效果和改善母婴临床结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发热 分娩镇痛 机制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
5
作者 徐晓义 殷艺娜 黄云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足月、单胎、头位、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的3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自愿接受硬膜...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足月、单胎、头位、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的3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250例)和对照组(134例)。镇痛组产妇宫口扩张至3 cm时于L2~L3间隙置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内含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记录基础体温、体重指数(BMI)、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宫颈检查次数、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和新生儿体重。采集产前和产后24 h的产妇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对产时体温≥37.5℃的产妇进行胎盘病理学分析。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配对筛选,镇痛组112例,对照组112例。主要结局指标为产妇产时体温≥37.5℃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绒毛膜羊膜炎比率、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产妇产时体温≥37.5℃的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比率、羊水污染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7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增加产妇产时发热的发生率,潜在机制可能是非感染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分娩镇痛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陈晨 钱夏丽 +3 位作者 于建海 刘皓昕 李彩娟 崔晓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构建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ERMF)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妇产医院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7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ERMF分为ERMF组(n=148... 目的:构建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ERMF)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妇产医院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7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ERMF分为ERMF组(n=148)与非ERMF组(n=632)。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RMF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与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与拟合优度。选取2022年8月—10月住院的170名产妇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ERMF发生率为19.0%,验证组ERMF发生率20.6%。阴道指检次数、缩宫素使用、产程、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是ERMF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796,约登指数为0.88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灵敏度为0.886,特异度为0.785。结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对于识别高危ERMF产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ERMF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发热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方梅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49-0052,共4页
以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其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22.01-12,搜集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 以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其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22.01-12,搜集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分娩甲组与分娩乙组,每组各50例。分娩接祖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娩乙组接受常规液体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出生后15min、出生后30min、出生后45min、出生后60min)、产时发热情况、分娩结局(窒息、胎儿窘迫、低体重儿)。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结局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时发热情况分娩甲组显著低于分娩乙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科有效降低产时发热情况的发生,而且不会对分娩结局造成影响,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液体治疗 硬膜外分娩镇痛 发热 分娩结局
下载PDF
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苏雪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211-0214,共4页
研究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无痛分娩)产妇的产时发热中使用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80例无痛分娩产妇参与并分组,研究组40例使用参考体温曲线图进行护理干预的模式,对照组需要对患者的体温改变进行常规监测和记录。结果 镇痛后研... 研究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无痛分娩)产妇的产时发热中使用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80例无痛分娩产妇参与并分组,研究组40例使用参考体温曲线图进行护理干预的模式,对照组需要对患者的体温改变进行常规监测和记录。结果 镇痛后研究组的不同时间(4h、6h、8h、10h、12h)体温对比对照组表现为显著更低,P<0.05;对比两组体温基础值以及镇痛后2h、14h、16h、18h、20h、22h的体温得出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宫口开至4cm、宫口开全的宫缩间隔时间明显更少、宫缩持续时间明显更少,P<0.05;对比两组宫口开2cm的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产时发热明显更少发生,中转剖宫产明显更少,不良妊娠结局明显更少,P<0.05。结论 在无痛分娩产妇的产时发热中使用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的价值高,尤其是可以明显下降产时发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曲线图下护理模式 硬膜外分娩镇痛 发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对母婴结局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梅 程曦 +3 位作者 刘小玲 刘小晖 王云云 高丽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57-759,共3页
分娩镇痛被喻为“人类之光”,为女性分娩带来了福音,但随之而来的产时并发症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产时发热是分娩镇痛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威胁着母婴安全,因此,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硬膜外镇痛引起的产时发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做... 分娩镇痛被喻为“人类之光”,为女性分娩带来了福音,但随之而来的产时并发症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产时发热是分娩镇痛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威胁着母婴安全,因此,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硬膜外镇痛引起的产时发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做一综述,为临床医护处理产时发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安全分娩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发热 母婴结局
下载PDF
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可能机制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旭林 徐世琴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产时发热影响分娩结局,如增加产妇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影响新生儿转归,包括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呼吸窘迫和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等。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引起产时发热的可能因素之一,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多种可能机制包... 产时发热影响分娩结局,如增加产妇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影响新生儿转归,包括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呼吸窘迫和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等。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引起产时发热的可能因素之一,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多种可能机制包括: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的体温调节紊乱以及无菌性炎症理论。针对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因素,在不影响安全有效镇痛的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干预措施,如减少局麻药用量、使用氢吗啡酮代替罗哌卡因、替代硬膜外镇痛方法、预防性使用右美托咪定和中医疗法等,以助于优化临床决策及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相关发热 分娩镇痛 预防措施 炎症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贝贝 伍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1期2130-2133,F0004,共5页
产时发热一般是指分娩期间口腔温度>38℃的发热,但是目前阈值并不一致,在多数研究中母体体温>38℃或>37.5℃[1-3]均可被认为产时发热。产时发热是孕产妇分娩期间较常见的并发症,足月、自然分娩者发生率高达14.5%[4],而未行硬... 产时发热一般是指分娩期间口腔温度>38℃的发热,但是目前阈值并不一致,在多数研究中母体体温>38℃或>37.5℃[1-3]均可被认为产时发热。产时发热是孕产妇分娩期间较常见的并发症,足月、自然分娩者发生率高达14.5%[4],而未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经产妇发生率最低。产时发热的发生机制可大致归结于感染与非感染因素两方面,感染原因中最常见的是宫内感染,如胎膜早破、重复阴道检查、诊断性羊膜腔穿刺等,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 发热 母婴结局
原文传递
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2
作者 刘波 凌亮 +4 位作者 魏大源 贾飞 王孟樵 张刚 张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3月于同一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568例作为验证集,纳入标准与训练集相同,通过R语言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训练集中有197例(8.7%)产妇出现产时发热;验证集中有46例(8.1%)产妇出现产时发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训练集中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CI 0.660~0.732),敏感性为83.2%,特异性为47.9%。验证集中通过R语言进行外部验证,预测模型的AUC为0.703(95%CI 0.634~0.772),敏感性为65.2%,特异性为71.3%。结论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保护性因素,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在分娩镇痛前预测产时发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分娩镇痛 发热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膀胱容量管理对降低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13
作者 袁存慧 史晓红 邵广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5期468-469,481,共3页
目的探索运用膀胱容量来管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排尿。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本院阴道试产中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14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72例,管理组76例,常规组在镇痛后按产程管理常规每2 h督促产... 目的探索运用膀胱容量来管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排尿。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本院阴道试产中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14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72例,管理组76例,常规组在镇痛后按产程管理常规每2 h督促产妇排尿,管理组则在镇痛后采用腹部触诊叩诊法估算膀胱容量,如膀胱容量在<200 mL,不干预,>200 mL时督促产妇排尿,当膀胱容量超过400 mL时采取措施协助产妇排尿。结果管理组产时尿潴留发生率、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膀胱容量来管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的排尿可以有效降低产时尿潴留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程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容量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尿潴留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伟华 朱艳 滕薇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是否出现产时发热分为产时发热组589例与无产时发热组2241...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是否出现产时发热分为产时发热组589例与无产时发热组2241例。采用χ^(2)检验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羊水污染、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使用缩宫素、硬膜外镇痛时宫口扩张、总产程、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镇痛期间 发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危险因素模型构建及防范策略
15
作者 刘伟武 曾伟兰 +3 位作者 徐敏兰 徐秀英 周树强 杜政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38-42,共5页
目的构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模型,并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时发热(母体口腔体温峰值≥38℃)分为发生产时发热组32例和未发生产时发热组... 目的构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模型,并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时发热(母体口腔体温峰值≥38℃)分为发生产时发热组32例和未发生产时发热组170例。比较2组产妇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2组使用球囊促宫颈成熟、羊水污染、分娩镇痛时间、产程时间、产前白细胞(WBC)计数、产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球囊促宫颈成熟、羊水污染、产程时间>9 h、分娩镇痛时间>5 h、产前WBC>10×10^(9)/L、产前CRP水平>10 mg/L是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良好;根据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0.815-0.912),说明模型预测价值良好。当最佳截断值>13.2时,敏感度为78.12%,特异度为85.29%,显著性水平P<0.001,模型预测价值良好。结论使用球囊促宫颈成熟、羊水污染、分娩镇痛时间>5 h、产程时间>9 h、产前WBC>10×10^(9)/L、产前CRP水平>10 mg/L是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发热 危险因素 防范策略
下载PDF
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徐国勋 叶新 杨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49-0152,共4页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麻醉科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进行分娩镇痛的200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温度25℃、湿度27%室内环境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在2020年7月...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麻醉科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进行分娩镇痛的200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温度25℃、湿度27%室内环境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在2020年7月~2021年2月温度设定23℃、湿度17%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初产妇的生产情况。结果 在环境设定比较上,观察组的温度和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热需要药物治疗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发热率、最高体温对比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调节产妇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能在一定程度起到减少产时发热的作用,对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发热 体温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氢吗啡酮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子瑜 徐世琴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并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425例,年龄20~40岁,BMI 20~30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并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425例,年龄20~40岁,BMI 20~30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n=145)、氢吗啡酮组(H组,n=142)和罗哌卡因+氢吗啡酮组(RH组,n=138)。采用患者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R组、H组和RH组镇痛泵药物浓度分别为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40μg/ml和0.1%罗哌卡因+氢吗啡酮15μg/ml。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胎儿娩出即刻及产后1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产时发热例数、阴道检查次数、产程时间、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麻醉药用量、PCE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取脐动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记录pH、BE值、Lac浓度。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寒战、瘙痒、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H组和RH组镇痛后2、3、4、5 h和胎儿娩出即刻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组产时发热率、脐动脉血pH值、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CEA有效按压次数、PCE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RH组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镇痛时间明显延长,脐动脉血pH值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H组比较,RH组产时发热率、寒战发生率明显升高,破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明显延长,氢吗啡酮用量明显减少,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率低,镇痛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罗哌卡因 硬膜外分娩镇痛 发热
下载PDF
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炎症因子、产时发热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振环 张青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炎症因子、产时发热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20例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健康足月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炎症因子、产时发热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20例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健康足月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硬膜外组和静脉组,每组60例。硬膜外组采取硬膜外间隙推注1%盐酸利多卡因7~10 ml复合地塞米松5 mg,静脉组采取硬膜外间隙推注1%盐酸利多卡因7~10 ml,同时静脉入壶地塞米松5 mg。硬膜外导管连接电子泵采取患者自控镇痛模式。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30、60 min和24 h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产时发热率、剖宫产率、产钳率;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后1、5、10 min Apgar评分。结果因麻醉镇痛失败、即刻剖宫产等原因,硬膜外组剔除8例、静脉组剔除9例。镇痛后30、60 min,硬膜外组IL-6、IL-10、TNF-α水平高于本组的镇痛前;镇痛后24 h,硬膜外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镇痛后30、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 min,静脉组IL-6、IL-10、TNF-α水平高于镇痛前;镇痛后60 min、24 h,静脉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本组镇痛后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60 min,静脉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24 h,两组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产时发热率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降低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相关发热 分娩镇痛 地塞米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血清SAA1、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蓉 李维维 张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9期2186-2189,2194,共5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本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45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妇产时体温是否发热分为未升高组(n=87)与升高组(n=58...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本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45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妇产时体温是否发热分为未升高组(n=87)与升高组(n=58),VAS评分、Bromage分级法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血清SAA1、TNF-α水平;根据分娩结局将发热产妇分为分娩良好组(n=47)与分娩不良组(n=11),比较两组血清SAA1、TNF-α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1、TNF-α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产时体温未升高组与升高组VAS评分、Bromage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血清SAA1、TNF-α水平分娩镇痛前30 min两组无差异(P>0.05);升高组分娩镇痛后2h SAA1(7.81±0.75 mg/L)、分娩后24h SAA1(7.04±0.79 mg/L),以及2h TNF-α(5.34±0.38 ng/ml)、分娩后24h TNF-α(4.72±0.78 ng/ml)均高于未升高组[(5.62±0.93、3.54±0.59)mg/L,(3.28±0.54、3.54±0.59)ng/ml](P<0.05)。血清SAA1、TNF-α水平预测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812,灵敏度分别为81.8%、90.9%,特异性分别为63.8%、72.3%。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妇血清SAA1、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不良结局有关,且可预测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发热 淀粉样蛋白A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不良结局 预测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荣 毕生龙 +4 位作者 李帆 袁经国 袁显平 刘桂荣 肖文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分娩镇痛期间,Ⅰ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Ⅱ组采用目标导...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分娩镇痛期间,Ⅰ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Ⅱ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比两组产科指标、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药物用量、鼓膜温度、疼痛评分及产时发热发生率。结果: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镇痛药用量少于Ⅰ组(P<0.05);Ⅱ组镇痛4 h、分娩时鼓膜温度均低于Ⅰ组(P<0.05);两组产时发热发生率比较,Ⅱ组低于Ⅰ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中作用理想,可减少产时发热现象的发生及分娩镇痛药物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发热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