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腔穿刺术解剖标本制作法
1
作者 胡丹为 刘庆涛 马仁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腔穿刺术 解剖标本 制作方法
下载PDF
L_(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彬 段雨杉 +4 位作者 王晓艳 吴仲烨 任斐 李玲霞 张兆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期106-108,118,共4页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2月ASA分级Ⅰ~Ⅲ级硬-腰联合麻醉病例。患者采用侧卧位,Tuffier’s线确定脊柱间隙,L4-5椎间隙之间硬-腰联合麻醉套针...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2月ASA分级Ⅰ~Ⅲ级硬-腰联合麻醉病例。患者采用侧卧位,Tuffier’s线确定脊柱间隙,L4-5椎间隙之间硬-腰联合麻醉套针穿刺(针内针型)。正中入路、锐角侧入路,"把持式"方法穿刺。硬外穿刺、腰穿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者,改用其他方法。硬外穿刺一次成功病例数,硬外、腰麻穿刺针触及到神经病例数,硬外穿刺耗时,穿刺后第6天腰痛病例数,置管顺畅否,引流脑脊液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261例所用穿刺方法:正中入路穿刺法(Z组)133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128例。Z组较B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麻醉后第6天腰痛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高(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4~5椎间隙 “把持式” 锐角侧入路 硬膜外腔穿刺术
下载PDF
“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脊膜外腔穿刺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彬 段雨杉 +3 位作者 王晓艳 吴仲烨 任斐 张兆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脊膜外腔(简称硬外)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下腹部以下手术300例,随机分为3组,L3~5之间'把持式'持续正压硬外穿刺硬-腰联合麻醉。第1组:锐角侧入路... 目的:探讨'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脊膜外腔(简称硬外)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下腹部以下手术300例,随机分为3组,L3~5之间'把持式'持续正压硬外穿刺硬-腰联合麻醉。第1组:锐角侧入路硬外穿刺术:进针点选择在穿刺间隙下一棘突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针尖勺状面朝置管方向对准椎板间孔,针杆(勺状面背侧方向)与皮肤成锐角。第2组:垂直侧入路进针硬外穿刺术:进针点选择在穿刺间隙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针尖勺状面朝置管方向对准椎板间孔,针杆(勺状面背侧方向)与皮肤垂直穿刺。第3组:垂直正中入路硬外穿刺术。操作者均为通过5年临床培训,该项技术已熟练的麻醉医师。结果:第3组较第1、2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合计用时长(P<0.01);第3组穿刺次数明显多于第1组(P<0.01),第2组介于第1、3组之间(P<0.05);碰到神经、麻醉后第6天腰痛例数第3组多于第1、2组(P<0.05);置管有阻力第1组少于第2、3组(P<0.05)。结论:'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外穿刺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持式 持续正压 锐角 侧入路 硬膜外腔穿刺术
下载PDF
“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应用于肥胖产妇临床分析
4
作者 胡水娥 吴仲烨 +5 位作者 段雨杉 王晓艳 任斐 李玲霞 张兆伟 胡彬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6-38,45,共4页
目的临床分析硬-腰联合麻醉"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02~2014-06肥胖产妇剖宫产、符合以下条件的病例:应用硬-腰联合麻醉,ASA分级Ⅰ-Ⅲ级,体重指数大于30 kg/m2,脊柱无畸... 目的临床分析硬-腰联合麻醉"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02~2014-06肥胖产妇剖宫产、符合以下条件的病例:应用硬-腰联合麻醉,ASA分级Ⅰ-Ⅲ级,体重指数大于30 kg/m2,脊柱无畸形。硬-腰联合麻醉穿刺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病例,改用其它方法穿刺。观察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针碰到神经例数、置管是否有阻力脑脊液引流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69例,应用穿刺方法:中入路穿刺法(Z组)42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39例,其中12例为Z组腰穿穿刺失败病例,B组没有穿刺失败病例。Z组较B组硬外穿刺碰到神经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外穿刺应用于肥胖产妇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产妇 “把持式” 锐角侧入路 硬膜外腔穿刺术
下载PDF
硬-腰联合麻醉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彬 王晓艳 +4 位作者 段雨杉 秦妮娜 薛鹏 李玲霞 张兆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1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原因和分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1月硬-腰联合麻醉,ASA分级Ⅰ~Ⅲ级下腹部以下手术,排除体重过大、脊柱畸形、身高过高和过低者。患者采取侧卧位,选择腰(L)3~4~5椎间隙硬外穿刺。硬外...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原因和分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1月硬-腰联合麻醉,ASA分级Ⅰ~Ⅲ级下腹部以下手术,排除体重过大、脊柱畸形、身高过高和过低者。患者采取侧卧位,选择腰(L)3~4~5椎间隙硬外穿刺。硬外穿刺针采用Touhy 16G,压力试验应用低阻力注射器。硬-腰联合麻醉穿刺三次均失败病例,改用其他方法穿刺。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3560例,其中产科1698例,妇科1185例,普外科346例,泌尿外科331例;应用正中入路穿刺法(Z)、“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两种穿刺方法,一次腰穿成功共计3915次例,其中355例为Z方法失败后,改为B方法的病例。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可以分为完全引流不出脑脊液(Ⅰ型)、脑脊液引流不畅(Ⅱ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方法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Ⅰ型2%、Ⅱ型3%,正中入路方法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Ⅰ型12%、Ⅱ型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引流困难发生率“把持式”锐角侧入路方法较正中入路方法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腰联合麻醉 持续正压 锐角 侧入路 硬膜外腔穿刺术
下载PDF
盐酸阿扎司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惠霞 宁吉顺 +4 位作者 高成杰 赵建华 王健 李波 徐鲁峰 《中国药物警戒》 2008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病例:患者,女,35岁,体重56kg。入院诊断:卵巢囊肿(左侧)。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麻醉前访视该患者健康状况分级(ASA)为I级,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肺疾病史,无肝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血常规、血生... 病例:患者,女,35岁,体重56kg。入院诊断:卵巢囊肿(左侧)。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麻醉前访视该患者健康状况分级(ASA)为I级,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肺疾病史,无肝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血常规、血生化等各项检查无异常,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16U/L。患者入手术室后行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测,鼻导管吸氧。经腰椎(L1—2)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术,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首次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第2次注入(1:0.375%)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混合液12mL,麻醉效果良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盐酸阿扎司琼 硬膜外腔穿刺术 卵巢囊肿剥除术 利多卡因注射液 硬膜外麻醉 麻醉前访视 药物过敏史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后改行连续脊麻22例分析
7
作者 王忠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780-780,共1页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 硬膜外腔穿刺术 连续蛛网膜下阻滞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