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李大军 江亿平 +1 位作者 侯京山 王福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66-66,共1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组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5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隙注射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 目的比较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组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5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隙注射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每5天注药1次,共4次;手法组采用脊柱牵扳手法,间隔1周施行1次,共两次;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2次后行手法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体征改善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50例。治疗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注药组低于手法组(2.06±2.51,3.53±3.72),联合组(1.12±2.83)低于注药组(χ2=1.61,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优良率高于注药组、手法组[88%,78%,74%,(χ2=6.254,P<0.01)]。结论硬膜外隙注药、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两者组合应用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隙注药 疗效对比 应用治疗 脊柱手法 解放军总医院 硬膜外隙注射 维生素B12 手法治疗 康复医学科 胞二磷胆碱 注药组 方法选择 利多卡因 生理盐水 地塞米松 牵扳手法 临床体征 治疗后 可能性 混合液
下载PDF
腰椎定点牵压与硬膜外隙注药疗法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大军 王军 +1 位作者 高谦 侯京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5892-589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隙注药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①选择2004-01/2006-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隙注药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①选择2004-01/2006-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硬膜外隙注药组:骶管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射1次,共4次。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采用胸带与下肢固定带牵引,待牵引床启动逐渐使患者腰脊柱拉伸时,术者双手拇指关节突关节连线,由上腰段向腰骶段滑行推压,当拇指推压到病变间隙时,牵引力须达到患者体质量1.5倍左右,迅速向脊柱前方施压。共2次。联合治疗组为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每2次硬膜外隙注药后施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疗法1次,共2次。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采用疼痛强度评分评估疼痛程度(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体征和评估疗效,疗效评估依据胡有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③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强度变化:治疗后3个月3组疼痛强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2.13,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其中联合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4.03,P<0.01),联合治疗组和硬膜外隙注药组疼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χ2=5.62,6.16,P<0.05)。②临床体征变化: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数明显少于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7,19,14例,χ2=9.24,9.14,P<0.01)。③疗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100%(60/60),88%(53/60),92%(55/60),χ2=6.26,6.04,P<0.01],而其他2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χ2=8.63,P>0.05)。结论:硬脊膜外注药及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隙注药 腰椎定点牵压疗法
下载PDF
下肢骨科手术后硬膜外隙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邢书生 赵丽敏 +2 位作者 刘秀娥 张永明 曹金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Sfen)复合左旋布比卡因(L-Bup)硬膜外隙注射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选择下肢骨科手术病人46例,随机分成S组(23例)和M组(23例)。两组均行L2~3硬膜外隙穿刺术并头向置管4 cm,S组硬膜外隙注射Sfen 20μg+0.5%L-Bup 5 ml,M...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Sfen)复合左旋布比卡因(L-Bup)硬膜外隙注射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选择下肢骨科手术病人46例,随机分成S组(23例)和M组(23例)。两组均行L2~3硬膜外隙穿刺术并头向置管4 cm,S组硬膜外隙注射Sfen 20μg+0.5%L-Bup 5 ml,M组注入吗啡(Mor)2 mg+0.5%L-Bup 5 ml,术后两组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其配方S组为0.225%L-Bup+Sfen 60μg+氟派利多3 mg,M组为0.225%L-Bup+Mor5 mg+氟派利多3 mg,负荷量5 ml,持续背景输注量2 ml,单次PCA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结果镇痛满意率(VAS≤3)S组95.65%,M组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S组均低于M组。结论Sfen复合L-Bup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左旋布比卡因 硬膜外隙 镇痛
下载PDF
自由点滴法和压力监测法确定硬膜外隙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桂芝 董源洪 +2 位作者 孙银贵 胡京蛟 张成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08-809,共2页
硬膜外隙是一个潜在的间隙,含有丰富的血管、脂肪及淋巴组织,而并非是一个空腔。后间隙是硬膜外阻滞时注入药物的部位,其内血管分布少,利于做硬膜外穿刺。对麻醉医师来说,硬膜外穿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小仪广泛应用于硬膜外... 硬膜外隙是一个潜在的间隙,含有丰富的血管、脂肪及淋巴组织,而并非是一个空腔。后间隙是硬膜外阻滞时注入药物的部位,其内血管分布少,利于做硬膜外穿刺。对麻醉医师来说,硬膜外穿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小仪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镇痛,而且在全身麻胖巾也可复合应用。成功的穿刺及确定导管是否进入硬膜外隙十分重要。目前还没有很客观准确的标准来确定硬膜外隙,常用的方法为阻力消失(落空感)和负压出现(悬滴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初学者(如实习医师和年轻的住院医师)。本研究比较了自由点滴法和压力监测法两种新的确认硬膜外隙的方法,分析其利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隙 监测法 点滴法 压力 自由 硬膜外穿刺 血管分布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和硬膜外隙注射新斯的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贤 樊碧发 张亚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关节腔 硬膜外隙注射 新斯的明 镇痛效果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隙间断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治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795-1796,共2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隙间断注药对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孕产妇,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孕产妇,分娩时均在L3-4椎间隙进行穿刺,实施腰-硬联合的分娩镇痛。先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通过针内...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隙间断注药对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孕产妇,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孕产妇,分娩时均在L3-4椎间隙进行穿刺,实施腰-硬联合的分娩镇痛。先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通过针内针对蛛网膜下腔进行穿刺。结果:对于产妇的身高、年龄、体重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蛛网膜下腔镇痛起效以及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无明显差异,在护理下均可下床行走。结论:PCEA麻醉时采用了0.1%的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μg/ml的舒芬太尼联合使用,分离麻醉效果满意,可以达到可行走式分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隙间断注药 分娩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隙实物教学穿刺标本的制作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运登 蒯凤枝 孟庆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1-93,共3页
硬膜外隙是指椎管内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以及黄韧带之间的间隙。在硬膜外隙施行麻醉,不仅能够连续给药满足较长时间的手术,还可以有效减少损伤以及感染的机会。所以,临床上的许多手术,特别是腹部及以下的手术,大都采用硬膜外隙麻醉... 硬膜外隙是指椎管内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以及黄韧带之间的间隙。在硬膜外隙施行麻醉,不仅能够连续给药满足较长时间的手术,还可以有效减少损伤以及感染的机会。所以,临床上的许多手术,特别是腹部及以下的手术,大都采用硬膜外隙麻醉术。麻醉成功的前提是要在正确的位置进针并穿刺到该间隙内把麻药注入。如操作不当,会导致患者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操作者必须清楚穿刺部位的局部解剖层次及毗邻关系。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这一技术并可以反复动手训练,我们制作了完全用于教学的硬膜外隙实物穿刺标本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隙 解剖 椎管 穿刺 标本 麻醉 层次
下载PDF
经皮下埋泵硬膜外隙给药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祥明 柳子明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经皮下埋泵 硬膜外隙给药 顽固性癌痛 疼痛 阿片类镇痛药
下载PDF
地塞米松复合新斯的明和吗啡硬膜外隙给药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文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硬膜外隙给药对新斯的明、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新斯的明复合吗啡组 (N组 )和新斯的明复合吗啡加地塞米松组 (ND组 )。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结...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硬膜外隙给药对新斯的明、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新斯的明复合吗啡组 (N组 )和新斯的明复合吗啡加地塞米松组 (ND组 )。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前 0 .5h ,N组患者经硬膜外导管给予含新斯的明和吗啡各 1mg的生理盐水溶液 10ml,ND组患者在N组给药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 5mg。分别在手术结束后 4h、8h、12h、2 4h、4 8h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和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后 2 4h内各时刻的疼痛评分 2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术后 4 8h ,N组和ND组疼痛评分分别为 (5 .2± 2 .1)分和 (3.6± 1.5 )分 ,N组显著高于ND组。N组患者术后 4 8h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 5 3%、5 0 %和 2 5 % ,而ND组相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0 %、4 3%和 2 0 % ,ND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 2组患者均无心动过缓发生。结论 地塞米松硬膜外给药不仅能增加吗啡和新斯的明的术后镇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隙给药 吗啡 新斯的明 地塞米松 术后镇痛 硬膜外麻醉 并发症
下载PDF
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对高龄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孙德峰 杨林 +2 位作者 林怡 阎妮 张丽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3-494,共2页
目的:观察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对高龄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高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组(A组)、术毕硬膜外隙未注入林格液组(B组),各74例。麻醉平... 目的:观察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对高龄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高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组(A组)、术毕硬膜外隙未注入林格液组(B组),各74例。麻醉平面出现后,0.75%左布比卡因7~10mL注入硬膜外隙。术中根据腹部肌肉松弛情况追加0.75%左布比卡因。A组在术毕即将林格液20mL注入硬膜外隙,B组在术毕硬膜外隙未注入林格液。观察并记录麻醉前10min(T0)、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时)(T1)、术毕15min(T2)、术毕30min(T3)、术毕45min(T4)及术毕1h(T5)时的MAP、CV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A组于T1、T2时MAP值、CVP值及HR值显著低于T0时(P<0.05);B组T1、T2、T3、T4及T5时MAP值,T1、T2、T3、T4时CVP及HR值显著低于T0时(P<0.05),而T4、T5时MAP值、T3、T4时CVP及HR值显著低于A组(P<0.05),SpO2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及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可有效地缩短硬膜外麻醉后续影响,使高龄患者术后循环功能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林格液 硬膜外隙 循环功能
下载PDF
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隙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艾芳 宋颖杰 宋静慧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吗啡 罗哌卡因 硬膜外隙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泼尼松龙与吗啡分别硬膜外隙给药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马正良 王志萍 +3 位作者 申文 季勇 齐敦益 曾因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研究泼尼松龙与吗啡分别硬膜外隙给药对脊柱手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90例ASAⅠ~Ⅱ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组 )、泼尼松龙组 (P组 )和吗啡组 (M组 )。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麻醉... 目的 研究泼尼松龙与吗啡分别硬膜外隙给药对脊柱手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90例ASAⅠ~Ⅱ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C组 )、泼尼松龙组 (P组 )和吗啡组 (M组 )。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麻醉效果佳 ,不用任何麻醉辅助药。在手术结束前 0 .5h ,P组患者经硬膜外导管给予 1mg/kg泼尼松龙 ,溶液容量为 10ml,M组患者给予同等容量的含吗啡 1~ 2mg的生理盐水溶液 ,C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手术结束后 4h、8h、12h、2 4h、4 8h观察患者疼痛、镇静程度和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组和M组患者术后 4 8h内各时刻的疼痛评分均低于 2分。P组患者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 ,但M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 6 5 %和 4 0 % ,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 75 %和 2 0 % ;C组不仅在各时刻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组 ,分别为 7.2 6± 2 .34、5 .5 7± 1.6 9、4 .4 8± 2 .2 5、4 .36± 1.14和 3.35± 1.18,而且每隔 8~ 12h需静脉给予镇痛药曲马多 ,同时患者在各时刻的镇静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或有高于P组趋势 ,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 35 %、15 %和 2 0 % ,但无皮肤瘙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龙 吗啡 硬膜外隙给药 脊柱手术 对比研究 手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两种全麻加硬膜外隙阻滞麻醉方法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陈学丽 李成 +1 位作者 张子莲 王国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 :研究观察不同全麻复合硬膜外隙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3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组 :Ⅰ组为硬膜外用微泵注入芬太尼0.05~0.08mg·h-1,全麻吸入0.6MAC地氟醚维持;Ⅱ组为硬膜外用2 %利多卡因 ,全麻吸入0.6MAC异氟醚维持。监... 目的 :研究观察不同全麻复合硬膜外隙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3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组 :Ⅰ组为硬膜外用微泵注入芬太尼0.05~0.08mg·h-1,全麻吸入0.6MAC地氟醚维持;Ⅱ组为硬膜外用2 %利多卡因 ,全麻吸入0.6MAC异氟醚维持。监测麻醉诱导平稳后 (T1)、吸入麻醉药浓度达0.6MAC时 (T2) ,硬膜外注药后 (T3)、切皮后 (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改变 ;两组用0.6MAC行麻醉维持下模糊辨听率、BIS和SEF -95值及PRST记分。结果 :T2 、T3、Ⅱ组MAP明显下降与T1 比有显著差异 (P<0.05)。T3 时HR与T1 时比有显著下降 (P<0.05),而Ⅰ组MAP、HR无明显改变 (P>0.05)。BIS、SEF -95两组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两组模糊辨听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PRST记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该两种麻醉方法效果良好 ,深度适当,内隐记忆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硬膜外隙阻滞 血液动力学 双频指数 内隐记忆
下载PDF
硬膜外隙药物注射治疗颈肩臂痛56例
14
作者 田蕊艳 张佶 +1 位作者 徐利 刘红力 《人民军医》 2008年第12期764-,共1页
关键词 颈肩臂痛 硬膜外隙 药物注射
下载PDF
硬膜外隙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冬祺 葛宝健 +2 位作者 张健飞 隋鸿锦 付元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8-740,共3页
软组织腔隙存在于人体器官与器官或组织之间,对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人体构造并为包括手术在内的临床操作的实施、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近年来麻醉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硬膜外隙的认识的深入,现从解... 软组织腔隙存在于人体器官与器官或组织之间,对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人体构造并为包括手术在内的临床操作的实施、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近年来麻醉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硬膜外隙的认识的深入,现从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应用等角度对硬膜外隙的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临床操作中疑难与意外情况的分析,与该结构有关的临床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征 硬膜外隙 临床意义 解剖学 人体器官 临床操作 人体构造 临床疾病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硬膜外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亮 徐阳平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将透明质酸钠注入硬膜外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配方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隙注射治疗,并于1周后重复治疗一次。近期疗效评定采用&... 目的将透明质酸钠注入硬膜外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配方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隙注射治疗,并于1周后重复治疗一次。近期疗效评定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中的观察项目,计算其改善率。同时使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分别记录治疗前及第一次治疗后1d、3d、5d、7d、以及1个月后的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硬膜外隙注射透明质酸钠组与硬膜外隙注射糖皮质激素组比较,在注射后3d内的组间VAS评分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第5、第7d及治疗后1月的VAS评分低于地塞米松组,有显著性差异。透明质酸钠组在1月后近期临床疗效评定中的显愈率和甲强龙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硬膜外隙注射使用透明质酸钠替代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隙 阻滞治疗 透明质酸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并硬膜外隙麻醉对分娩的镇痛效果
17
作者 许茜 吴运平 《齐鲁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科质量的影响。②方法对100例产妇分娩时实施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联合麻醉(观察组),并与100例未实施麻醉者(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uc=1... 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科质量的影响。②方法对100例产妇分娩时实施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联合麻醉(观察组),并与100例未实施麻醉者(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uc=12.24,P<0.01),但器械助产率明显增加(χ2=4.57,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001~0.019,P>0.05)。④结论联合麻醉能使产妇在完全无痛下完成分娩,且对产科质量无影响,为目前无痛分娩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硬膜外隙麻醉 蛛网膜下麻醉
下载PDF
硬膜外隙双管注射加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7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大频 李建立 赵旭东 《人民军医》 2008年第3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隙注射 手法整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腰硬膜外隙阻滞加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19
作者 徐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6期534-535,共2页
目的观察腰硬膜外隙阻滞加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Ⅰ组(予中医药治疗)、对照Ⅱ组(予中医药治疗加硬膜外隙阻滞)与观察组(予对照Ⅱ组治法加椎间孔注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生活... 目的观察腰硬膜外隙阻滞加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Ⅰ组(予中医药治疗)、对照Ⅱ组(予中医药治疗加硬膜外隙阻滞)与观察组(予对照Ⅱ组治法加椎间孔注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生活、工作能力及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腰硬膜外隙阻滞加椎间孔注射及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隙 椎间孔 阻滞
下载PDF
氟哌啶醇防治硬膜外隙镇痛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陶艳初 刘辉 +1 位作者 卢光涛 徐金龙 《浙江实用医学》 2004年第1期53-53,70,共2页
目的 临床观察硬膜外隙注入氟哌啶醇用以消除吗啡等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妇产科择期手术病人分A、B两组 ,各 30例 ,A组 :吗啡 0 0 2mg ml,罗哌卡因 1mg ml,氯胺酮 0 4mg ml,肾上腺素 0 0 2 2 μg ml;B组则在A组基础上... 目的 临床观察硬膜外隙注入氟哌啶醇用以消除吗啡等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妇产科择期手术病人分A、B两组 ,各 30例 ,A组 :吗啡 0 0 2mg ml,罗哌卡因 1mg ml,氯胺酮 0 4mg ml,肾上腺素 0 0 2 2 μg ml;B组则在A组基础上加氟哌啶醇 0 0 2mg ml。两组均配成 15 0ml用于术后镇痛 ,负荷量 10ml,一次量 2 5ml,持续量 2 5ml h ,观察 2 4小时、4 8小时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为 10 0 %。B组瘙痒、恶心呕吐明显减少 ,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氟哌啶醇能明显改善硬膜外隙镇痛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隙镇痛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氟哌啶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