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
1
作者 石喜玲 刘凌芝 +1 位作者 沈婷 高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E组、T组、E+T组及C组,每组40例。E组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T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E+...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E组、T组、E+T组及C组,每组40例。E组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T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E+T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C组不进行分娩镇痛。比较4组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镇痛前及宫口开2、4、6 cm和宫口全开时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新生儿出生1、5、10 min后的Apgar评分,镇痛前、宫口开4 cm和宫口开全时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E+T组与E组的镇痛药物用量。结果E+T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E组、T组及C组,第一及第二产程显著短于E组、T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4组VAS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2、4、6cm和宫口全开时E+T组VAS评分显著低于E组、T组及C组,E组及T组显著低于C组,E组显著低于T组,宫口开4cm和宫口开全时E+T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E组、T组及C组,T组显著高于E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出生1、5、10 min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镇痛药物用量显著少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作用相对更好,且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连续性硬膜外麻醉 初产妇 分娩 镇痛作用 分娩结局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其血糖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刘芹凤 刘兆勇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麻醉过程中,探讨采取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 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麻醉过程中,探讨采取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手术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血糖水平变化、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结束时和术后3 h,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使用的胰岛素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00%,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明显优于全身麻醉,能够明显减小手术引起的血糖波动。同时有助于维持患者良好的生命体征情况,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临床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围术期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糖水平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镇痛对自然分娩产程及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张洁 方微园 李爱红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65-68,82,共5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自然分娩产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孕妇资料,根据产次和分娩镇痛与否分为初产妇镇痛组(n=79)、初产妇对照组(n=44)、经产妇镇痛组(n=45)和经产妇对照组(n=29),比较组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自然分娩产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孕妇资料,根据产次和分娩镇痛与否分为初产妇镇痛组(n=79)、初产妇对照组(n=44)、经产妇镇痛组(n=45)和经产妇对照组(n=29),比较组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结果:初产妇镇痛组VAS评分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但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产妇镇痛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均可缓解初、经产妇产痛,延长初产妇第二产程,并可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然而对其他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镇痛分娩 产程时间 分娩结局 剖宫产率
下载PDF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刘欣 曹桂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析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科产检并拟用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分析对象,对产妇编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方法分组,分设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 目的 探析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科产检并拟用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分析对象,对产妇编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方法分组,分设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各5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不同时间段(镇痛前、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4.56±1.68)min、完全阻滞时间(12.35±2.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14±1.87)、(23.41±2.13)min,镇痛持续时间(5.38±0.57)h长于对照组的(2.66±0.33)h,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376.22±61.23)min及总产程(427.71±82.2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2.42±88.21)、(484.77±112.42)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78±0.34)、(1.23±0.24)、(1.54±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0.41)、(1.87±0.27)、(3.23±1.1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0 min的Apgar评分及产妇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无痛分娩时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显著,不会增加母婴结局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痛效应 母婴结局
下载PDF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5
作者 姚朋 张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研究组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5 min、气腹后5 min、拔管后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手术前、气腹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第4、8、12 h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4、8、12 h,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msay评分增加,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抑制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升镇静镇痛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
下载PDF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6
作者 汪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产妇机体血流动力学、炎症应激损伤、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布比卡...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产妇机体血流动力学、炎症应激损伤、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观察组(25例,采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相关指标,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炎症应激指标,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长(均P<0.05),比较两组产妇Brommage评分、术中肌松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麻醉前,麻醉5 min后对照组产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降低(均P<0.05),而麻醉前与麻醉后5 min观察组产妇心率、平均动脉压虽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麻醉后5 min观察组产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30 min两组产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而麻醉后30 min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均P<0.05)。结论相比于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虽然可延长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起效时间,但有助于维持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炎症应激损伤,且减少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4-0157,共4页
分析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麻醉药物用量、睁... 分析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麻醉药物用量、睁眼的时间、恢复语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术前6 h、术后72 h的认知功能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药物用量、睁眼的时间、恢复语言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而全麻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及硬膜外麻醉 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 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影响
下载PDF
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硬膜外无痛分娩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文祯 刘晓芳 +5 位作者 冯宇峰 贾俊香 陈瑶 王永洪 王诗庆 陈鑫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硬膜外无痛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8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硬膜外阻滞无痛...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硬膜外无痛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8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护理中采取常规的麻醉、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孕产妇第一、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间,诊治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522.46±2.71)min,短于对照组的(543.15±2.82)min(P<0.05);观察组诊治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硬膜外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提升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护理 一体化 孕产妇 硬膜外阻滞 无痛分娩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磊 范滢萍 +1 位作者 赵锦芳 李永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观察组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观察组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以全麻,两组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水平、炎症反应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及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0.5 h以及麻醉后2 h两组患者应激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0.5 h以及麻醉后2 h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且患者术后可更快清醒,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肺部功能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野 杨洁昀 汪露露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肺部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2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肺部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2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和住院时间,术前以及术后24 h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残气量/总肺容量升高,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残气量/总肺容量低于对照组,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缩短肺癌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减轻免疫功能抑制和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肺功能
下载PDF
膀胱容量管理对降低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袁存慧 史晓红 邵广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5期468-469,481,共3页
目的探索运用膀胱容量来管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排尿。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本院阴道试产中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14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72例,管理组76例,常规组在镇痛后按产程管理常规每2 h督促产... 目的探索运用膀胱容量来管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排尿。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本院阴道试产中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14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72例,管理组76例,常规组在镇痛后按产程管理常规每2 h督促产妇排尿,管理组则在镇痛后采用腹部触诊叩诊法估算膀胱容量,如膀胱容量在<200 mL,不干预,>200 mL时督促产妇排尿,当膀胱容量超过400 mL时采取措施协助产妇排尿。结果管理组产时尿潴留发生率、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膀胱容量来管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的排尿可以有效降低产时尿潴留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程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容量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产时尿潴留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血压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文灵 乔硕 李俊青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计划剖宫产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6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高剂量组给予0.75%罗...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计划剖宫产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6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高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20μg舒芬太尼麻醉,低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10μg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应激状态、血压水平,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持续时间无差异,高剂量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24±1.58min)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9.09±1.47min)均低于低剂量组(11.69±2.24min、12.03±2.11min),麻醉后内皮素-1(79.66±6.05pg/ml)、去甲肾上腺素(279.68±29.78pg/ml)、血清皮质醇(375.44±37.14ng/ml)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86.13±6.24pg/ml、314.49±30.25pg/ml、402.16±37.86ng/ml),麻醉后收缩压(112.13±5.37mmHg)、舒张压(79.42±3.77mmHg)水平高于低剂量组(106.85±6.52mmHg、65.16±3.69mmHg),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低剂量组(28.26%)(均P<0.05);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20μg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最佳,且对产妇应激状态及血压水平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 应激状态 血压 麻醉效果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13
作者 丁匀浚毓 汤卫春 +3 位作者 孙雅欣 狄永慧 王更生 陈丽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7期530-534,共5页
目的:评估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初产妇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探索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阴道试产并符合相关指标的1463例初产妇的资料。行分娩镇痛者633例为研究组,依据实施镇痛时... 目的:评估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初产妇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探索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阴道试产并符合相关指标的1463例初产妇的资料。行分娩镇痛者633例为研究组,依据实施镇痛时宫口扩张程度分为3组:A1组(宫口<2cm,133例)、A2组(2cm≤宫口<4cm,289例)、A3组(宫口≥4cm,211例)。未镇痛者830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四组产妇在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母儿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1、A2组的总产程、第一产程时间长于A3、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第二产程最短,与A1、A2、A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裂伤率:B组>A1组>A3组>A2组;会阴Ⅰ度裂伤率:A2组>A1组>A3组>B组;会阴侧切率:B组>A3组>A1组>A2组。4组的会阴无裂伤、会阴Ⅱ度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位异常发生率:A2组>A1组>A3组>B组(P<0.05);胎窘发生率、总中转剖宫产率、社会因素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均为B组>A1组>A2组>A3组(P<0.05);四组之间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虽引起初产妇产程相对延长、胎位异常发生率升高,但并未增加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分娩结局的风险,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宫口≥2cm为最佳镇痛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初产妇 产程 分娩结局 镇痛时机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14
作者 文静 胡德俊 王雪涵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10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全麻)、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55例。比较两组麻醉相... 目的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10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全麻)、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55例。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疼痛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炎症、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长、术后醒来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血量、麻醉时长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4 h、8 h、12 h及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NF-α、IL-6、GLU及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比较,观察组TNF-α、IL-6、GLU及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有效调节TNF-α、GLU及COR水平,可改善炎症、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胃癌根治术 TNF-α GLU COR
下载PDF
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志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罗哌卡因...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T_0),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T_1)、气腹后即刻(T_2)、结束气腹5 min(T_3),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T_0及同期对照组,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T_0;对照组T_1、T_2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T_0,T_3低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15 min Aldrete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促进苏醒及尽快拔管,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腹部手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虚弱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16
作者 何宇平 周岩冰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66-273,共8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虚弱行胃癌根治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手术的110例老年患者,患者术前诊断为虚弱状态。按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虚弱行胃癌根治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手术的110例老年患者,患者术前诊断为虚弱状态。按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术中平均动脉压、尿量、失血量、心率;术后第1天(T1),第2天(T2),第3天(T3),第4天(T4),第5天(T5)谵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术后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T1),第2天(T2),第3天(T3)的炎症指标,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消耗了更少的麻醉药物,麻醉过程中的心率更快,平均动脉压更低(P P P P P <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减少了术后谵妄的发生,缓解了术后炎症反应,加快胃肠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虚弱 老年 胃癌 外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疼痛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7
作者 吴晓顺 张训功 刘艳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4月-2023年09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靶控注射丙泊酚复合... 目的探讨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4月-2023年09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靶控注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麻醉恢复、镇静评分、镇痛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诉求镇痛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定向力恢复时间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麻醉后,观察组HR、BIS、MAP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有显著性(P<0.05);手术后1 h、4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Ramsay评分比对照组高,有显著性(P<0.05);手术后1 d,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胃癌根治术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景秋 左宪丽 李光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行无痛分娩的84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行无痛分娩的84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不同产程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完全阻滞时间和镇痛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二、三产程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产妇可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缩短完全阻滞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和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以及降低VAS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俊萍 谢瑞 +1 位作者 张春荣 赵金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纤溶功能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收治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的子宫肌瘤...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纤溶功能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收治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各48例,分别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或静吸复合全麻干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干预前后纤溶功能、血流动力学、性激素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指标.结果:麻醉后联合组PAI-1(26.52±3.54μg/L)、t-PA(15.67±2.89μg/L)、D-D(155.62±21.47μg/L)水平均低于单纯组(41.32±4.82μg/L、22.39±3.16μg/L、189.41±22.59μg/L),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单纯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低于单纯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单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低于单纯组(29.2%),月经转归率(95.8%)高于单纯组(81.3%),复发率(4.2%)低于单纯组(16.7%)(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改善患者纤溶功能、血流动力学和性激素指标,麻醉效果更优,不良反应降低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D-二聚体 麻醉效果 性激素
下载PDF
产妇分娩镇痛中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程时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军辉 刘琳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究在产妇分娩镇痛中,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的产程时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分娩的1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 目的:探究在产妇分娩镇痛中,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的产程时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分娩的1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单纯应用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应激反应指标、分娩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6、8.006、14.065、16.288,P<0.05)。镇痛30 min后、宫口全开时,观察组产妇疼痛0级率高于对照组,疼痛Ⅲ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2、7.142、5.105、6.783,P<0.05)。分娩后,两组产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空腹血糖(Glu)均上升,但观察组产妇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2、8.603、7.539,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7、12.127,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镇痛中,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和提升镇痛效果,从而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应激变化,利于分娩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产妇分娩镇痛 盐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产程时间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