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明江 李铁刚 +2 位作者 于心科 陈红瑾 徐兆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5期22-31,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 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1阶段(492~96cm)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8.5~9.6ka),中国大陆河流(长江、黄河)物质输入是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而顶部的Z2阶段(96~0cm)则形成于早全新世以来(<9.6ka),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仍以中国大陆来源为主,台湾物质输入也有一定贡献。此外,岩心中还记录到了7.3ka时发生的K-Ah火山事件。常量元素相关性、R型因子及典型常量元素比值分析均表明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热液活动和火山物质的影响较小。不同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海平面波动及黑潮的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在5~3.5ka期间,KX12-3孔的Fe_2O_3、MgO、Fe/Ti、Mg/Ti值及粒度减小,这应该是由当时黑潮的减弱或"摆动"出冲绳海槽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中部 沉积物碎屑态 常量元素 海平面波动 黑潮
下载PDF
东海特定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0
2
作者 郑丽波 叶瑛 +1 位作者 周怀阳 王怀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82,共9页
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1 998年 5月调查过程中采集的长江口外东海特定海区表层沉积物综合运用了EDEX、ASPILA和李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磷及其磷赋存形态分析。把磷分为 5种赋存形态 :吸附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碎屑态和有机态... 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1 998年 5月调查过程中采集的长江口外东海特定海区表层沉积物综合运用了EDEX、ASPILA和李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磷及其磷赋存形态分析。把磷分为 5种赋存形态 :吸附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碎屑态和有机态。同时 ,结合其他沉积物性质和化学组分以及海水环境特征 ,讨论了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总磷 (TP)、有机磷 (OP)和铁结合态磷 (Fe P)的含量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 ;吸附态磷 (Ad P)与Fe P和OP同属于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范畴 ,其在沉积物中的循环主要与铁氧化物有关 ,钙结合态磷 (Ca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表层沉积物 赋存形 吸附 铁结合 钙结合 碎屑态 有机 地球化学 海洋浮游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