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德文 万景林 +2 位作者 张培震 袁道阳 李大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267-267,共1页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以同位素封闭温度理论(Dondson,1973)为依据,以沉积地层中年龄未发生重置的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其沉积源区剥露特征及热演化历史的一种年代学方法。最近20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碎屑颗粒热年代学...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以同位素封闭温度理论(Dondson,1973)为依据,以沉积地层中年龄未发生重置的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其沉积源区剥露特征及热演化历史的一种年代学方法。最近20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地质学研究中。在国内,碎屑颗粒热年代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否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地质学研究呢?通过对临夏盆地详细地研究,获得了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传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和生长地层的数据。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数据表明,构造活动发生在约8MaBP,这次构造活动使积石山开始隆升,使临夏盆地和循化盆地解体(郑德文等,2003)。来自积石山的传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结果和临夏盆地、循化盆地的生长地层研究结果都表明临夏盆地西部的积石山于约8MaBP开始隆升。这表明碎屑颗粒热年代学可以成功地揭示构造活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年代学 临夏盆地 8 MaBP 裂变径迹 年代学 颗粒 地质学研究 构造活动 沉积地层
下载PDF
河流地貌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巨大立 杨钊 +3 位作者 史小辉 段亮 董云鹏 尤嘉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3-1090,共28页
本文基于近年来全球河流地貌演化的研究实例及新进展,介绍了主要的研究载体与思路,讨论了河流地貌演化事件背后的地质、环境意义。沉积学、地貌学、物源分析、低温热年代学等是解决河流地貌演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沉积学记录着河流演化的... 本文基于近年来全球河流地貌演化的研究实例及新进展,介绍了主要的研究载体与思路,讨论了河流地貌演化事件背后的地质、环境意义。沉积学、地貌学、物源分析、低温热年代学等是解决河流地貌演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沉积学记录着河流演化的一手资料,同时,沉积物定年技术的发展为揭示河流演化过程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约束。地貌指数研究是根据河流剖面形态与流域特征等揭示河流及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手段,在恢复基岩隆升历史,定义地貌演化状态和判断分水岭迁移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碎屑热年代学的物源分析方法结合沉积物沉积年代测定的研究思路则是利用了地表物质的“源-汇”过程变化,是揭示水系沟通演化历史的有效手段。当借助中-低温热年代学的多方法联合和单矿物的多重定年作为物源示踪剂时,可以有效提高分析精度,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另外,低温热年代学和宇宙核素10Be等对浅表过程十分敏感,记录了百万年-千年尺度的河流侵蚀作用,是示踪流域侵蚀方式空间变化和定量化揭示侵蚀过程的有力工具。河流的诞生与演化是地表过程的重大事件,记录了局部或区域的构造-气候背景,也是研究构造-气候-地貌耦合及互馈过程的重要纽带。特别是新生代晚期以来,地貌形成过程伴随着古人类的诞生与发展,而河流的演化则在古人类活动和迁徙中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河流地貌演化的背景动力及环境意义体现了地球多圈层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演化 构造-气候过程 物源分析 “源-汇”系统 碎屑热年代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序——临夏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量:43
3
作者 郑德文 张培震 +2 位作者 万景林 李传友 曹继秀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190-198,共9页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生过程中的大量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出临夏盆地记录的2次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分别为约14MaBP和约5.4~8.0MaBP。其中,约14MaBP的快速剥露事件可...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生过程中的大量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出临夏盆地记录的2次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分别为约14MaBP和约5.4~8.0MaBP。其中,约14MaBP的快速剥露事件可能反映青藏高原北部由于岩石圈对流减薄而发生的地壳增厚、高原隆升事件;约8.0~5.4MaBP的构造活动可能与高原隆升到相当高度后,由于维持其巨大高度和继续调节南北会聚的需要,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向东向北扩展有关,而控制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活动地块构造格架可能于约8.0~5.4MaBP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强震活动 临夏盆地 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