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3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外碑刻传拓技艺及拓片修复保护——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碑刻为例
1
作者 吴小兰 《古籍保护研究》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为探讨野外碑刻的传拓技艺及拓片的修复保护问题,文章选取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碑刻传拓为研究对象。碑刻文物材质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易导致碑刻的损坏,可采取多种防治对策,以期减少对碑刻文物的损坏。室外条件下碑刻传拓一般包括传拓材料... 为探讨野外碑刻的传拓技艺及拓片的修复保护问题,文章选取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碑刻传拓为研究对象。碑刻文物材质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易导致碑刻的损坏,可采取多种防治对策,以期减少对碑刻文物的损坏。室外条件下碑刻传拓一般包括传拓材料准备、碑刻清理、上纸、上墨、起纸等环节,上纸与上墨的操作步骤尤须注意。拓片的修复有建档、修补、压平、干燥等多个环节,须注意采用妥善修复的方法,并留心存藏保护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传拓 拓片 修复 保护野外碑刻传拓技艺及拓片修复保护
下载PDF
书讯书话:《江西道教碑刻辑录》简介
2
作者 钟金烨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古代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不仅作为古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根植于我国社会历史之中,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遗留下许多重要的... 中国古代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不仅作为古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根植于我国社会历史之中,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遗留下许多重要的碑刻资料。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资助下,江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陈雅岚研究员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戴训超教授对江西地区道教庙宇碑刻的数量、类型、特点以及分布区域等多种信息进行了全面系统整理,并对富有价值的碑刻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整理汇总为《江西道教碑刻辑录》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整理与研究 道教碑刻 本土宗教 古代碑刻 碑刻资料 中华文化 辑录
下载PDF
历史专业学生碑刻文献释读能力培养探究——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
3
作者 邵华 陈小赤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118-121,124,共5页
碑刻遗存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碑刻文献释读能力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学术素养。碑刻文献释读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将碑刻文献列入实践教学当中,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碑刻遗存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碑刻文献释读能力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学术素养。碑刻文献释读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将碑刻文献列入实践教学当中,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创新、课程目标设置体系定位等途径,积极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开拓碑刻文献阅读视野,更新学术观念。在陕西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教学中,以五门堰碑刻解读作为教学尝试,不失为实践教学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碑刻 历史教学 五门堰
下载PDF
新视域下清代满文碑刻价值探讨
4
作者 吴元丰 《满语研究》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满文碑刻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产物,兼有凭证作用和研究意义。有清一代,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满文碑刻,在形制、功用、文字、内容等方面都独具价值。清代作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勒石立碑的规制与历朝历代紧密相关,在形制和功用... 满文碑刻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产物,兼有凭证作用和研究意义。有清一代,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满文碑刻,在形制、功用、文字、内容等方面都独具价值。清代作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勒石立碑的规制与历朝历代紧密相关,在形制和功用方面一脉相承,传承有序,赓续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明;推广使用多语种文字,彰显同文之盛,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满文碑刻 传统文化 民族交流
下载PDF
汉魏六朝碑刻中构件“⺈”“■”“爫”的变异研究
5
作者 姜同绚 郑博元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汉魏六朝时期,异体字盛行。本文以形体相似的三种构件“爫”“ ■”“⺈”为例进行变异研究,从构件与构件的关系出发,把构件讹变分为独体讹变和被动讹变。在讹变的基础上,构件“爫”与构件“■ ”“⺈”产生讹混的结果,构件“爫”与“⺈”... 汉魏六朝时期,异体字盛行。本文以形体相似的三种构件“爫”“ ■”“⺈”为例进行变异研究,从构件与构件的关系出发,把构件讹变分为独体讹变和被动讹变。在讹变的基础上,构件“爫”与构件“■ ”“⺈”产生讹混的结果,构件“爫”与“⺈”有相同间接构件与构件“爫”构成直接构件时,二者有着相互讹混趋势,构件“爫与”“■ ”的相互讹混趋势更为稳定且无条件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碑刻 构件 变异 讹混
下载PDF
河洛地区水利碑刻与水灾应对研究
6
作者 王云红 王雯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水灾频发,水灾状况及其社会应对措施不仅见载于正史、方志等史料,也散存于该地区的水利碑刻。河洛地区水利碑刻有纪事碑、诉讼碑、水规碑、信仰碑等类型,碑刻上多见对当地水灾情况的描述,其应对措施有修堤防洪、开渠引...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水灾频发,水灾状况及其社会应对措施不仅见载于正史、方志等史料,也散存于该地区的水利碑刻。河洛地区水利碑刻有纪事碑、诉讼碑、水规碑、信仰碑等类型,碑刻上多见对当地水灾情况的描述,其应对措施有修堤防洪、开渠引流、赈济灾民等。面对河洛地区的水灾,民间修建庙宇,祭拜龙王、大禹、黄大王等水神。水利碑刻作为地方文化景观,不仅真实记录了当地水利事件,也蕴含对当时历史的认识评价与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地区 水利碑刻 水灾应对
下载PDF
从水利碑刻看清代云南的水利建设
7
作者 何斯民 《清史论丛》 2024年第1期162-180,共19页
水利建设是清政府经营云南的重要手段之一,水利碑刻是反映斯时云南水利建设原貌最直观的实物史料。本文从水利碑刻这一独特视角,揭示清代云南水利工程的时空分布特点,透过官倡民修、民众自修、军民同修类型,以及水利利用中的军民、僧民... 水利建设是清政府经营云南的重要手段之一,水利碑刻是反映斯时云南水利建设原貌最直观的实物史料。本文从水利碑刻这一独特视角,揭示清代云南水利工程的时空分布特点,透过官倡民修、民众自修、军民同修类型,以及水利利用中的军民、僧民、回汉民等间的纠纷,全面探究清代云南社会与水利工程的互动关系,以资当前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水利碑刻 云南 水利建设
下载PDF
肇建与重修:明代高阳文庙丛考——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高阳碑刻拓片为中心
8
作者 刘美然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明代地方府、州、县学,又称为庙学,其兴废盛衰是衡量当时某地文教科举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河北省社科院所藏高阳碑刻拓片中与明代文庙有关者有12通,其中标题直接标识文庙重修者有4通。通过这些碑刻并结合其他典籍和碑刻资料可知,高阳... 明代地方府、州、县学,又称为庙学,其兴废盛衰是衡量当时某地文教科举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河北省社科院所藏高阳碑刻拓片中与明代文庙有关者有12通,其中标题直接标识文庙重修者有4通。通过这些碑刻并结合其他典籍和碑刻资料可知,高阳文庙肇建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说法是错误的,其至晚可追溯至宋元时期。自洪武三年易址重建后,各时期重修不辍,但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明万历年间。这与该地当时文教和科举之盛呈正相关,并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碑刻拓片 明代 文庙 科举 万历
下载PDF
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福田碑刻与寺院供养的历史考察
9
作者 陆群 李时珍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的福田碑刻内容多讲述置办福田的事情,为了解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的日常供养情况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其福田经济规模小,经营机制简拙,生产方式处于较为原始的自然经济状态,整体财力呈寡弱状态。不二门观音岩... 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的福田碑刻内容多讲述置办福田的事情,为了解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的日常供养情况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其福田经济规模小,经营机制简拙,生产方式处于较为原始的自然经济状态,整体财力呈寡弱状态。不二门观音岩寺的福田经济是适应湘西特定自然地理和历史及人文环境的结果,其“自立”“自养”的程度较高,有助于避免寺院经济受外界社会动荡而带来的脆弱性,这是湘西历史上佛教寺院能够保持良好社会适应力和较强社会参与力与影响力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湘西 福田碑刻 寺院供养
下载PDF
融媒视角下黄河碑刻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传播力提升策略探究
10
作者 孙艳 师慧涵 《科技传播》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碑刻有存史、资治和教化功能。黄河流经九省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就包括众多石碑石刻。文章从实地考察、整理文献所收集的30通黄河遗存碑刻入手,对其记载的内容、承载的生态文明思想及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究融媒体时代... 碑刻有存史、资治和教化功能。黄河流经九省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就包括众多石碑石刻。文章从实地考察、整理文献所收集的30通黄河遗存碑刻入手,对其记载的内容、承载的生态文明思想及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究融媒体时代黄河碑刻文化传播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融媒体时代传播好黄河文化,要在内容创新、机制保障、平台支撑、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碑刻 生态文明 传播力
下载PDF
从晋南清代戏曲碑刻看《汉语大词典》之微瑕
11
作者 游秋璐 郭洪义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一部语文辞书,注重“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释义准确,书证充实,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但由于规模宏大,编纂任务繁重,《大词典》出现部分书证迟后、孤证、义项未收、词形未收等情况...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一部语文辞书,注重“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释义准确,书证充实,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但由于规模宏大,编纂任务繁重,《大词典》出现部分书证迟后、孤证、义项未收、词形未收等情况。因此,我们主要以前人关注较少的晋南清代戏曲碑刻为主要语料,从提前书证、补充孤证、增补义项、补充词形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大词典》词语的编纂进行有益的修订和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清代 戏曲碑刻 《汉语大词典》 书证 义项 词形
下载PDF
唤醒沉睡在石头里的高阳--《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整理与研究》读后
12
作者 陈旭霞 《文物春秋》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刘美然、冯金忠、潘华静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整理与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3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图一)。该书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高阳地区碑刻拓片进行了一次系统科学的整理研究,创... 刘美然、冯金忠、潘华静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整理与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3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图一)。该书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高阳地区碑刻拓片进行了一次系统科学的整理研究,创造性地将整理篇与研究篇相结合,在整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是近年来地方碑刻文献整理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书中所收拓片宏富,所作考订精审,具有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与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拓片 碑刻 高阳 资助项目
下载PDF
南充高坪隐珠寺遗址及其所存碑刻初探——兼三通碑所存碑文分析
13
作者 袁子東 周煜钧 +2 位作者 付琳琳 肖颖 符永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3期59-63,共5页
隐珠寺位于南充市高坪区走马镇隐珠寺村内,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清代增修续建,现存主体遗址主要为明代所建。其被时人称为“嘉陵名刹”,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于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隐珠寺内现存有三通清代碑刻及多处题... 隐珠寺位于南充市高坪区走马镇隐珠寺村内,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清代增修续建,现存主体遗址主要为明代所建。其被时人称为“嘉陵名刹”,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于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隐珠寺内现存有三通清代碑刻及多处题记,碑刻因隐珠寺在清代间历次修缮得以立下。经识读整理与分析,碑文记录有隐珠寺变迁史、寺庙修缮缘由、寺庙地产纠纷等内容,既记叙了寺庙变迁历史及与之相关的诉讼纠纷,又反映了该地区在该历史时期的大体宗教观念与价值取向,是深挖隐珠寺历史故事、活化隐珠寺历史的珍贵文字依托,也是研究清代川东北地区民众佛教观、伦理观的重要文字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文物 隐珠寺 清代碑刻 碑文 高坪
下载PDF
试论黄河碑刻与黄河文化
14
作者 赵长海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黄河碑刻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嵩山汉三阙记载鲧、禹父子治水铭刻可谓黄河碑刻现存最早的系列实物。黄河碑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制各异,历代金石学著作对黄河碑刻多有载录,惜亡佚甚多。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著录有200余通黄河碑刻,是... 黄河碑刻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嵩山汉三阙记载鲧、禹父子治水铭刻可谓黄河碑刻现存最早的系列实物。黄河碑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制各异,历代金石学著作对黄河碑刻多有载录,惜亡佚甚多。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著录有200余通黄河碑刻,是黄河碑刻研究奠基之作。黄河碑刻是自古以来黄河留存最重要的文物,是古圣先贤和历代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献及艺术价值。黄河文化孕育和促进了黄河碑刻的产生和发展,黄河碑刻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了黄河文化,黄河碑刻是黄河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碑刻 黄河文化 金石学
下载PDF
明代云南儒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儒学史意义——以儒学碑刻为中心
15
作者 赵成杰 《学术探索》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明永乐辛卯始设科举。明代云南的儒学家族大都迁徙自中原地区,由于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儒学文化特点。明代云南土司接受儒家熏陶,以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儒学,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多民族融合。学宫、书院及...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明永乐辛卯始设科举。明代云南的儒学家族大都迁徙自中原地区,由于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儒学文化特点。明代云南土司接受儒家熏陶,以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儒学,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多民族融合。学宫、书院及社学的建立拓展了儒学的传播范围,官学与私学、内地与边疆进行多元互动,揭櫫明代云南儒学对于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儒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 儒学碑刻 多民族融合
下载PDF
抚顺地区满文碑刻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16
作者 李宇彤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1-37,共7页
以满文碑刻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野考察,对搜集到的碑刻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按碑刻撰写内容分类:主要有人物传记碑、纪事碑、纪功碑、实用性碑刻。按碑刻存佚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抚顺地区现存满文碑刻,除已经被相关部门登记保存的碑刻外,... 以满文碑刻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野考察,对搜集到的碑刻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按碑刻撰写内容分类:主要有人物传记碑、纪事碑、纪功碑、实用性碑刻。按碑刻存佚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抚顺地区现存满文碑刻,除已经被相关部门登记保存的碑刻外,有新发现或未进行测量研究过的六通满文碑刻,这是本次搜集满文碑刻的重要发现成果。对这类满文碑刻,从形制、体量、文字分布、纹饰等情况进行梳理和汇总,同时结合方志、宗谱、目录、相关著作等对碑刻内容、碑主、归属进行认定。第二类为抚顺地区已经散佚的满文碑刻,通过相关文献钩沉采集,对碑体已经不存的满文碑刻进行著录,进一步丰富完善抚顺地区满文碑刻的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地区 满文 碑刻 调查
下载PDF
遗落的水下世界——以碑刻为中心的老鸭沟遗址田野调查
17
作者 李秀桦 张玉涛 沈景莹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7-21,共5页
2022年的干旱天气使南漳石门水库下降至死水位,水库消落区的原南漳县李庙齐家岗村老鸭沟显出若干碑刻及其他遗址、遗物。通过20余通碑刻的调查基本可以解析出,明清以降,湖北省南漳县老鸭沟乃至南漳北部地区经过来自江西和本省移民的不... 2022年的干旱天气使南漳石门水库下降至死水位,水库消落区的原南漳县李庙齐家岗村老鸭沟显出若干碑刻及其他遗址、遗物。通过20余通碑刻的调查基本可以解析出,明清以降,湖北省南漳县老鸭沟乃至南漳北部地区经过来自江西和本省移民的不断开拓垦殖和繁衍生息,带来了诸如农耕稻作、制砖造瓦、土法造纸等先进生产方式,加上商品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路线的延伸,逐步使老鸭沟成为一个南漳北部的区域性交通和经济中心;此地还兼负传布官府文告、民间信仰崇拜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漳 老鸭沟 碑刻 移民
下载PDF
试论南宁市江南区镇海庙碑刻的价值——兼论南宁城市发展与庙宇碑刻保护路径
18
作者 玉兆嘉 杜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南宁地处祖国南疆民族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镇海庙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五一路新屋三里,是南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庙宇主体建筑保存完整,现存清代民国时期碑刻三... 南宁地处祖国南疆民族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镇海庙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五一路新屋三里,是南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庙宇主体建筑保存完整,现存清代民国时期碑刻三块,石碑叙述内容丰富,字体优美多样,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文学价值。目前,南宁原来的大多数商业会馆已经被拆除,或者被侵占,或者挪作他用,已经难觅踪迹,仅存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两湖会馆等寥寥数座,大量会馆碑刻不知所踪。切实保护古建筑特别是城市庙宇碑刻资料刻不容缓。我们建议南宁市要全面调查全域现存庙宇碑刻情况,协调好城市发展与庙宇碑刻保护关系。要努力将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完整保护,加以改造融入现代化城市景观,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南宁碑林,有利于留存城市历史记忆,提升文化竞争力,进而争创历史文化名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历史文化 镇海庙 碑刻保护 历史自觉 历史文化名城
下载PDF
蒲松龄的关帝信仰书写——以碑刻为中心
19
作者 杨宇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关帝信仰书写在蒲松龄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除《聊斋志异》外,这也存在于蒲氏创作的碑刻铭文中,主要是在《关帝庙碑记》《北沈马庄募修白衣阁、关帝庙疏》《和尚起禅募神供疏》《代葛千总募修关帝庙序》《关帝祠》等五篇碑文中。通过... 关帝信仰书写在蒲松龄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除《聊斋志异》外,这也存在于蒲氏创作的碑刻铭文中,主要是在《关帝庙碑记》《北沈马庄募修白衣阁、关帝庙疏》《和尚起禅募神供疏》《代葛千总募修关帝庙序》《关帝祠》等五篇碑文中。通过梳理蒲氏对关帝信仰的书写,可以发现这些碑刻不但记述了蒲氏对关帝信仰及神灵崇拜的种种思考,而且载录了一些以修庙为主的具体的信仰实践活动。这种书写呈现出五大特点:盛赞关帝,称呼多样;留心差异,因人而论;以人为本,关爱民众;融合佛道,多元共存;混同历史,沟通人神。蒲氏这种关帝信仰书写具有三重意义:对蒲氏本人来说,撰写碑文是其进行信仰实践的一种方式;对清初的关帝信仰来说,蒲氏的碑文以淄川地区为例揭露了其在基层社会的运作机制;对后世读者及研究者来说,这些碑刻是进一步理解蒲松龄及其时代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关帝信仰 碑刻
下载PDF
成都杜甫草堂古代碑刻三考
20
作者 马红 李霞锋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现对外展示的历代碑刻尚存25通之多。李霞锋曾撰文对其中20通碑刻进行了考述。文章对其余4通清代碑刻进行简略考述,并对曾经介绍过的1通旧碑作一补充考证,以期展现成都杜甫草堂今存古代碑刻的面貌。
关键词 成都杜甫草堂 古代碑刻 三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