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之谦魏碑中的“古”意——从其对包世臣碑学理论的践行谈起
1
作者 虞晓勇 《中国书画》 2016年第8期26-30,共5页
赵之谦(1829-1884)是晚清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开启了以书、印入画的金石画风: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袭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在篆刻上,他创造性地... 赵之谦(1829-1884)是晚清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开启了以书、印入画的金石画风: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袭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在篆刻上,他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此外,他善诗文,著述丰,在学术上亦颇有建树。本期特推出赵之谦书法篆刻专题,对赵之谦的书学思想、印学思想、印谱流传情况逐一解读:虞晓勇从赵之谦书学思想的源头谈起,对其理论基础、审美取向、取法过程等进行了详细剖析,特别是对赵之谦眼中的“古意”,作了深入解读;邹涛则撰文介绍了赵之谦流传在日本的作品的情况,并对赵之谦影响下的日本书法流派作了梳理,通过本期配图,我们也可对日本藏赵之谦作品质量之精、数量之多有所感知:田谧等则选取了赵氏印学思想最为活跃的形成期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分析赵之谦早年交游,对赵氏早年篆刻风格的来源、变化、发展进行了论述:著名的印谱收藏专家林章松也对赵之谦存世印谱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梳理,这对于读者鉴别赵氏印谱的优劣,亦大有裨益:同时,陆宗润则通过对赵之谦在江西任职时期使用过的一方藏文印,讲述了赵之谦用印的一个特例。本期拉页部分一并刊发了赵之谦多通手札精品,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之谦 碑学理论 包世臣 “古” 书法篆刻 书学思想 魏碑 流传情况
下载PDF
包康之继:从<<书学论集>>看祝嘉对碑学理论的发展
2
作者 张爱国 《书法之友》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二十世纪的书学理论史上,祝嘉先生是一位无人能够逾越的重镇。这不仅因为他皓首穷经、呕心沥血,竭毕生心力留下了约三百余万字的书学著作,更基于他的书学理论对传统书论几乎是一无遗漏的全方位的推进、而这其中,以笔者愚见,又以他对... 在二十世纪的书学理论史上,祝嘉先生是一位无人能够逾越的重镇。这不仅因为他皓首穷经、呕心沥血,竭毕生心力留下了约三百余万字的书学著作,更基于他的书学理论对传统书论几乎是一无遗漏的全方位的推进、而这其中,以笔者愚见,又以他对以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的清代『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最具功力、最见影响、最有历史价值。可以说,祝嘉是继包世臣、康有为之后的又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碑学理论巨擘。有了他的存在,中国书法碑学理论才构成了包世臣——康有为——祝嘉的递进延续链,才真正成熟,才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叮说,祝嘉是中国书法碑学理论的『终极』定言人。祝嘉先生一生著述宏富。他的碑学思想和理论博大精深,贯穿在他书学理论研究的始终,他对清代『碑学』理论的各方面都作出了精彩的深钻和开拓。这一成果较集中地反映在《书学论集》一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嘉 碑学理论 <<书学论集>> 书学价值
下载PDF
包康之继——从《书学论集》看祝嘉对碑学理论的发展
3
作者 张爱国 《书画世界》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二十世纪的书学理论史上,祝嘉先生是一位无人能够逾越的重镇。这不仅因为他皓首穷经、呕心沥血,竭毕生心力留下了约三百余万字的书学著作,更基于他的书学理论对传统书论几乎是一无遗漏的全方位的推进、而这其中,以笔者愚见,又以他对... 在二十世纪的书学理论史上,祝嘉先生是一位无人能够逾越的重镇。这不仅因为他皓首穷经、呕心沥血,竭毕生心力留下了约三百余万字的书学著作,更基于他的书学理论对传统书论几乎是一无遗漏的全方位的推进、而这其中,以笔者愚见,又以他对以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的清代『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最具功力、最见影响、最有历史价值。可以说,祝嘉是继包世臣、康有为之后的又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碑学理论巨擘。有了他的存在,中国书法碑学理论才构成了包世臣——康有为——祝嘉的递进延续链,才真正成熟,才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叮说,祝嘉是中国书法碑学理论的『终极』定言人。祝嘉先生一生著述宏富。他的碑学思想和理论博大精深,贯穿在他书学理论研究的始终,他对清代『碑学』理论的各方面都作出了精彩的深钻和开拓。这一成果较集中地反映在《书学论集》一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理论 书学理论 康有为 中国书法 包世臣 碑学思想 二十世纪 用笔 划时代意义 理论研究
下载PDF
论碑学书法理论对民国美术字设计的影响
4
作者 张峰源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87-89,共3页
民国时期的美术字是中国现代设计尤其是字体设计的开端。民国时期,美术字随着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在中国出现,大批创作者为了响应新的思想纷纷投入美术字的创作中。美术字的创作受到东西方的诸多影响,除了西方的设计理论与装饰手法以外,... 民国时期的美术字是中国现代设计尤其是字体设计的开端。民国时期,美术字随着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在中国出现,大批创作者为了响应新的思想纷纷投入美术字的创作中。美术字的创作受到东西方的诸多影响,除了西方的设计理论与装饰手法以外,清代魏碑发掘和金石考据学兴盛在书法界引起的碑学运动、崇颜现象等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也在民国的美术字设计中得到体现。碑学书法理论影响下的美术字,是从书法作品、碑刻作品中选取笔画加工与装饰,参考书法的结字结构,以传统书法中的结字思想改造美术字的字形,这样的美术字具备鲜明的民族性。文章基于碑学书法理论的视角讨论其对民国美术字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美术字 碑学书法理论 字体设计 价值认同
下载PDF
傅山“四宁四毋”——碑学理论的先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金锋 《书法赏评》 2011年第5期34-36,共3页
乾嘉之际,随着考据、金石、文字学的盛行,碑派书法开始兴起,从此书法艺术的发展开始分成碑学和帖学两个方向。碑学作为成熟的理论构建和创作思想被提出应始于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其宗旨就是主要以碑刻为取法对象和重视... 乾嘉之际,随着考据、金石、文字学的盛行,碑派书法开始兴起,从此书法艺术的发展开始分成碑学和帖学两个方向。碑学作为成熟的理论构建和创作思想被提出应始于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其宗旨就是主要以碑刻为取法对象和重视汉、魏、南北朝碑版石刻的书法史观、审美主张。道光之后碑学取代帖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但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尚碑意识在明末清初已经萌芽,此时赵孟頫、董其昌书风笼罩书坛,宋元以来的传统帖学开始萎靡不振,金石学的复兴、访碑运动的兴起也影响到书法界,因而崇尚石刻碑版的"朴拙、自然"的审美观开始取代传统帖学软媚轻滑的审美观。傅山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提出"四宁四毋"的理论主张,激发了对传统帖学的反叛意识。他所提出的"巧"、"媚"、"轻滑"、"安排"正是指赵董的书法风格,为了矫正这种书风他提出了"丑"、"拙"、"支离"、"直率"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理论 傅山 书法艺术 反叛意识 创作思想 审美主张 思想观念 明末清初
原文传递
碑学余响——祝嘉对包、康碑学理论的发展
6
作者 廖丹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1,共4页
20世纪的书学发展,面临的是一个激荡的时代。20世纪初,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观念不断传入,中国艺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学、绘画、音乐等经由西方文化的引导,催生出了新的艺术形式,但是中国特有的书法则面临着空前... 20世纪的书学发展,面临的是一个激荡的时代。20世纪初,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观念不断传入,中国艺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学、绘画、音乐等经由西方文化的引导,催生出了新的艺术形式,但是中国特有的书法则面临着空前的质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理论 祝嘉 西方科学技术 20世纪 中国艺术 西方文化 艺术观念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康有为碑学理论的思想之源
7
作者 吕金光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共18页
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思想核心是西方进化论学说,他的“维新变革”的进化论思想已成为其思想核心,并且他所有的思想无不围绕“维新变革”运转。他的《广艺舟双楫》碑学理论也是如此,无疑是西方进化论这一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就... 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思想核心是西方进化论学说,他的“维新变革”的进化论思想已成为其思想核心,并且他所有的思想无不围绕“维新变革”运转。他的《广艺舟双楫》碑学理论也是如此,无疑是西方进化论这一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就是说《广艺舟双楫》的碑学理论思想导源于西方进化论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碑学理论 维新变法运动 进化论 《广艺舟双楫》 书法
原文传递
清代碑学理论漫谈
8
作者 高明宇 《书法赏评》 2001年第6期30-31,共2页
历史的发展往往与统治阶级的愿望相反。秦始皇大规模的焚书坑儒,意在思想文化上的排斥异己,唯我独尊,然而,象征其至高无上王威的小篆仅在十五年之后,就被孳乳于六国古文和秦下层的隶书所取代。清雍正乾隆间所制造的千古奇冤,骇人... 历史的发展往往与统治阶级的愿望相反。秦始皇大规模的焚书坑儒,意在思想文化上的排斥异己,唯我独尊,然而,象征其至高无上王威的小篆仅在十五年之后,就被孳乳于六国古文和秦下层的隶书所取代。清雍正乾隆间所制造的千古奇冤,骇人听闻的文字狱,意在压制刚刚萌发的民主思想,维护思想文化的正统,然而,考古的新发展,小学的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理论 清代 思想文化 统治阶级 焚书坑儒 唯我独尊 民主思想 秦始皇 文字狱 隶书
原文传递
沈曾植对清代碑学理论的补充及实践探索
9
作者 杜启涛 《荣宝斋》 2022年第12期108-121,共14页
清代书坛,由于受赵孟頫、董其昌帖学书法观念的影响,媚俗孱弱之态愈发凸显。同时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发展,大量书家开始转向取法金石碑刻,以此来弥补帖学衰微之弊,随着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的出世,标志着碑学理论的建立,提升... 清代书坛,由于受赵孟頫、董其昌帖学书法观念的影响,媚俗孱弱之态愈发凸显。同时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发展,大量书家开始转向取法金石碑刻,以此来弥补帖学衰微之弊,随着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的出世,标志着碑学理论的建立,提升了碑学在书法史中的地位。此后,包世臣《艺舟双楫》更是以贬低帖学来进一步抬高碑学地位,致使清代碑学理论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偏激现象。沈曾植作为一位学者型书家,不再盲目追随碑学理论的发展,而是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重新审视清代碑学理论,提出了碑帖会通的学书之法,不再偏工一面,溯本求源,以草书为立足点,探索全新的书法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理论 沈曾植 碑帖会通
原文传递
阮元碑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宇 《书画世界》 2004年第4期12-14,共3页
作为乾嘉金石学的后劲人物,阮元一生致力于碑版的搜访、研究,并进而探究书法源流,写成了《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对清代碑学理论的建立有开山之功。本文尝试对他的碑学研究活动进行论述。
关键词 阮元 碑版 碑学理论
下载PDF
碑学的理论与帖学的实践——翁方纲书学矛盾现象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强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6,共7页
翁方纲的书法存在着"碑学的理论与帖学的实践"的矛盾现象.他既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帖学书家,又是奠定、推动碑学书法发展的中坚人物。这一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二:其一,翁氏拥有理学家、汉学金石学家等多重身份,致使他对理学与... 翁方纲的书法存在着"碑学的理论与帖学的实践"的矛盾现象.他既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帖学书家,又是奠定、推动碑学书法发展的中坚人物。这一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二:其一,翁氏拥有理学家、汉学金石学家等多重身份,致使他对理学与汉学采取一种调和平衡的态度,时而崇理,时而尚汉,崇理则继承传统帖学,尚汉则专攻考据、金石学。多重身份为这一矛盾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二,翁氏刚好处于碑学兴起的发轫期与帖学由盛转衰的延续期,碑学兴起与帖学衰退的漫长过程,为这一矛盾产生提供了时间条件。翁方纲的书法实践与理论虽然矛盾,但在矛盾的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统一性,即其书法呈现出的古朴、厚重、浑实的碑学书法风格。他的双重身份使他在中国书法主流由帖学向碑学转换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碑学理论 帖学实践 矛盾
原文传递
阮元对金石书画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明道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3-75,共3页
阮元搜访、编印了大量金石文字,开辟了用金石实物从事研究考证的新途径;创立碑学理论,使书法学开出了新纪元;精评历代名画,发前人所未发。这些都是阮元对金石书画研究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 金石 书画 新途径 碑学理论 突出贡献
下载PDF
清代隶书的复兴及其文化基础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同印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清代隶书的复兴既是书法自身发展的结果 ,又有着广泛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晚明豪放书风虽然是帖学内部的变革 ,但已在审美思想上开启了清代书学思想转换的思潮。帖学的衰落促使清初的有识之书家进行新的探索 ,因而出现了隶书的复苏 ;文... 清代隶书的复兴既是书法自身发展的结果 ,又有着广泛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晚明豪放书风虽然是帖学内部的变革 ,但已在审美思想上开启了清代书学思想转换的思潮。帖学的衰落促使清初的有识之书家进行新的探索 ,因而出现了隶书的复苏 ;文物的大量出土 ,金石考据学的兴起 ,以及在此基础上碑学理论的创立 ,极大地促进了隶书创作的繁荣 ,从而迎来了清代隶书的全面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础 清代 隶书 金石学 创造力 书法 碑学理论
下载PDF
翁方纲金石考订的学术思想
14
作者 张朵聪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翁方纲见闻广博,经艺文章,他把古代金石碑版文字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考订,加之临池不辍,于乾嘉两朝中有别于诸位学者,推动并促进碑学运动的兴盛和发展,于中国书法碑学理论的研究,别树一帜,堪为翰苑隽才。其流传至今的《两汉金石记》即以收... 翁方纲见闻广博,经艺文章,他把古代金石碑版文字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考订,加之临池不辍,于乾嘉两朝中有别于诸位学者,推动并促进碑学运动的兴盛和发展,于中国书法碑学理论的研究,别树一帜,堪为翰苑隽才。其流传至今的《两汉金石记》即以收集研究旧拓、精拓,对书家的择善取法,包括临池影响金石考据之学说,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先生对碑版碣石之勘考,不务空谈,精心绩学,宗法程朱。综合翁方纲先生对于金石考订的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忠于义理、博证详稽和追崇求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金石 学术思想 考订 碑学理论 中国书法 治学思想 主要表现
下载PDF
清末康有为书论的“法古”思想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祥玉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77-80,共4页
清末康有为书论的“法古”思想郑祥玉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字广厦,又字长素,号更生,清末维新派首领,古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康氏在书学方面,写出了《广艺舟双楫》,提出了系统的书学理论。这里拟就康氏书论中的... 清末康有为书论的“法古”思想郑祥玉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字广厦,又字长素,号更生,清末维新派首领,古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康氏在书学方面,写出了《广艺舟双楫》,提出了系统的书学理论。这里拟就康氏书论中的法古思想做一探讨。康有为早年对楷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书法艺术 碑学理论 自然观 书学理论 创新精神 书论 帖学 《石门铭》
下载PDF
读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鹏飞 《书画世界》 2001年第5期36-38,共3页
在七月流火的京城,与刘恒兄一晤,得读大著《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如饮凉泉,直清心田,为我京行之一大收获电。这部著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之最后一本,精美的装帧、特殊的开本,显不出不同凡响的品位。... 在七月流火的京城,与刘恒兄一晤,得读大著《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如饮凉泉,直清心田,为我京行之一大收获电。这部著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之最后一本,精美的装帧、特殊的开本,显不出不同凡响的品位。全书共分六章,前有概述,后附清代书法大事年表,洋洋三十余万言——这是刘恒兄近年来研究书法史的最新成果,亦是目前对清代书法论述最全面、最精到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清代中期 书法创作 刘恒 碑学理论 帖学 书风 金石学 最新成果 大事年表
下载PDF
清代的安徽书法
17
作者 方茂鸿 薛元明 《书画世界》 2004年第12期65-67,共3页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清康熙六年(公元二六六七年)建安徽省。同治四年(一八六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安徽省 清代 包世臣 历史悠久 大别山 栖息地 原始社会 用笔 碑学理论
下载PDF
“清人尚质”浅探——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读后
18
作者 俞建华 《江苏教育》 2019年第77期76-80,共5页
康有为是碑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广艺舟双楫》即是一部重要的碑学理论著作。这部著作体系完备,架构恢宏,阅读起来是有难度的。俞建华先生从"清人尚质"的角度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解读与梳理,亦分析了其中的弊病,颇多... 康有为是碑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广艺舟双楫》即是一部重要的碑学理论著作。这部著作体系完备,架构恢宏,阅读起来是有难度的。俞建华先生从"清人尚质"的角度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解读与梳理,亦分析了其中的弊病,颇多真知灼见。这篇30年前的文章,对于今天的书法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建华 教育工作者 碑学理论 引导作用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体系完备 尚质
下载PDF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李璧墓志》艺术风格刍议
19
作者 蔡璐佳 《艺海》 2020年第7期60-62,共3页
碑学理论的提出距今已两百年有余,北魏墓志作为碑学理论的重要支撑,极大丰富了中国书法的美学体系,它的古朴劲健,拙趣横生,非常符合书法的审美理念.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它不仅是国人的艺术追求,更是一种精神诉求,所以我们对于魏碑的学... 碑学理论的提出距今已两百年有余,北魏墓志作为碑学理论的重要支撑,极大丰富了中国书法的美学体系,它的古朴劲健,拙趣横生,非常符合书法的审美理念.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它不仅是国人的艺术追求,更是一种精神诉求,所以我们对于魏碑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张猛龙碑》《元桢墓志》等名碑已在书坛大行其道多年,可以说是魏碑入门必备,当我们再想深入研究魏碑时,《李璧墓志》无疑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取法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墓志 碑学理论 美学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清代碑学研究以拓本为唯一依据的学术性考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新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清代金石书法研究与碑学理论阐释的积极意义和历史贡献在于揭示书法"古法"的本来面目,并以汲古出新的方式为书法艺术注入新活力。但清人无缘得见三代秦汉墨迹,篆隶古体的研究取法只能以金石拓本作为唯一考察依据,而对拓本效... 清代金石书法研究与碑学理论阐释的积极意义和历史贡献在于揭示书法"古法"的本来面目,并以汲古出新的方式为书法艺术注入新活力。但清人无缘得见三代秦汉墨迹,篆隶古体的研究取法只能以金石拓本作为唯一考察依据,而对拓本效果的形成、碑版面貌与书丹原貌的差异、金石文字遗迹的史料性质及制作工艺等均缺少认识。清人所谓的北碑"古法"与书体演进的真实状态并无关联,由此生发出来的种种"古意",也更多源于金石碑版不同的功能用途、制作工艺及错综复杂的拓本面貌。尽管清人的误读成就了一代碑派书风,但其所论之古法、古意均与汉魏时期楷书原生状态所呈现的美感意象相去甚远。同时,好古、尚古的审美风尚和固有的书丹原石观念,也造成了清人临摹取法中以浑沦对浑沦的尴尬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理论 拓本 清代 学术性 金石文字 书法研究 制作工艺 原生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