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碑帖兼融与马一浮书法
1
作者 张树洪 《戏剧丛刊》 2003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马一浮 书法创作 艺术风格 评论 碑帖兼融 创作宗旨 审美表现
下载PDF
陆维钊的碑帖兼融书学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炳学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9-51,共3页
陆维钊的行草书,特别是手札类作品和题跋类作品,质妍相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手札类和题跋类墨迹为例,从陆维钊碑帖兼融思想的书学背景、陆维钊的碑帖兼融书学观念以及陆维钊手札类、题跋类墨迹"骨"与"气"... 陆维钊的行草书,特别是手札类作品和题跋类作品,质妍相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手札类和题跋类墨迹为例,从陆维钊碑帖兼融思想的书学背景、陆维钊的碑帖兼融书学观念以及陆维钊手札类、题跋类墨迹"骨"与"气"的表现等三个方面,对陆维钊碑帖兼融思想及书写实践做尝试性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维钊 碑帖兼融 骨与气 背景 书学观念 表现
原文传递
论萧龙士书学观点和书法风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见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江淮画派领军人物萧龙士先生以徐淮地区豪放厚重的区域文化为根基,立足清代金石书画运动的学术理路,在金石画派的影响下,其书法绘画立足传统,个性鲜明。上海美专学习期间得益于吴昌硕、刘海粟、诸乐三诸家。其毕生致力于绘画艺术,成就斐... 江淮画派领军人物萧龙士先生以徐淮地区豪放厚重的区域文化为根基,立足清代金石书画运动的学术理路,在金石画派的影响下,其书法绘画立足传统,个性鲜明。上海美专学习期间得益于吴昌硕、刘海粟、诸乐三诸家。其毕生致力于绘画艺术,成就斐然,是一位彪炳史册的写意画家,然其书名为其画名所掩,学界对其书法成就鲜有论及。从萧龙士先生所处的时代学术基调介入,探究其学书的经历与清中期以来书法发展演变状态的关联;通过剖析萧龙士先生的书学观点,进而探究萧龙士先生书法的朴拙和厚重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龙士 碑帖兼融 书法美学 金石气 书卷气
下载PDF
论康有为晚年书学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
4
作者 钱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前,关于康有为书学思想的研究已成热点。研究者大多着眼于康氏早年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一书,并总结其书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尊碑抑帖"。然而,康有为一生七十载,历经晚清覆灭与民国建立,应该说他的书学思想不可能一成不变,... 目前,关于康有为书学思想的研究已成热点。研究者大多着眼于康氏早年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一书,并总结其书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尊碑抑帖"。然而,康有为一生七十载,历经晚清覆灭与民国建立,应该说他的书学思想不可能一成不变,同时若仅仅依据《广艺舟双楫》来盖棺定论其书学思想亦不甚妥帖。事实上,康有为晚年书学思想转向了"碑帖兼融",《流沙坠简》的出版、西方先进照相技术的传入、康有为晚年个人心境与社会潮流的改变,是康有为晚年书学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尊碑抑帖 碑帖兼融 书学思想 转变
下载PDF
文脉赓续 熠熠重光——近现代帖学的振兴暨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书法学术特展综述
5
作者 范国新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0,22-27,共9页
长期以来,“帖学”和“碑学”作为两大传统,二者互为分野但又紧密联系。到了近现代,在碑学仍是书坛风尚之际,以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为代表的帖学大家,却把眼光投向传统帖学。因碑学大兴而几近中断的延续千年的传统帖学能否得到振兴?要... 长期以来,“帖学”和“碑学”作为两大传统,二者互为分野但又紧密联系。到了近现代,在碑学仍是书坛风尚之际,以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为代表的帖学大家,却把眼光投向传统帖学。因碑学大兴而几近中断的延续千年的传统帖学能否得到振兴?要如何走好这振兴之路?依旧是从帖学的制高点入手,还是碑帖兼融、另辟蹊径?沈尹默、潘伯鹰、白蕉的反复探索和实践,为这一时期的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帖学 碑学 沈尹默 白蕉 振兴之路 碑帖兼融 潘伯鹰 书法
原文传递
北魏邙山元氏皇家墓志的书史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炳学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02-105,共4页
碑帖兼融并不是清中晚期的"专利",应该始于北魏。北魏邙山元氏皇家墓志的大量出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书法第一次碑帖兼融的书写状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北魏邙山皇家墓志的书史意义,试图厘清两个观点:一是北魏迁都洛阳后,... 碑帖兼融并不是清中晚期的"专利",应该始于北魏。北魏邙山元氏皇家墓志的大量出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书法第一次碑帖兼融的书写状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北魏邙山皇家墓志的书史意义,试图厘清两个观点:一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与书风高度融合,形成了中国书法历史上的第一次碑帖融合;二是第一次碑帖融合及南北书风的中和形成了质妍相生的审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氏皇家墓志 碑帖兼融 质妍相生
原文传递
群体的价值和历史的高度——六十年代书家群体创作与学术巡视
7
作者 崔树强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4期77-79,共3页
姜寿田先牛把六十年代书家定位为现当代书法史上的第四代书家,我完全赞同。以康有为、吴昌硕、沈曾植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书家,承晚清余绪,探索清代碑学向碑帖兼融转向的可能性,开启了现代书法。以陆维钊、沙孟海、林散之、沈尹默等为代表... 姜寿田先牛把六十年代书家定位为现当代书法史上的第四代书家,我完全赞同。以康有为、吴昌硕、沈曾植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书家,承晚清余绪,探索清代碑学向碑帖兼融转向的可能性,开启了现代书法。以陆维钊、沙孟海、林散之、沈尹默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书家,往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们知行并进,道艺兼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法 林散之 吴昌硕 清代碑学 书法史 碑帖兼融 沙孟海 知行并进
原文传递
从魏晋风骨中找寻当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8
作者 魏爱臣 《现代艺术》 2022年第4期52-53,共2页
我自幼喜爱艺术,尤爱书法,篆隶碑行均有涉猎,尤擅草书。对二王和唐宋明大家碑帖法书无不临习,不仅临其书,且对每个人物在历史上之传承关系、地位、历代评述了如指掌,近年在上古文字及秦汉上追求犹深,形成碑帖兼融的独立风格。
关键词 当代书法 魏晋风骨 临习 碑帖兼融 草书 法书 传承关系 古文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