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绎演化:碑帖融合的流变与当代书法评论
1
作者 杨晨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4期78-85,I0003,共9页
碑帖融合论一直受到晚清民国“碑学”理论的影响,20世纪初期,随着书法新材料的出现,碑帖之辨不断被扬弃,碑帖融合观念在回归墨迹到刀笔相参的探讨中得到发展。然而,其理论化的完成又受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理论的影响而发生断裂。当下,... 碑帖融合论一直受到晚清民国“碑学”理论的影响,20世纪初期,随着书法新材料的出现,碑帖之辨不断被扬弃,碑帖融合观念在回归墨迹到刀笔相参的探讨中得到发展。然而,其理论化的完成又受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理论的影响而发生断裂。当下,碑帖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已成为书坛发展的契机,发掘碑帖融合新义,构建其独立的研究领域,将有助于当代书法评论的深入发展。同时,对碑帖融合的创新是一条无止境的探索之路,亟需当代书法评论的引领,以呼应新时代笔墨艺术的需求,从而赋予其新的使命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当代书法评论 碑帖之辨 书法新材料 返本开新
下载PDF
从碑帖融合欣赏于右任的书法创作
2
作者 黄振杰 《书法赏评》 2023年第2期69-71,共3页
碑与帖是中国书法的两大主要源头,各有所长。碑的古朴雄浑、大气宽博、富有阳刚之美,帖则是历史一代一代书法家所遗留下的供人们临摹学习的范本,具有飘逸、潇洒、妍媚之美。碑与帖共同推进了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直至清朝末年,碑和帖互... 碑与帖是中国书法的两大主要源头,各有所长。碑的古朴雄浑、大气宽博、富有阳刚之美,帖则是历史一代一代书法家所遗留下的供人们临摹学习的范本,具有飘逸、潇洒、妍媚之美。碑与帖共同推进了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直至清朝末年,碑和帖互相融合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并影响至今。文章从碑帖融合的角度欣赏于右任的书法,总结于右任先生的书法风格,供人们学习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碑帖融合 书法特征
下载PDF
从碑帖融合看于右任书法创作的艺术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阮宪镇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6-68,共3页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书法大师,纵观他的学书经历,可以清晰看出他由帖到碑,由碑及草,碑与帖在他笔下自然而然的进行了融合。他的碑体楷书和行书作为一种新的书体形式被人们认识,增加了书法艺术的表现语言,他的碑体草书,打破了碑不入草的传...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书法大师,纵观他的学书经历,可以清晰看出他由帖到碑,由碑及草,碑与帖在他笔下自然而然的进行了融合。他的碑体楷书和行书作为一种新的书体形式被人们认识,增加了书法艺术的表现语言,他的碑体草书,打破了碑不入草的传说。于右任是碑帖结合的代表人物,碑帖融合在其线条、结体、章法以及书法风格上都有不同的表现,对此加以研究对当代书坛具有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于右任 书法 表现
下载PDF
论民国初期书风之变--对“碑帖融合”的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光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10期70-73,共4页
“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 “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从而梳理出晚清与民国初期“碑帖融合”内涵演进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碑学 帖学 民国书风 篆分遗意
下载PDF
“碑帖融合”的美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磊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期43-45,共3页
"碑帖融合"思想自明代中期出现萌芽,到清末成熟,其审美观念是"中和"观的体现。"碑帖融合"以"清雄"为主要审美特征,在"碑帖融合"概念提出之前,主要表现为"融碑入帖"和"... "碑帖融合"思想自明代中期出现萌芽,到清末成熟,其审美观念是"中和"观的体现。"碑帖融合"以"清雄"为主要审美特征,在"碑帖融合"概念提出之前,主要表现为"融碑入帖"和"融帖入碑"。"碑帖融合"思想形成后,在其美学特征的启发下,书家不断进行"碑"与"帖"的实践融合,逐渐成为继"碑学""帖学"后,又一重要的书法美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清雄 美学实践
下载PDF
碑帖融合与赵之谦行书的风格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金杜 苏金成 《书画世界》 2019年第5期20-22,共3页
在清代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金石学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北碑的研究。阮元"尊碑抑帖"书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包世臣的完善,对赵之谦书风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认识赵之谦行书在碑帖融合中所产生的现象及变化,揭示赵之谦行... 在清代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金石学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北碑的研究。阮元"尊碑抑帖"书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包世臣的完善,对赵之谦书风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认识赵之谦行书在碑帖融合中所产生的现象及变化,揭示赵之谦行书在碑帖融合中的创举及其对近现代书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赵之谦 行书 风格 形成
下载PDF
当下展览中的碑帖融合呈现刍议
7
作者 张华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2-86,共5页
碑帖融合的书法创作模式自清代兴起至今,受众较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文章首先对碑帖融合的发展做出梳理,然后主要从碑帖融合作品的取法和审美角度,分析当下的呈现状态,指出书协及书法赛事组织者应兼顾不同风... 碑帖融合的书法创作模式自清代兴起至今,受众较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文章首先对碑帖融合的发展做出梳理,然后主要从碑帖融合作品的取法和审美角度,分析当下的呈现状态,指出书协及书法赛事组织者应兼顾不同风格,书法家应拓宽取法范围,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才能促进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碑帖融合 取法 呈现
下载PDF
题跋所见何绍基碑帖融合书论观
8
作者 唐江威 《书画世界》 2022年第9期81-82,共2页
何绍基身处碑学兴起、帖学没落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书法理论以碑学理论为主,帖学理论走向式微。由何绍基留下的大量题跋及部分诗文可知,何绍基很重视传统的帖学,并且是辩证地看待,而不是全盘否定它。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本文通过... 何绍基身处碑学兴起、帖学没落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书法理论以碑学理论为主,帖学理论走向式微。由何绍基留下的大量题跋及部分诗文可知,何绍基很重视传统的帖学,并且是辩证地看待,而不是全盘否定它。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本文通过梳理何绍基碑帖鉴赏过程中留下的题跋,归纳何绍基较有创见的帖学、碑学思想理论,并最终总结出何氏以“篆隶意蕴”为指归的碑帖融合书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题跋 碑学 帖学 碑帖融合
下载PDF
翁方纲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
9
作者 庞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9期102-103,共2页
康乾时期,整个书坛推崇赵董柔媚秀丽书风,科举考试时应试者使用赵董书体可以大大提高考中的概率,书坛中遒媚萧散的帖学当道。翁方纲作为书学大家,对金石文字有着深入的考究,以独到的眼光看到帖学的局限性,主张汲取金石学的拙朴以中和帖... 康乾时期,整个书坛推崇赵董柔媚秀丽书风,科举考试时应试者使用赵董书体可以大大提高考中的概率,书坛中遒媚萧散的帖学当道。翁方纲作为书学大家,对金石文字有着深入的考究,以独到的眼光看到帖学的局限性,主张汲取金石学的拙朴以中和帖学的秀丽,改变以柔媚为主的帖学书风,碑帖融合成为其主要书学思想。翁方纲主张“以古人为师,以质厚为本”,崇古尚朴,将帖学与唐代碑刻相结合,探究其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碑帖融合 书学思想
下载PDF
何绍基的碑帖融合观
10
作者 胡斌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11期82-83,共2页
何绍基的碑帖融合观与碑帖融合思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文章在对何绍基及碑帖融合内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何绍基的学派辩证观和帖学接受观等碑帖融合观展开了分析,然后对何绍基碑帖融合观的价值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何绍基 碑帖融合 书法创新
下载PDF
沈曾植“碑帖融合”书法观
11
作者 裴荣 《艺海》 2020年第5期47-49,共3页
沈曾植在学术和艺术等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被当世人称为"中国第一大儒"。在清末帖学崩坏碑学兴起的背景下,他又是将碑学与帖学真正结合起来的书家,不仅对当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也对后世的书坛有着深远的影响。碑与帖,是具有相... 沈曾植在学术和艺术等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被当世人称为"中国第一大儒"。在清末帖学崩坏碑学兴起的背景下,他又是将碑学与帖学真正结合起来的书家,不仅对当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也对后世的书坛有着深远的影响。碑与帖,是具有相对美感的;碑与帖的融合,就是将相对美感融合在一起,沈氏便是碑帖融合的最大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海派”书法的驱动力:从“碑帖融合”到“派中有派”
12
作者 薛元明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自从张祖翼第一次提出“海派”这一名词,理解上由贬渐褒,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同。“海派”从绘画始,内涵不断拓展,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地域文化认同。地域文化对于书风显然有塑造作用。不能不说,在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诸多地域书风正... 自从张祖翼第一次提出“海派”这一名词,理解上由贬渐褒,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同。“海派”从绘画始,内涵不断拓展,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地域文化认同。地域文化对于书风显然有塑造作用。不能不说,在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诸多地域书风正在消失,因为取法碑帖资料不再有独占性,师承关系也被函授甚至更广泛的网授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师承关系 信息化技术 地域文化 独占性 文化认同 地域书风 驱动力
原文传递
邓石如草书“野狐禅”之辨——兼论其行草书碑帖融合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昌宝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2,共2页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作品对比,结合邓石如师承交游、碑版取法的考察,发现其行草书既非“未入体”,也不“少规矩”,而是呈现了融碑入帖之“新”,同时也阐述了其对乾嘉以降书法史上行草书碑帖融合创变的重要作用及特殊意义。
关键词 邓石如 行草书 碑帖融合
原文传递
平和守正 新风高致——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书法系列展看“碑帖融合”
14
作者 曾敏 《艺术市场》 2023年第8期38-44,共7页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重博”)经70余年的发展,馆藏体系日臻完善,其中的书画门类藏品两万余件,珍贵文物逾3500件,形成了贯穿宋、元、明、清、民国及现当代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序列,而书法墨迹从唐宋敦煌写经到明清各派各家,以及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重博”)经70余年的发展,馆藏体系日臻完善,其中的书画门类藏品两万余件,珍贵文物逾3500件,形成了贯穿宋、元、明、清、民国及现当代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序列,而书法墨迹从唐宋敦煌写经到明清各派各家,以及巴蜀地方名家作品均有庋藏。在丰富的馆藏古代书法中,清代书法的数量比重最多、涉及书家较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古代书法 碑帖融合 馆藏体系 敦煌写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名家作品
原文传递
从翁同龢的书法题跋看其碑帖融合观的形成
15
作者 霍超 《书法》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翁同龢(一八三〇—一九〇四),江苏常熟人。字声甫,号叔平、钧斋,晚号松禅老人、瓶庐居士、瓶庵居士,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一八五六)一甲一名进士,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职,先... 翁同龢(一八三〇—一九〇四),江苏常熟人。字声甫,号叔平、钧斋,晚号松禅老人、瓶庐居士、瓶庵居士,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一八五六)一甲一名进士,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职,先后为同治、光绪两帝之师。著有《瓶庐诗稿》《瓶庐文抄》《翁文恭公日记》等。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被慈禧罢免后,终回故里。清代书法经历了“崇帖”向“崇碑”的审美思潮的变迁,到了晚清,推崇北碑的风格取向已经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光绪二十四年 碑帖融合 协办大学士 北碑 翁同龢 军机大臣 户部尚书
原文传递
论晚清民国书法碑帖融合与发展——以于右任书法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阮宪镇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3-136,共4页
碑帖是中国书法的两大主要源流,各有所长。虽然长期以来帖学占主导地位,但碑帖融合都在悄悄地进行,直至晚清民国碑学兴起,碑学的理论才得到真正的确立,碑帖融合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在这碑帖融合的发展过程中,... 碑帖是中国书法的两大主要源流,各有所长。虽然长期以来帖学占主导地位,但碑帖融合都在悄悄地进行,直至晚清民国碑学兴起,碑学的理论才得到真正的确立,碑帖融合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在这碑帖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书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于右任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以于右任书法为例,探索研究碑帖融合的发展规律,从而认识碑帖融合是书法发展的必然,这将有助于人们书法的学习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书法 碑帖融合 于右任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磊 《书法》 2019年第5期57-63,共7页
碑帖融合是书法"中和"美的具体表现形式。明代中期的"妩媚"与"遒劲"相结合、清代初期的"拙中含姿"及晚期的"合则两美",均体现了碑帖融合思想的审美内涵,为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碑帖融合是书法"中和"美的具体表现形式。明代中期的"妩媚"与"遒劲"相结合、清代初期的"拙中含姿"及晚期的"合则两美",均体现了碑帖融合思想的审美内涵,为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审美 碑帖融合
原文传递
论翁同龢碑帖融合观的形成
18
作者 侯东菊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6-177,共2页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的一位风云人物,一直以来他的事迹被政界所关注,但对其书学思想的评述较少。本文以《翁同龢集》《翁同龢日记》中有关书法交游、碑帖评价、日课记载为依据,分析其碑帖融合书学思想的形成与探索,界定翁同龢接受与实践碑...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的一位风云人物,一直以来他的事迹被政界所关注,但对其书学思想的评述较少。本文以《翁同龢集》《翁同龢日记》中有关书法交游、碑帖评价、日课记载为依据,分析其碑帖融合书学思想的形成与探索,界定翁同龢接受与实践碑学融合观的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同龢 移碑入帖 碑帖融合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碑帖融合视野下于右任对魏碑书法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圆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132-136,共5页
于右任碑体书法卓有成就,在赵之谦、康有为之后又有新的拓展。用笔上将北碑的浑朴方劲,兼融南帖的腴润多姿,形成其亦碑亦帖的线条特质;形体上横向取势,稳中求奇,大度开张,展现出自然天成的结体章法;风格上雄浑豪迈,持重从容,尽显了他的... 于右任碑体书法卓有成就,在赵之谦、康有为之后又有新的拓展。用笔上将北碑的浑朴方劲,兼融南帖的腴润多姿,形成其亦碑亦帖的线条特质;形体上横向取势,稳中求奇,大度开张,展现出自然天成的结体章法;风格上雄浑豪迈,持重从容,尽显了他的人格精神之美。如果将书法的碑帖融合置于漫长书史中进行观照,于右任是最成功者之一,他的探索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于右任 魏碑书法 继承 发展
原文传递
论杨守敬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晓明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7-39,共3页
杨守敬是晚清著名学者、书法家,一生致力于舆地学、版本目录学、金石学和书学的研究。他是“碑帖融合”书学思想的首倡者。他所提出的“碑帖融合”论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对我们客观认识当时的书法发展状况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 杨守敬是晚清著名学者、书法家,一生致力于舆地学、版本目录学、金石学和书学的研究。他是“碑帖融合”书学思想的首倡者。他所提出的“碑帖融合”论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对我们客观认识当时的书法发展状况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今天的书学研究仍具有指导和启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书学 尊碑抑帖 碑帖融合 首倡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