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邕碑志文体刍议
1
作者 张鹏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在汉帝国长日渐落的余晖中,蔡邕创作的碑志文无疑是其中最绚烂多姿的绮霞。由于受时代风气影响,蔡邕的碑志文虽然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谀墓之弊,但从艺术成就上,已具备固定的形式和完备的体例,并且章法谨严、语言古朴典雅庄重、句式工... 在汉帝国长日渐落的余晖中,蔡邕创作的碑志文无疑是其中最绚烂多姿的绮霞。由于受时代风气影响,蔡邕的碑志文虽然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谀墓之弊,但从艺术成就上,已具备固定的形式和完备的体例,并且章法谨严、语言古朴典雅庄重、句式工整、趋于骈偶化,且在内容上多化用典故,从而开创了后世碑志文体的固定体例与语言风格,在碑志文体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 碑志文体 谀墓之辞 艺术成就
下载PDF
儒家孝文化:碑志文体的文化意蕴
2
作者 张慧禾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在古代文献各类文体中,碑志文的写法最为固定,它的体例可以概括为世系、行治、卒葬和铭文四部分。这种历久不变的文体,透射出中国人超越生死的独特智慧——家族孝文化。世系的排列体现出孝的最基本的第一层含义——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 在古代文献各类文体中,碑志文的写法最为固定,它的体例可以概括为世系、行治、卒葬和铭文四部分。这种历久不变的文体,透射出中国人超越生死的独特智慧——家族孝文化。世系的排列体现出孝的最基本的第一层含义——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物性生命;行治的罗举体现出孝的更高一层含义——延续父母与祖先的高级生命;卒葬和铭文体现儒家孝道之宗族群居的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孝文化 碑志文体 文化意蕴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唐代僧人碑志文研究
3
作者 黄清发 《古籍研究》 2003年第4期74-78,共5页
唐代志墓之风极盛,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凡夫俗子、僧道缁黄之流,于死后均可志墓埋铭,以防陵谷迁变。同时,唐代佛教盛行,向佛者为数众多,据《唐会要》卷49《僧籍》载,天下共有寺院5358所,据此已可见一斑。潜心修行于这些寺院的佛教徒,于死... 唐代志墓之风极盛,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凡夫俗子、僧道缁黄之流,于死后均可志墓埋铭,以防陵谷迁变。同时,唐代佛教盛行,向佛者为数众多,据《唐会要》卷49《僧籍》载,天下共有寺院5358所,据此已可见一斑。潜心修行于这些寺院的佛教徒,于死后或起塔安葬,或造龛志铭,留下了数量极多的僧人碑志,然于此方面却历来少有涉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僧人 碑志名称 碑志结构 志题 志文 碑志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