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贵州晴隆碧痕营晚第四系及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胜光
韩辉友
俞锦标
-
机构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9-55,共7页
-
文摘
碧痕营洼地中的湖相层是在末次冰期盛冰期之前的温暖期中发育的。时代为距今3万年到2万年前后,当时洼地附近的山地上生长着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小有波动。这一时段,年均气温较今低1-6℃。距今3万年到2.6万年前后,生长含高比例水青冈的针阔混交林,气温较今约低2-6℃;距今2.3万年前后,附近山地生长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气温较今约低1-3℃;在距今2.6万年到2.3万年和距今2.3万年以后一段时期,本地区发育针阔混交林;步入盛冰期的过程中,气候转向干冷,蕨类植物蔓生;湖相层之后是混杂泥砾堆积,气温降低幅度更大。
-
关键词
碧痕营
晚第四纪
古环境
孢粉
-
Keywords
Bihenying,Late guaternary system,Paleoenvironment,Pollen and spore
-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一个可能的走滑冲起构造——以黔西南碧痕营穹窿为例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薛洪富
杜定全
赵丹
王均
黄勇灵
-
机构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2-58,70,共8页
-
基金
贵州晴隆锑矿整装勘查项目成矿预测研究
项目编号700089132202
-
文摘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及野外地质调查,对黔西南晴隆碧痕营穹窿的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碧痕营穹窿严格受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延伸的两组断层控制,穹窿轴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控制穹窿发育的三条断层均为压纽性走滑断层,断层旁侧的R剪切指示断层为右行走滑。两组走滑断层连接构成的右行左阶限制性弯曲与断层的压扭性质吻合。穹窿的几何形态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与限制性弯曲带上的隆起或冲起构造的形态相似;穹窿核部与边界之间的地形高差较大(700~800 m),且核部和翼部(四周)的岩层近于水平,缩短弯曲不明显,说明穹窿的形成不是以纵弯褶皱机制下的弯滑和弯流褶皱作用为主,主要成因可能是沿汇聚型走滑断层上盘的逆冲所致,即碧痕营穹窿极有可能是走滑断层系统中限制性弯曲上形成的一个走滑冲起构造。
-
关键词
汇聚型走滑
限制性弯曲
走滑冲起构造
碧痕营穹窿
-
Keywords
convergent strike-slip fault
restraining bend
pop-up structure
Bihenying dome
-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贵州晴隆碧痕营穹窿节理特征及应力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薛洪富
赵丹
王钧
黄勇灵
姬胜源
-
机构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072072)
-
文摘
通过碧痕营穹窿内220余条节理的观察、统计、分析,该区发育NWW-SEE与NNW-SSE至近SN向、NNE-SSW向与近SN向、NNE-SSW向与近EW向及NNW-SSE至近SN向与NNE向等四套共轭X节理。在此基础上对节理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能发生了NW-SE、NWW-SEE、NE-SW及NNE-SSW向四次应力作用,其中NW-SE向、NWW-SEE向为两期主要应力场,NNE-SSW向和NE-SW向可能为后期局部应力场。根据应力场演化分析,近EW向右行走滑断层形成时,它指示的主应力方向为NW-SE向,当近EW向和NE向右行走滑断层连接过程中,研究区从走滑背景转化为转换挤压背景,这过程中主应力发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NWW-SEE向,在此应力场背景下,形成了轴向为NNE向的碧痕营穹窿。
-
关键词
X型共轭节理
构造应力场
构造解释
碧痕营穹窿
-
Keywords
X-type conjugate joints
tectonic stress field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Bihenying dome
-
分类号
P542.3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