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1990年以来的M_W≥6.5强震事件及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中海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一轮相对缓慢的地震能释放期,但1990年以来的强震发生率和地震释放能显示出逐步增高趋势,并可能预示下一轮地震能快速释放期的临近。活动构造体系控震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中的“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构成了1990年以来新一轮M_W≥6.5强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尤其是其中的巴颜喀拉挤出构造单元的强震活动最为显著,指示其目前正处于构造活跃状态,而且这一状态可能仍将持续。综合研究认为,在区域强震活动趋势分析中,充分认识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判断区域未来强震时空迁移过程及最可能出现的构造部位。考虑到当前强震活动过程中,青藏高原“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仍会持续,需要重点关注挤出块体边界上3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阿尔金—祁连—海原断裂系、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未来强震危险性,其次是断块内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 强震事件 巴颜喀拉断块 构造体系控震效应
下载PDF
Ni^+-Fe、Ni^+-Ni、Ni^+-Zn和Fe^+-Fe等碰撞体系电子提升和电荷变化的分子轨道理论的计算
2
作者 王德民 夏宗璜 +1 位作者 郭瑶 梁伟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2期1697-1700,共4页
一、引言 近年来利用加速器进行原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加速离子轰击各种材料靶片产生X射线的测量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这一研究在探讨碰撞机制、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开发重离子束新应用是... 一、引言 近年来利用加速器进行原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加速离子轰击各种材料靶片产生X射线的测量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这一研究在探讨碰撞机制、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开发重离子束新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分子轨道 碰撞体系
原文传递
华南早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 被引量:325
3
作者 张岳桥 徐先兵 +1 位作者 贾东 舒良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4-247,共14页
华南地区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这种动力体制转换发生的时间和产生的地质效应则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华南印支—早燕山构造层(D—J1-2)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识别了早中生代两个世代褶皱构... 华南地区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这种动力体制转换发生的时间和产生的地质效应则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华南印支—早燕山构造层(D—J1-2)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识别了早中生代两个世代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近东西向褶皱构造具有南北成带、晚期NNE向褶皱构造具有东西分区的区域展布特征。基于地层接触关系和早中生代岩浆岩和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统计分析,认为这两组叠加褶皱构造清楚地记录了华南早中生代两期挤压事件,近东西向褶皱是对印支早期华南地块南北边缘碰撞造山事件的远程响应,NNE向褶皱则起源于燕山早期((170±5)Ma)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两者发生转换的时代在中晚侏罗世之交。伴随这两期构造挤压而产生的地壳增厚分别诱发了华夏地块三叠纪和晚侏罗世地壳深熔作用和岩浆侵入活动。华南两组叠加褶皱构造的识别为进一步探讨早中生代从碰撞动力构造体系向俯冲动力构造体系转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块 叠加褶皱 印支期碰撞褶皱体系 早燕山期俯冲褶皱系统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下载PDF
重离子碰撞复合体系碎化产生超重核可能性的探讨
4
作者 吴锡真 李祝霞 +5 位作者 王宁 田俊龙 赵凯 张英逊 欧立 刘敏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9-333,共5页
讨论了通过重核碰撞形成的复合体系破裂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即早期发展的在碎化理论框架下的量子涨落理论和本课题组尝试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 讨论了通过重核碰撞形成的复合体系破裂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即早期发展的在碎化理论框架下的量子涨落理论和本课题组尝试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反应的主要结果,即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碎块 重核碰撞复合体系 量子涨落理论 微观输运理论
下载PDF
氢(氘、氚)分子与低能氦原子(E=0.1eV)碰撞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向东 蒋德琼 +2 位作者 张继彦 孙桂华 经福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对H2 ,D2 ,T2 碰撞体系 ,采用Tang Toennies势 ,用密耦方法求解散射方程 ,计算了 E =0 .1eV 时 0 0 0 0 ,0 0 0 2 ,0 0 0 4分子转动激发分波截面和角分布 ,并研究了原子与分子碰撞弹性分波截面和非弹性激发截面随量子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热函数 转动激光 分波截面 密耦近似 分子 原子 碰撞体系
下载PDF
氦原子与氮分子体系转动激发截面的理论计算
6
作者 王小琴 杨向东 +1 位作者 孙桂华 唐钰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223-225,250,共4页
利用密耦近似方法对He-N_2碰撞体系的微分截面、分波截面进行了量子力学计算.研究表明:低能散射时,He-N_2碰撞的弹性散射主要在小角部分,而非弹性转动激发主要发生在大角部分.并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计算,发现了分波散射截面在不同的能... 利用密耦近似方法对He-N_2碰撞体系的微分截面、分波截面进行了量子力学计算.研究表明:低能散射时,He-N_2碰撞的弹性散射主要在小角部分,而非弹性转动激发主要发生在大角部分.并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计算,发现了分波散射截面在不同的能量下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原子 氮分子 转动激发截面 密耦近似方法 微分截面 分波截面 量子力学计算 氦-氮碰撞体系 弹性散射
下载PDF
He-O_2转动激发截面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勇 孙桂华 谢方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81-685,共5页
用公认精确的密耦 (Close Coupling)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势计算了He -O2 碰撞的态 态转动激发截面 (E =2 6.8meV) ,通过系统研究和计算发现 :低能散射时 ,He -O2 碰撞的弹性散射主要发生在小角部分 ,而非弹性转动激发主要发... 用公认精确的密耦 (Close Coupling)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势计算了He -O2 碰撞的态 态转动激发截面 (E =2 6.8meV) ,通过系统研究和计算发现 :低能散射时 ,He -O2 碰撞的弹性散射主要发生在小角部分 ,而非弹性转动激发主要发生在大角部分。研究表明 :转动激发截面对势能表面的方向性和散射角都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激发 原子 双原子分子 He-O2碰撞体系
下载PDF
关于重核强阻尼反应的研究
8
作者 吴锡真 田俊龙 +4 位作者 李祝霞 王宁 赵凯 张英逊 欧立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08,共4页
讨论了重核碰撞形成巨复合体系破裂的强阻尼反应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唯象的多维朗之万模型和本课题组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反应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的主要结... 讨论了重核碰撞形成巨复合体系破裂的强阻尼反应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唯象的多维朗之万模型和本课题组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反应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的主要结果。给出了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碎块 重核碰撞巨复合体系 多维朗之万模型 微观输运理论
下载PDF
钢结构幕墙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立 《建筑施工》 2021年第9期1801-1803,共3页
为解决传统钢结构幕墙施工工艺中,钢结构和幕墙分开设计施工造成的2种结构体系难以“无缝衔接”,且幕墙骨架系统和钢结构空间碰撞冲突影响工程质量和外观效果的问题,以西湖大学项目钢结构幕墙设计施工为背景,介绍了钢结构幕墙一体化设... 为解决传统钢结构幕墙施工工艺中,钢结构和幕墙分开设计施工造成的2种结构体系难以“无缝衔接”,且幕墙骨架系统和钢结构空间碰撞冲突影响工程质量和外观效果的问题,以西湖大学项目钢结构幕墙设计施工为背景,介绍了钢结构幕墙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通过设计时相互调整、施工阶段模拟复测,解决了钢结构幕墙体系空间冲突关系,确保了整体施工精度满足要求,提升了工程质量和幕墙外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设计施工 体系碰撞 空间冲突 结构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