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端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其地质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85
1
作者 武广 陈衍景 +3 位作者 孙丰月 李景春 李之彤 王希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910,共12页
大兴安岭北端的龙沟河、二十一站等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与斑岩型铜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橄榄玄粗岩系列。其SiO2含量介于61.37%~66.59... 大兴安岭北端的龙沟河、二十一站等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与斑岩型铜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橄榄玄粗岩系列。其SiO2含量介于61.37%~66.59%,A1203含量为15.35%~17,06%,MgO含量介于2.02%-3.47%,Mg^*指数高达44~59。(La/Yb)N介于16.85—81.73之间,δEu介于0.68~0.93,给出强分异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埃达克岩的特征一致。Ba、Sr和LREE强烈富集,Nb和Ta强亏损,Rb和Ti弱亏损;岩石Yb含量介于0.31—1.32μg,Y含量介于4.32—12.07μg/g,贫Yb低Y特征显著;Sr/Y介于67.74—220.60,高Sr低Y特征清楚。上述特征也与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由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分别于古生代末期和二叠纪-中侏罗世闭合,因此,所研究的埃达克岩应形成于中朝-蒙古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是碰撞造山带加厚下地壳拆沉-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晚侏罗世 碰撞地壳加厚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