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陆相油气侧向源——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拓展和运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1 位作者 刘丛强 何顺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笔者根据我国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贫油、“盆小油量大”、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伴生等特点,提出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观点,依据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CPMF)分析盆山转变过程中流体产生、运移、有机—无机分离和富集的机... 笔者根据我国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贫油、“盆小油量大”、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伴生等特点,提出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观点,依据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CPMF)分析盆山转变过程中流体产生、运移、有机—无机分离和富集的机制,建立了盆山转换过程流体作用与油气侧向源模式。从油气田富集金属元素,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含烃类等有机组分,盆地沉积所堆积的有机质随盆山转换而形成油气,现代油气盆地与造山带金属矿集区空间耦合等4个方面论证了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客观性和流体运移成藏模式的科学性。讨论了中国陆相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油气田 转换 油气侧向源 低温热液金属矿床 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 中国
下载PDF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被引量:58
2
作者 陈衍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A08期109-118,共10页
基于分析陆内俯冲过程物质的活化迁移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认为仰冲板片上依次出现热液矿床带、花岗岩基带和斑岩带。探讨了陆内俯冲的角度、速度、俯冲板片物质成分、地热梯度等因素对陆内俯冲成岩成矿模式空间分带模型的... 基于分析陆内俯冲过程物质的活化迁移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认为仰冲板片上依次出现热液矿床带、花岗岩基带和斑岩带。探讨了陆内俯冲的角度、速度、俯冲板片物质成分、地热梯度等因素对陆内俯冲成岩成矿模式空间分带模型的影响,推导了有关的变异形式,在充分显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之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为在碰撞造山带或陆内俯冲区进行实际找矿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作用 成岩 成矿模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田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45
3
作者 薛传东 侯增谦 +3 位作者 刘星 杨志明 刘勇强 郝百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72,共16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关系。富碱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其源区是喜马拉雅期印-亚碰撞造山造成的软流圈向东挤出汇聚使大规模走滑断裂活化,诱发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壳幔过渡层,成岩年龄可分为第一期(65~59Ma)、第二期(36~32Ma)、第三期(26~24Ma)和最晚期(3.8~3.6Ma)等4期,其中第二、三期与富碱岩带北段的两期岩浆集中活动时期基本吻合,形成的斑岩对金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三个矿床类型和七个矿床亚类,即与喜马拉雅早—中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Ⅰ),包括接触带夕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充填型(及熔浆型)金多金属矿床;与喜马拉雅第三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Ⅱ),包括爆破角砾岩型和叠加热液改造型金多金属矿床;以及与喜马拉雅期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Ⅲ),包括古砂矿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床。Ⅰ、Ⅱ类型矿床受富碱斑岩及伴生的 NE 到 NNE 向断裂控制,赋存于富碱斑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的层间破碎带或构造裂隙带中,在成因和空间上与斑岩及隐爆角砾岩等密切有关。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围岩地层只是提供了成矿的空间,不同类型的矿体之间呈"贯通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先期形成矿床明显受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但矿化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仍表现为以斑岩为中心,存在 CuAu(Mo)多金属→FeCuAuPbZn 多金属→AuPhZnAg 多金属的分带特征。从最早期含金铁矿床形成之后,原生金矿的次生富集和表生成矿作用就已开始,并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其中,古红色粘土型金矿床的成矿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到渐新世,河-湖相古砂金矿床形成于23~5Ma 期间,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金矿床可从始新世一直延续至今。通过与区域斑岩成岩成矿演化时序的对比,提出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上的众多矿床一样,北衙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也是喜马拉雅期印-亚陆陆碰撞造山带成岩成矿作用在东南缘构造转换带的远程效应,记录了印-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详细过程。因而,该矿田深部及外围地区,仍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盐源-丽江断裂带可能也是一务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联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富碱斑岩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作用 富碱斑岩 印.亚陆陆碰撞过程 喜马拉雅期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 滇西北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被引量:271
4
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13 位作者 徐文艺 莫宣学 丁林 高永丰 董方浏 李光明1 曲晓明 李光明2 赵志丹 江思宏 孟祥金 李振清 秦克章 杨志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58,共22页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山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始于65Ma,延续至41Ma,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冈底斯主碰撞构造_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_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伴随陆_陆碰撞,在冈底斯带相继发育①壳源白云母花岗岩_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66~50Ma)、②+εNd花岗岩_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_辉绿岩脉组合(42Ma),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5000m)的林子宗火山岩系(65~43Ma),反映深部相继发生大陆碰撞和板片陡深俯冲(65~52Ma)→板片断离(52~42Ma)→板片低角度俯冲(<40Ma)等重要过程。在主碰撞期,初步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Sn、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在藏东滇西形成腾冲Sn、稀有金属矿集区;②与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_Au_Mo成矿事件,在冈底斯南缘形成长达百余公里的Cu_Au矿化带;③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形成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Au矿化带;④与挤压抬升有关的Cu_Au成矿事件,形成以雄村大型铜金矿为代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复合型Cu_Au矿床。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陆主碰撞造山区域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陆碰撞 -岩浆作用 深部过程 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天山碰撞造山与金铜成矿系统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兴科 程宏宾 +2 位作者 姬金生 陈强 罗桂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5-332,共18页
根据碰撞带不同单元按构造一岩石地层划分原则,分出有序和无序两套地层岩石组合,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一火山活动带,碰撞造山与韧性剪切带强时空耦合.碰撞带两侧岛弧火山岩和带内碰撞花岗岩特征和成岩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省等表明其较... 根据碰撞带不同单元按构造一岩石地层划分原则,分出有序和无序两套地层岩石组合,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一火山活动带,碰撞造山与韧性剪切带强时空耦合.碰撞带两侧岛弧火山岩和带内碰撞花岗岩特征和成岩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省等表明其较特殊的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成盆多阶段演化特点。与碰撞造山有关的金铜矿分七种成因类型。现划10个成矿区带分属两个古陆边缘成矿系统,金矿成矿可分为五个阶段。金铜矿成带分布与碰撞造山演化有关,空间上北部铜矿带,南部金矿带,为今后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碰撞 成矿系统 金矿床 铜矿床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 被引量:161
6
作者 侯增谦 宋玉财 +11 位作者 李政 王召林 杨志明 杨竹森 刘英超 田世洪 何龙清 陈开旭 王富春 赵呈祥 薛万文 鲁海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44,共22页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兰坪、玉树及沱沱河地区,广泛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矿床在内的大量新生代Pb、Zn、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均产于该高原东缘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主体赋存于第三纪前陆盆地内部,以沉积岩容矿,与岩浆活动无关,受...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兰坪、玉树及沱沱河地区,广泛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矿床在内的大量新生代Pb、Zn、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均产于该高原东缘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主体赋存于第三纪前陆盆地内部,以沉积岩容矿,与岩浆活动无关,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显著区别于世界已知的各类以沉积岩容矿的贱金属矿床。研究表明,伴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而产生一系列逆冲断裂系,将前陆盆地侧缘的中生代地层切割成叠置的构造岩片,并推覆叠置于盆地沉积地层之上,形成单冲式或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并控制了Pb-Zn-Ag-Cu矿床的形成与发育。根据逆冲推覆构造控矿式样和矿化特征,可以识别出4种矿床式:①产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锋带“构造穹隆+岩性圈闭”内的金顶式Zn-Pb矿床;②受控于前锋带冲起构造的河西-三山式Pb-Zn-Ag-Cu矿床;③产于主逆冲断裂带派生-的次级断层或平移断层内的富隆厂式Ag-Cu或Cu矿床;④产于主逆冲断裂上盘灰岩层间破碎带内的东莫扎抓式Pb—Zn矿床。这些矿床的矿体多受不同级次的断裂控制,多孔砂岩、白云岩化灰岩及构造破碎带是有利矿化部位。多数矿体显示开放空间充填成矿特点,少数显示层控性,属后生成矿。金属矿物组合主要为低Fe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组合及低温Cu硫化物(黝铜矿系列为主)+Ag硫化物(辉银矿、黝银矿、汞银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脉石矿物组合主要为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白云石±天青石,局部见沥青。成矿流体以盐水体系为主,盐度w(NaCleq)变化于1%~28.0%之间,成矿温度较低,通常在80~190℃,显示盆地卤水±大气降水的特点。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对矿床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其深部拆离滑脱带可能是流体流长距离侧向迁移的优选通道,主逆冲断裂是成矿流体垂向运移和向上排泄的主要途径,浅部各类样式的逆冲构造是流体汇聚的主要场所。成矿物质以盆地沉积岩贡献为主,部分可能来自幔源岩石。矿床金属组合可能与成矿流体迁移一汇聚过程中流经岩石的性质有关:矿区发育灰岩建造时,出现zn_Pb(rZn多于Pb)矿化;若发育碎屑岩建造,尤其是红层,则出现Cu-Ag(-Pb)矿化。因此,笔者将这种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新类型矿床称之为造山型Pb-Zn-Ag-Cu矿床,其成矿模式可表述为:伴随着印度一亚洲大陆持续碰撞,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生代构造岩片向盆地中央推覆并置,形成单冲式或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流体从造山带沿拆离滑脱带长距离向前陆盆地方向运移,运移过程中淋滤围岩的金属物质,通过主逆冲断裂垂向沟通,进入浅部各式逆冲构造部位从而形成不同样式的矿床。经综合分析,提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贱金属矿床的勘查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Pb-Zn-Ag-Cu矿床 成矿特征 控矿模型 逆冲推覆构系统 碰撞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26
7
作者 毕献武 唐永永 +5 位作者 陶琰 王长明 胥磊落 戚华文 兰青 木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1371,共31页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的重要矿床类型,加强这些矿床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查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这些Pb-Zn-Ag-Cu矿床的分布受盆地形成后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走滑构造控制,其容矿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与SEDEX和MVT矿床存在明显的差异,矿床成矿流体表现出多来源混合的特征,成矿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尽管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缺乏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制约,成矿动力学背景及其与碰撞造山的时空联系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矿床的研究显示复合成矿迹象,但是复合成矿过程与深部驱动等问题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以兰坪和昌都盆地的Pb-Zn-Ag多金属矿床和Cu多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源-运-储系统和复合成矿机制以及深部过程对成矿制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坪盆地西缘Cu(Mo)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48~58Ma,兰坪和昌都盆地Pb-Zn-Ag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27~33Ma。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来源混合的特征,主要存在三种类型:1)变质流体与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满-连城Cu矿床为代表; 2)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顶Pb-Zn矿床为代表; 3)盆地卤水和岩浆流体复合成矿,以拉诺玛Pb-Zn-Sb矿床为代表。兰坪盆地西缘Cu矿床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挤压阶段,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质流体可能来源于陆-陆碰撞俯冲引起的高压变质。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构造挤压和造山隆起驱动盆地流体迁移,同期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提供热驱动力或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成矿 复合成矿 深部过程 三江碰撞
下载PDF
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的成矿作用——以小秦岭金矿集中区为例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2-566,共5页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的金矿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成矿时代特征表明,本区金的成矿作用奏始于碰撞造山作用的后期,主成矿期发生在造山作用期后以伸展体制为主导的晚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在造山作用期后常常发育伸展构造,伸展体制下的变形变质演化和多源流体活动使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作用 成矿作用 伸展体制 成矿作用 金矿床 空间分布 成矿时代
下载PDF
北方造山带东北段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体系及其演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吕志成 段国正 +2 位作者 郝立波 李殿超 董广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本文讨论了北方造山带东北段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及其毗邻区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1)早中侏罗世张性“似裂谷环境”下所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同熔性花岗岩及深源流体活动形成的稀土矿床和斑岩... 本文讨论了北方造山带东北段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及其毗邻区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1)早中侏罗世张性“似裂谷环境”下所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同熔性花岗岩及深源流体活动形成的稀土矿床和斑岩性铜钼矿床; 2)晚侏罗世挤压─剪切环境下所形成的酸性火山岩、斑岩类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铅锌银矿床; 3)早白垩世张性环境下所形成的基性碱性火山岩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铀矿床、金银矿床及萤石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一体化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构 -流体-成岩成矿体系 区域构-流体-成岩成矿模型 控矿作用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初论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 被引量:76
10
作者 杨志明 侯增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38,共24页
作为金属Cu最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主要产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基于大量弧环境斑岩铜矿床研究而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在后来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理论指导矿床勘查的典范。然而,近年来国内... 作为金属Cu最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主要产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基于大量弧环境斑岩铜矿床研究而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在后来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理论指导矿床勘查的典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除经典成矿模型所记录的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外,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内,甚至产在陆内环境中。显然,这些斑岩铜矿的成因无法用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型解释。文章从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的综述入手,通过对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环境及构造控制、含矿斑岩起源、矿床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金属富集机制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等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该模型强调:①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为强烈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埃达克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新生下地壳,板块断离或岩石圈拆沉诱发的软流圈物质上涌,以及斜向碰撞导致的挤压-伸展的构造机制转换通常是引发岩浆源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外部条件;②成矿金属的深部富集是因岩浆高氧逸度所致,高氧逸度条件下,S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溶解于岩浆之中,从而导致通常优先向硫化物分配的Cu、Au等开始作为不相容元素向硅酸盐熔浆中富集;③含矿斑岩的侵位既可受到因斜向碰撞诱发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的控制,也可受到岩石圈拆沉诱发的大型张性断层的控制;而含矿斑岩的就位则受矿区尺度的构造控制,多组构造的交汇部位或大型背斜的核部常是斑岩铜矿产出的重要位置;④大型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矿床下部通常存在岩浆房,岩浆房的流体出溶是引发矿床大规模蚀变与矿化的根源;成矿金属与S均来自岩浆,与含矿斑岩可能具有相同的源区;⑤矿床整体上具有与弧环境类似的蚀变分带规律,从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粘土化及青磐岩化;不过,因碰撞造山带环境含矿斑岩相对富K,从而导致岩浆房或浅侵的岩株/岩枝中出溶的岩浆热液常具有比弧环境斑岩铜矿床更高的K+/H+比值,从而诱发钾硅酸盐化蚀变的强烈发育;因钾硅酸盐化蚀变持续时间较长,铜钼矿化主要产于该蚀变阶段,特别是以黑云母大量发育为特征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阶段;⑥成矿物质沉淀可能因成矿过程中温度、压力、盐度、氧逸度、pH值等因素的变化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与高原的快速隆升与剥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成矿模型 碰撞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云南巍山—永平碰撞造山带走滑拉分盆地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系统: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热液来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勇 侯增谦 +3 位作者 莫宣学 董方浏 毕先梅 曾普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70,共11页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系统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碰撞 -永平矿集区 云南省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两阶段双带”区域成矿模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才富 熊成云 +1 位作者 胡宁 李劲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1,共5页
东秦岭造山带总体上可划分为中元古代—古生代主要与裂谷、坳陷槽有关的海盆同生沉积成矿以及中生代与大规模陆内俯冲造山体制有关的后生热液成矿两大阶段 ,且中生代所形成的浅成和中深成两类热液矿床在横向上分带并呈相邻平行展布 ,成... 东秦岭造山带总体上可划分为中元古代—古生代主要与裂谷、坳陷槽有关的海盆同生沉积成矿以及中生代与大规模陆内俯冲造山体制有关的后生热液成矿两大阶段 ,且中生代所形成的浅成和中深成两类热液矿床在横向上分带并呈相邻平行展布 ,成对共生 ,构成双成矿带 ,其形成机制是扬子地块及华北地块分别往秦岭发生陆内俯冲 ,使与挤压、转换挤压—变质变形、深成侵入—深源流体成矿系统有关的中深成热液型矿床形成于仰冲板片前缘的推覆—隆升带中 ;而使与伸展—高地热场 (火山、浅成侵入 )—地热流体成矿系统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形成于推覆—隆升带后侧的同碰撞伸展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同生沉积成矿 后生热液成矿 成矿 陆内俯冲 东秦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成岩成矿构造环境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杰 吕新彪 +3 位作者 衮民汕 徐益群 王琳 李晶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6-37,共2页
大兴安岭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为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聚集区。中生... 大兴安岭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为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聚集区。中生代属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大面积发育钙碱性火山岩,是我国东部中生代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赵越等,1994;李锦轶等,2004;Wu et al.,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火 中生代构 钙碱性火 环境 成岩成矿 成矿地质条件 矿床类型 古亚洲洋 中新生代
下载PDF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276
14
作者 陈衍景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81-1196,共16页
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 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质流体成矿的实质,建立了矿床、矿田和成矿省等不同尺度的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其随时间演化的3阶段模式,强调会聚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大规模成矿时间,同造山成矿系统的特点是成矿年龄滞后于造山作用时间。通过矿床实例研究证明了造山型银矿床、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钼矿床的客观存在,阐明了中国巨大的造山型矿床的勘查潜力,例证了运用矿田尺度成矿模式进行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金矿 型矿床 增生 碰撞 成矿模式
下载PDF
伊朗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马拉耶尔-伊斯法罕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矿床基本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英超 宋玉财 +3 位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张洪瑞 马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3-1594,共22页
伊朗马拉耶尔-伊斯法罕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地处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内陆的萨南达杰-锡尔詹中生代岩浆变质带构造转换区,带内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是伊朗境内重要的铅锌产出基地。综合分析表明,该带内的铅锌矿床形成于新... 伊朗马拉耶尔-伊斯法罕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地处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内陆的萨南达杰-锡尔詹中生代岩浆变质带构造转换区,带内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是伊朗境内重要的铅锌产出基地。综合分析表明,该带内的铅锌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早期,发育在阿拉伯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碰撞造山阶段,其形成和区域上逆冲-走滑断层、走滑拉分盆地等压扭性构造密切相关。成矿带各矿区矿体多发育在区域逆冲断层上下盘,赋存于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内,受与逆断层相关的次级断层、岩性分界面等要素控制,总体以层控形式产出。矿种组合以Zn-Pb为主,少量矿区出现Cu。硫化物主体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出现少量黄铜矿和黝铜矿,非硫化物以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为主。矿化以脉体充填或热液矿物交代充填为主要形式,脉状、浸染状、块状为主要矿石构造,强硅化和白云石化为主要蚀变特征。热液矿物仅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介于90~257℃,盐度介于0%~24%NaCl eq.,总体反映了中低温高盐度盆地卤水来源和另一种具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的流体来源。不同矿区硫同位素组合差异较大,其中IranKuh矿区硫化物硫同位素为负值,介于-10‰^-3‰,重晶石硫同位素为正值,介于14‰~19‰,Emarat矿区硫化物硫同位素为正值,介于2‰~15‰,总体反映了生物还原或有机质热还原赋矿碳酸盐岩地层封存水中溶解的早白垩世海相硫酸盐为主要还原硫来源。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在带内各矿区差别不大(206Pb/204Pb介于18.389~18.471,207Pb/204Pb介于15.628~15.659,208Pb/204Pb介于38.470~38.650),推测成矿金属物质来自区域整套的上地壳地层。该矿带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为一套与岩浆作用无关的后生铅锌矿床,以世界上的矿床类型划分可在大范畴上归入MVT铅锌矿床,但是,这些矿床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带内部,受控于区域压扭性构造,矿物组合中富石英的存在,这些特点并不能被已建立的MVT铅锌成矿模式所涵盖,彰显出了其独特的成矿特征,故暂视为一套类MVT铅锌矿床。这些矿床的成矿过程和其东邻的"三江"成矿带铅锌成矿发育相似,可初步归纳为:斜向碰撞、压扭性构造发育、盆地卤水下渗—流体汇聚,圈闭、有机质、细菌准备—硫酸盐被还原、还原硫形成,应力松弛—流体排泄,流体混合—金属沉淀,区域富岩浆岩地层准备、成矿流体温度快速下降—富硅矿物组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 类MVT铅锌矿床 马拉耶尔-伊斯法罕成矿 扎格罗斯碰撞 伊朗
下载PDF
碰撞造山与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系列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裴荣富 洪大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碰撞造山与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系列研究的新进展NEWADVANCESINTHESTUDYOFCOLLISIONOROGENYOFGRANITESINSOUTHCHINAANDTHEIRMETALLOGENICSERIE... 碰撞造山与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系列研究的新进展NEWADVANCESINTHESTUDYOFCOLLISIONOROGENYOFGRANITESINSOUTHCHINAANDTHEIRMETALLOGENICSERIES裴荣富洪大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成矿系列 华南 碰撞
下载PDF
准噶尔造山带碰撞体制的成矿作用及金等矿床分布规律 被引量:65
17
作者 陈衍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3-261,共9页
准噶尔造山带是乌拉尔—蒙古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的碰撞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并经历了先挤压后伸展的演化过程。区内的金等矿床主要就位于晚石炭世—二叠纪,集中分布在碰撞造山作用较强烈的地带,矿床形成于碰撞作... 准噶尔造山带是乌拉尔—蒙古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的碰撞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并经历了先挤压后伸展的演化过程。区内的金等矿床主要就位于晚石炭世—二叠纪,集中分布在碰撞造山作用较强烈的地带,矿床形成于碰撞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因此该区金等矿床的成矿时间、空间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与碰撞造山作用发生的时间、空间及动力学背景完全吻合,表明适于用碰撞造山成矿模式指导找矿和研究。而该区矿床的实际分布也确与碰撞造山成矿模式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作用 成矿作用 金矿床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大陆碰撞造山与成矿过程:扎格罗斯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对比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洪瑞 侯增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6-448,共13页
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对理解板块构造登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相关研究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几乎每个造山带都存在初始碰撞时限的争议,碰撞造山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碰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不清楚等。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扎格罗斯和喜... 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对理解板块构造登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相关研究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几乎每个造山带都存在初始碰撞时限的争议,碰撞造山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碰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不清楚等。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扎格罗斯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发现碰撞造成的强烈挤压变形明显滞后于大陆初始碰撞时间。同时,碰撞过程还会出现滞后型弧岩浆作用。将这些碰撞初期出现的滞后型构造岩浆事件单独划分成一个碰撞造山阶段,称之为软碰撞阶段。由此,碰撞造山过程由软碰撞、硬碰撞和后碰撞3个阶段组成。其中,软碰撞阶段主要发育与低速率应变有关的变形构造和与俯冲大洋板片有关的岩浆事件;硬碰撞阶段主要为高速率应变的变形构造和大陆岩石圈俯冲诱发的岩浆事件;后碰撞阶段则会出现大量伸展构造来调节挤压应变,同时发育与大陆岩石圈拆沉、断离和撕裂有关的岩浆作用。软碰撞和硬碰撞阶段的挤压作用会造成铅锌矿床就位在褶皱逆冲带内,硬碰撞和后碰撞阶段发育的大型走滑断层控制斑岩型铜矿床的产出,后碰撞阶段出现的伸展构造赋存有金锑多金属热液矿床。碰撞造山带内保存有早期俯冲和后期碰撞阶段的新生地壳,为碰撞造山带金属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阶段 成矿作用 成矿 新生地壳 扎格罗斯 喜马拉雅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准噶尔碰撞造山作用与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成矿系列 被引量:20
19
作者 喻亨祥 夏斌 +1 位作者 刘家远 吴郭泉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东准噶尔是中亚 -兴蒙巨型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炭纪—二叠纪经历了强烈的板块碰撞造山作用 ,发育多种多样的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矿床。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明显受碰撞造山作用的制约。从碰撞造山前→洋 -陆俯冲→... 东准噶尔是中亚 -兴蒙巨型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炭纪—二叠纪经历了强烈的板块碰撞造山作用 ,发育多种多样的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矿床。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明显受碰撞造山作用的制约。从碰撞造山前→洋 -陆俯冲→陆 -陆碰撞→陆内造山挤压 -伸展→板内裂谷 ,区域花岗岩类从大洋M型斜长花岗岩类→岛弧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造山隆起区Ⅰ型钙碱性花岗岩类、S型偏碱性花岗岩类→陆内俯冲断裂深熔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后造山拉张A2 型碱性花岗岩类→板内裂谷A1型碱性花岗岩类依次成群成带演化形成。其中 ,碰撞造山挤压 -伸展转变期是花岗岩类大规模发育时期 ,也是与花岗岩类有关金属成矿作用的高峰期 ,主要形成了两类含矿花岗岩及相关的两个金属成矿系列 :陆内俯冲断裂深熔Ⅰ型钙碱性花岗岩类及有关铜、金 (铁、钼 )等金属成矿系列和后造山拉张A2 型碱性花岗岩类及有关锡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作用 花岗岩类 金属成矿系列 新疆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斜向俯冲—碰撞与南秦岭金—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复新 于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97-300,共4页
南秦岭金-多金属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热水沉积改造铅锌矿床和沉积改造汞锑矿床及聚集区的形成与成矿演化,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规模及时空分布规... 南秦岭金-多金属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热水沉积改造铅锌矿床和沉积改造汞锑矿床及聚集区的形成与成矿演化,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规模及时空分布规律,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具体分析了造山带俯冲碰撞活动过程中,成矿构造地质背景、成矿盆地环境、沉积建造、成矿作用与矿床分布规律对造山作用的积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改型金-铅锌-汞锑矿床 成矿作用响应 陆-陆俯冲碰撞活动 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