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GG1对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鹏飞 罗家伟 +5 位作者 康丽华 张国伟 茅馨木 吴安然 张文怡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1#1、siOGG1#2和siOGG1#3)。同时,为了验证出敲降效率最高的siOGG1,依据转染情况将细胞分为siOGG1#1组、siOGG1#2组、siOGG1#3组、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后续为了验证OGG1的表达下调对氧化损伤环境下细胞的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中受损DNA的标记物15A3的荧光强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VB照射时间为10 min时,OGG1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UVB照射时间的延长,细胞内OGG1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因此,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UVB照射10 min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靶向设计的转染siOGG1组的三个亚组中细胞OGG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siOGG1#2组降低最为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UVB+siOGG1#2组15A3(染色反应底物是8-oxoG,它是OGG1的修复作用靶点)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UVB+siOGG1#2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转染后UVB+siOGG1#2组细胞促进凋亡的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而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表达则明显下降(均为P<0.001)。结论OGG1基因在UVB诱导的LEC氧化损伤模型中通过BER通路参与受损DNA的修复过程,调控LEC内受损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紫外线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
下载PDF
H4K20me1与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致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军 谢琅 +3 位作者 丁雪娇 王祺 梁冰 张爱华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1-786,共6页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组蛋白H4第20位赖氨酸-甲基化(H4K20me1)修饰水平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并分析其与DNA损伤的关系,为深入揭示砷致DNA损伤修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兴仁县交乐村2014年...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组蛋白H4第20位赖氨酸-甲基化(H4K20me1)修饰水平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并分析其与DNA损伤的关系,为深入揭示砷致DNA损伤修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兴仁县交乐村2014年自愿手术治疗的47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般病变组15例、癌前病变组14例、癌变组18例)及12例对照组的皮肤组织标本、头发样本和外周血样。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发砷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组蛋白H4K20me1修饰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N-甲基化嘌呤-DNA.糖基化酶(MPG)、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mRNA转录水平;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外周血DNA损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外周血H4K20me1总体修饰水平。结果与对照组[中位数(第25~75百分位数):0.15(0.07。0.23)μg/L]比较,砷中毒患者发砷含量[0.34(0.17-0.51)μg/L]明显升高(Z=6.037,P〈0.05);与对照组(0.32±0.13、0.17±0.12)比较,癌变组患者外周血H4K20me1修饰水平(O.62±0.11)、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患者皮肤组织中H4K20me1修饰水平(0.54±0.20、0.83±0.10)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0.95(0.50~1.49)、1.12(0.98-1.48)、0.96(0.67~1.17)]比较,癌变组PARP1、MPG基因mRNA表达[0.37(0.30~0.4J4)、0.38(O.15~0.48)]、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XRCC1基因mRNA表达[0.48(0_38~0.89)、0.32(0.20~0.55)]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1.19±0.55、1.27±0.51)比较,-般病变组(6.49±0.98、6.60±1.11)、癌前病变组(11.22±1.40、10.07±1.11)和癌变组(20.38±1.72、27.01±1.78)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1DNA%)和彗星尾矩(OTM)明显升高(JP〈0.05);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H4K20me1修饰水平、外周血H4K20me1修饰水平、DNA损伤水平(Tai1DNA%、OTM)与其皮肤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85、0.855、0.806、0.883。P均〈0.05);外周血中H4K20me1修饰水平与DNA损伤水平(Tai1DNA%、OTM)、皮肤H4K20me1修饰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35、0.804、0.754,P均〈0.05),与MPG、XRCC1、PAR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63、-0.514、-0.550,P均〈0.05);皮肤H4K20me1修饰水平与DNA损伤水平(Tai1DNA%、OTM)呈正相关关系(r=0.602、0.875,P均〈0.05),与MPG、XRCC1、PAR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92、-0.502、-0.552,P均〈0.05)。结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可能通过影响H4K20me1修饰水平,抑制碱基切除PARP1、MPG、XRCC1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致DNA损伤加重,参与砷中毒皮肤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H4K20me1 DNA损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