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吹溴碱法吸收溴量的物量测算
1
作者 陈铁林 《海湖盐与化工》 1997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空气吹溴 碱法吸收 测算 苦卤 制盐
下载PDF
空气吹溴碱法吸收工艺浅析
2
作者 杜建设 《海湖盐与化工》 1990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空气吹溴 碱法吸收工艺 卤水
下载PDF
碱吸收法对酸性气体的处理效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宏远 齐永红 刘彦婷 《山西化工》 2012年第4期34-35,58,共3页
介绍了根除炼油厂酸性气体污染问题的方法。具体实施方法是,以酸性气为原料,通过碱液吸收、精制提纯后,生产液体硫氢化钠产品。经过试生产,硫氢化钠产品完全满足国家标准中产品的各项指标,实现了酸性气体零排放。该工艺技术成熟、投资... 介绍了根除炼油厂酸性气体污染问题的方法。具体实施方法是,以酸性气为原料,通过碱液吸收、精制提纯后,生产液体硫氢化钠产品。经过试生产,硫氢化钠产品完全满足国家标准中产品的各项指标,实现了酸性气体零排放。该工艺技术成熟、投资省、无二次污染,实现了炼油厂酸性气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酸性气体 硫氢化钠 废气处理
下载PDF
酸碱联合吸收废气法在湿法冶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庄宇凯 徐忠敏 +2 位作者 冯金敏 路良山 栾作春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2期57-59,共3页
由硝酸分银、王水分金为主要提取手段的湿法冶炼工艺是处理氰化金泥较为有效的方法,但该工艺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有效处理湿法冶炼所产生的酸性气体是完善湿法冶炼工艺的重要环节,本文所介绍的酸碱联合吸收废气法在湿法冶炼... 由硝酸分银、王水分金为主要提取手段的湿法冶炼工艺是处理氰化金泥较为有效的方法,但该工艺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有效处理湿法冶炼所产生的酸性气体是完善湿法冶炼工艺的重要环节,本文所介绍的酸碱联合吸收废气法在湿法冶炼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湿法冶炼中的酸性气体,并具有转化污染气体再次利用和回收贵金属的优点,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吸收废气 湿冶炼
下载PDF
碱吸收法治理硝酸尾气
5
作者 贾文清 《河北化工》 2008年第7期59-60,共2页
论述了碱吸收法治理硝酸尾气过程中,硝酸尾气酸雾、NOx浓度、碱液浓度对碱吸收的影响,并指出如何控制好吸收时间。
关键词 吸收 硝酸尾气 NO 浓度 液浓度
下载PDF
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烧碱吸收法
6
《技术与市场》 2001年第1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烟气 二氧化硫 吸收 大气污染 工艺流程
下载PDF
空气吹溴(碱法)提溴工序工艺用酸浅析
7
作者 魏建良 《中国井矿盐》 CAS 1995年第4期40-41,共2页
从生产实际的酸耗问题出发,分析比较了提溴工序使用稀硫酸、浓硫酸参与反应的过程,认为直接使用浓硫酸时,是浓硫酸、稀硫酸都参加的混合反应过程,由于浓硫酸直接参与反应,造成酸耗增高。
关键词 空气吹溴 碱法吸收 浓硫酸 稀硫酸 提取
下载PDF
侵蚀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日动态及日呼吸速率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锦升 杨玉盛 +3 位作者 曾宏达 杨智杰 黄石德 岳辉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2X期21-29,共9页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00~17: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00~7:00;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日呼吸速率,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马尾松林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降低程度高于板栗园和百喜草地,且对夏季的降低程度影响最大.而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为IRGA法的27.5%~218%,平均为76.2%.当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时,AA法比IRGA法高估了土壤呼吸速率;反之,AA法则低估了土壤呼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日动态 动态密闭气室 吸收 红壤 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脱硫石膏中碳酸盐含量的几种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晓红 李志平 《河北电力技术》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介绍酸分解-碱吸收法和返滴定法的测定原理、测定试剂与装置、测定步骤、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通过精密度及准确度实验、加标回收实验对2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通过对2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比较,建议... 介绍酸分解-碱吸收法和返滴定法的测定原理、测定试剂与装置、测定步骤、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通过精密度及准确度实验、加标回收实验对2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通过对2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比较,建议对于实验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定,应优先选用酸分解-碱吸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碳酸盐 酸分解-吸收 返滴定
下载PDF
红外法测定水泥生料中二氧化碳含量
10
作者 郭猛 戴平 +5 位作者 王伟 刘杰 姜浩 段兆辉 郅晓 马忠诚 《中国水泥》 CAS 2022年第S01期30-31,共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00亿t,占世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30%,其中水泥行业排放约13.2亿t,占全国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5%,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为正确评价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研究出一种快速测定水泥生料中的碳排放量(CO_(2))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数据稳定可靠,可广泛应用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料 二氧化碳(CO_(2)) 石棉吸收称量 红外
下载PDF
水泥组分含量与掺量试验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翠玲 郑伟 +1 位作者 王文淑 吴丹 《中国水泥》 CAS 2022年第10期97-99,共3页
试验GB/T 12960-2019《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提到的选择溶解法测定不溶渣含量计算水泥中粉煤灰和矿渣含量的方法;碱石棉吸收称量法测定CO含量计算水泥中石灰石组分的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酸盐三氧化硫的含量计算石膏组分含量的方法... 试验GB/T 12960-2019《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提到的选择溶解法测定不溶渣含量计算水泥中粉煤灰和矿渣含量的方法;碱石棉吸收称量法测定CO含量计算水泥中石灰石组分的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酸盐三氧化硫的含量计算石膏组分含量的方法。提出测定方法操作要点并进行与实际掺量的对比,为水泥企业开展水泥组分检测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并阐述开展水泥组分检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组分定量测定 选择溶解 石棉吸收称量
下载PDF
GB/T 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的修订介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瑞海 张庆华 +6 位作者 王伟 戴平 张格 鹿晓泉 卢娟娟 王雅兰 刘淼 《水泥》 CAS 2019年第A01期56-58,共3页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主要是测定水泥中的混合材料含量。本次GB/T 12960的修订,综合调研国内外检测水泥组分的方法,提出了由水泥一个样品进行水泥中各种组分的测定,为测定水泥中各组分的含量提供更加准确的、适应性更强的方法,以适应我国...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主要是测定水泥中的混合材料含量。本次GB/T 12960的修订,综合调研国内外检测水泥组分的方法,提出了由水泥一个样品进行水泥中各种组分的测定,为测定水泥中各组分的含量提供更加准确的、适应性更强的方法,以适应我国水泥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与GB/T 12960—2007相比新版标准中对选择溶解法的有关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和修改;对碱石棉吸收称量法的操作步骤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硫化物测定法测定粒化高炉矿渣组分;增加了灼烧称量法、红外分析法、自动光电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组分 定量测定 选择溶解 石棉吸收称量 GB/T 12960
下载PDF
工业炉窑烟气中氟的脱除及综合利用
13
作者 牛茂青 李华杰 苗彦军 《科技资讯》 2013年第5期105-105,共1页
氟是自然界常见的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在含氟矿物的开采、冶炼过程,在氟化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氟污染问题;当环境中的氟化物超过一定浓度后将对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控制氟污染。本文对工业炉窑烟气中氟的脱除技... 氟是自然界常见的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在含氟矿物的开采、冶炼过程,在氟化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氟污染问题;当环境中的氟化物超过一定浓度后将对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控制氟污染。本文对工业炉窑烟气中氟的脱除技术及氟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简要探讨,以解决氟污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工艺 吸收 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