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籽混合油碱炼工艺优化
1
作者 王如南 杨伟国 韩文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为确保棉籽油的稳定生产,提高棉籽油的品质,以混合油浓度、超量碱添加量、碱液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为试验因素,以棉籽油的含皂量、色泽(R值)和精炼得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棉籽混合油碱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棉籽混合油碱... 为确保棉籽油的稳定生产,提高棉籽油的品质,以混合油浓度、超量碱添加量、碱液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为试验因素,以棉籽油的含皂量、色泽(R值)和精炼得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棉籽混合油碱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棉籽混合油碱炼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混合油浓度85%,超量碱添加量0.8%,碱液质量分数12.69%(18°Bé),反应时间2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产线上实际生产的棉籽油酸值(KOH)降到0.2 mg/g以下,过氧化值降到0.020 g/100 g,色泽(R值)可稳定控制在4.8以下,精炼得率为95.92%,优于小试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混合油 碱炼 含皂量 色泽 得率
下载PDF
碱炼法脱除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玉兰 陈金定 +3 位作者 裴娅晓 郝克非 陈刚 安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1,共4页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超标的玉米毛油为原料,AFB1脱除率及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效果以及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时间及碱炼温度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脱除玉米...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超标的玉米毛油为原料,AFB1脱除率及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效果以及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时间及碱炼温度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率在90%以上,经碱炼玉米毛油中AFB1含量从73.35μg/kg降至5μg/kg以下,明显优于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小于等于20μg/kg的限量指标;碱炼条件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温度>碱炼时间;碱炼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6.58%、超量碱0.4%、碱炼时间20min、碱炼温度55℃,此条件下可将玉米毛油中AFB1脱除至0.62μg/kg,脱除率99.15%。研究结果对改进和优化玉米油精炼中的碱炼脱酸过程从而实现对AFB1的高效脱除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黄曲霉毒素B1 碱炼 脱除率 碱炼条件
下载PDF
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效果及最佳条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兰 陈园顺 +2 位作者 周秋实 王月华 程芳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5,共6页
研究了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对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甾醇、维生素E损失率的影响,并对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正交试验全概率分析,得到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油浓度60%,碱炼温度60℃,... 研究了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对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甾醇、维生素E损失率的影响,并对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正交试验全概率分析,得到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油浓度60%,碱炼温度60℃,碱液质量分数8.07%,总加碱量为理论加碱量和油质量0.4%的超量碱。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玉米油酸值(KOH)由3.62 mg/g降至0.55 mg/g,碱炼得率为95.46%,脱色率为43.66%,色泽为Y30 R2.5(罗维朋比色槽25.4mm),甾醇损失率为28.05%,维生素E损失率为28.74%。与玉米毛油碱炼脱酸相比,碱炼得率提高6.38个百分点,脱色率提高3.55个百分点,甾醇和维生素E损失率分别减少5.54个百分点和4.8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混合油碱炼 碱炼得率 甾醇 维生素E
下载PDF
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对高酸值米糠油碱炼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玉兰 陈园顺 +1 位作者 刘璐 李时军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4年第3期7-11,共5页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一次碱炼脱酸和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油脂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浓度对碱炼效果的影响,并对两种碱炼脱酸工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次碱炼脱酸与一次碱炼...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一次碱炼脱酸和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油脂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浓度对碱炼效果的影响,并对两种碱炼脱酸工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次碱炼脱酸与一次碱炼脱酸相比,相同碱液浓度条件下,油脂碱炼得率平均提高4.89%,谷维素损失率平均降低5.87%,甾醇损失率在碱液浓度较低(12°Bè~20°Bè)时,两次碱炼甾醇损失率明显比一次碱炼低(平均低12.64%),但在碱液浓度超过24°Bè之后,两次碱炼的甾醇损失率比一次碱炼高,也即在高浓度碱液条件下,减少碱炼次数对减少甾醇损失是有利的.米糠毛油两次碱炼脱酸时,一道碱炼的碱液浓度为28°Bè,二道碱炼的碱液浓度为12°Bè时谷维素损失率最低,16°Bè时甾醇损失率最低,碱液浓度对碱炼得率和脱色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碱炼脱酸 碱炼得率 脱色 谷维素 甾醇
下载PDF
低温长混二次碱炼工艺在棉籽油精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文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2-23,共2页
为了在碱炼工段中将棉籽毛油中的棉酚脱除干净,避免因棉酚的存在而导致对一、二级棉籽油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减少中性油的损耗,对于酸值在3 mgKOH/g以下的棉籽毛油采用低温长混碱炼工艺;而对于酸值在7~10 mgKOH/g的棉籽毛油则采用低温... 为了在碱炼工段中将棉籽毛油中的棉酚脱除干净,避免因棉酚的存在而导致对一、二级棉籽油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减少中性油的损耗,对于酸值在3 mgKOH/g以下的棉籽毛油采用低温长混碱炼工艺;而对于酸值在7~10 mgKOH/g的棉籽毛油则采用低温长混二次碱炼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棉酚 低温长混碱炼 低温长混二次碱炼
下载PDF
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园顺 刘玉兰 +2 位作者 董婷 李时军 彭建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研究了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对提高碱炼得率和降低谷维素、甾醇等营养成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混合油碱炼脱酸比毛油碱炼脱酸在提高碱炼得率、降低谷维素和甾醇损失方面有显著优势;最佳的米糠混合油碱炼脱... 研究了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对提高碱炼得率和降低谷维素、甾醇等营养成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混合油碱炼脱酸比毛油碱炼脱酸在提高碱炼得率、降低谷维素和甾醇损失方面有显著优势;最佳的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55℃,总加碱量为理论加碱量加0.3%超量碱(占油质量),混合油浓度40%,碱液质量分数11.06%;在最佳条件下,米糠混合油碱炼得率71.62%,谷维素损失率63.22%,甾醇损失率43.76%,较米糠毛油碱炼脱酸的碱炼得率提高16.48个百分点,谷维素损失率降低30.56个百分点,甾醇损失率降低21.4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混合油碱炼 碱炼得率 谷维素 甾醇
下载PDF
红麻籽油的理化性质及碱炼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阮奇城 祁建民 +4 位作者 张广庆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吴建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6个新品种红麻籽为原料,测定其含油量并分析了红麻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碱炼工艺。结果表明,红麻籽含油量(干基)在20.8%~23.4%之间。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分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在22.1... 以6个新品种红麻籽为原料,测定其含油量并分析了红麻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碱炼工艺。结果表明,红麻籽含油量(干基)在20.8%~23.4%之间。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分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在22.16%~28.72%之间,亚油酸含量在47.20%~54.23%之间,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红麻籽油的各项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红麻籽油碱炼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水化加水量为油质量的3%,碱液质量分数8%,超碱量为油质量的0.3%,碱炼温度60℃。在优化条件下,红麻籽油收率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籽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分 碱炼
下载PDF
高酸值花椒种籽油的碱炼及工艺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孟楼 高锦明 +3 位作者 郭新荣 逄焕明 谢恩魁 李晓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0-183,共4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高酸值花椒籽油的碱炼除酸实用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传统的常规碱炼技术可以对酸值在 2 0以下的花椒籽油进行精炼 ;而采用稀溶液分步间歇式碱炼则可以处理酸值高达 60~ 70的花椒籽油。实验室试验...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高酸值花椒籽油的碱炼除酸实用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传统的常规碱炼技术可以对酸值在 2 0以下的花椒籽油进行精炼 ;而采用稀溶液分步间歇式碱炼则可以处理酸值高达 60~ 70的花椒籽油。实验室试验表明稀溶液分步间歇式碱炼的工艺流程 ,可以在低炼耗的水平上得到酸值较理想的花椒籽碱炼油 ,同时该碱炼方法也能显著的降低花椒籽油的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油 脱酸 碱炼方法 高酸值 工艺
下载PDF
植物绝缘油碱炼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婷 吴义华 +3 位作者 周竹君 陈江波 凡勇 章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3,共4页
采用大豆油和菜籽油为原料,调整碱液用量和碱液成分,重点分析了碱液成分与皂液分离时间、水洗工艺、电气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终产品的击穿电压高达70 kV,介质损耗小于0.5%。碱液成分的优化缩短了碱炼时间,降低了水洗用量,无损... 采用大豆油和菜籽油为原料,调整碱液用量和碱液成分,重点分析了碱液成分与皂液分离时间、水洗工艺、电气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终产品的击穿电压高达70 kV,介质损耗小于0.5%。碱液成分的优化缩短了碱炼时间,降低了水洗用量,无损于植物绝缘油的电气性能,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大豆油 绝缘油 碱炼工艺 电气性能
下载PDF
水冬瓜油的碱炼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芳霞 苏印泉 +4 位作者 李秀红 张军华 王筠 玉泉幸一郎 牟田信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3-207,共5页
比较了NaOH和Na2CO3对水冬瓜油(酸值22 mg/g)的碱炼效果,并应用正交和单因子试验,分析了Na2CO3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搅拌强度和水洗温度4种因子对水冬瓜油碱炼降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碱炼降酸的最佳Na2CO3用量和Na2CO3碱炼水冬瓜油... 比较了NaOH和Na2CO3对水冬瓜油(酸值22 mg/g)的碱炼效果,并应用正交和单因子试验,分析了Na2CO3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搅拌强度和水洗温度4种因子对水冬瓜油碱炼降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碱炼降酸的最佳Na2CO3用量和Na2CO3碱炼水冬瓜油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2CO3碱炼效果优于NaOH;以碱炼油的得率和酸值为指标,Na2CO3碱炼水冬瓜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a2CO3水溶液浓度为170 g/L,反应温度为75℃,搅拌速度为100 r/min,水洗温度为80℃,固体Na2CO3用量为105 g/kg;在此条件下,水冬瓜毛油的酸值可降至1mg/g以下,可作为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冬瓜油 碱炼 酸值 生物柴油
下载PDF
高酸值米糠毛油碱炼脱酸工艺及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玉兰 董婷 +3 位作者 陈园顺 刘璐 李时军 彭建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10,共5页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质量分数对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一次、二次碱炼效果的影响,并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碱液质量分数的...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质量分数对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一次、二次碱炼效果的影响,并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大,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的一次、二次碱炼的碱炼得率变化不大,一次碱炼脱色率在14.24%时最大,二次碱炼脱色率呈起伏变化;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二次碱炼时采用较低的碱液质量分数有利于甾醇和谷维素的保留;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相比,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在相同碱液质量分数条件下,油脂碱炼得率平均提高4.89个百分点,谷维素损失率平均降低5.87个百分点;在碱液质量分数较低(8.07%~14.24%)时,脱色率平均提高9.25个百分点,甾醇损失率平均降低12.64个百分点。对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和质量分数为14.24%以下的碱液,对提高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减少谷维素和甾醇的损失都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脱酸 碱炼得率 脱色率 谷维素 甾醇
下载PDF
碱炼对菜籽油苯并芘脱除及脱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玉兰 张小涛 +1 位作者 赵欢欢 石龙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6,共4页
苯并α芘(BaP)是致癌性最强的多环芳烃,因其亲油性而容易集聚于油脂中。本试验以菜籽油为原料,研究碱炼脱酸过程中加碱量、碱炼时间、碱炼温度和超碱量对脱除菜籽油中苯并芘及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炼时间40 min、碱液浓度8... 苯并α芘(BaP)是致癌性最强的多环芳烃,因其亲油性而容易集聚于油脂中。本试验以菜籽油为原料,研究碱炼脱酸过程中加碱量、碱炼时间、碱炼温度和超碱量对脱除菜籽油中苯并芘及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炼时间40 min、碱液浓度8°Bé、超碱量0.2%、碱炼温度80℃的工艺条件下,菜籽油中BaP的脱除率达52%,其含量由10.1μg/kg降低至4.8μg/kg,菜籽油色泽由R5、Y40降至R4、Y30。合理的碱炼脱酸条件对于兼带脱除油脂中BaP及脱色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碱炼 苯并芘 色泽
下载PDF
废白土脱除碱炼脱酸大豆油中残皂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彦芳 魏安池 +2 位作者 代红丽 赵凯艳 宋海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以废白土为吸附剂,对碱炼脱酸大豆油中残皂的脱除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确定了脱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温度82℃,废白土添加量0.5%,吸附时间20 min。在最佳条件下,脱皂大豆油中的残皂量为29.09 mg/... 以废白土为吸附剂,对碱炼脱酸大豆油中残皂的脱除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确定了脱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温度82℃,废白土添加量0.5%,吸附时间20 min。在最佳条件下,脱皂大豆油中的残皂量为29.09 mg/kg,脱皂率达91.81%,且短时期(3 d)内存放的废白土脱皂率大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白土 碱炼脱酸大豆油 脱皂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猪网油实验室碱炼脱酸工艺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尧 仝宗兴 +1 位作者 李诚 付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86-90,共5页
采用实验室碱炼法脱除高酸值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研究碱液质量分数、超碱量、碱炼时间和碱炼初温对猪网油酸值和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猪网油实验室碱炼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佳碱炼脱酸条... 采用实验室碱炼法脱除高酸值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研究碱液质量分数、超碱量、碱炼时间和碱炼初温对猪网油酸值和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猪网油实验室碱炼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佳碱炼脱酸条件:碱液质量分数21%、超碱量0.1%、碱炼时间70 min、碱炼初温45℃。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猪网油酸值为0.125 5 mg KOH/g、得率为78.89%,说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脱除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网油 碱炼脱酸 酸值 得率 工艺
下载PDF
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16种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玉兰 石龙凯 胡爱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及碱炼脱酸条件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有一定的脱除作用,在综合考虑适当减少烧碱用量和油脂碱炼损耗的条件下,采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碱量0.2%、碱炼温度70℃、... 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及碱炼脱酸条件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有一定的脱除作用,在综合考虑适当减少烧碱用量和油脂碱炼损耗的条件下,采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碱量0.2%、碱炼温度70℃、碱炼时间40 min的优化碱炼脱酸条件,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及PAH16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5.07%、48.13%、43.21%、56.75%及54.97%。经碱炼脱酸后花生油中B印含量从24μg/kg降至符合GB 2716中≤10μg/kg的限量指标,接近欧盟≤2μg/kg的限量指标,但PAH4含量达不到欧盟≤10μg/kg的限量指标,其他多环芳烃组分的残留量仍很高。因此,碱炼脱酸对于多环芳烃含量较高油脂的脱除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碱炼 多环芳烃 脱除率
下载PDF
不同酸价米糠毛油碱炼脱酸过程甘油酯组成及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玉兰 李泽泽 +2 位作者 陈文彦 张家枫 马宇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30,共6页
对4个不同酸价米糠毛油样品中甘一酯、甘二酯、3-氯丙醇(3-chloro-1,2-pxopanediol,3-MCPD)酯、缩水甘油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以及谷维素、VE、植物甾醇和塑化剂含量进行检测,并选取酸价差别较大的2个毛油样品进行碱炼脱... 对4个不同酸价米糠毛油样品中甘一酯、甘二酯、3-氯丙醇(3-chloro-1,2-pxopanediol,3-MCPD)酯、缩水甘油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以及谷维素、VE、植物甾醇和塑化剂含量进行检测,并选取酸价差别较大的2个毛油样品进行碱炼脱酸,对碱炼脱酸油中以上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不同酸价米糠毛油在碱炼脱酸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个不同酸价(10.34~23.86 mg/g)米糠毛油中甘油三酯质量分数为70.31%~84.62%,甘一酯和甘二酯总量质量分数为15.38%~29.69%,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随毛油酸价的升高而显著升高;3-MCPD酯含量为1.44~1.98 mg/kg,GEs含量为0.34~0.55 mg/kg,这2种成分与毛油酸价之间未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对2个酸价差别较大的米糠毛油进行碱炼脱酸后发现,甘一酯、甘二酯含量随油脂酸价降低的幅度有限,2个油样中甘一酯和甘二酯总量平均降低仅3.27%;3-MCPD酯和GEs含量有明显下降,2个毛油中3-MCPD酯和GEs质量分数的平均降幅分别为26.35%和33.55%,说明碱炼脱酸对3-MCPD和GEs的脱除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碱炼过程米糠油中谷维素损失率为64%~76%,VE损失率为19.5%~29.8%,甾醇损失率为23.6%~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碱炼脱酸 甘一酯 甘二酯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谷维素 甾醇
下载PDF
蛋黄油碱炼脱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卫芬 许学勤 +1 位作者 蓝泽林 李才明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0,共4页
本文采用碱炼法脱除蛋黄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碱液浓度、超碱量、初温、终温、搅拌速率5个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OH溶液浓度为15%,超碱量为0.2%,初温为40℃,终温为65℃,搅拌速率为60r/min时,所得蛋黄... 本文采用碱炼法脱除蛋黄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碱液浓度、超碱量、初温、终温、搅拌速率5个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OH溶液浓度为15%,超碱量为0.2%,初温为40℃,终温为65℃,搅拌速率为60r/min时,所得蛋黄油酸值为0.3(KOH)/(mg/g),精炼率为70.0%。最后,就脱酸处理对蛋黄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油 碱炼脱酸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过程中保留两态植物甾醇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淑敏 马传国 +1 位作者 仝莹莹 王月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共4页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油 碱炼脱酸 游离态植物甾醇 酯态植物甾醇 酸值 绝对质量保留率
下载PDF
虫白蜡的碱炼脱酸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有琼 段琼芬 +1 位作者 孙龙 陈晓鸣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参考油脂碱炼理论 ,提出了虫白蜡碱炼脱酸精炼的实施方案 ,实践证明 ,在熔化的虫白蜡中加入计算量的碱液 ,于93℃碱炼 30min ,可得到符合国家部颁标准的虫白蜡产品。
关键词 虫白蜡 碱炼 酸价
下载PDF
高酸值花椒籽油的醇萃取-碱炼混合脱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荣 殷钟意 +2 位作者 姚世勇 刘通 郑旭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29-233,共5页
以高酸值花椒籽油为原料,选择醇萃取-碱炼混合法精炼花椒籽油。以酸值、脱酸率或精炼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初次脱酸和二次脱酸工艺中各参数对花椒籽油脱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次脱酸实验中95%乙醇与... 以高酸值花椒籽油为原料,选择醇萃取-碱炼混合法精炼花椒籽油。以酸值、脱酸率或精炼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初次脱酸和二次脱酸工艺中各参数对花椒籽油脱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次脱酸实验中95%乙醇与花椒籽油的液料比为2.5∶1m L/g,二次脱酸实验中乙醇浓度为65%、氢氧化钠浓度为1.4%、乙醇-Na OH溶液与花椒籽油的液料比为2∶1m L/g、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酸值为76.60mg KOH/g的花椒籽油可降低到0.38mg KO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油 醇萃取-碱炼混合法 酸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