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助剂对Rh-Mn/SiO2催化CO加氢制碳二含氧化合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经伟 丁云杰 +5 位作者 林荣和 龚磊峰 宋宪根 陈维苗 王涛 罗洪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5-369,共5页
采用CO加氢反应、静态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还原、CO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技术研究了助剂Li对Rh-Mn/SiO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碳二含氧化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的加入及其负载量的增加抑制了烃类,特别是CH4的生成,而对碳... 采用CO加氢反应、静态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还原、CO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技术研究了助剂Li对Rh-Mn/SiO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碳二含氧化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的加入及其负载量的增加抑制了烃类,特别是CH4的生成,而对碳二及碳二以上烃类的选择性影响较小.Li的加入还提高了碳二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主要是乙酸的选择性,但同时降低了Rh基催化剂的CO加氢活性.表征结果表明,Li的加入既降低了催化剂解离CO的能力,又减少了催化剂上CO解离活性位的数量,从而降低了Rh基催化剂上CO加氢的速控步骤——CO解离反应的速率.Li负载量对Rh-Mn/SiO2催化剂上H2和CO的化学吸附量影响较小,这表明并非所有的Li都和Rh发生了相互作用,而是有相当一部分Li只是分散在载体SiO2上,并没有与Rh发生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一氧化 加氢 碳二含氧化合物
下载PDF
合成气制碳二含氧化合物铑基催化剂的研究
2
作者 毛东森 马琰 +1 位作者 俞俊 郭强胜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45-250,258,共7页
作为从非石油资源制备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的一种替代方法,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经合成气催化转化制乙醇、乙醛和乙酸等碳二含氧化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铑基催化剂是合成气制碳二含氧化合物最有效的一类催化剂。对近年来用于合成制碳二含... 作为从非石油资源制备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的一种替代方法,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经合成气催化转化制乙醇、乙醛和乙酸等碳二含氧化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铑基催化剂是合成气制碳二含氧化合物最有效的一类催化剂。对近年来用于合成制碳二含氧化合物的铑基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助催化剂、载体和制备方法及条件等,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碳二含氧化合物 铑催化剂
下载PDF
CO加氢制备碳二含氧化合物Rh-Nd-V/SiO_2催化剂中助剂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 惠贺龙 +3 位作者 柯雷 李子君 王晓华 舒新前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采用CO加氢反应、CO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CO-TPD)以及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考察了助剂Nd和V担载量对Rh-Nd-V/SiO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助剂Nd和V担载量分别为0.5%和1.0%时,Rh-Nd-V/SiO2催... 采用CO加氢反应、CO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CO-TPD)以及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考察了助剂Nd和V担载量对Rh-Nd-V/SiO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助剂Nd和V担载量分别为0.5%和1.0%时,Rh-Nd-V/SiO2催化剂上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时空产率分别达到59.8%和394.5 g/(kg·h).CO吸附和TPD实验表明,随着Nd和V担载量的增加,强吸附的CO数量逐渐增加,而弱吸附的CO数量先缓慢增加后又逐渐降低.TPSR实验表明,助剂Nd的添加抑制了CO的解离和加氢能力,而助剂V的添加提高了CO的解离和加氢能力.结合催化反应评价和表征结果,适量助剂Nd和V的添加提高了未解离的CO比例,使得催化剂上可参与插入反应的CO比例增多,催化剂的活性、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碳二含氧化合物
原文传递
铁助剂对Rh-Mn-Li/SiO_2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二碳含氧化合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尹红梅 丁云杰 +4 位作者 罗洪原 熊建民 何代平 王涛 林励吾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2-356,共5页
采用CO加氢反应、程序升温还原 (TPR)、CO吸附和CO脱附等技术 ,研究了Fe助剂对Rh Mn Li/SiO2 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二碳含氧化物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Mn ,Li和Fe的加入明显提高了Rh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特别是在 1%Rh 1%Mn 0 0 75 %L... 采用CO加氢反应、程序升温还原 (TPR)、CO吸附和CO脱附等技术 ,研究了Fe助剂对Rh Mn Li/SiO2 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二碳含氧化物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Mn ,Li和Fe的加入明显提高了Rh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特别是在 1%Rh 1%Mn 0 0 75 %Li/SiO2 催化剂中加入 0 0 5 %Fe后 ,C2 + 含氧化物的时空收率由 331 6 g/ (kg·h)提高到 45 7 5g/ (kg·h) .但当Fe的加入量继续增加时 ,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下降 ,甲醇的选择性上升 .TPR实验表明 ,当加入少量Fe(0 0 5 %~ 0 5 %)时 ,TPR的峰面积随Fe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 ,Fe的加入使Rh的还原温度向高温移动 ,Mn的还原温度向低温移动 ,Fe的还原峰与Rh和Mn的还原峰相重叠 ,由此推断这些Fe与Rh是处于紧密接触状态的 .当Fe含量增加到 1%时 ,样品在 5 2 2K出现一个新的谱峰 ,该峰可归属为与Rh非紧密接触的Fe的还原峰 .CO的吸附实验表明 ,当Fe的加入量超过一定值后 ,CO吸附量下降 .CO的脱附实验表明 ,在Rh基催化剂中加入少量Fe后 ,强吸附的CO增多 ,但当Fe的加入量超过一定值时 ,强吸附的CO量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助剂 Rh-Mn-Li/SiO2催化剂 含氧化合物 负载型催化剂 一氧化 加氢 合成气 氧化硅 催化性能
下载PDF
微乳法制备铑基催化剂及C_2含氧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维苗 丁云杰 +3 位作者 江大好 焦桂萍 潘振栋 罗洪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5-818,共4页
采用微乳沉积法和微乳浸渍法将纳米Rh粒子负载在纳米硅胶(NS)载体上制成双纳米尺度的Rh/NS催化剂;采用微乳浸渍法制备了Rh-M n/NS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初步考察了制备条件对Rh-M n/NS催化剂催化CO加氢性能的影响。... 采用微乳沉积法和微乳浸渍法将纳米Rh粒子负载在纳米硅胶(NS)载体上制成双纳米尺度的Rh/NS催化剂;采用微乳浸渍法制备了Rh-M n/NS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初步考察了制备条件对Rh-M n/NS催化剂催化CO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浸渍法,由微乳技术制备的Rh/NS催化剂的性能较好,采用微乳沉积法制备的Rh/NS催化剂,乙酸收率较高;增加NS载体用量和n(水)∶n(壬基酚聚氧乙烯(5)醚)及延长接触时间可明显提高Rh-M n/NS催化剂对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但活性降低。分析了采用微乳浸渍法制备的Rh-M n/NS催化剂活性很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法 一氧化加氢 碳二含氧化合物 催化剂
下载PDF
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Rh-Mn/SiO2催化剂上CO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明英 翁维正 +2 位作者 华卫琦 伊晓东 万惠霖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2-681,共10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含量的Rh-xMn/SiO2(x为Mn/Rh=0~3)催化剂,在对催化剂进行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表征和CO加氢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性能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分别考察了50和280°C下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以及50~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含量的Rh-xMn/SiO2(x为Mn/Rh=0~3)催化剂,在对催化剂进行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表征和CO加氢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性能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分别考察了50和280°C下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以及50~280°C内合成气在Rh/SiO2和Rh-0.5Mn/SiO2催化剂上的程序升温反应,并在真空和CO气氛中考察了Rh-3Mn/SiO2催化剂上孪生CO吸附物种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CO气氛中,当温度升至200°C时,孪生CO吸附物种消失,表明在反应温度下可能不存在Rh+,即Rh+可能不是CO插入的活性位;Mn的添加有助于倾斜式CO吸附物种的生成;在合成气反应中Mn通过促进高位能甲酰基中间态的生成,提高了催化剂氢助解离CO的能力.这与适量添加Mn使催化剂上CO转化率提高的结果一致.同时,Mn的添加还有助于削弱线式CO吸附物种的Rh-C键,使其更易于在表面上迁移,进而有利于CO的插入,提高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 加氢 碳二含氧化合物 氧化硅 负载型催化剂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改善Rh基催化剂上CO加氢生成C_2含氧化物性能的本质及途径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维苗 丁云杰 +4 位作者 江大好 焦桂萍 朱何俊 潘振栋 罗洪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9-1004,共6页
从CO加氢反应的热力学出发,分析了C2含氧化合物生成反应的途径和机理,阐述了改善Rh基催化剂上生成C2含氧化合物性能的本质以及实现的途径.结果显示,相对于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乙醇、乙醛和乙酸等C2含氧化合物的生成在热力学上是极为... 从CO加氢反应的热力学出发,分析了C2含氧化合物生成反应的途径和机理,阐述了改善Rh基催化剂上生成C2含氧化合物性能的本质以及实现的途径.结果显示,相对于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乙醇、乙醛和乙酸等C2含氧化合物的生成在热力学上是极为不利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提高C2含氧化合物生成活性的手段是开发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通过对浸渍方法和还原条件的选择,适当地抑制了Rh-Mn-Li-Fe/SiO2催化剂加氢活性,最终改善了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使得甲烷选择性降至6·3%,而生成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达到91·6%,且保持有较高的时空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 加氢 铑基催化剂 碳二含氧化合物 热力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合成气制C2含氧化物的Rh-Mn-Li-Fe/SiO2催化剂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洪原 尹红梅 +1 位作者 丁云杰 林励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94-196,共3页
Rh-Mn-Li-Fe/SiO2是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性能优异的一种催化剂.载体SiO2来源的优化研究发现,纯度较高、孔径较大的硅胶制备的催化剂性能较好.催化剂铑负载量的优化研究表明,1%~2%Rh负载量的催化剂具有催化生成C2含氧化合物的最高效率.
关键词 合成气 CO加氢 乙醇 乙醛 乙酸 含氧化合物
下载PDF
CO加氢Rh-Mn-Li/SiO_2催化剂配比的优化及其CO脱附行为 被引量:11
9
作者 江大好 丁云杰 +5 位作者 吕元 朱何俊 陈维苗 王涛 严丽 罗洪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703,共7页
通过优化Rh-Mn-Li/SiO2催化剂配比,大大地提高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性能,并利用吸附CO的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考察了助剂Mn和Li对Rh基催化剂表面CO脱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43~573K内... 通过优化Rh-Mn-Li/SiO2催化剂配比,大大地提高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性能,并利用吸附CO的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考察了助剂Mn和Li对Rh基催化剂表面CO脱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43~573K内,Rh担载量为1.5%时催化剂的Rh效率(ERh)最高.少量Mn的添加显著地提高了Rh基催化剂的ERh,C2含氧化合物的时空收率(STYC2-oxy)和选择性(SC2-oxy).并且随着Mn含量增加,ERh和STYC2-oxy在Mn=0.53%时最高,但SC2-oxy一直缓慢增加.而随着Li含量增加,SC2-oxy显著增加,但是ERh和STYC2-oxy明显下降.CO-TPD和TPSR结果表明,助剂Mn和/或Li的添加改变了催化剂表面解离CO活性中心的数量及其解离CO的能力,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另一方面,Mn和Li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表面弱吸附CO的相对数量,从而使SC2-oxy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效率 助剂效应 含氧化合物 一氧化 加氢
下载PDF
Solubility of Paclitaxel in Mixtures of Dichloromethane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被引量:3
10
作者 LUO Nin LU Yingmei JIANG Yanbi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58-564,共7页
Phase behavior of paclitaxel in solvent mixtures of dichloromethane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upercritical phase monitor.Cloud point pressures wer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 Phase behavior of paclitaxel in solvent mixtures of dichloromethane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upercritical phase monitor.Cloud point pressures wer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paclitaxel content from 313.1 to 343.1K and pressures up to 33.52 MPa.The ternary mixtures exhibit a typical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behavior.When paclitaxel content increases,the single-phase region shrinks in size.Three cubic equations of state(Redlich-Kworng,Soave-Redlich-Kwong and Peng-Robinson equation of state) coupled with the van der Waals one-fluid mixing rules were selected to correlate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RK EOS coupled with two binary interaction parameters kij and lij can predict paclitaxel solubility for the best fit of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CO2 PACLITAXEL DICHLOROMETHANE SOLUBILITY data corre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