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飞仙关组-长兴组天然气几个地球化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扬明 孙林婷 +2 位作者 郝芳 邹华耀 郭彤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362,共9页
基于川东北地区大普光、元坝和通南巴构造带百余个飞仙关组-长兴组天然气样品的分子和碳同位素组成数据,结合烃源岩和储集岩分析资料,就原油裂解气与烃源岩裂解气的区分、烷烃气碳同位素的反序分布和CO_2与H_2S的成因关系等问题进行了... 基于川东北地区大普光、元坝和通南巴构造带百余个飞仙关组-长兴组天然气样品的分子和碳同位素组成数据,结合烃源岩和储集岩分析资料,就原油裂解气与烃源岩裂解气的区分、烷烃气碳同位素的反序分布和CO_2与H_2S的成因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普光、元坝区块富含固体沥青的孔洞型气藏的原油裂解气中,丙烷相对较多,以较低的ln(C_2/C_3)值(<3.0)为识别标志。而通南巴等区块裂缝型气藏的烃源岩裂解气(可溶沥青和干酪根的高温裂解气),具有ln(C_1/C_2)和ln(C_2/C_3)同步升高的组成特征,以较高的ln(C_2/C_3)值(>3.0)与典型的古油藏原油裂解气相区别。各构造带的飞仙关组-长兴组烷烃气存在碳同位素反序分布,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通南巴构造带河坝场气田飞仙关组烷烃气中的该现象,是由于龙潭组过成熟干气混入志留系气源气所致。飞仙关组-长兴组发生过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作用的天然气中,多呈高CO_2、低H_2S和低CO_2、高H_2S两种分布模式,两种非烃气的相对含量受气藏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体系的控制。在高含H2S的气藏中,CO_2主要来源于烃类的氧化,并经流体-岩石交换作用,其δ^(13)C值相对较负;而在CO_2异常丰富的天然气中,CO_2主要由碳酸盐岩的化学分解而来,δ^(13)C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反序分布 二氧化 原油裂解气 烃源岩裂解气 天然气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30ka来南沙海区表层水的P_(co_2)记录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建芳 贾国东 +2 位作者 彭平安 房殿勇 赵泉鸿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667-1670,共4页
通过对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的高分辨分子地层学研究,获取了其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百分含量)、沉积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分布(δ13Corg)、黑碳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沉积有机质中反映陆源输入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等信息,计算了柱... 通过对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的高分辨分子地层学研究,获取了其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百分含量)、沉积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分布(δ13Corg)、黑碳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沉积有机质中反映陆源输入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等信息,计算了柱状样沉积有机质中来源于水生碳的碳同位素大小(δ13C水生).在前人建立的δ13Corg-PCO2.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以δ13C水生代替δ13Corg,较为准确地计算了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表层水的PCO2,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水的PCO2在末次冰期平均为240μL/L,在全新世平均为320μL/L,对比冰芯记录,全新世南海南部表层水可向大气释放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区 PCO2记录 南海表层水 末次冰期 古二氧化分压 全球循环 碳同位素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